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意见】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意见(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
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6〕160号)精神,更好地发挥品牌在推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合邯郸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引领需求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夯实品牌基础建设,加快构建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的供给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我市“十三五”产业定位“五基地一中心”(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食品工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制造业主导产品新品种,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0件以上,名牌产品数量达到80项以上,优质产品和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分别稳定保持在50项和40项以上,持续扩大品牌优势。
二、主要任务
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保驾护航。加强标准、计量基础工作,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品牌发展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为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执行品牌发展法律法规,完善扶持政策,实现优质优价,持续打假治劣,净化市场环境。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增强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追求卓越质量,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引导企业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家领军作用,培养引进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助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中介机构能力建设,为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邯郸品牌宣传力度,关注自主品牌成长,打造邯郸品牌形象。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品牌基础建设
1.推行更高质量标准。着力推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质量提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和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引导和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并推广实施。加快开展团体标准试点等工作,满足创新发展对标准多样化的需要。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企业改进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
2.强化持续创新能力。建设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公共研发平台,提高承接重大科研公关项目的能力。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产业高端发展紧缺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急需的新兴前沿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自主研发、创业创新支撑等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等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双创”向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消费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和创客组织,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群落,畅通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成长链条,形成完整的双创生态系统。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市场需求、长远发展需要和关键技术建设技术交易中心、孵化平台、测试中心等服务平台,开展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强化品牌软实力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化生产经营理念,引入商业运作模式,提高产品质量,争创知名商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等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品牌相关研究机构,推动企业培养更多的品牌研究、建设和推广人才。加强品牌理论与应用研究,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品牌领域合作交流,鼓励高校开展品牌相关学科建设。宣贯品牌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出口企业的品牌培育,推动邯郸品牌走出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研究、咨询、宣传、维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培育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设计、营销、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
(二)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1.推出制造业精品。围绕新产品开发、名牌产品培育,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培育生产一批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精、尖、特”产品和面向居民消费需要的名优产品,促进“邯郸制造”转型升级。
战略新兴产业:争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等产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家电、清洁能源技术等,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市场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名优产品,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优产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
钢铁产业:以装备大型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服务信息化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钢铁制造先进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炼铁炼钢主体装备大型化和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强高铁用钢、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造船用钢、工模具钢、金属基耐热耐磨复合材料、纳米涂层特种板材等高端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制品、钢材加工配送和钢结构住宅、立体车库、立体交通等建筑用可装配式轻型钢构等用钢产业。围绕绿色钢铁建设,全面实施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大力推广焦化企业干熄焦发电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冶金渣综合利用、水循环利用等技术。到2020年,省名牌产品发展到10个,打造形成全国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绿色制造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
装备制造业:顺应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趋势,按照“创新引领、高端智能、成套整机、配套服务”的思路,重点发展成套整机装备,打造专用汽车、棉机、纺机、煤机、农机、家电等产业基地。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5个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名牌产品,50个省级名牌或知名品牌,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辐射影响带动力在四省交界区保持领先地位,在全国、全省同行业的地位明显上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质监局)
化工产业:按照“创新引领、内涵发展、绿色安全、优化环境”的思路,以基地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做好煤焦化工、煤气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延伸,推动化工产业向产业集聚、生产节约、产品高端化转变。突出抓好邯郸新型化工园区、磁县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广平化工园区等化工产业园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应用高效环保治理技术,夯实发展平台和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化工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完成率100%,高端化工产品比重提高到70%以上,省名牌产品发展到3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
2.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以保障食品安全为依托,发展加工食品产业和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构建绿色食品先进配送体系,打造食品安全区域品牌,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针对工业消费品消费热点,加快研发推出新产品。引导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京津冀地区的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强化创新能力,定制开发有竞争力产品,鼓励“邯郸制造”产品走出国门。大力发展旅游业,升级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整合资源、扩大旅游品牌宣传,强化旅游产品推广,打造集生态休闲、美丽乡村、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邯郸旅游品牌。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推动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培育一批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区。发展家政服务,鼓励大型家庭服务企业深入社区,设立便民站点,提供各类便民生活服务,培育具有特色的家庭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质监局、市旅游发展委)
3.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做好邯郸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评选、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通过设立邯郸名优农产品展示大厅、电商平台,以及与各大超市对接等多种形式,拓展线上线下宣传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永年蔬菜、鸡泽辣椒、武安小米等产品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地域品牌、区域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博览会”、“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等国际国内各类专业展销会,扩大品牌知名度。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1个以上,省著名商标达到100个以上,重点推介20个农产品加工优势品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农牧局、市农办、市商务局)
(三)引领需求结构升级
1.培育宣传自主品牌。鼓励和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邯郸制造”品牌建设。引导鼓励企业不断研发适应市场的产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以培育政府质量奖、驰(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等为载体,将品牌培育重点放到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上来,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扩大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产品借助“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廊坊“5·18”经贸洽谈会等平台“走出去”,在国内外打造“邯郸制造”优秀品牌。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讲好邯郸品牌故事,提升邯郸品牌知名度,擦亮邯郸名片,助推邯郸经济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农牧局、市农办)
2.提升城镇消费水平。鼓励家电、家具、汽车、电子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适应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主动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加快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服务消费,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加大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以及环境标志产品等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文化核心内容产业以及数字创意、移动多媒体、文化电商等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互动体验。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拓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顺应中高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大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品质的品牌商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发展委)
3.拉动农村消费升级。加强农村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农村居民质量安全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清理“三无”产品,让货真价实的商品占领农村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消费热情,提高面向农民的产品服务质量,拓展农村品牌产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围绕住房、教育、交通、文化娱乐等农村消费新热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园艺景观、乡村体育文化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险等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增强农民消费信心。(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农办、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旅游发展委)
4.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将食品和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电子商务等行业和领域列入重点,逐步实现信用监管体系互联互通。将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接受更严格的信用惩戒,强化企业信用约束、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构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努力提振消费信心,共同构筑良好营商环境。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数据采集,完善企业信用档案;鼓励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督促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提高信用水平,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以食品、日用品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努力提振消费信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有效性,追究执法不力责任。加强对品牌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清理、废除制约自主品牌产品消费的各项规定或做法,形成有利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支持品牌发展的激励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发挥各级政府质量奖的激励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创新升级。对质量优良的品牌和产品,在技术改造、科技立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强化组织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把品牌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导检查,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尽早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