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今天召开2009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讲话】副省长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今天召开2009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陆浩书记、徐守盛省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去年的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张晓兰副省长出席今天的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去年工作回顾和今年工作的基本考虑先讲一些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我省民政工作历史上很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效推动各项民政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一)抗震救灾取得重大成果
去年以来,我省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我省作为第二重灾区,灾害范围之广、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加上低温雨雪冷冻、干旱、冰雹和局部暴洪等自然灾害,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2051万人次、因灾遇难394人、受伤1万多人,农作物受灾214万公顷,农村居民住房倒塌205万间、损坏12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21亿元。尤其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斗中,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解决灾民所需,为灾民排忧解难作为救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迅速反应、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力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提请省政府首次启动自然灾害一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第一时间下拨救灾资金,第一时间调运救灾物资,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79万多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紧急组织调运帐篷、棉被、衣物、食品等大量救灾和生活物资,及时发放到户,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认真落实临时生活救助、后续生活救助和“三孤”、“三无”人员救助安置政策,积极跟踪督查资金物资落实情况,共下拨各类救灾和灾后重建补助资金83.33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灾区政治社会稳定。
——积极开展灾情核查和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及时核查报送灾情信息和物资调运发放情况,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抗震救灾相关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灾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客观事实,为有效动员社会资源提供了信息资源。牵头完成《汶川地震甘肃灾区灾害损失评估报告》,8个县区和32个县市区被确定为重灾县和一般受灾县,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各级民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捐赠活动,接收捐款捐物近12亿元,捐赠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打赢抗震救灾的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牵头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农村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和防灾减灾专项规划。把农村受灾群众住房重建维修放在灾后重建的首要位置,出台了《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评估办法》和《管理办法》,38万户重建户中已有77.5%开工建设,57.5%已竣工;32.6万户维修户中97%已完工,为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全省民政干部队伍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升华了民政为民的思想境界、彰显了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树立了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救灾经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民政事业迈出新的步伐
去年,我们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同时,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整体民政工作,重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难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由民政厅牵头负责的“农村低保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5元、稳定城市低保人口物价补贴”和“改造2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两项任务圆满完成,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补助标准达到月人均45元,城市低保物价补贴达到每人每月58元,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完成4.24万户。城市低保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工作积极推进,月人均补差达到98元。农村低保逐步规范,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移民地区13万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全省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20.6元提高到50元,补助水平明显提高。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2所,五保对象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完成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工作,每人每月提高了100元。城乡医疗救助积极探索大病救助与常见病救助、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住院前救助与住院后救助相结合的救助办法,救助人数达39.12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11.11万人次)。6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已得到国家批准并积极筹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教育、法律、住房等专项救助有效开展,低保边缘群体和其他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在部分地方取得成效。这些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困难群众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基本生活得到一定改善,有效发挥了保障民生的基础作用。
——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完成了全省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展了村委会组织法十周年纪念活动,编制完成了县(市、区)村务公开目录。扎实推进村民自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年内有5个县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区)”,13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第四批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12个村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由8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扩大到47个县(市、区)、137个乡镇、325个村,并初见成效。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积极争取落实国家补助资金1360万元,资助社区服务建设项目29个,援建城市社区图书室200个、农村图书室160个,促进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工作。继续开展城乡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逐步开展。这些工作的推进,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对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权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在抗震救灾中,驻甘部队紧急调动人力物力,积极参与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先后动用飞机9架、兵力1.6万多人、车辆3590台、医疗小分队10个,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凸显了军政军民团结的鱼水之情。启动军地“双十工程”建设,开展“十佳复退军人、十佳军嫂”评选活动,丰富了双拥共建内涵。建立并完善了优抚对象和复退军人数据库,及时下拨抚恤、医疗和义务兵优待补助资金2.75亿元;积极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五项政策”,完成1677名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体检工作,确保了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坚持安置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在加大计划安置力度的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自谋职业率达到48%,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基本顺利。努力提高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军休干部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做好军队复员干部解困和稳控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福利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实施“十一五”专项规划,筹资3450多万元,资助新建维修社会福利服务机构50个;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启动建设县(市、区)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项目,社会福利服务条件逐步改善。深入开展老龄工作,报请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 开展“爱心护理工程”试点,不断拓展“银龄行动”内容,新建乡(镇)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室600个,困难老人得到救助,为老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建立“明天计划”长效机制,启动“重生行动”,已开工建设6个儿童福利机构项目,儿童福利服务条件逐步改善。认真落实残疾人就业等相关政策,扎实做好福利企业认定工作,保障了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扩大销售网络,千方百计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福利彩票销量再次突破10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3.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逐步规范。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达9045个,在服务社会、反映诉求、表达利益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抗震救灾中捐赠款物达2000多万元,会员单位捐赠款物达1亿多元,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基本完成了对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名称和村(含自然村)名称的标准化处理工作,10个市州政府驻地基本完成了城区街、路、巷地名设标,8个市州完成了地名数据录入工作,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甘宁省级界线和第二轮县级界线联检工作,及时调处边界矛盾纠纷,促进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殡葬管理、婚姻登记和涉外收养顺利开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明显。根据省委的安排部署,从10月中旬开始,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在厅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厅党组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实践特色,把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学习调研,认真分析检查我省民政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进行剖析检查,针对28个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并积极抓好落实,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完善了8个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切实做到了学习调研真抓实干,分析评议深入透彻,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完善制度有序有度,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厅系统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加强,落实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了破解,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得到了完善,有效推动了全省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顺利完成,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进展良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扎实开展。