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5日在珲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2007年至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珲春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5日在珲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07年至2011年,是我市开发开放及各项事业全面突破的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动”“三化”和州委、州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团结一心,圆满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预计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3亿元,是2006年的4倍,同比增长31%,年均增长31.7%;工业总产值实现190亿元,是2006年的5.6倍,同比增长29.2%,年均增长41.2%;农业总产值实现8.9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同比增长9%,年均增长13.4%;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亿美元,是2006年的2倍,同比增长11%,年均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7亿元,是2006年的4倍,同比增长20.4%,年均增长31.9%;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4亿元,是2006年的3.8倍,同比增长30.5%,年均增长30.5%;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实现15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同比增长 7.1%,年均增长2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20元,是2006年的1.7倍,同比增长7%,年均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6862元,是2006年的1.6倍,同比增长8%,年均增长10.4%。工业经济总量、地方级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进入全省前十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12名。先后获得吉林省工业提速增效十强市、全民创业先进市称号和县域突破明显进步奖。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基础更加夯实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招商引资24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争取专项资金31.7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69个。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0.8:48.8:40.4调整到4.6:67.5:27.9。电厂二期、矿业集团千万吨扩能工程、紫金矿业技改、老龙口水库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兴业地板、特来纺织、华瑞参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国遥博诚、派高制药、正兴磨料等高新技术项目落户珲春。2011年,浦项国际物流、东北亚国际新镇、循环经济产业园等15个超亿元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37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同比增长40.3%,年均增长23.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是2006年的4.7倍,同比增长57.7%,年均增长36.4%。
——过去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了一大批管长远、惠民生、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73个村屯安全饮水工程,铺设乡村水泥路318.2公里,改造泥草房8287户。珲春河北岸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小水电等一批项目相继实施。英安、敬信、春化等重镇建设全面推进,13个村进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放惠农资金1.3亿元。延边黄牛、绿色稻米、富硒苹果等特色产业稳步壮大。完成棚膜经济园区一期工程156栋日光温室大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0多家,省州级龙头企业发展到30多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户均增收1300多元。珲春大米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各类合作组织发展到255个,创办专业农场30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级覆盖率达100%。累计培训农民36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上万人。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顺利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工作。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过去的五年,是开发开放突飞猛进的五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获得国家批复;中朝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项目正式启动;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合作规划全面实施;珲春特殊经济合作区报国务院待批,珲春开发开放步入全新阶段。公路铁路航运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内外通道加快畅通。长珲高速、珲东公路建成通车。圈河至罗津公路主体完工。吉珲铁路开工建设,珲东铁路前期进展顺利。珲卡铁路近期将恢复开通。完成扎鲁比诺港一期改造、圈河口岸跨境桥维修、罗津港1号码头改造利用。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正式运行。束草航线货运总量达5.4万标箱。开通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釜山、新泻、敦贺航线。新扩建4个口岸联检楼等基础设施,口岸通关能力进一步提升。商贸旅游迅猛发展,五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8.3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防川景区入选“吉林八景”,观光塔主体工程完工,服务区投入使用。对朝旅游异地办证获批,中俄朝三国环线游及对朝跨境自驾游正式运营。预计2011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4.7倍和5.2倍。
——过去的五年,是“三区”建设日益完善的五年。累计投入7.5亿元,实施“七通一平”和“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0平方公里扩区工程全面启动。五年来入区企业246家,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矿产、纺织服装、木制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建材、海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预计2011年,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7.1倍、7.7倍、7.2倍、4.3倍和5.2倍;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2.5亿美元,是2006年的87.4倍,同比增长12%;互市贸易区实现俄边民入区10万人次,同比增长25%;互市贸易交易额16亿元,同比增长6.7%。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40多亿元。城区达到25平方公里,140多条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一带两区”、“六纵五横”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修编完成《珲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新建3处生态公共停车场、20座水冲厕所;国际客运站、消防指挥中心、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净水厂年内完成安装调试。改造棚户区56.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1292户;建成廉租房近5万平方米、1030套;完成“暖房子工程”改造87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8.2公里;龙源街、沿河街欧式风格改造初见成效。房地产开发新增住宅93.6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7.8万平方米。完成西出口、外环路景观带综合改造和口岸大路拓宽工程。世纪广场、森林山广场等40多处广场游园向市民开放。城市新增绿地22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830盏、景观灯1693盏,形成了城市内外两环、纵横交织的大绿化、大亮化格局。省内首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启动30平方公里生态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成功进入了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新扩建30多所学校,新建校舍11.3万平方米;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2项;在全省42个县市中率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连续两届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完成老年人活动中心、9个乡镇文化站、115个村文化室建设;密江洞箫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被评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投入资金2亿元改扩建市医院、中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乡镇卫生院和18个村卫生所;301医院远程会诊项目正式运行;新农合参保率100%。累计发放低保金2.7亿元、优抚金5470万元、医疗救助和救灾资金3446万元;慈善救助6293人;安置复员军人469人。“三险”扩面新增8万人。新增就业3万人。为29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购建新居,新增残疾人就业716人。持续开展“同心筑堡垒”等军民共建活动,边境稳定局面日益巩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司法行政工作荣立国家一等功。推进公安“五项建设”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活动中位列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和谐珲春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圆满实现软环境建设提升年、效能年、服务年3个阶段性目标,每年选派100名中层干部驻企服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向企业发放补贴500多万元,提供合同贷款8000万元,扶持木制品、纺织品加工企业顺利渡过金融危机。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农民工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开辟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政务大厅部门进驻率100%。五年来,减少审批项目300多项,70%实现一个工作日内办结,收费标准平均下调30%,部分实现零收费。深入开展整治“中梗阻”活动,严厉查处各类涉软案件,连续三年在全省软环境测评中位列前茅。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水平和办复效率全面提升。五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2件,政协委员提案305件,满意率分别达到94.4%、99%。
