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5篇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败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这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运用网络。
中学生上网有以下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
2、加强对外交流;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4、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以下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
等症状。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有一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他们把上网聊天看作是有趣的事情,许多同学认为通过上网聊天可以认识很多陌生朋友,可以互相交谈,互相帮助,互相倾诉,十分方便地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篇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八年级一班的__,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网络安全。
网络,对于身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开阔我们的视野,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对于我们21世纪的中学生来说,又应该怎么来使用网络呢?
网络的优点有很多,没有网络,将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比如说,用网络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收信人只需短短的几秒钟就可以收到,若是在纸上写完了信再让邮递员送过去,那么就会大大浪费时间,因此,网络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同时,网络也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利用网络,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时事。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来学习,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加的丰富。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这个途径来阅读书籍,而且网络上的书籍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进行阅读。这就是网络的优点。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网络有它的优点,同样网络也具有它的弊端。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也有学生通宵打游戏。这样一来,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也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并致使视力下降,甚至是视网膜脱落。不仅仅是打网络游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浏览不良网站。现在很多青少年在上网时,总会经不起诱惑而去打开一些不良网站进行浏览,这样一来,会对这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有的同学深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杀人或者是自杀的悲剧。所以,当我们在打开一个网站之前,我们就必须要问一问自己:我该浏览这个网站吗?这样,我们才不会误入歧途。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东西,而我们则需要正确的使用网络,那么,我们该怎么使用网络才能既让自己受益并确保网络安全呢?首先,对于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的是那把更让我们受益的剑并且要舍弃那把对我们有害的剑。其次,我们需要加强自制力,远离诱惑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控制网络娱乐的时间,不要沉迷于网络。只有这样,网络才能尽其所能成为我们的好助手。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正确使用网络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篇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警惕电子杀手,不让游戏成瘾》。我们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件事:几年前,__市一名高三学生在一家网吧玩游戏时不幸猝死。经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死时脸色发白,心跳、脉搏、瞳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尤其让人痛心的是,在该生父母的眼里,儿子却是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上午7点离家“上学”,中午12点30分放学回家,下午1点15分“上学”,放学后又准时回家,让做家长的特别省心。直到儿子猝死在网吧里,他们才恍然明白,其实“听话”的儿子只是在做样子,根本就没到学校上课。
网络造就过人才,也诱使过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当今网络对青少年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因此一落千丈;有的青少年因长期泡网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还有人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的事件。
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则你的态度改变;态度改
变,你的也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也随之改变。”可以说,这条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人都适用,最为关键的在于你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网络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是将其刺向无知与鄙陋,还是把它插入自己的胸膛?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同样置身于windows的蓝天白云之下,芸芸众生却是千姿百态。有人直奔QQ,有的人则愿意钻到“榕树下”去享受来自文学殿堂的缕缕清风;有人在“星际争霸”中忘乎所以,也有人登陆时事在线坐观天下风云;有人以网络为依赖,泡在网吧里乐不思蜀,也有人视网络为知识琼浆,开怀畅饮。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进入网吧、手握鼠标时,请先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网络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为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而丧失自己的花样年华!
