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遵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遵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5-24 12:4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低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遵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遵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抓创新,瞄准一流抓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总体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第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大灾之年实现了“六个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增加额突破百亿元,达到655.73亿元,圆满完成年计划,同比增长11.6%,增加115.23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完成102.67亿元,为年计划的102.7%,增长15.9%,增收14.08亿元;县域经济加快发展,14个县、区(市)财政总收入全部突破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完成316亿元,增长21.6%;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1086万人次,增长38.8%;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00元,增长17.1%,净增481元。

第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分别增长7.3%、11.8%和13.2%,产业结构调整为17.9:47.8:34.3,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一产方面:完成粮食总产量341.96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收购烟叶198万担,实现近年最好效益。“六个一百”工程扎实推进,完成肉类总产量40万吨,增长11.1%;新增茶叶14.3万亩、竹林15万亩、药材4.5万亩,种植商品蔬菜83万亩、辣椒103万亩。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带、示范园区发展加快。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78.7亿元,增长18.9%,赤水竹加工等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湄潭、凤冈名优茶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创造性地把“四在农家”创建与黔北民居改造、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相结合,新增创建点784个,16.04万农户、80.15万群众受益,新建和改造黔北民居1.6万户,完成1205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完成因雪灾倒塌788间房屋重建和1.5万间房屋修复。新增沼气池10.5万户;治理病险水库87座,超计划19座;解决4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烟水配套工程41万亩;耕地保护扎实有效,改造基本农田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6平方公里;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917公里,连通了184个行政村。培训农民80余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出台具体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稳步发展。

二产方面: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1.5%。“六大基地”、“十大工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卷烟、农产品加工和白酒“一大十星”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白酒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为38.5%,5个白酒品牌荣获2008年贵州“八大名酒”称号。绥阳煤电化项目开工建设,赤水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遵义80万吨氧化铝、桐梓煤化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务正道煤电铝项目进展良好。企业改造升级加快,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9亿元,增长62.15%,新增2000吨茅台酒等技改项目按时完成。

三产方面: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市场物资供应,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物价指数从3月份的112.1%回落到12月份的106.1%。同时,增加对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家庭、在校大中专学生和寄宿制学生物价补贴,较好地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长23%。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娄山关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完成,赤水、习水丹霞地貌“申遗”工作进展良好,遵义东线乡村茶文化生态旅游正式启动,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免费开放。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完成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增长48.1%。

第三,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企、财税、人事、社会保障、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全年收回不良贷款1.22亿元。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投入经费5715万元,实施省级以上项目89个。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强,成功举办中国(遵义)酒博会等大型活动,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30亿元,增长30%;完成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23.9%。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先后出台并贯彻执行“1+3”文件,稳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停征工商“两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非公有制经济增长20%以上。

第四,项目推进迈出新步伐。遵义机场改扩建工作取得突破;积极协助推进黔渝快速铁路建设前期工作,茅台高速公路及习水至新站等5条二级公路路基基本完成;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开工建设,习水经正安、务川至德江高速公路、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余庆高速公路全部进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官渡至葫市等三条红色旅游公路全面开工,乡村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续建、新建乡镇车站54个,建成农村客运候车亭261个;乌江、赤水河航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40道渡口投入使用。能源、新材料、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制药基地建设扎实推进,重大产能项目建设加快。预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48亿元,增长12.6%,其中小城镇投资完成36亿元,增长21.8%,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6.4%。房地产业在困难中稳步推进,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22.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第五,和谐遵义呈现新面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新增7.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3万人,增长21.8%,为715户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3.88%,控制在4.5%的目标内。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年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从360元提高到4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92.3%和89%。通过落实各种补贴政策、理顺公务员津补贴等工作,促进收入不断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增长10.4%。经济强县建设和扶贫开发同步推进,仁怀名列全省第二轮经济强县(市)考核第一名,两城区、遵义县、赤水市建强考核名次靠前,桐梓挤入第三轮经济强县行列;凤冈、务川、道真等县经济发展加快,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两基”迎“国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入查缺补漏、整改完善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城区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在城市规划修编中注重强化教育用地规划,严格在城市建设中按规划建设中小学校,严格控制学校周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把碧云宾馆整体划转红花岗区用作办教育,大班额现象将得到一定缓解;100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教育工程等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运转正常,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增加到12所,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前列。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加速发展,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遵义医学院、遵义师院通过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评估,遵义师院与汇川、南白分院完成实质性合并;遵义职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训工作水平评估;遵义医专迎评工作进展顺利,遵义电大、航天职院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民办学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协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坚持“三抓”着力打造“六大环境”深入推进“一建双创”的意见》,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取得成效,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荣获省政府第四届环保目标考核第一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第一步目标,荣获“全国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完成年度目标。

