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3篇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3篇

时间:2023-07-17 13: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

  

  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发展史

  青铜器艺术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和铸造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或黄铜锻打而成的刀、锥、凿、铲等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到夏、商、周时代,青铜冶炼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因此这一阶段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春秋以后,除了模铸法之外,还逐渐发展了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和热锻法等,并应用了金银错、蚌泡镶嵌、髹漆彩绘等新型装饰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

  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发展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

  期。

  代表器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有戈,戚,爵,铃,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

  该时期特点:青铜器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

  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代表器物:郑州杜岭出土饕餮乳钉纹方鼎

  该时期特点: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型丰富,流行的纹饰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象纹、鹿纹、牛头纹、蝉纹、人面纹等。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代表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龙虎纹尊,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虎耳四足大铜鬲瓦

  该时期特点:气魄雄伟,种类丰富。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

  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纹饰加深了写实的程度,威严气势逐渐减弱,酒

  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代表器物: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簠、盨、匜、钟、等新品种。

  代表器物: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大克鼎及史墙盘

  该时期特点: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

  朴素、典雅之美。形制与纹饰趋向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多,流行环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可见。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青铜器不再为周皇室所垄断,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和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hui)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银新工艺;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代表器物: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出土的蟠虺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

  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

  该时期特点: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

  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品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型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

  代表器物: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早期的狩猎纹壶;据传出自洛阳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铜镜;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

  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小结: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主纹主要为动物纹,是主体装饰;地纹多用回纹,作为衬托,以产生粗细虚实的艺术对比。动物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形奇特的想象动物纹,一般称为兽面纹,如饕餮纹,夔纹等。一类是自然界现实的鸟兽类动物。

  商代的装饰纹样,在构图上,采用左右对称的格式,增加了威严感。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兽面纹已居于次要地位,流行的是窃曲纹,环带

  纹,重环纹等,窃曲纹是周代重要的装饰花纹。周代青铜器装饰一般不采用地纹,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艺术特征,而采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表现手法,构成S形。周代不同于商代的单独适合纹样,则是组成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具有韵律感和节奏美。富于质朴的艺术风格,周代青铜器的另一特点是有长的铭文,这和它作为纪念性的礼器有关。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用以祭祀,而东周以后,由于王室衰落,“礼崩乐坏”,所以青铜器更多的用于生活,产生了许多生活器皿。另外在装饰方面,也逐渐人性化,从想象的抽象艺术,到较为具象的生活场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明显的反映出地方性和清新感。装饰手法来看,有模印、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等多种。

  此时期的装饰纹样,以蟠螭纹为主要纹饰,还出现了表现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宴饮、舞乐、渔猎、攻战等。器形舒展自然,体态轻盈,灵活轻快,设计简单巧妙,构思精巧;纹饰精美细致,层次丰富多变。

篇二: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篇三: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

  

  青铜器青铜器(qīngtóngqì)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都是商代的。青铜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夏代:形体较小,造型质朴,文饰简单,典型文饰为乳钉纹。商代:早期,形制和文饰都较为简单;后期形制多样.造型成熟稳重,文饰复杂所多样。较为生动,充满狞历之美。西周:造型简洁流畅,外形与文饰极为和谐,充满韵律感,风格理性典雅。春秋:造型到文饰都充满灵动,自由舒展,有着世俗化的倾向。战国:日用器皿增加.装饰手法丰富多样,世俗化。可以说青铜的形制和文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过程。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时代

  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

  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从使用石器到铸造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飞跃,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著名鼎尊

  青铜器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青铜器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毛公鼎

  青铜器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

  毛公鼎洛阳黄烨儒高仿品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2014.12.8

推荐访问: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 青铜器 先秦 特征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