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汇川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汇川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4 14: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建区以来政府工作回顾汇川区成立以来,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汇川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汇川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建区以来政府工作回顾

汇川区成立以来,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全区经济发展保持了进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51亿元,年均增长14%(以2004年年末数为基数,下同);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13亿元,年均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8.7亿元,年均增长14%;农业总产值完成16.65亿元,年均增长6.6%;财政总收入完成8.3亿元,年均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亿元,年均增长27%,财政收入计划完成率和增长率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9亿元,年均增长14.9%。

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了广州路、珠海路、汇川大道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高桥出入城口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温州路、湘江路、昆明路、苏州路、红河路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区行政办公中心建设已按计划完成主体工程,区法院、检察院、人武部办公楼建设进展顺利。完成35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娄山关红色旅游国债项目娄笋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了四面山至团泽通乡混凝土路建设工程,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60公里。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5000亩,天保林工程建设5000亩;完成沼气池建设3641口;配合市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区10万亩风景林建设和市植物园建设,湘江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病险水库治理、山塘加固、防渗渠道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共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4处,解决了2.36万人/1.5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业综合开发泗渡项目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顺利启动。完成了遵义卷烟50万大箱、海尔冰箱100万台、航天圆通汽车5万台、天义继电器等技改项目;航天高科技园区渐成规模,外高桥工业示范区和董公寺工业示范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尔配套企业标准化厂房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已有桦坤变压器、明润钛业和联盛、瑞康药业等10家企业入驻园区;老村长、天阳、金紫阳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为5.8:55.1:39.1。粮食总产量保持在6.34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累计2.22万吨,年均增长9.6%,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反季节蔬菜、鹌鹑养殖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2%以上。全区拥有工业企业2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初步形成了机电、卷烟、医药、食品、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五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工业增加值占区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4年的52.3%提高到55.1%。以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称号。香港路、澳门路、宁波路、南京路文化商贸餐饮娱乐圈基本形成,长沙路汽贸商圈初具规模,广州路、珠海路文化商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发展势头较好,董公寺镇和贵州海尔电器公司荣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617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两个确保”实现100%;实现了城镇和农村“低保”的增资扩面,城市“低保”覆盖3099人,农村“低保”覆盖4944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提高了村(居)干部补贴标准,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列入了区级财政统筹。2006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478元,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0元,同比增长13%。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两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遵义五中被列为省级二类示范高中,遵义职业技术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遵义十六中、航天中学初中部校区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较好。政策内生育率达98%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医疗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卫生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预防保健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五小”行业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6所企业办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汇川(开发)区志编纂工作。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了农业普查工作。“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圆满完成征兵任务。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审计、物价、质监、双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助残事业、老年人事业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两年多来,我们着重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履行现代政府职能的需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机构精减、职责明确、效能统一的原则,完成了政府机构建设和事权划分交接,理顺了工作关系。紧紧围绕建设“有为政府、民心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政府运转协调。推行干部竞争上岗,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认真执行区委、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积极支持政协建言献策,共办理176件人大建议批评意见和167件政协提案。积极开展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注重健全和完善决策制度,努力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组建了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14.56万件,按期办结率达100%,受理督办政务投诉42件。强化机关效能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机关工作人员末位惩戒、机关作风明察暗访和机关效能民主评议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塑造清正廉洁政府形象。建区以来,共受理群众举报375件,追缴违纪款5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3万元。

第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规划工作。认真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了交通网络规划、“十一五”天然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规划、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汇川大道控制性详规及高坪、泗渡、板桥、团泽四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教育发展规划、高桥城市节点修建性详规、新舟坝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进展顺利。金塘循环工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正式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接近尾声。高桥、董公寺片区土地修编试点工作顺利完成,缓解了我区中心城区未来一段时间用地瓶颈问题。

第三,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四在农家”为抓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及农村人口10.3万人,严格兑现各项惠农政策,财政投入支农资金6584万元,其中“四在农家”投入370万元,兑现农民粮食综合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机补贴238万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土地依法合理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面积达1500余亩,全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每年达8万余亩,完成了5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工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鹌鹑养殖基地、仔猪繁育基地及商品鸭基地初具规模,共建成养殖示范小区37个,发展养殖大户923户。扶持发展区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家,培育农村经济组织47家,有序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466万元,开展了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农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实现机耕面积5.27万亩。

