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1月8日在汕头市潮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汕头市潮阳区代区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1月8日在汕头市潮阳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汕头市潮阳区代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民主党派的帮助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完成了区第三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潮阳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动力,推动三大产业提质增效,全区经济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华能,下同)从165.81亿元发展到316.73亿元,年均增长11.5%;工业总产值从417.37亿元发展到836.89亿元,年均增长16%;农业总产值从27.8亿元发展到41.4亿元,年均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58.72亿元发展到300.82亿元,年均增长4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8.7亿元发展到21.15亿元,年均增长19.4%。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纺织服装、音像制品、纸品文具、建筑安装、机电制造等传统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累计投入约15.3亿元推进技改备案项目107项。产业创新步伐加快,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18项,新增专利授权量1984件。潮阳获批创建全省首批“广东省质量强区示范区”。广东好女人母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现代效益农业不断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建成高标准稳产农田9.18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现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5家、农业龙头企业12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我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村“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示范区。
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7.84亿元,年均增长8.5%。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一批商贸服务项目落户潮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港口货运态势良好,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2.41万吨。外贸经济回稳向好,201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68亿美元,年均增长3 %。海门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莲花峰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运输、电力、烟草、金融、电信、邮政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项目建设获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三大抓手”为载体,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101.4亿元。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大会战深入实施,厦深铁路潮阳站建成启用,辖区内潮惠、揭惠高速公路动工建设,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逐步推进,国道324线、省道234线等干线公路部分路段及160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改造建设。关埠港重启运营。
园区集聚效应初显。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发挥效益,废旧拆解企业组成49家公司进园规范生产经营,实现圈区管理。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我区依托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项目获省批准,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总长约35公里市政道路改造,城区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实施“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项目8宗15.94万平方米,一批商住项目相继建成。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和平镇和舖社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美丽乡村”称号,金灶镇柳东片区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创建点,建成市级名镇2个、名村10个。
(三)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全力抓好环境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绿满家园”、“千村整治”、“创卫迎检”等行动,掀起“创文强管”高潮,违法建筑、交通乱象、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整治,城区道路市政配套不断完善。
环境污染整治成效明显。贵屿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涉及的六方面24项省督办验收任务全面完成,废旧电子拆解污染得到有效解决,贵屿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有效推进,北港河整治一期、练江堤防等水利设施加快建设,累计投入3.2 亿元开展“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
环保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贵屿、谷饶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和平、铜盂、关埠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工程动工建设,建成镇(街道)垃圾压缩转运站11个、村(社区)垃圾收集点356个。
(四)民生福祉呈现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民生民安为根本,每年结合实际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民生保障逐步加强。投入1.26亿元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低保、五保、“三无”等特殊困难群众救助水平逐年提高,居民养老、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建成廉租房、解困房3000多套,完成危房改造3695户。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基本完工,引韩供水工程加快建设,群众饮水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反哺工程成效显著。成立潮阳公益基金会,动员海内外乡贤参与家乡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建设,广大乡贤秉持爱国爱乡、致富思源的美德积极响应,累计认捐资金约36.87亿元,涉及公益项目596个,其中已建成项目441个16.6亿元,在建项目70个9.8亿元。
文化教育蓬勃发展。“潮之春”迎春文化节等文化活动顺利举办,潮阳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贵屿“双忠信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文光塔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潮阳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潮汕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教育创强、创均工作分别通过省验收和国家评估认定,高考总上线率连续五年突破九成大关。
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逐步完善,区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区中医院被评为粤东首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体育、档案、保密、气象、物价、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人民武装、妇女儿童、审计、外事、侨务、地方志、畜牧、人防、对台、宗教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社会管理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全力抓好社会管理工作,保障潮阳经济社会发展。
综治维稳工作得到加强。查破刑事案件4456宗,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4740名,各类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平安潮阳”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维稳工作责任网络不断健全,一批社会矛盾得到化解稳控。
安全生产管理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不断加强,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火灾防控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全区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三打两建”、“ 打非治违”等行动扎实开展,依法查处走私、制贩假等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660宗,信用分类监管得到强化,动植物防疫检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加强,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计生殡改国土等工作扎实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二孩政策,加强计生服务,计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殡改工作扎实推进,违规土葬及毁林造坟行为得到有效打击,火化率得到巩固提高。国土管理力度加大,土地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查处。