把握自己,珍惜青春。现在,我请沉迷网吧不能自拔的同学做一个软件下载:第一步,松开你紧握鼠标、疯狂点击的右手;第二步,按下回车键,“回”到知识殿堂,重新回到你正常的轨迹;第三步,点击关闭系统,然后静心想想为你日夜操劳的父母,想想被你荒废的学业,想想曾被你虚掷的青春时光,想想当
初的雄心壮志;第四步,重新启动电脑,在五彩缤纷的桌面上迅速点击你真正需要的人生图标。如此这般,那么,恭喜你已成功地下载了“沉迷网吧自救软件”。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希望大家能从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下载一套“把握自己”的“病毒防火墙”,让你的心灵坚不可摧,让你的人生无懈可击。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谢谢大家!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篇4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学生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由于学生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
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
大量学生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学生常见网络安全问题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学生容易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1、沉迷网络游戏
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网络暴力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通过操纵游戏可以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而且,通过玩游戏,他们内心或多或少的压抑都得以宣泄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心理。由于学生是一个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人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极易受到带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认知模糊,产生“攻击他人合理”的错误思想。延续到青年期后,极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暴力倾向等。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学生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
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更有甚者,学生在网吧几天几夜甚至连续十几天地上网玩游戏,到了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造成视力下降直至失明,甚至猝死在网吧。
目前,大量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学生的新宠。这些暴力游戏往往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乃至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模仿,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模仿。
2、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虽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总有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视频、图片和文学作品等。而学生涉世不深,对一些网站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盲目模仿,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据犯罪心理学分析,学生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学生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学生本
身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
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上交友上当受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已把网上交友当成了交友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者会身遇残害。
网上交友所导致的失财丢命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新的案件、新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足见网络交友安全应警钟长鸣。
4、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网络犯罪变得轻而易举,使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又容易满足一些学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致使一些学生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有的学生长期沉迷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深受暴力游戏毒害,变得对生命麻木不仁,由网上打打杀杀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有的由于陷入网恋而酿成命案悲剧;有的利用网络的雇凶杀人、拐骗杀人;有的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诱骗妇女、少女,实施性犯罪;有的参加网络赌博、非法传销;还有的利用网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等。
5、上网成瘾
涉世不深,判断能力和自护能力较差的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直至成为“网痴”“网虫”。他们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得不到满足;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内容也是网上的事;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对家长和同学、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
凡此种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引发学生犯罪的最重要的诱因。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学生犯罪中,有80%以上是由于网络问题而引发的。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针对以上不良现象,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1、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端正对网络的态度,我们要告诉学生:
(1)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游戏所宣扬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会诱使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仅仅利用网络进行游戏实在是“大材小用”,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种.种功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
务。
(2)网上交友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扩大学生交往范围,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许多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如果在交友时不加选择,随意与网友见面,就有可能上当受骗,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上网环境。老师和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但提倡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一些黑网吧很容易发生斗殴、被黑心老板扣押、环境恶劣而导致伤亡等事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或学校机房上网。
