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积极作为,主动应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良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积极作为,主动应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有效应对持续干旱、铬渣污染事件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拓发展、克难奋进促发展、团结干事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998元、5960元,同比分别增18%、17.9%。
(一)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做大轻工、做优化工、做强建材、做特生物资源加工,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分别增19.4%、16.5%。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一园三片”工业园区已具雏形,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4.7亿元,同比增25.8%。环境保护强势推进,铬渣污染事件处置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以来新产生的铬渣无害化处理任务提前完成,历史堆存铬渣处理、西桥工业片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南盘江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工作有序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项目投入运行,削减二氧化硫2013.6吨、化学需氧量210.4吨、氮氧化物310.8吨、氨氮51.1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淘汰落后产能21.6万吨。
(二)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23.6%。抗旱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效,投入抗旱救灾资金3740.5万元,有效解决7.9万人、1.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58户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粮食总产3.03亿公斤,同比增3.29%,第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收购烟叶49.2万担,实现产值4.5亿元;出栏生猪145.6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7.8万吨,同比分别增6.7%、11.3%,新建养殖小区11个,“滇陆猪”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鲜茧社会产量6891吨,实现产值2.1亿元;新植核桃4万亩、桑园1万亩,改造中低产林5万亩、中低产桑园1万亩;有序流转农村土地4.5万亩,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韭菜坪、五峰山等19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杜公河一期治理工程全面完工;莲花田水库除险加固、板桥河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建成高稳产农田6万亩、沼气池2000口。
(三)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城乡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22.6%、1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新建、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30个;“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累计销售金额 3.6亿元,兑付财政补贴资金6386万元;接待游客8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实现物流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召夸战略装车点实现产值2.4亿元。
(四)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坚持把抓投入、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上级补助项目31个、资金3.6亿元。205个项目发生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同比增26.1%。县中医院迁建、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线、220千伏沙林输变电站一期等62个项目竣工投入运行;年产1.5亿件电子产品、公安业务用房、恨虎坝水库渠系配套、石槽河异地搬迁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完成205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人才协会,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63人。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经营性资产管理等改革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储备包装招商项目18个,合同引进项目6个;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1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20%、11%。
(六)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坚持改造与拓展并举,以完善和提高城镇承载功能为核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1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4.8万人,城镇化率、城市绿化率分别达37%、36.5%。完成西片区12平方公里控规和南片区863亩概念性详规;国道326过境线、西华路西延线、菜园大桥、南昌大桥建成投入使用;中兴南路延长线、滨江公园等市政工程进展顺利;西门片区旧城拆迁改造正式启动;6.5万平方米廉租房、100套公租房、1400户农村危房改造暨地震安居工程进展良好;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村庄规划编制、“两新”建设试点工作、35个重点村建设稳步推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完工。
(七)财税金融运行平稳。着力税源培育,强化收支管理, 实现收支平衡。完成财政总收入11.3亿元,同比增25.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2亿元,同比分别增16.1%、27.1%;争取各类转移支付及补助资金15.8亿元,同比增35.4%。实行县级银行金融目标考核奖励制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5.6亿元、42.8亿元,同比分别增18.1%、16.7%;3家小额信贷公司发放贷款1.9亿元,县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及失业人员担保贷款5008万元,民间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排除D级危房4.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5万平方米,化解教育欠债500万元。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建成农家书屋142个,数字电视用户网络改造2.1万户,完成10个乡镇灯光球场建设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96.7%,减免补偿9021.9万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9万份。“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授权专利19件,申请专利11件。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就业岗位357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3%,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878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续保扩面7.5万人,发放低保金4916.6万元,创建市级敬老先进村(社区)112个,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档案、保密、气象、人防、移民、残疾人、地方志、民宗侨务等各项事业有新发展。
(九)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陆良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应急救援、治安打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带案下访制度和以案定补、无案奖励制度不断完善,进京、赴省、到市上访批次同比分别下降17.9%、66.7%、85.7%,信访形势持续好转。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和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武装“六位一体”群众工作平台初步形成,“清网”、“打四黑除四害”等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行政能力有效提升。依法执行县人大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96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审批项目31项,废止规范性文件33件。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办结事项9.5万余件,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金额达 9.3亿元,发布政府信息1万余条。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监控向纵深发展,社会评价、企业评价、民主评议深入实施,问责干部35人。想干事、敢干事、善于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政府工作透明度、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陆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小,产业层次不高,发展速度不快;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三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创新;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保障能力弱,有限的财力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是巩固和延续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之年,是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承接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省“两强一堡”和滇中城市经济区一体化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谐、跨越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示范县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纵深推进“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突出园区经济和非公经济两个重点,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创新社会管理上迈出新步伐,加快“富强、活力、生态、和谐”陆良建设进程。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2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14%、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为确保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将着力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发展新型工业,加速工业转型。