第四,坚持改革开放,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严格实施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预算编制方式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部门预算编制,公平预算分配,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深化区对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对镇(街)财政实行预算共编、帐户统设,统一和规范了镇(街)财政管理,充分调动了镇(街)理财积极性;稳步推进区直机关公车改革,规范了公务用车职务消费,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16万元;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累计节约资金108万元,节约率达16%。积极开展政府债权债务清理工作,清收债权2128.11万元。成立了区农村信用社,与遵义市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的政银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各项改革,农民减负工作成效显著。殡葬改革成效明显,殡葬管理规范有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了遵义火柴厂、贵州金山机械厂、遵义双源化工厂等企业改革工作,遵义东方红砖厂、娄山造纸厂改制工作基本完成,遵义玻璃厂改制工作正式启动。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区城市建设投资经营公司和惠川工业开发建设公司。建立完善了招商引资、政务服务、效能建设“三职合一”的运行机制,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一系列优惠政策,精心组织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三年实际到位资金38.1亿元。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强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区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资金达9151万元,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危改”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高桥、董公寺艾滋病防治项目全面完成,高坪、板桥、泗渡、团泽卫生院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用于就业再就业、“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及农村茅危房改造的支出894万元。顺利完成了上海路街道分设工作;以“四民社区”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措施基本完善,完成了坪山等村“村改居”工作。大力开展整脏治乱工作,配合市政府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了大连路、深圳路、南京路等10多条城市干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区道路交通标识全面完善。投入资金3362万元,完成了158条小街小巷环境整治工程。规范了征地补偿标准和拆迁秩序,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万余平方米,依法取缔了高坪粘土砖窑群,完成了城区4蒸吨/小时以下锅炉改燃工作。完成了板桥、泗渡、团泽、高坪客运站建设。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帮助追讨工资近900万元。大力纠正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不正之风。积极开展“平安汇川”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落实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汇川建设和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人武干部、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汇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水利和交通设施薄弱、农业投入不足等长期积累的问题仍很突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生产性投资项目储备不足,质量不高,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缺乏大项目支撑,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城镇建设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源结构单一,财政调控能力弱,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灾害防范的任务仍很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欠帐较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三新一强”战略目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工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兴区、特色活区”战略,着力打造实力汇川、精品汇川、人文汇川和效率汇川,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经济强区。

主要预期目标: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政策内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进入全省经济强县(区)10强行列。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一园三区”建设为载体,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产业集群,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到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不低于16%,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五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90%以上,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节能降耗取得突破,单位地方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5%,初步建立起节约型、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机电工业,支持061基地、贵州海尔公司、天义电器公司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培植配套产业集群,到2011年,力争机电工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以上。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食品、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加工业,重点支持遵义烟厂技改,配合抓好茅台啤酒10万吨/年扩建项目,积极支持遵义珍酒厂和遵义董酒厂发展,到2011年,力争烟草加工和酿酒工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以上;重点抓好老村长、天阳、金紫阳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巩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地位,力争特色食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积极发展现代生物中医药产业,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到2011年,力争以食品、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和化工工业,整合现有煤矿,建成1—2个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抓好遵义双源化工公司异地搬迁技改工程,到2011年,力争化工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以上。积极配合梅岭化工厂发展化学物理电源,基本形成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等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支持南海机电、海立水泵和桦坤变压器等公司加快发展,形成区属规模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1年,力争把我区初步建成全市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地。重点改造提升水泥、机制砖、混凝土等传统建材业,开发高附加值、无污染的新型材料。到2011年,力争全区建材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

按照“拓展北部、改造旧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思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构建以城区为核心、集镇为支点、农民新村为结点的城镇网络体系,着力打造精品汇川。到2011年,力争城镇人口达20万人以上,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以上。

加强城镇建设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完善汇川大道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行政办公中心等办公阵地建设工程,实现区行政办公中心北移,努力建成集行政、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居住为一体的汇川新城。按照组团式开发要求,不断健全城区基础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完成高桥入城口、人民路和新舟坝片区及南京路新桥村片区改造工程,完成沈阳南路、温州路、湘江路、昆明路、汕头路、武汉路、南宁路、红河路等建设工程。继续做好10万亩风景林和植物园建设等市级重点工程协调服务工作,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公路网络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精品小城镇。继续深化户籍、土地流转、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消除制约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体制性障碍。