(4)上网确实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不能因上网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亲情、友情和学业等;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为重要。
2、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丰富多彩的网上世界和简单快捷的网络文化,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使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告知学生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
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要求他们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操练,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网络转移到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网瘾”。
4、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流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来矫正。
5、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学生网络文明公
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6、告知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注意事项
辅导员、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上网聊天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等信息;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对说话内容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要以沉默的方式对待;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不要与网友单独吃饭;当网友提出单独到出租屋或宾馆、旅店玩时,绝对不能答应;约会前须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在公共场所。
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单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更需要学生自觉地增强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网络安全主题优秀发言稿篇5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东西,它就像镜子里的花朵一样动人,却容易枯萎,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明亮,却容易破碎。生命离辉煌和破碎只有一步之遥,这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珍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了。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特别是青少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少青少因为沉迷网络而忽视学习,甚至晚上不回家,有人甚至因为过度劳累而猝死在网吧。沉迷网络不仅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影响社会的稳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重视网络安全,珍惜青春,远离网络危害。
网络的负面影响:它对青少三观形成潜在威胁,已经对青少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意识薄弱,个人主义泛滥。
网络垃圾会削弱青少思想道德意识,污染他们的思想,误导他们的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此外,网络法制不健全也给青少犯罪提供了机会。
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不仅仅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拐防骗等安全防范作弊。这些都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安全
篇二: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严防涉网不良行为大讨论心得体会
在参加严防涉网不良行为讨论会以后,了解了严防涉网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并有了以下心得体会:
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有有利的面,也有不利于我们的面,我们一定要利用它好的面,让它帮我们学习,帮我们走向成功。但是严防涉网不良行为也会带来危害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对于严防涉网不良行为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网上交友已成为青少年交往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学生网络交友要谨慎。
2、在网络环境下,部分学生的人格冲突成分明显,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可能扮演光明破坏神的角色。因此教育学生在网络环境同样要有个人的人格尊严。
3、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传统道德规范中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在网络世界中受到严峻挑战。部分学生认为,在网络这样的场所进行欺骗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教育学生在网络世界仍旧要遵守传统道德规范。
4、网络言行随意放纵。学生们在网上交流常使用污言秽语,特别是在一些聊天室和论坛中,经常可以看见互相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字眼。因此教育学生在网上也要使用文明语言。
严防涉网不良行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阿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严防涉网不良行为。我们要讲干净的网络种子传播,更要让它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不要让网络不良行为蔓延传播。
篇三: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及其应对措施
[摘
要]互联网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在网络上就校内外某些热点、焦点问题参与讨论,形成高校网络舆情。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是维护校园稳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征
1.1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舆者,舆论也;情者,情况矣。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高校网络舆情则是指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特定价值观、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1.2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是思维敏捷活跃的大学生,他们通过网络密切关注校园内外的热点事件,往往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在网络上形成巨大的舆论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舆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空间。由于舆论发布主体的特殊性,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既有着普通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匿名性、突发性、分散性等基本特征,又有着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第一,主体行为的张扬性。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垄断,使得普通大众也享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而“90后”大学生生活在开明自由的环境中,思想更为开放、自信、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热点问题更加敏感,他们正处于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活跃的年龄阶段,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较之其他群体更为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和独立的主体意识。