其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市博物馆,启动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工作完成年度目标;奥运火炬在遵顺利传递,遵义籍运动员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娄山关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活动。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疾病防控扎实有效,患手足口病儿童、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致病婴幼儿得到及时救治,四川地震灾区100名伤员在遵得到良好医治。人口计生工作有效推进,低生育水平继续巩固,人口自增率5.11‰,控制在预期目标5.5‰以内。

“平安遵义”创建扎实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煤矿及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化学污染源监测监管、食品药品监督不断加强;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市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十件实事”年度目标全面完成。“双拥”工作继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效,保持了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防空应急准备不断加强;粮食储备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达4300余万元;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有序推进;《遵义百科全书》编撰工作顺利启动;民族宗教、统计、编制、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水文、地方志、移民、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六,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推进依法治市。实行市政府重要会议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参会制度,重要工作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420件,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100%。坚持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审查制度。继续推进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领导、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民主、科学、依法决策能力明显增强。切实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遵义市人民政府公报》免费赠阅至村(居),“中国遵义”门户网站运行良好,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取得实效,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面对严峻挑战和重重困难,始终坚定信心,负重拼搏,共克时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化挑战为机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就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催人奋进。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广大干部职工,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遵解放军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及所有关心支持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一年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仍较突出。二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发展困难,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资主体少,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防灾抗灾救灾能力不强,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四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煤矿和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五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尚未见底,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此,我们将坚定信心,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正在加深,不确定因素增加。但总体来看,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危机中蕴藏着生机,主要表现在“八个有助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目前我市已向上申报大项目150多个,总投资1340亿元,拟争取中央投资245亿元,已到位4亿多元,并按中央要求全部于元月15日前开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各项补助政策,有助于扩大城乡消费;实施增值税转型、取消工商“两费”、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等,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掀起创业高潮,拉动农村消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的关停,有助于承接产业转移;我市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主要是高耗能企业,而占全市规模工业六成以上的烟酒等轻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构皮滩电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有助于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发挥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扩内需为根本途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加快发展黔北综合经济区”和“三新一强”战略部署,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三抓”,推进“一建双创”,打造“六大环境”,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其中规模工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全市重大污染源稳定达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9%以上;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统筹兼顾,按照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要求,突出抓好三大工作:

一、突出实施分类指导,着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实施非均衡推进战略。按照“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的思路,强化分工协作,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区域合作。既要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区别对待,促进四大区域各展所长;又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明确的目标和发展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推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㈠中部崛起

中部红花岗、汇川和遵义、桐梓、绥阳五区(县),聚集了全市十大工业集聚区中的新材料、机电、煤化工、煤电化和制药等五大集聚区,聚集了“六大标志性工程”中的80万吨氧化铝、桐梓火电厂、桐梓煤化工、绥阳煤电化等五大标志性工程,聚集了黔北综合经济区中的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之一,部分名烟名酒等食品加工业也集中在该区域。要充分利用五区县区位优越、资源优良、技术优先的优势,以建设大项目为依托,以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推动,以壮大第三产业为突破,加快强县建设步伐,实现强县进位,富民富县,切实担负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和黔北综合经济区“发动机”牵引作用。