围绕打造全市特色轻工基地、全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园区功能,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抓好项目落实,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增加值55亿元以上。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造纸印刷业,推进茧丝绸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电子产业,积极发展生物、现代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做好重工业发展规划,推进西桥片区企业整合升级搬迁;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业,鼓励发展新材料产业,规范整合现有石材加工企业;依托蔬菜、生猪、木本油料等农特产品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加速园区发展:将工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围绕工业上山用地要求,完成“一园三片”48.8平方公里规划审核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启动大莫古、召夸工业片区土地收储,进一步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青山、大莫古片区主干道路网建设,推动片区水源工程建设;新增园区项目建设用地1000亩,完成工业总产值7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争取列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民营经济:把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着力破除发展障碍,拓展发展空间。组建肉制品加工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年产10000绪自动缫暨200万米绸缎、年产100万吨焦化等50个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产达效,新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5户、1亿元以上企业6户、5000万元以上企业8户,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 %以上,更大程度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围绕煤、电、油、运、地、资、水等生产要素,健全土投公司、园区投资公司运行机制,加快筹建城投、水投公司,实行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提升企业家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育、引进、激励机制,着力提升企业家环保安全、社会责任、经营管理意识,促进企业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按程序和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本土人才和产业工人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二)高度重视三农,建设新型农村。围绕“强农、惠农、富农”目标,转方式,优科技,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完成粮经作物总播面积132万亩,粮食总产达3.1亿公斤。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3.2亿元,增8.8%。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精做优粮、烟、桑、畜、蔬菜、林果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花卉、中药材等后续产业,新植桑园1.1万亩、核桃4万亩,改造中低产桑园1万亩、中低产林1.5万亩,种植烤烟16.9万亩、蔬菜21万亩、水稻16万亩、马铃薯33万亩;创建水稻、马铃薯、玉米高产示范样板11万亩,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出栏生猪155万头,改扩建规模养殖小区9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协调机制,改造中低产田8.4万亩;扎实推进大坝冲水库扩建、幸福渠陆良段建设、三道沟水库新建、大箐等27件水库除险加固和5.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好响水箐水库新建和小撒卜龙水库扩建的前期工作;创建3个“两新”村、1个移民新村,加快推进省级重点村、革命老区、异地搬迁等项目建设。拓宽增收渠道: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力争培训农民2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以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依法保障农民土(林)地使用收益权利,鼓励农民依法有序流转土(林)地,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工作,切实完善水务一体化、供销社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抓好抗旱救灾: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和大春生产用水为重点,完成莲花田、北山水库引水等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围绕水源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经作物满栽满插,打赢抗旱救灾持久战。
(三)构建服务网络,推进三产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15%。搭建发展平台:按照“一心三区”规划,重点发展召夸和城南、城北3个物流片区,建设陆良现代综合物流中心,改造板桥、马街等乡镇集贸市场,新建轻纺丝绸交易、五金汽配等专业市场,扎实推进“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5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加快旅游开发:加大彩色沙林、白水塘等旅游景点的包装、推介、开发力度,培育生态旅游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逐步将彩色沙林发展成为滇南旅游专线上的重要支撑,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保障市场供应:强化市场运行监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消费环境,重点做好重要物资储备供应工作,年内储备粮食500万公斤、肉8万公斤、食用油30万公斤。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城镇。按照“提升老城、建设新区、完善功能、畅通内外”的思路,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22%,城镇化率达39%。优化城乡规划:围绕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要求,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布局规划修编,以及南、北、东片区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和路网规划;加快推进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127个行政村、625个自然村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快片区开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组团式开发模式,加速西门、西华路口、同乐丝厂片区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南片区城镇上山试点和北、东片区的综合开发力度,有序推进西片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稳步推进西片区瑞和路、顺兴路、朝阳西路延长线建设,启动客运站点规划建设和陆良收费站搬迁工作,加速春光路东延线、中兴南路延长线、滨江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完善国道326过境线、西华路西延线配套设施,拆建中纪桥、鲁昌桥,配套建设公益性活动场所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强化城镇管理:着力推进以爨文化公园、同乐广场、护城河为重点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规范客运秩序,有效解决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特色集镇:以集镇、中心村建设为核心,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强聚集辐射功能,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五)突出招商选资,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22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130万美元,分别增20%、13%。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放投资领域,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完善并落实招商选资优惠政策,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强化并行并联审批,激活民间资本,引进外来资金,使陆良成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健全招商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强化项目储备包装,建立招商联动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实际到位资金考核力度,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及时对接、强化跟踪,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型、环保型、科技型企业。着力招商选资:主动承接东部优质产业转移,引进农产品冷链加工及配套市场项目,加大茧丝绸等特色产业和电子等新兴产业配套项目招商力度;加快西桥片区企业异地搬迁重建,引进优势集团企业做优化工;培育外向型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六)抓好项目拉动,促进投资增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思路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项目企业化、企业高效化”的要求,切实把投资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扩大投资规模,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按新口径统计)。积极开发项目:围绕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坚持“抓大不放小”,切实抓好项目的论证、储备、争取、引进和实施,确保论证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骨干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及时将续建、新开工项目分解落实到县级领导、包保部门,完善目标时间倒逼机制、责任和奖惩机制,强化“保护性开工、无障碍施工”的落实力度,着力破解项目融资、用地、环保、电力等瓶颈,形成齐抓项目的强大合力,推进部门业务用房、万头菜牛养殖、农网改造升级、浮法玻璃、皮革皮毛深加工等104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做到每月有督查、每季有分析、半年有总结、年终有奖惩,密切关注和掌握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强化收支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围绕收支平衡目标,坚持开源节流,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有效化解财政增收难、支出保障难的问题,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4亿元。加大财源培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税源型项目,巩固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育新型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进一步争取省、市资金和政策支持,运用贴息、担保、奖励、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促发展、增财源。促进财税增收:加强收入分析调度,严格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现源头控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做到应征尽征、应收尽收。强化财政监管: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监管改革,继续开展好“小金库”清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监察、审计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加大对“三农”、社会民生和重点项目领域的财政投入。提升金融支撑:建立中小企业互保联保贷款机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政、银企合作,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建立健全信贷投放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保持信贷融资总量快速增长;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