第二,舆论领袖的少数性。高校网络舆论一般是以校园BBS论坛、帖吧、博客、播客等为主要场所,由校内热点事件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当评论类信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其制造主体一般是由网络上的活跃分子群体或者与舆论客体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学生群体组成。2003年、2004年在清华大学的两次问卷调查中显示,在校园BBS论坛上,那些最喜欢“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学生只有18.4%,“自己发文章引发讨论”的只有3.1%,而“只浏览文章”的人却占64.1%。2010年上半年在我校学生问卷调查中,喜欢上网发表言论的仅占19.7%,自己发文章引发讨论的仅有2.1%。这些数据表明在校园BBS论坛、贴吧上真正引导舆论的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他们往往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
第三,舆论传播的爆发性。校园网络舆论具有形成快速,思想观点分散而多元化的特点。在校大学生对网络上的消息和热点舆论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对于兴趣不大的问题只是选择性阅读,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则会各抒己见,而且讨论会很快在校园BBS、贴吧上传播开来,再加上同学之间口口相传,会引发相当数量或相当规模的网上发帖参与讨论和相当数量的浏览者,在反复地转帖和跟帖中逐渐形成主导性意见,形成舆论。因此,在网络上一旦形成了某一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或意见将会在高校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呈发散式的爆发状态,显现出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四,舆论的非理性、情绪化。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开放性,使得过去在传统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得以充分展现,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嬉笑怒骂,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感性多于理性,情绪化现象明显。大学生对焦点热点的问题探讨大多停留在表面上,仅仅是沟通、交流和传播信息而已。大多数观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且话题转化十分频繁,很难有统一的意见。语言表达上口语化、非逻辑化,批评的言论多、赞扬的言论少。
2高校网络舆情对学生工作的影响
2.1高校网络舆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晴雨表
舆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现象,它以意见体现的方式反映人们的思想状况,构成意见表达的渠道。因此,舆论被视为人们思想的“晴雨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舆情则是学生思想的直接体现,学生思想的激进程度,对现实的批判、排斥程度,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学生思想的特点、变化、个人的需求以及价值观都会通过网络舆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些网络舆论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2高校网络舆情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第一,由于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激情与理性、国家与民族等价值观并不成熟,往往形成激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爱国与民族情结。当这种不成熟的爱国与民族情结主导了高校网络舆论,会给校园的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不理智行为往往被社会不良人员利用,2010年发生在西安、成都等大城市的大学生涉日事件便是证明。第二,网络信息庞杂,良莠不齐,既有进步的、健康的;也有反动的、迷信的、消极的。大学生甄别能力限制,使他们往往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思想的偏离甚至是错误的人生观或价值观。网络中某些不良信息在校园舆论中爆发后,甚至会导致行为效仿,特别是大学生自杀现象,极易引起连锁反应,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事关学生重大利益问题上由于透明度、公正性的缺失或决策取向的偏离,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极易通过校园舆论发散开来,导致学生采取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境内外的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这块阵地,他们利用网络对我国
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高校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
3.1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预警机制是指由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打信息安全的主动仗。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则是指防范、遏制各种网络舆论问题产生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它是针对网络舆论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苗头进行预先防范和警示的一种机制,其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或者做好提前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舆论问题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
(1)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制度。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是网络舆情预警制度的基础。学校应成立从校级到院(系)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小组,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网络信息管理、突发事件上报制度。信息收集小组可以由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在学生活动相对集中的贴吧、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上广泛收集信息,力求真实和全面。在节假日和敏感日子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网络信息收集的重点、内容和任务,及时跟踪网络舆情。将网络舆情中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潜在性、苗头性信息和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给学校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
(2)网络舆情研判制度。网络舆情研判是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对信息的研判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时识别不良言论和敏感信息,分析其倾向性和发展趋势。要把从各方面获得的零散、孤立的网络信息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处理。要整理存储分析处理过的信息,把各种网络舆情信息按一定的主题分类,判断舆情发展趋势,制定预警方案。
