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体育规划】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范文精选】

【体育规划】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范文精选】

时间:2023-06-06 09:2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广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规划】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体育规划】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范文精选】


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广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韶关体育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韶关”为核心任务,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体育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灵活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开展元旦环城跑、龙舟赛、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干部职工运动会、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等,吸引了众多群众与体育爱好者的参与。据统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10.2万人,占常住人口37.6%(此数据按2015年统计部门公布的韶关市常住人口293万人来计算)。有25个单项体育协会,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达到了150场次以上,参加省以上比赛皆获得好成绩。共成立了10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791人,其中国家级25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名,排在全省前列。建立了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加强建设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

2.竞技体育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参加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各项目比赛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30枚、铜牌38枚;参加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13枚,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学校体育组团体总分二等奖、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优秀奖等三个奖项。积极向各方输送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向省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人,向省体校输送20人,182名运动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

3.青少年体育全新突破。定期开展了市业余训练重点班检查、评定工作,完善基层业余训练网络布局,每年命名30个市业余训练重点班,覆盖了全市10个县(市、区)。目前有4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家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审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选出8家省级体育传统校,22家市级体育传统校。积极举办各类市级青少年体育竞赛等活动。

4.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开展了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数据显示我市场地总数为4483个,其中标准场地438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9平方米。出台了《韶关市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市政府第111号令),推进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开放面积累计达56万平方米,完成95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

5.户外体育运动品牌效应彰显。实施了户外运动基地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户外运动为抓手,依托韶关独特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璀璨的人文历史,举办户外运动赛事,打造一批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户外运动品牌。“十二五”期间连续举办八届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五届野外露营活动、三届丹霞山自行车快乐骑行等活动,累计有60多万国内外运动爱好者争相参加。徒步穿越丹霞山、环南水湖自行车赛、铁人三项等“三大户外品牌”已成为省内外户外运动的一大亮点。

6.体育产业逐步壮大。创新体育活动和场馆运营机制,每年安排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用于公益活动,开展了自行车骑大运、全民健身日系列、南粤幸福周系列等活动。对体育场馆采用租赁、培训和比赛相结合的形式,拓展商业市场空间,增加使用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积极培育、孵化体育服务中介组织10多家,在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广告、体育旅游、网站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引导和扶持多元化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招商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向体育产业投入,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场、五人制足球场等产业建成并运行。同时,体育彩票业迅猛发展,20112015年,我市体彩销售累计14.93亿元,公益金8105.19万元,其中市本级统筹2552.61万元,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销量任务,为我市社会公益事业、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健身和消费需求,与体育产业和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竞技体育后劲不足,体育后备人才匮乏,人才梯队建设仍需完善。我市既有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围绕着体育师资和常规运动项目的专业人才构建的,整体而言,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都严重滞后于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作出一系列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支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机制仍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市区体育场馆残旧,无法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赛事。四是体育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发展较慢,产业队伍人才建设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

以上因素均制约着我市“十三五”期间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许多问题成因复杂、涉面广泛,需要我们清醒认识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市。

(三)“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把体育事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有力,这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体育发展开辟新空间,体育事业在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当前体育市场结构正发生积极的调整和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足球改革发展、体育协会改革等有关新政策、新举措的落地都将为体育发展增加新动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要求,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引导我市利用独特的山地和人文资源发展户外运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将不断提高,助力我市加快融入珠三角。

二、“十三五”期间韶关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主要目标

(一)“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我市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坚持依法治体,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推动韶关体育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解放思想,推动理论、制度、技术、管理创新,深化体育改革,转变体育发展观念,将创新贯穿到体育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体育+”的发展模式,在新阶段中走出创新的路子,再塑韶关体育发展竞争新优势。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规划,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互相包容、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统一与特色的关系,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提升韶关体育发展整体效能。

——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的绿色低碳优势,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和体育核心价值观,突出韶关体育文化特色,培育具有韶关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和体育品牌,使体育元素融入蓝天、青山、绿水,通过体育传播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助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加强体育与社会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协作,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韶关体育影响力。