(六)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前提,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9件、政协委员提案149件。政府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网上办事大厅等政府网站建设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步伐加快。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运作,受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19502件。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完成,公民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四风”问题得到纠正,效能监察工作有效加强,政务环境明显优化。2013年以来潮阳区连续三年在全市依法行政考评中获“优秀”等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是包括海内外乡亲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帮助,是历届班子打下坚实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潮阳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潮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潮阳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后劲不足。二是环保、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受资金、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进度仍不理想。三是地方财力薄弱,财税结构不合理,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投入有限,公共服务欠账较多。四是社会管理压力大,污染治理、土地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仍需加强,行政效能仍需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潮阳实现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推动潮阳振兴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巨大压力,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潮阳正迎来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当前,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扶持力度,汕头在更高层次谋划大汕头湾区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设施规划建设覆盖到潮阳,必将辐射带动潮阳的发展,为我区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潮阳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潮阳已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物质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历届班子的奋力拼搏下,潮阳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港口、市政道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或启动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实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有效开展,长期制约潮阳发展的短板正逐步补齐,发展条件正逐步改善,潮阳振兴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潮阳已拥有加快发展的内外动力。随着全市“创文强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区第四次党代会“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发展定位的明确,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清晰,广大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干劲更加充足,全区人民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海内外乡贤关心家乡发展、支持潮阳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这都将成为推动潮阳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趋势,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敢于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团结实干,奋力拼搏,全面加快潮阳经济社会发展。
今后五年,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区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创文统领全局,以加快振兴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加快城乡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
今后五年,区人民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全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产业加快发展。城镇建设协调推进,城市空间布局更趋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扶贫、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市下达目标,潮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一要在“敢”上求突破。紧紧扭住“创文强管”这一总抓手,大力弘扬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负责、敢于突破进取的精神,提振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工作作风,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强大气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热情,破解制约潮阳发展的瓶颈,推动潮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二要在“新”上做文章。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创新思维谋划未来,以创新举措推动发展,主动对接省市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产业布局,大力引进新型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增添新活力,推动新跨越。
三要在“实”上显成效。坚持求真务实,摸实情、用实招、办实事、出实效,以实干推进工作,以实事树立形象,以实绩回报社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潮阳发展,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全市加快振兴发展建设热潮中勇立潮头。
四要在“正”上聚人心。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清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健康政商关系,着力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大力营造诚信正气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正气凝聚人心,共同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新城乡
围绕“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的定位,结合城区、练江、榕江、海门等各个片区产业特色和生态禀赋,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建设,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突出核心带动,加快城区片区建设。抓住汕头实施大湾区战略的契机,加快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往城南、练江北岸、海门方向,规划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往棉北、金浦方向,对接练江片区产业发展,加速产城融合步伐;往棉北、河溪方向,利用三屿围、河溪塭田等资源优势,打造承接汕头中心城市拓展辐射的平台。加快发展高档次城市开发项目和商贸综合体,深入开展“三旧”改造,完善城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全面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将主城区打造成为潮阳城市发展核心区。
突出产城融合,加快练江片区建设。结合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谋划推进练江北岸堤路规划建设,大力清理盘活沿岸土地资源。扶持练江片区传统支柱产业推广运用新技术,提升品牌效应,发展新型产业模式,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融合在一起,致力打造和平电商、谷饶针织内衣等特色小镇,以产城融合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榕江片区建设。充分发挥榕江片区后发优势,借助正在规划建设的潮汕环线、潮惠、揭惠高速公路、榕江特大桥等交通要道,主动承接中以创新产业园辐射带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区,谋划建设榕江南岸堤路工程,打造榕江南岸新经济走廊。着力抓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金灶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以点带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突出滨海特色,加快海门片区建设。严格控制和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加快潮阳港开发建设,主动融入汕头打造区域交通航运中心的产业发展布局。扎实做好海门临港经济区规划修编、产业定位和土地收储等工作,大手笔、大气魄引进临港产业,发展现代临港经济。完善海门国家级中心渔港的贸易和服务功能,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远洋化发展,打造粤东规模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基地。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经济高地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实,加快高新产业、传统产业、园区经济、服务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发展体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精准筛选一批科技型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面加大政策、人才、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速成长,力争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孵化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研机构建设,提速省质量监督再生贵金属材料检验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切实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产业园区经济。优化园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招引大集团、大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把省产业转移园区海门片区打造成为临港产业集聚平台,把贵屿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平台,把金浦、和平、铜盂等地园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平台。创新园区建设和管理理念,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切实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力促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提升传统产业。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技术、创建品牌,发展“互联网+”、电商等新型产业模式,促进高端化发展。引导音像产业逐步向相近优势产业加速拓展转产,促进办公文具产业模式和品牌创新升级。鼓励建筑安装企业实施改制升级,主动外出开辟市场。引进“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理念,助力机械制造业加快发展。扶持优质骨干企业,鼓励其进行股改,帮助解决土地权属等问题,争取新增一批上市企业。
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加强与阿里巴巴等大集团的合作,加快恒宝创投园、快通电商创业园等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特色小镇,全面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不断优化潮阳通关环境,支持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港口在潮阳交汇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充分发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门莲花峰景区的带动作用,实施海门滨海旅游区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大峰、灵山、东山、古雪岩等景区建设,精心谋划包装推介特色旅游景点和线路,发展集文化景点观光、休闲度假、农业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潮阳旅游产业。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强农田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建设,抓好粮食创高产示范点建设。依托果蔬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构建小北山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榕江练江平原种养业协同发展区和海门周边滨海高效循环农业样板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升三捻橄榄、乌酥杨梅、潮阳姜薯等品牌效应,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农产品产销渠道,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现代化程度。