(3)网络舆情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启动预警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引导舆情方向,避免事态扩大。在校园网外的贴吧、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上出现与学校相关的负面信息时,要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在校内网页上出现负面信息时,要进行技术干预,必要时屏蔽相关信息,分类别、分对象、分轻重缓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信息处理工作,特别是要积极疏导负面情绪,防止由个体情绪发展为群体情绪。要充分借助校园宣传阵地的渗透力,进行主流话语的发布,引导舆论,化解矛盾。
(4)网络舆情的跟踪反馈。对网络舆情要持续跟踪关注,随时了解舆情的新情况、新动态,掌握舆情的预警、处理情况和效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要做好舆情的反馈工作,把对舆情的处理意见、处理理由以及整改措施等反馈给学生,有效化解学生们存在的疑惑与困惑。
3.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中的引导作用
如何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予以正确引导?那就必须主动出击。特别是对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敏感事件,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可以请有关专家、学校领导、两课教师在网上做出评论,及时让主流意识占领高校舆论阵地,孤立偏激的不良信息。网民一般对网上的信息持怀疑态度,但是对权威人士或是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还是比较认同。
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创建具有特色的学生网上精神家园、网络博客等形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平等的沟通交流取代一味的说教,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寓教于网,成为大学生展示风采的窗口和服务学生的平台,引领学生舆论方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成网络条件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光荣使命。
3.3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以自律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的始作俑者是“人”,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应从根本做起,提升网民素质,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通过构建主流网站、网页开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讨论专栏、加强网上互动、思想交流,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在德育中要注意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教育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有网络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上甄别信息要有政治意识、安全意识。
3.4强化现代技术对大学生舆情研判的支持服务功能
高校技术部门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通过网页内容的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聚类分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最终形成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分析报告、移动快报,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在技术上对各种校园信息区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覆盖,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技术手段控制信息传播和舆论的散播。另外还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对网络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尤其是对聊天室和BBS区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有害信息上传和扩散,确保校园安全。
篇四: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部队涉网问题讨论发言
部队涉网问题讨论发言
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飞速发展时代,作为一名兵团人,要深刻领会保密法精神和规定,是一项十分及时、必要、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强加保密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部份涉密人员、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保密意识有所淡化,保密麻痹思想滋长,认为“周边无战事”,可以“刀枪入室,马放南山”了,孰不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缓和中蕴藏着动荡和危机,特别在科技、经济领域,没有销烟的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单位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使全体人员认清:保守国家机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二、通过对保密警示教育片的观看。
使全局干部职工从窃密、失密、泄密案例中受到警示教育,对当前高技术条件下、国际国内反窃密和防泄密形势日渐严峻、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更加复杂的背景下,特别是个人手机使用过程中信息网络存在的泄密隐患有了深刻认识,真正的认识到了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更要有“保密工作重如泰山”的忧患意识,决不能有任何心存侥幸的思想。保密工作
心得体会。我们认为,依法做好技术、资料保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员工的保密观念和保密责任感。为此,应结合《保密法》的贯彻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对技术人员进行以《保密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系统地宣传学习《保密法》,进一步明确保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重点保密教育。保密工作要全党重视、全体员工重视,涉密较多的干部、科技人员和员工尤其应该重视。
三、加强保密技能学习。
为避免大量因无知造成泄的密事件,各涉密单位要抓好保密技能的教育,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避免“低级错误”。同时广大涉密人员要不断学习保密知识,严格按章办事,熟知和掌握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清退、销毁、归档等操作规程,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部队涉网问题讨论发言
保密工作担负着“保安全,保发展”的重任,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命,而在和平建设年代,保密就是保发展。随着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日益增强,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牢固树立新的理念。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我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加保密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部分涉密人员、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保密意识有所淡化,保密麻痹思想滋长,认为“周边无战事”,可以“刀枪入室,马放南山”了,孰不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缓和中蕴藏着动荡和危机,特别在科技、经济领域,没有销烟的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单位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使全体人员认清:保守国家机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同时,要经常利用失泄密的典型案例,进行保密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绷紧有密必保这根“弦”。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涉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有条件的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制、册除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严格遵守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针对目前国家机关普片实行网络化办公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