——坚持共享发展。把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努力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体育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确保体育事业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三)“十三五”时期韶关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总体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保持全省中等水平以上。市、县(市、区)均建有公共体育馆、游泳池、体育场和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实现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2%,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65%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30名以上,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每万人拥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达到0.5个以上。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42%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比例达到93%以上,人民体质与健康水平较大提高。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少数民族、残疾人、老年人体育协调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总体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完善各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社区、街道、乡镇分别建有体育指导点、指导站,力争成立30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

——全力打造“户外运动天堂”品牌。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全市户外运动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策划;突出培养品牌,办好我市户外体育活动(赛事),重点在露营、登山、徒步、铁人三项、自行车、定向赛、钓鱼等项目上培育特色,形成以穿越丹霞山活动、铁人三项赛、环南水湖自行车赛为“龙头”,以“一县一品牌”为特色的布局,“户外运动天堂”成为韶关亮丽的体育名片。

——致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组队参加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全力备战2018年广东省运动会,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取获得好成绩。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突出优势项目,重点发展举重、田径、赛艇、皮划艇、射击、武术等优势项目,力争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和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各优势项目奖牌数实现新突破。

——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育工作。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良好环境,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推进体教结合。做好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继续举办好韶关市第十五届青少年运动会。开展市业余训练重点班和省、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申报、评审工作,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基层工作网络。积极向省体校、省专业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不断壮大体育产业。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体育产业链。强化体育彩票管理,规范销售工作,净化体育彩票销售市场,完成省下达的各年度总销售任务。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支持中介组织承接赛事组织、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服务项目,促进体育消费。

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推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实施,举办具有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增强群众体质。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促进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一会一品”活动,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办好多层次、多样化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定期举办龙舟赛、干部职工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周等活动比赛,组织参加全省体育大会、“百县足球赛”、“百街千镇乒乓球赛”、“万村(居)农民篮球赛”、“广东省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等赛事,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打造群众活动精品。积极开展科学健身讲座,健全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工作,按标准配备设备和人员,按照国家、省体育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国民体质数据库提供有效资料;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发挥指导站的作用为民服务。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再培训工作,实现“培训、管理、使用”一体化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服务,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形象和地位,参加“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大赛”,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服务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市本级协会购买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二)加大建设体育设施力度,推进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与管理

科学统筹规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体育设施、健身步道等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增配体育设施,增加建设标准篮球场、健身路径等。制定《韶关市打造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实施方案》,继续落实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逐步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根据当地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结合“寻找南粤古驿道,讲述广东好故事”,积极配合规划、住建、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开发南粤古驿道古村落,建设农村户外体育健身步道。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继续抓好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体育提质优化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跟踪监督,确保每项工程按建设时限、建设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落实体育惠民政策,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继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逐步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三)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探索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整合利用现有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继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本对体育的投入。推进实施体育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社会力量承接赛事活动。大力培育和发展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对其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社会信用评估制度,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围绕打造“户外运动天堂”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韶关市加快户外运动发展工作方案》,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立足韶关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编制全市户外运动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策划,指导各县(市、区)编制本地区的户外运动发展规划;聘请专业公司完成全市户外运动项目形象设计,统一用品标志;结合旅游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优势布局户外运动项目,重点在徒步、露营、登山、铁人三项、自行车、定向赛、钓鱼等项目上下功夫,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韶关特色的户外运动品牌项目,构建“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按照我市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要求,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户外运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

强化宣传,精心筹备每一届韶关市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广东(韶关·乳源)第一峰铁人三项挑战赛、广东省(韶关·乳源)迷你铁人三项赛及广东省(韶关·乳源)环南水湖自行车公开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韶关仁化站)等比赛,扩大影响力。按照市抓“龙头”品牌、县(区、市)抓特色项目、社会组织抓“大众”项目的格局,开展全市户外运动品牌项目,形成以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铁人三项挑战赛、环南水湖自行车赛为“龙头”,带动以“一县一品牌”为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布局,分季节、按时段、有节奏地开展户外体育项目,打造韶关“户外运动天堂”名片。

五、推进体教相结合,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机制

(一)扩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切实做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快体校办学标准化建设,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做好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好新周期青少年体育工作规划,指导全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体校在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中的主力军作用,抓好业余训练重点班建设,开展市业余训练重点班和省、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申报、评审工作,使之成为线长、面广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阵地。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合办和联办专业队。