(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两型社会。围绕“生态示范县”建设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创建1个生态示范乡镇、2个生态示范村。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环保型、节水型、清洁型种养殖技术,加大以农村垃圾和“三堆”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力争新建沼气池3000口、完成“三改”3000户,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加大生态示范园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耕地保护力度,完成义务植树170万株,加强重点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山坡草地的培植和管护,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治污减排:加大工业“三废”治理力度,加密监测频次,坚决淘汰一批、关停整改一批、异地搬迁一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4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8.1吨、化学需氧量1197.5吨、氮氧化物87.8吨、氨氮194吨;优化铬渣无害化处置技术,加强与越钢深度合作,全面完成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理任务;强化西桥片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启动5条硫酸生产线异地搬迁工作,确保西桥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改善城市环境:继续深入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力争城市绿化率达37.3%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8.4平方米以上;加大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有效收集和处理城区污水;配套建设垃圾中转池(站),统一有效处理垃圾。强化河道治理:完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全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完成南盘江河堤两岸绿化25公里、新建垃圾池20个,做好中原泽等18条河道综合治理的初设申报工作。提高环保意识:全方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九)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学校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力度,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巩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整合办学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积极争取并实施校安工程、学前教育项目,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板桥二中迁建、三岔河二中新建等项目投入使用。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和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社团作用,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和开发利用爨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特色文化精品;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爨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陆良特色标志性文体设施和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文化精品园区。深化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艾滋病防治,推进县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各类卫生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创建省甲级卫生县城,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保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抓好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民工工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力度,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进度,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暨地震安居工程建设,着力做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救济工作。统筹其他事业:加强重点区域和人群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丧葬之风。继续抓好统计、质监、档案、保密、气象、人防、地震、老龄、残疾人、青少年、地方志、民宗侨务、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
(十)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陆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护机制,着力优化“大调解”工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农村留守人群和老年人的服务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充分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防治网络炒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力量,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社会稳定;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切实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领导接访、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防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双立案、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切实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联合执法,加大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击力度,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预防、处置工作机制,搭建应急平台,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全力打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前审查和跟踪反馈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升行政效能,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务平台。完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促进政务服务更加规范高效。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公开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步伐,建立园区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完善“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依法、规范、阳光交易。继续抓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在医院、学校、供水、供电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延伸推进工作,拓展96128政务专线的咨询、办事和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转变工作作风,营造求真务实的干事氛围。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高原情怀、弘扬大山精神,努力营造包容、开放、高远、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不争论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奋起。大力推行目标倒逼管理和一线工作法,努力革除办事墨守成规,说得多、做得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行政痼疾,着力解决信心不足、能力不足、推诿扯皮、脱离群众等问题,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政府建设,提高广大干部履行职责、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
(四)坚持从严治政,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民生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加大行政审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坚决查处各种消极腐败行为,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大力推广公务卡结算制度,继续加大“五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财力集中用到加快陆良发展上来,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让全县人民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风正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陆良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加力奋进、发力冲刺,为开创陆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陆良县 政府工作报告 陆良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