的原则,防范计算机泄密。
三、加强保密技能学习。
为避免大量因无知造成泄的密事件,各涉密单位要抓好保密技能的教育,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避免“低级错误”。同时广大涉密人员要不断学习保密知识,严格按章办事,熟知和掌握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清退、销毁、归档等操作规程,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四、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优盘和计算机,杜绝混用,在工作中接触的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不能私自留存,离岗及调任时要对自己持有的涉密载体进行清理,有关部门应监督其登记、交接,不留隐患。
五、坚持保密检查制度。
坚持保密检查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一环,各单位要坚持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密2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密委员会要常过问、常督促本单位的保密事务,及时通报保密情况。同时,要加强保密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总之,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尤其在新形势下,加强对计算机及存储介质的管理,防范其泄密,是当今保密工作中的重
中之重,必须要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篇五: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防范乱交友涉网案件问题讨论材料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友突破了边界限制,拓展了交友范围和空间,更加轻松自由,降低了交友成本,并给交友双方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交友根据交友在线与否、交友模式和交友目的三种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网络交友具有交友空间扁平化、主体更隐蔽、身份更平等、方式更随意、范围更广泛,时间更经济的特点。一方面,网络交友促进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网络交友可能产生从伦理道德意识、伦理道德行为到伦理道德规范诸如泄露个人隐私、扭曲道德人格、交往心理障碍、交友诚信失范、传统婚恋观受到冲击等社会伦理道德问题。
篇六: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警惕网络危害
筑牢思想防线
网络,作为新时代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传输工具,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家只要鼠标一点,足不出屋便知天下大事,只要轻敲键盘,无需跋山涉水,便可领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的无限风光。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浩瀚如烟的网上自由空间里,同样充斥着隐晦、反动、蛊惑、欺骗和假象。某部卫生所所长李某在家中私自上互联网,先后在4个网站上注册了5个邮箱,浏览下载了大量反动文章,与敌对组织“中国民主党”成员和有复杂政治背景的地方人员在网上联系,并在一些网站上散布反动言论,被严肃查处。据他交待,其政治信仰动摇是从网上猎奇开始的,久而久之成了反动信息的“俘虏”。可见,网络用得好,则会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就事业的得力助手,用不好,则对个人成长进步和部队建设造成严重危害。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用好网络呢?这就是我今天要与战友们共同探讨交流的话题。
一、当前网络负面信息渗透侵蚀的主要手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不法分子尤其是境外敌对势力、间谍情报机关,充分利用虚拟网络空间,对我军的拉拢腐蚀和策反窃密更加猖獗。主要手法有:
1、反动政治渗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表明,我国的上网用户,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87.63%,青少年是上网的主体。西方敌对势力就是看中了我国大部分网民都是年轻人这个特点,就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他们网上的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渗透与颠覆,企图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青年一代。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更是把意识形态渗透的矛头指向中国。她说:“中国将随着信息流通而民主化,只要中共想在经济上竞争,就不可能不让国际互联网和全球化的风潮进入到中国大陆,随着信息的流通,民主就会到来”。可见,其贩卖西方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的狼子野心何其险恶。近几年,美国国会连续通过拨款法案,为“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声”等一些臭名昭著的反华宣传媒体设立对华网站,只要置身于因特网内,类似的网站很容易被点开;以
为首的邪教组织也唯恐天下不乱、企图混水摸鱼,在互联网上建起了网站,专门推销他那一套歪理邪说;反华势力还在网上搞所谓的“网络民主”、“空中民主墙”,发送电子邮件,策划勾结,在电子论坛中散布谣言,煽动不满情绪,与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政治上的较量,这些有害的政治信息极有可能侵蚀到触“网”的同志。
2、低级趣味熏染
网络信息夹杂着许多不健康的东西,“黑色笑话”、“灰色话题”、“黄色段子”等垃圾信息随处可见。特别是网上黄毒泛滥,长期接触,势必腐蚀人的思想和灵魂,甚至会直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据统计,目前在互联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万种信息与
有关,每天有约2万张
照片进入互联网。据《光明日报》报道,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对国际互联网上的黄色服务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出网上共有儿童
图像450620个,在半年时间里,仅在美国就有6432297人(次)调看。西方一家调查机构的报告表明,在互联网上随便点击,平均每7次就有一次可能点到黄色网站。我们部队也并非网络影响的真空地带,某基地通过对近两年入伍新兵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入伍前有过“触网”经历的新兵达到73%,有15%的新兵平均年上网时间达到1000小时,这里不排除有上过
网站的,受其影响,入伍前有过“性经历”的新兵也呈增多趋势,而且“伊妹儿”、“粉丝”、“GG”、“MM”、“灌水”、“菜鸟”、“蛋白质”、PLMM……等一些新潮用语在新兵中也非常流行,无形中给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3、蒙昧欺骗诱惑
敌特分子常常利用“网络陷阱”套取我军事情报,主要有四种情况:(1)公开招聘。在网上发布信息,招聘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及其家属,而后用所谓“工作关系”,将应聘者拉下水;(2)发送电子邮件。事先大量搜集官兵在互联网上违规注册的电子信箱资料,然后直接发送电子邮件到这些官兵的信箱内,进行利诱策反;(3)网上交友。通过网络交友,与部队官兵搞“网恋”,建立恋爱关系后,套取部队情报;(4)网络聊天。抓住青年官兵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网上聊天中,故意就军队某一领域设置话题,引诱官兵参与讨论,用激将法套取情报。某军队科研单位有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干部,对网上一个谈论我军某新型装备的帖子产生异议,多次跟帖讨论争辩,正中敌特分子的圈套。。