五年来,全市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珲春跨越发展的辉煌篇章。今天的珲春,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生态宜居、备受瞩目的开放城市。同时,民宗、计生、物价、人防、移民、档案、环保、老龄、残联、红十字、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排难而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为珲春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辛勤劳动并做出积极贡献的全市25万各族人民;向为珲春的发展付出不懈努力的历届老领导、老干部;向所有投资办厂的各位企业家;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珲春建设的军警部队、口岸联检部门、驻珲中、省、州直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五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强大动力,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支柱企业作为强市之基,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五年来,我们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人民群众。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第三,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强化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的能力。五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抢抓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实践证明,越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越要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政策调整中争抢先机,将我们的事业一步步扎实推进。
第四,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弘扬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作风。五年来,我们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政府工作,认真落实市委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求真务实,拼搏进取,办成了一大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将赶超发展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事实证明,只有不畏艰难、埋头苦干,才能打开局面,才能有效落实。
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城市规模不大、总体实力弱的基本市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四是开发开放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发展的难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五是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力度不够,缺乏先行先试的勇气和胆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匮乏,这些与珲春的发展形势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2012年的主要工作
今后五年,是珲春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周边俄、朝、韩等国家对珲春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空前的关注和重视,都在更加主动地倡导和参与区域的经贸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交流正在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从国内看,国家深化沿边开放战略,全力推动长吉图先导区建设,随着高层间的频繁互访和中省州政策资金的支持,很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然会得到有效破解。从自身看,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珲春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基础,正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开放热潮,随着特殊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和国际大通道的全面畅通,我市必将会集聚强大的生产要素,积极有效地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同志们,时光不能倒流,人生不能重来,当前珲春正处于关键时期,发展只能依靠自己,等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抢抓机遇不懈努力,紧紧依靠25万珲春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闯出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发展之路,珲春才能大有作为、大有发展、大有希望。
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难而上,赢得发展;必须开拓创新,善破难题,必须冲破束缚,打破常规,必须先行先试,敢作敢当。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珲春人民更加自豪、让珲春人民更加幸福。
未来五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着力点,以通道建设为突破口,以深化国际合作为动力,全面落实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图们江规划纲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全面实施投资拉动、跨境合作、和谐保障、民生优先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将珲春建设成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使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到2016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2亿元,是2011年3.7倍,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540亿元,是2011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农业总产值11.4亿元,是2011年的1.3倍,年均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41.8亿美元,是2011年的4.6倍,年均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是2011年的4倍,年均增长3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0.7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力争完成37.7亿元,是2011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000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
2012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21%;农业总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5%,力争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2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同比增长8%。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抢抓项目,持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未来五年,要坚持“项目立市、项目强市、项目富民”的发展战略不动摇,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立足“四大基地”建设目标,全力建设一批石化、多金属综合冶炼等重工业项目;培育发展一批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机械装备等制造业项目;重点推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项目和以木制品、纺织品、水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出口加工项目。每年要新上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并谋划推动超百亿元以上的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招商引资580亿元,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3:52.7:44。2012年,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储备制度、服务制度,努力形成优良高效的项目运行机制。要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快电厂三期、循环经济产业园、东北亚国际新镇、新型建材工业园、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紫金矿业多金属冶炼、煤化工、100万吨电解石、2万吨墙壁纸、新加坡移动餐车、SK韩国工业园等项目。积极做好州庆60周年献礼工程。切实发挥合作区工业经济龙头作用,不断壮大园区经济规模,积极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央企以及著名的民营企业。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认真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努力把领导干部变成项目专家,把项目专家变成领导干部,在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上下功夫,以工业项目为主体,必保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亿元以上;谋划100个以上质量高、影响大、带动强的大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列入中省建设计划。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招商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8%。