政策理论研究、法规制度建设、规划财务管理、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后勤保障、信息化和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表彰,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提案办理、社会帮扶及信访、信息、维稳等七项工作得到了省上奖励。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民政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急事多、难事多、大事多的情况下,各级民政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社会上树立了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我们以拥有这样的队伍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对一年来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付出辛勤努力的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回顾30年来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围绕大局是基本前提、立足省情是工作基础、解放思想是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力量源泉、为民谋利是根本宗旨、自身建设是重要保证。这些经验和启示,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并继承发扬。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快速发展的全国民政工作实践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不够。二是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已有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高。三是统筹协调发展各项民政工作做得不够,工作进展不平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通力合作有待加强;省市县上下联动、系统合力有待加强。四是个别民政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工作不够细致、严谨,业务不精、能力较弱、粗枝大叶、作风疲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时有发生,干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省灾后重建的关键一年,也是民政事业发展充满挑战和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全省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服务于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突出“三个群体”的基本保障,努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使全省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省情认识,自觉服从服务好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省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低、社会事业欠账多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中央和省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整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新举措、新要求,既使民政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压力,同时也蕴含着许多新机遇。一方面,由于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增多,工业效益下滑,农民增收困难,社会利益矛盾突出,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家和省上扩大投资将有利于加快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将有助于增加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待抚恤等方面的投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一是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学习研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时机条件,未雨绸缪、主动应对。二是要面向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从民政职能出发,千方百计抓好事关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四是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争取更多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各级政府扩大投资的总盘子,努力增加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着力提升民政事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二)紧扣民生重点,着力完善“三个群体”的生活保障体系。民政部门承担着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职责,民政连着民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又把“完成灾后重建农民住房任务”和“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要全面完成16万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和农村提标扩面工作,使符合条件的近百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工作难度大,时间要求紧,务必要作为各级民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组织落实,确保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要坚持以家庭为单位实施城乡低保,全面落实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及时将灾区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切实纠正“保人不保户”、“拆户”“拼户”等错误做法。进一步建立低保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深入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活动。积极推进城市低保制度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标准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认真组织好定西市漳县、甘南州临潭县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试点工作,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主动就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核定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坚决纠正市、县减少列支五保供养资金、以低保代五保和以社会捐助款物转冲抵消五保供养资金的做法;加快新建或改扩建敬老院和“五保家园”步伐,尽快解决五保对象无房可住或住危房的现象,切实改善五保对象生活条件。研究制订《甘肃省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暂行办法》,积极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临时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出台《甘肃省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制度的衔接,完善救助措施,改进救助方式,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着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行及时救助、主动救助和分类救助等人性化救助方式,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权益。全面完成灾区农村住房重建任务。着力推进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早安排好帐篷等救灾物资回收工作,充实救灾物资储备,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类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积极做好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二要大力拓展社会福利服务范围,切实改善特殊群体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有效发挥示范作用,扎实推进社会福利服务进程。切实抓好县级综合福利服务中心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着力改善民政福利设施条件。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和购买服务途径,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孤残儿童和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年内筹建和开工建设“蓝天计划”项目5个。巩固“明天计划”长效机制建设成果,继续实施“重生行动”,加大对脑瘫患儿术后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启动“爱心2008-走进甘肃”公益活动。规范国内收养登记,做好涉外收养工作。积极协调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创新福利彩票发行机制,充分发挥县(市、区)民政部门在发行销售福利彩票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完成销售福利彩票10亿元以上的目标。研究制定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措施,加大社会福利社会化、多元化投资的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华慈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县市区慈善机构,大力发展“慈善超市”和“爱心超市”,继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三要不断完善优抚安置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努力提高和落实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完善省、市、县三级优抚医疗保障办法,在13个县(市、区)开展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试点。落实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五项政策”,力争上半年协调出台复员干部解困的办法和措施,年内基本完成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体检评残工作。抓好烈士审批和伤残管理工作,出台《甘肃省<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数据库。启动优抚对象抚恤金发放“一卡通”工程,逐步实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开展创建“示范优抚事业单位”活动。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在抓好安置计划落实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深化安置改革上来,对当年没有在计划内安置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各地应通过经济补偿、自谋职业的途径全部予以安置。探索政府出资培训退役士兵的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就业能力,力争城镇退役士兵培训面达到90%以上。继续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探索做好分散安置军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和房改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加大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力度。探索建立双拥模范城(县)届中检查评估制度,推进双拥工作任务在基层落实。加强双拥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双拥工作长效机制。特别是要抓好“双十工程”的组织实施,办成几件有社会影响的大事、实事,促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快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项目建设既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民政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能力,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一要狠抓两个《规划》实施,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要抓紧实施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含社会福利)专项规划,精心组织业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建成灾害信息管理数据库、救灾物资储备库等综合减灾防灾项目和福利院、敬老院等一批公共福利服务设施,更新配备救灾装备,优化整合各类减灾资源,显著提升我省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