4、网络攻击窃密
近年来,境外敌特分子利用互联网隐蔽、难防守、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监控技术,加紧对我实施键对键的网络攻击和窃密。目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5种。一是植入“木马”病毒窃密。即通过提供暗藏“木马”病毒的软件、邮件、图文资料供对方安装或下载等办法,将“木马”病毒安插到对方信息系统。当对方信息系统出现敏感信息时,“木马”自动收集打包并秘密发往指定地址。还有一种“摆渡技术”,当移动存储设备在军网和因特网交叉使用时,“木马”可以从因特网移植到军网,并从军网收集情报,借移动存储设备交叉使用之机,将收集的情报复制到国际互联网发往指定地址。二是植入芯片窃密。一些掌握网络核心技术的情报部门,通过在对方电脑及外围设备植入“间谍芯片”,然后通过卫星、无线电等遥控激活芯片,破坏或更改对方信息系统内部程序,达到窃密目的。三是暗设“后门”窃密。Windows系统会根据用户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情况,生成一串与用户名和地址相关的、全球唯一的识别码,它会通过Windows系统的注册程序,通过网络自动传送到微软的网站上。这样就能了解系统的配置,跟踪这台机器的上网记录,直至窃取机器中的秘密。四是安装网络“嗅探器”。美国是国际互联网的中心,它安装在各互联网服务商网站的“嗅探器”可以快到每秒钟处理数以百万计的电子邮件。对网上的所有敏感信息捕捉收集,然后,组织专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汇总,分出等级存放,随时提供有关部门参考使用。五是“黑客”入侵窃密。即通过网络攻击侵入存有秘密的个人电脑或军事网络直接窃取秘密。如美军的“罗马实验室事件”,一名英国黑客通过远程攻击,入侵美空军罗马实验室,控制该实验室计算机系统达数天之久,并复制和下载了大量重要情报。
二、充分认清网络负面信息带来的主要危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我国网民人数做了统计,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有1.62亿,总数居世界第二位,网上每天新增信息2000多条。千龙新闻网对网络不良信息调查显示,违反宪法原则占到2.4%,淫秽
的占到67.5%;宣扬邪教的占到4.4%。而且近些年来,在敌对势力腐蚀拉拢、渗透策反的疯狂攻势面前,我军内部个别意志薄弱的官兵,经受不住考验,理想信念动摇,进取精神衰退,甚至被敌人拉下水,充当间谍、出卖情报。以上不难看出,网络负面信息对我们官兵、对部队建设造成的危害极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影响部队纯洁巩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我们官兵大都很年轻,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接触宣传反动思想的不良信息,一次两次,可能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是长期接触,就很容易动摇我们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理想信念。而且不良信息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凭空捏造、思想消极、格调低下的,很容易使人精神涣散,影响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二是危害军事斗争准备。因特网以其开放性、广泛性的信息平台,快捷性、安全性的信息传输形式,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监控技术,已成为各国情报机构渗透窃密的重要渠道。据美国安全部门统计,上互联网的电脑中,98%的计算机受到过黑客的攻击性分析,50%的计算机被黑客成功入侵,被入侵电脑中有20%的管理员尚未发现自己已经被入侵。另外,前面我提到的,境外敌特分子采取广泛“撒饵”、愿者“上钩”式的策反窃密方式,使其猎取策反目标的范围扩展,搜集军事情报的触角延伸,已严重对我国军事安全利益构成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而且,我们个人上网电脑、移动硬盘、U盘、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这些常见常用的便利工具如果防范不当,同样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某基地一名干部,违反保密规定,在家中将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接入国际互联网,被台湾间谍机关植入木马病毒,将其中的涉密资料全部窃走。
三是损害官兵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从而使“网络虚拟社区”、“网络恋爱”、“网络城市”甚至“网络虚拟国家”成为可能。但过分沉溺于这种虚拟世界,就会出现电脑依赖症,如网瘾、网络癖、网络狂躁症、网络孤独症等症状。就拿一直很流行的游戏CS(反恐精英)来说,有的同志可能会讲,这个游戏有逼真的场景、武器和作战环境,很能锻炼我们的反应力,美军就将这款游戏引入了军营,央视CCTV-7《军事报道》节目中也曾经播放了一则关于CS进入武警院校训练课程的新闻。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游戏酿成了一幕惨剧:韩国东北部军营中的一名上等兵,向正在熟睡的同伴投掷手榴弹,并疯狂开枪扫射,造成至少8人死亡,2人重伤的惨剧。4天后,韩国防部宣布,造成这起枪击事件的士兵正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区分虚幻与现实而行凶的。我军某部入伍新战士梁某,入伍前就痴迷含有暴力内容的信息和游戏难以自拔,入伍后网瘾难戒,经常私自离队到网吧上网,每次被找回后都要死要活,最后患上了“精神狂想症”。
四是诱发违法犯罪案件。网络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充斥着暴力、恐怖、民族仇恨等内容,使一些长期受此类不良信息影响、自控能力较弱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犯罪总人数87%是青少年,而这87%之中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某部有个调查,所属的两个旅一个团自2003年以来,有18人因上互联网而引发违纪问题,其中11人受到纪律处分。当前各类不良的交友信息不断增多,“情感对对碰”、“美女有约”等等。如果不高度警觉,“情感对对碰”就可能把人“碰”下深渊,“美女有约”就可能把人“约”进高墙。某部地方大学生干部张某,2002年入伍后工作干劲大,虚心好学,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然而就在第二年,他迷上了网上聊天、电话“情感对对碰”,工作应付差事,整天想着怎样与女青年聊天约会,后来发展到夜不归营,多次去外地会见网友,以致被部队除名。
三、筑牢抵御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的“防火墙”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信念是对思想和事业坚信不移的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是激发人们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消除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影响以及抵制敌人渗透策反的内在力量。面对大量网络负面信息的冲击,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像雷锋同志那样,把革命理论看作是空气、粮食和方向盘,发扬“钉子”精神,做到如饥似渴、孜孜以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也只有把党的创新理论学好了,脑子里装多了,我们的思想就会敏锐,立场就会坚定,是非就会明辨,就能够在网络提供的信息海洋中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站稳脚跟,做到任凭信息杂、自有主心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
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
2、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接受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的结果。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来讲,要在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影响面前做到道德观念不迷乱、道德行为不失范,道德情操不低俗,首先要接受道德观念教育,尤其是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军人道德规范的学习,明确道德是非的界限,针对网络各类信息的影响,能够分清什么行为是善良的,什么行为是丑恶的;什么行为是高尚的,什么行为是卑鄙的;什么行为是光荣的,什么行为是耻辱的。其次,要努力实践,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人,必定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轻视法规纪律约束。前面提到的数个案例,都与自我意识错位,追求金钱美色、谋求一私之利、无视纪律约束有关,我们应当从中认真汲取教训,加强道德修养,端正人生态度,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和军人道德规范,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地位、成长进步和进退去留,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