(三)深化练江流域整治,创建低碳生态美丽绿色潮阳
把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采取最强硬的环保措施,切实保护好潮阳的绿水青山。
坚决截断练江污染源头。巩固提升贵屿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印染、造纸、电子废物拆解三大行业及畜禽养殖产业污染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推动污染产业圈区进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严把环保准入关,认真抓好环境违法举报、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加强重点单位污水排放在线实时监控,坚决切断污染源头。
加强练江环保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和平、铜盂、关埠、谷饶、贵屿等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治理城乡黑臭水体。完成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继续完善镇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设施建设。
抓好练江生态环境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百河千沟万渠”整治行动,加快练江流域河涌治理工作,全面清理河面水葫芦等垃圾杂物,强力整治沿岸违法占地行为,坚决拆除违章建筑。实施北港河、谷饶溪、护城河、蟹窑排洪渠、太和坑、七里港、北干渠等重要支流水环境生态修复,开展练江流域内植树造绿,促进生态环境优化。
全面落实生态资源保护。抓好榕江、潮水溪等重点河段水质监管和保护,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严守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红线,抓好土地资源保护和矿产资源管理开发,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坚决惩处毁林造坟行为,大力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四)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筑牢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基础
坚持把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交通、水利、信息等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发展条件,补齐潮阳振兴发展短板。
构建高效便捷交通基础体系。配合完成潮惠、揭惠、汕湛、潮汕环线等4条高速公路潮阳段及其连接线建设,推动国道324线、省道234线、237线、337线潮阳路段改建续建工程,全面加快环市东路、新华中路、西环城路等市政道路和一批农村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厦深铁路潮阳站配套项目、谷饶综合客运枢纽站等交通枢纽建设,构筑潮阳高密度、广覆盖、一体化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实现所有乡镇在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融入汕头半小时经济圈和粤东1小时经济圈。
构建完善利民水利基础体系。持续推进潮阳引韩供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河溪水库除险加固,完善城乡生活生产供水体系。扎实推进河涌沟渠整治、内涝整治、海堤加固、海门湾桥闸和练江水闸等大中型水闸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城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加快农村灌区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体系。
构建现代智慧信息基础体系。结合“宽带潮阳”建设,深化与通信企业的合作,建设城乡一体的高性能光网,实施城区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工程。大力支持物联网创新应用,逐步将物联网技术融合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加快信息技术推广运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项目落户建设,全面提升潮阳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民生项目建设,提升潮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深入实施“十项工程”,着力改善相对贫困村农田水利、村内道路、饮水安全等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相对贫困户稳定脱贫。加大老区、山区帮扶力度,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社会福利、慈善、老龄、残疾人事业,完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失地农民养老等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和提标工作,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全面覆盖,逐步提高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保障水平。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完善公租房租赁市场。
提升文化体育服务。抓好文光塔、潮阳博物馆、“三园”(西园、耐轩、林园)、涵元塔等标志性建筑的配套和修缮建设,提升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及镇(村)文化站(室)标准,推进各镇(街道)综合性文化广场建设。抓好文物保护工作,大力弘扬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等传统文化,推进潮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千年古县”,提升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拓展群众休闲活动空间,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加快区镇村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抓好卫生强区建设。全面加强区级医院建设,深化区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的合作,支持区大峰医院争创“三甲”医院,推动中医院易址重建,加快妇幼保健院改造升级;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实施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加快白求恩潮阳医院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断完善传染病、出生缺陷、精神卫生防控体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努力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发展教育人才等事业。围绕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目标,加快校舍改扩建步伐,改善边远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培智学校建设。抓好公办教育师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公办教育水平。继续发展优质民办教育。落实“1+10”人才培养政策,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认真开展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依法加强计生管理。抓好妇女儿童保护、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宗教、档案、保密、史志、侨务、对台、气象等工作。
(六)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共建和谐稳定文明公平社会
推进创文强管工作。紧扣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以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和群众文明素质为重点,以“九大提升行动”为推手,落实网格分工、精细管理工作,坚决拆除城乡违章建筑,全力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消除城乡“六乱”现象,加大力度治理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完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城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城市文明教育,力争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投资环境和市民素质提升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生产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坚决遏制较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建立不稳定苗头排查收集、预警研判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劳资纠纷治理化解工作,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工作,完善执法司法监督,提高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村(社区)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农村“三资”平台建设,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
强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做好物价稳定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依法打击走私、制贩假、传销、商业欺诈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类税收违法行为,确保税负公平。抓好统计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确保全面客观反映发展成果。
(七)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塑造高效廉洁为民政府形象
构建法治型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健全法律顾问制度,促进政府工作法制化。
构建高效型政府。发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审批改革,加快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大力推进行政问责制,切实加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督办考评,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当好企业“吉祥三保”(保姆、保安、保镖),开展“三集中”(集中审批、集中攻关、集中突破)服务,全力营造重规矩、强服务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改革,完善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大厅等便民平台,切实做到职为民守、责为民尽、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构建清廉型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政府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府权力阳光运行。加大查办腐败案件力度,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全面推进政府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