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开展“整脏治乱”活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配合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整顿和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违法违章建筑的办法,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加强环境建设与保护。积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抓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天保林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到2011年,力争全区石漠化治理面积2.4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2万亩,退耕还林(含荒山造林、封山育林)2万亩以上,绿色通道工程建设1万亩,城区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8%,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强化“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北部新城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土地矿产资源,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严格耕地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三、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四在农家”为抓手,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农业。到2011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8.2亿元,年均增长7%,80%的农户实现小康。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治理小(二)型病险水库,大力实施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浇灌工程和“三小”工程等,到2011年,力争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80%以上,基本解决15.8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积极实施喇叭河、高坪河和仁江河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到2011年,力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以上。以改造中低产田土和完善现有坡改梯配套工程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到2011年,力争建成农村人均0.5亩有效灌溉农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力争全区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8%。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重调整、突畜牧、抓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为重点,逐步推行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培育城郊蔬菜种植试验基地,着力打造210国道沿线蔬菜种植示范带,力争蔬菜规范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5%以上,总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以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逐步壮大团泽鹌鹑养殖、泗渡商品鸭养殖、董公寺仔猪繁殖、板桥商品肉兔养殖基地规模。到2011年,力争畜牧业总产值达4.6亿元以上,肉类总产量达14万吨以上。坚持适度规模种植,稳定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成区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以上。

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农村交通、供电、供水、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力争实现组组通公路,80%的村通油路,建成农村客运网并开通客运班线。加快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到2010年,力争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力争新建沼气池13000口,实施好改厕、改灶、改环境工程,切实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卫生问题。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到2010年,力争基本消除农村贫困问题。全面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深化创建内涵,到2010年,确保所有农村人口都能享受“四在农家”创建成果。

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巩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果,认真兑现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和补偿方式,建立农村失地农民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上新台阶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优化三产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壮大产业规模,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

紧紧抓住发展红色旅游机遇,不断深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内涵,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旅游项目规划、包装和推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盘活旅游资源,建设新兴文化旅游强区。重点加强以“两景一线”为主的旅游线路开发,加强与千山公司合作,精心打造娄山关、海龙屯等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以贵州海尔和董公寺镇为主的工农业旅游,加快清溪恐龙谷、仁江河等开发建设,完成北部森林公园、红色生态运动公园、老年休闲渡假温泉建设;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农家”,围绕娄山关景区,着力打造板桥“休闲避暑胜地”,提升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中介市场和服务性消费市场。把港澳商圈、广珠文化商圈打造成为遵义中心商业区,积极培育长沙路汽贸商圈、高桥商贸中心、宁波路饮食文化一条街等各具特色的第三产业集聚区。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新建李家湾货运场,推进董公寺货运场升级,完成茅草铺客运站二期工程和高桥客运站建设,拓展交通服务业领域。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加快发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物流经营管理等新型业务,努力把董公寺片区建成黔北地区物流中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推进中介服务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科技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咨询、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等中介服务业,努力提高中介服务业档次、规模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社会服务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区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努力建成遵义科教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市场;依托汇川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积极培育文化体育产业。到2011年,力争区内文化产业收入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以上。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汇川

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大力开辟公益性岗位,积极推进对外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劳动力需求,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高桥镇镇改街道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深入开展“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强力推进社区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工作,加快劳动保障法制化建设步伐,切实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困难群体和残疾人工作。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进一步巩固“两基”“普实”成果,实现“双高普九”目标,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切实加强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抓好遵义八中、高坪中学创建市级示范高中工作,积极推进北关中学、团泽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力争在板桥镇建立1所完全中学,完成汇川(市府)小学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团泽建立职业教育中心,扩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实现普职招生比例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在城区及各镇分别建成一所政府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信息化建设。到2011年,城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力争城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普及水平,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搞好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到2011年,力争60%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市场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镇(街)和村(居)计生服务硬软件建设,建成人口计生工作“十大机制”,创建省级、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不断提高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平安汇川”创建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重点监管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汇川(开发)区志编纂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农机、工商、质监、物价、保密、双拥、助残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提高依法治税理财水平,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巩固建安、房地产等支柱财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壮大工业骨干财源;走特色活区之路,培植发展城市“三产”、特色旅游、特色农业,着力培育后续财源。进一步调整财源结构,逐步建立较为合理的财源体系。加快金财工程、金税工程建设。加强国税、地税部门联合办证定税,信息共享,堵塞税收漏洞,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进一步增强政府聚财功能,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和稳定增长。积极对接国家财政政策,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考评,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债权清收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和偿债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积极建立良好的政银合作关系,促进银企合作,努力争取金融部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七、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扶持、服务力度,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损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资源深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努力缓解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矛盾。