二要积极实施和申报、储备一批民政项目,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实力。加快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儿童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社区服务体系等三个专项规划,及低保信息化系统建设,对未按计划实施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强化措施、积极跟进。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主动谋划,有重点地考察论证和申报一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的大盘子。同时,也要拓宽发展视野,积极动员和鼓励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之中,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三要精心开展“双五、双十、双百”示范化工程建设,增添民政事业新亮点。要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精心部署、靠实责任,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力争用两到三年建成5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示范化项目,创建5个民政工作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区);完成10个减灾防灾示范化工程,创建10个社会福利社会化示范单位;建成100所示范化农村敬老院,创建100个城乡示范社区。这些工作今年要全面启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此推动全省民政工作走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
(四)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稳定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当前压倒一切的硬任务。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全面总结农村社区试点经验,推动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全面展开。积极实施“十一五”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动争取各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条件。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改进和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探索完善社区工作管理运行体制。推进城市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队伍。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创建活动,探索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推动村民自治健康深入发展。
二要积极规范发展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融洽和谐。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培育扶持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着力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积极推动完善社会组织人事制度、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职业建设等方面的培育扶持政策,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形成公共财政资助机制。积极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培育社会组织品牌。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坚决清理整顿长期不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三要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力度,提高民政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继续做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工作,把更多的人才吸纳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当中。加快社工岗位设置,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使社会工作者有用武之地。要探索建立社会工作师登记注册制度、社会工作职业评价制度,逐步落实社会工作者薪酬保障政策,增强社会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四要积极改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完成地名标准化处理,开展市、县、乡三级政府驻地标准地名标牌设置工作,完成市州地名规划编制和地名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审慎调整行政区划。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婚姻登记人员业务培训和资格年检制度,加强婚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深化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墓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殡仪服务和管理,及早部署清明节群众文明祭扫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
(五)立足老龄化省情,促进老龄事业深入发展。当前,我省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对老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积极适应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挑战,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和优待工作制度。
一要加强协调,大力推进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要有效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探索贫困老年人加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减免和补助办法。深入开展高龄、失能、贫困、空巢老年人扶助救助行动,着力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困有所助目标的实现。城市要通过政府救助、部门帮扶、爱心捐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协调解决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保障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二要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为老社会服务工作。有效推进社会闲置资源整合利用,加快为老社会服务场所建设。积极实施“爱心护理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院。抓紧出台贯彻国家10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网络。积极制定进一步加强老年优待工作的政策措施,增加优待内容,提高优待标准,扩大优待范围,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庆祝“国际老人节”1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和宣传活动。继续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和关爱慰问贫困老年人活动。加快推进城乡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夯实基层老龄工作基础。加强对老龄工作的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营造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关心老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完成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面宽。我们要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民政工作具有社会性、多元性、群众性的特点,许多方面属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支持。可以说,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就不可能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各级民政部门要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出发,立足全局谋一隅、跳出民政看民政,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透彻和说服力强的意见建议,将民政重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将民政重大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民政工作快速发展。
二要加强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理论研究和法规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长效性的工作,具有打基础、管长远的作用。要针对民政工作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开展理论研究,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营造政策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和重大课题的前瞻性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相结合,采取委托研究、公开招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政策理论研究机制,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主动吸纳和积极采用理论研究成果,使之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快民政政策法规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立法工作,争取出台一些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靠法规推动发展,用制度规范发展。
三要建立民政事业经费的筹措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管理和使用好有限的民政事业经费是做好各项民政工作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在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事业的互补作用,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民政资金监管制度,坚持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足额划拨,加强分配、使用、拨付等环节的监督审计工作,加大社会捐赠资金的公开力度,健全资金监管机制。今年,省厅将对历年拨付各地的民政事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长期沉淀的经费要督促限期下拨或在拨付新的经费时扣减,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四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民政事业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厅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结束,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切实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要加大民政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婚姻登记管理、社区和地名公共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民政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市县民政部门也要在即将开始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民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五要强化民政部门自身建设,确保各项民政工作落到实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对民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大力开展“为民练内功”活动。民政“民”字当头,“为民”是民政工作的灵魂。有为民之心,提不出利民之策,办不好惠民之事,为民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全省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要苦练内功,练精通党的方针政策之功,练娴熟工作业务之功,解决好一些干部工作思路滞塞混乱、工作方法死板呆痴、工作效率低下无能的问题,真正做到在“爱民”上固宗旨,在“利民”上谋策略,在“惠民”上抓落实。首先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理论学习,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推进工作、为民谋利。第二,要全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各种业务技能学习竞赛活动,着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水平。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行风政风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把“执政为民”作为民政工作的灵魂和民政工作者的核心职责,树立不勤政也是腐败的思想,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要多关心乡镇、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多为他们创造学习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落实。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务艰巨而意义重大。党和人民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民政。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团结拼搏,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推荐访问:民政 讲话 副省长 【民政讲话】副省长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