(二)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

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根本目标,积极助力学校体育发展,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良好环境,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推进体教结合。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开展,会同教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定期举办韶关市青少年运动会,大力培育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掘优秀体育苗子。更新体育教育的理念,加强低龄运动员文化教育,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担任校外体育辅导员,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三)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基层工作网络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提高我市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畅通人才输送渠道,拓宽后备人才成长道路。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的培育工作,推动校内与校外体育的优势互补和积极联动。改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

六、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增强竞技体育竞争实力

(一)弘扬体育多元价值

树立正确的金牌观和体育价值观,发扬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坚持完善竞技体育体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二)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参赛

推进《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保持优势项目,加快发展潜优势项目,稳步提高基础项目,适当发展新兴项目,建立备战的长效机制,强化周期备战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备战工作质量。积极备战每一届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和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及其他省级以上比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提高对运动队的保障服务水平

努力探索科学训练先进理论和高水平训练方法,完善各项保障政策,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做好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拓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和道德作风建设。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建设,加大运动员注册、裁判员培训、竞赛规程管理的力度,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扩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途径,逐步形成竞赛参赛的良性发展环境。

七、贯彻广东足球改革实施意见,推进韶关足球科学发展

(一)推进我市足球管理机制的改革

贯彻党中央提出振兴足球,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改革工作。从我市足球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足球改革发展新路,全面实现足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宏观管理、基础建设、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基础保障、服务和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足球普及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政府在足球公益事业发展上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增强体育事务公共责任与保障。完善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发展足球事业。

理顺我市足球协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足球协会的各项功能,推动我市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二)发展壮大社会足球

打造“全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足协杯”足球品牌赛事。发动社会力量举办十一人制、七人制、五人制足球联赛,建立市级—县、区级竞赛制度,积极活跃全市足球氛围。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大力推动业余足球发展,以丰富群众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各类足球竞赛活动。健全足球协会、足球行业的服务与监管,加强竞赛秩序维护,优化足球发展环境。广泛开展校园和社会足球活动,建立新型足球管理体制,完善足球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健全全市足球竞赛制度,增加足球场地设施,实现公共足球场地各县(市、区)全覆盖,不断满足群众对足球运动的需求,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培育青少年足球人才

加强统筹,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以校园足球为基础,各级各类体校、足协和青少年俱乐部、青少年培训中心为辅助的训练体系,尝试以市中心业余体校、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合培训的模式,逐步组建韶关市U15U12青少年男、女子足球队。鼓励足球俱乐部和其他社会力量创办新型足球学校,支持社会资本建立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等,丰富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对外交流合作,输送更多的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到足球发达地区参加培训和比赛。

八、做大体育产业规模,促进体育消费

(一)创新体育产业模式

以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壮大体育产业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体育产业链。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布局,以丹霞山为龙头,以优秀生态环境、温泉康体疗养、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将韶关建设成为特色体育旅游区,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教相结合。深入挖掘古道、古村落等历史文化底蕴,激活乡村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形成内涵丰富的体育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链,以此培育户外体育运动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规范体育产业发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消费。加强市体育局网站和韶关体育微信平台的建设,利用好宣传媒体,为体育活动和体育产业宣传提供良好服务平台。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引导专业化发展。

(三)做好体育彩票工作

贯彻落实好体育彩票改革的有关精神,规范体育彩票管理,规范销售工作,净化体育彩票销售市场,完成省下达的各年度总销售任务,确保安全运行,引入激励机制,力促体彩销售,扩大发挥体彩公益金效益。

九、提高体育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政治生态

(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强化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职权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体育发展各项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根据《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韶关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尽快出台《韶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按照《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和《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狠抓作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反腐倡廉决策部署,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最前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事流程,推进依法行政,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端正赛风、严格赛规、严肃赛纪、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强化监督和问责制度,处理各种腐败问题和现象,加大反兴奋剂工作的宣传工作力度,维护体育形象,打造我市体育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细化规划实施,加强监督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切实把体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二)监督落实规划

分解目标、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逐年逐项地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的动态调整机制,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建立中长期评估机制,分析检测规划实施效果,必要时对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保障和推进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推荐访问:韶关市 规划 体育 【体育规划】韶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