围绕制度创新,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效率汇川。进一步创优环境,强化政府信用,努力营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招商引资机制。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八、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法制工作,大力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推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政府运转协调高效。

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多关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切实增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意识和能力。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确保政令畅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和决策责任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促进政府办公网络化、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和督促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强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力度,着力整治商业贿赂,严查各类腐败行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知实情、重实干、求实效的良好政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07年政府主要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区内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2007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工业经济工作。建立规模工业基本情况动态数据库,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完善航天高科技园区、外高桥工业示范区、董公寺工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启动海尔配套企业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期工程,启动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带建设;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促进061基地、天义公司、遵义卷烟厂、贵州海尔公司发展,围绕大中型企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全面完成海绵钛深加工二期技改、金紫阳异地搬迁技改、攀高陶瓷公司异地技改和联盛公司、瑞康公司技改等项目,积极实施双源化工公司3万吨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异地技改项目,力争海立水泵、瑞欣塑业、长征汽车零部件建成投产;积极为调迁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二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以“四在农家”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四在农家”、农村公路建设等专项资金),切实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总产量;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8万亩、级内烟叶收购5万担计划任务;进一步加大板桥、泗渡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抓好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工作,完成蔬菜种植面积6.8万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泗渡项目区二期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安全人饮和“三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200口小水窖、小水池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治理病险水库和防渗渠道。全面完成通村通组公路改造规划方案和项目编制,力争列入省市通村通组公路改造试点区,完成四面山至泗渡公路建设工程,积极向上争取启动四面山至新桥公路建设工程;维修改造40公里通村通组公路。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畜牧渔业,实现畜牧渔业总产值3亿元以上,肉类总产量2.5万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继续实施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确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以上。着力抓好省定“百村试点”双狮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三是着力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及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编制工作;完成村庄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心村修建性详规编制及报批工作;完成高桥片区改造规划方案及新舟坝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区行政办公中心和区法院、区检察院及区人武部办公大楼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温州路、湘江路、红河路建设工程,启动沈阳南路建设工程。启动金(鼎山)大(板水)海(龙屯)旅游公路建设。配合做好瑞杭高速、“马遵”高速、新舟机场道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配合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完成珠海路、天义公司片区垃圾中转库和板桥镇、泗渡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启动高坪河、仁江河治理工程;完成汇川大道硬化、绿化及路灯安装工程;启动北部新城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完成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建设;启动区内生态效益监测系统建设。

四是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强化税收征管,严格预算约束,加强协税护税,确保实现财政总收入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筹集资金扶持财源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源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益。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为目标,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车改政策,力争启动区直事业单位车改工作。加大政府债权清收力度,进一步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控制乡村债务,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加强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大力整治投资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确保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以上。

五是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工作。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确保通过国家教育部检查验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启动“双高普九”前期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汇川(市府)小学工程建设;完成娄山中学、泗渡中学、团泽中学、金塘中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积极支持航中发展;完成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科技工作,切实抓好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和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完成区计生指导站建设,切实加强计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和利益导向两大机制,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下,政策内生育率达98%以上,实现省级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创卫”成果;启动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合作医疗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高坪、泗渡、团泽、板桥四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积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保障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就业。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困难群体利益;扎实推进“四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村(居)务公开和村(居)民自治工作;认真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提高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农村茅危房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敬老院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自然村寨通广播工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旅游景区建设,完成娄山关战斗纪念馆建设和海龙屯景区道路硬化工程;启动生态公园建设;加快清溪恐龙谷、仁江河等开发进程,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争取“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汇川(开发)区志编纂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汇川”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和重点集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国防教育,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汇川区 汇川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