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要进一步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培育中心村镇产业,切实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扩大专业农场规模,加快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2012年,要全面加强珲春平原、敬信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珲春市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图们江界河防护等工程。投资5.9亿元综合治理珲春河。大力发展棚膜、绿色稻米、延边黄牛等特色产业,整合农特产资源,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切实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富硒万亩苹果园基地建设,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大市场。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农工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新培育省州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编制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继续加大公路沿线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以安全饮水、通信网络、乡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完成4个乡镇森林防火、消防安全、应急渡汛专业用房建设。完成高速出口至防川景区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农场建设,力争25%以上的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完成农民科技培训5000人次。
三、全面畅通内外通道,强力推进开发开放事业
未来五年,要全面完善公路、铁路、航线、航空及配套信息和服务网络,形成外连东北亚,内接腹地、便捷畅通的开放式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真正实现借港出海、连线出境、内贸外运的战略目标。2012年,要加快吉珲铁路、珲东铁路项目建设步伐。推动珲春至罗津港高速公路、珲春至海参崴高速公路境内段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对俄、对朝口岸联检设施改造工程,全力打造国际大通关环境。加快推进圈河口岸新桥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对朝跨境输电项目。全力保障珲卡铁路国际联运良性运营,促成俄罗斯煤炭、石油、矿产等资源进口,不断扩大珲卡铁路运量,开通千万吨国际换装站。紧紧抓住国家批准珲春成立特殊经济合作区的有利契机,深化跨境经贸合作,持续加大通关便利化工作力度,推动中朝经济合作区、中俄经济合作区建设。恢复珲春公路口岸汽车整车进口权,争取珲春经扎鲁比诺港内贸外运权。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港口深度开发利用,提高罗津港、扎鲁比诺港等境外港口运输体系的服务水平,支持束草航线恢复运营,推进新泻、敦贺、釜山等多条航线实现正式运营。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外向型经济
未来五年,要大力发展物流、旅游、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努力建设投资贸易、出口加工、国际物流、跨境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2012年,要加快商业集贸和国际物流的开发建设,全面开工建设长春欧亚百货商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浦项现代国际物流、新加坡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北亚边境贸易中心、总部经济示范基地、影视城等项目。切实加大对外贸易主体的培育,大力发展境外加工业,推进境外园区和对俄出口商品综合基地建设,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建设,全年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同比增长20%;互市贸易区边民入区13万人次,同比增长30%;互市贸易交易额18亿元,同比增长11.1%。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开发139平方公里防川景区,在未来3至5年内投资30亿元建设边境游、跨境游、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基地,增加旅游收入,提高珲春对外知名度。
五、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五年,要按照建设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的目标要求,科学有序地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推进东部生态新城建设,构筑“三区三带三重镇”的总体空间体系,将珲春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适宜人居和最美丽的城市。2012年,要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协调各方的原则,采取政府储备土地、净地出让、控制总量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经营城市水平,促进城市有序开发、健康发展。继续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完成东关路等部分街路和车大人沟河两岸改造。龙源公园、沿河街人防工程等城市公用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供水工程、集中供热二期等城市基础设施。巩固“五城联创”阶段性成果,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品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珲春河、车大人沟河景观带。新增城市绿地8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完成河南街、珲春街、口岸大路三条特色街路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品位。完成暖房子工程3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廉租房7万平方米、1441套,公租房9万平方米、1754套,棚户区改造3万平方米。规范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全面铺开大物业管理制度,扩大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面。加快生态新城“七通一平”、12条主干道、珲春河大桥、吉珲铁路站前广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六、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新珲春
未来五年,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全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2012年,要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发展。正式启动延边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和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建设。新建三幼和春化学校。推进六小及一所朝鲜族初中建设。加快校企合作步伐,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联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开工建设新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馆、数字化电影院。扎实做好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文化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办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工建设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推进市医院内科病房楼、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安置残疾人就业130人。启动殡葬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强化人民调解,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把所有信访案件全部清仓见底、分清是非,坚决实施“论理、救助、服务、平安”珲春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强法制宣传和道德风尚教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制止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真正做到让有理的真正有理,让无理的真正无理,全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强边境共建、共守、共管和共防,强化管控效果,促进边境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边防巩固。健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公共安全和食品监管,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未来五年,要围绕“务实、高效、诚信、勤政、清廉”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超常规发展意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要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经济责任、财政性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公共节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切实改进文风会风,继续实行无会日制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跑资金、争项目、抓落实、促发展和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上。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模式,选派800多名领导干部驻企服务。建立问计于民的长效机制,拓宽社会参政议政渠道,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政协协商通报制度,落实好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审议意见和政协协商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质量,推动政府决策更加贴近民情、体现民意、顺应民心。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严查违法违纪案件,全力打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奋发拼搏的高昂斗志,开拓进取的旺盛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为加快建设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珲春发展、珲春富裕、珲春和谐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珲春市 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珲春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