3、要强化严格的法纪意识。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爱斯基摩人捕狼的故事。严冬时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层新鲜的动物血。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倒插在地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在血腥味的刺激下,狼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更不知道最后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直到耗尽精力倒毙。这个寓言启示我们:在网络负面信息的迷惑和诱惑面前,一定要保持几分清醒和冷静,切实把握和控制好自己。做到这一点,说到底还是要从遵守法规制度做起。近年来,国家和军队对如何使用网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定,如军委颁发的《预防犯罪工作条例》、总政《政治纪律十不准》、《行政管理十不得》等,都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我们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做到规定不能涉足地方营业性网吧,就坚决不去;规定不编写和发布不良信息,不接收、下载和转发灰色黄色信息,就坚决不去做,自觉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真正做文明守纪的“网民”。同时,要强化“慎独”、“慎初”意识,不管是在营区内还是在营区外,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单独行动,都要守规矩,不因离开领导视线而放松要求,不因无人监督而违规违纪。
4、要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首先,要强化保密意识。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做好保密工作的指示要求,特别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军委五号文件,充分认清做好网络防间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意义,坚决克服“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与己无关”等错误认识,强化“敌特就在身边,泄密就在瞬间”的敌情观念,时刻绷紧安全保密这根弦,不断增强保守军事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要遵守保密规定。在自觉遵守《保密条例》的同时,尤其是各级关于“用于处理内部信息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必须与国外、军外计算机及其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不得出借、转让给军外单位或者个人”等规定要坚决落实,确实保证部队网络信息有一个“硬隔离”的安全线。第三,要熟悉保密常识。必须加强对网络、电子涉密载体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明确注意事项,做到不论是在网上聊天还是发布个人信息,不论是写电子邮件还是参加网上论坛,都要时刻牢记身份,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对军事秘密守口如瓶,不泄露部队的番号、驻址、编制和行动,真正把保密作为一条政治要求和铁的纪律贯穿于网络生活的全过程,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
同志们,刚才,我从当前网络负面信息渗透侵蚀的主要手段,充分认清网络负面信息带来的主要危害,筑牢抵御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的“防火墙”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我想用一句话对此课做个结尾:网络技术发展快,信息有益也有害,科学合理来冲浪,预防陷阱别上当,保密规定记心中,确保纯洁永不败。
篇七: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严防涉网不良行为讨论稿
为了宣传倡导依法文明上网,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今天我们在xx广场举办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保护网络文化安全”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网络安全利益、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安全、健康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网络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在带给人们快捷、方便的同时,由于部分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谣言、暴力、色情等事件时有发生,违法不良信息屡屡出现,使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要遵守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度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文明办网、文明用网,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全面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共同构建清朗健康网络空间。
广大市民要恪守道德底线、职业操守,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辨别网络陷阱,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拒绝传播违反国家法律、影响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谣言和信息。同时要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强化法律意识,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加大对违法和不良有害网络信息的举报力度,努力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为国家安全和互联网发展作贡献。
上网时要自我约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安装杀毒软件,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要自觉抵制网页上的黄、毒、赌内容的链接,对于这些不良网站不要点开。对于中奖信息,募捐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对于反动言论,或打着爱国口号而发表的激进言论,不要随便跟帖和转发!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需加强,不要轻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团体所利用。
篇八: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作者:张海涛[1]作者机构:[1]陆军指挥学院出版物刊名:政工学刊页码:61-63页年卷期:2021年第2期主题词:网上行为;倾向性问题摘要:当前,官兵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移动性、交互性、即时性给广大官兵带来了巨大便利,更加方便官兵联络亲友、购物缴费、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等;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空间给部队管理带来了风险,尤其是手机网络广泛应用衍生许多风险,比如网赌网贷危机四伏、网上涉军论坛诱发泄密、网上征婚交友布设陷阱、网络直播引诱围猎、网络游戏使人沉迷等等.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基层管理者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更不能视而不见、掩耳盗铃,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部队形势任务、紧抓官兵行为心理特点,练好管理"内功",重在察微、治心、解困、合力上下功夫.
推荐访问:防范涉网倾向性问题讨论交流 性问题 倾向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