第一,率先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黔渝快速铁路,切实做好遵义火车站搬迁前期工作;加快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杭瑞高速公路遵思段、机场高速公路和遵义机场;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设,完善路网结构,疏解交通拥堵;启动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实行土地“五统一”,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围绕遵义机场和机场高速公路,建设航空港;抓紧做好新蒲新区规划、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南白-龙坑片区、汇川大道-董公寺片区、乌江码头片区开发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迅速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加大万里路片区改造力度,启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注重在旧城改造中凸显黔北文化内涵,彰显红色外延,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质;按照节能减排、减少中心城区污染的总要求,大力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实行一厂一策、一企一策,推动遵义发电厂、贵州钢绳集团公司等企业搬迁,为企业发展盘出新的生产力,为城市发展腾出新的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加大职工存量补贴兑现力度,鼓励房产市场消费;加大金融支持和融资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简化项目办理程序;妥善处理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动“一建双创”:以五区县为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完成“双创”年度目标。加快建设“数字遵义”: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进程。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启动遵义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引导有相对固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民工申报城镇户口成为城镇居民。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相关政策措施,解除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城市城镇吸附力、承载力、牵引力、辐射力。

第二,率先加速工业化进程。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先进技术条件,在汇川区、新蒲新区大力发展以遵义航天军转民制造业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科教园区;在红花岗区、遵义县大力发展新材料、医药和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建设集群式工业园区;在桐梓县和绥阳县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煤电化循环经济。确保年内开工建设桐梓电厂,确保遵宝钛业新增1万吨海绵钛项目投产,遵义县、红花岗区分别新增1万吨金属镁产能,力争遵义80万吨氧化铝项目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全力将我市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实施“一区两园”管理体制,加快以工业集聚区、国家新材料基地为重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整合技改,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率先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推进五大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合作,加快重庆-广安-遵义-贵阳区域旅游发展,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打造环城旅游精品线,加速红色、生态、地域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1个五星级酒店、1-2个四星级酒店,完善综合配套功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着力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办好中国(遵义)酒博会,办好中国(遵义)茶博会,办好“金融风暴何处去——转折之城论转折”论坛,办好贵州“美食节”活动。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房地产、文化体育、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围绕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交通节点,建成一批大型专业市场,推进遵义汽车零配件城、中国(遵义)名酒城建设。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有针对性地招大商、招特商,特别要引进一批上市公司、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落户遵义。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壮大民营担保企业,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企业上市培训辅导和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遵义钛业等企业在条件成熟后尽快上市。认真贯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融资、社会环境,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四,率先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城市需求调整结构,加强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等基地建设,着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升级换代。围绕中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机场等交通主干线抓好生态农业建设,打造黔北生态走廊,提升我市生态农业品牌。加快区域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市委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试验试点指导意见要求,加大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力度,探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㈡西部突破

西部片区赤水河流域的仁怀、赤水、习水三市县,毗邻成渝经济圈、贵阳经济圈,既是黔北综合经济区名酒基地,聚集了全市白酒“一大十星”中的一大六星;也是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之一,聚集了“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酒文化旅游等资源;同时区域内还聚集了茅台酒集团、赤天化集团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后发优势明显。要紧紧围绕茅台高速、仁赤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白色、黑色、红色“四色经济”,念好“四字经”,吃好“四碗饭”,围绕“四个字”,做优产品、做大企业、做长产业链,扎实推进强县建设,实现强县与扶贫双突破,努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遵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一,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以茅台高速、仁赤高速公路建设和区域内重大项目实施为契机,在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和赤水河两岸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竹)成果,支持赤水竹产业发展;加强自然生态、原始森林和丹霞地貌保护,积极做好“申遗”工作;依托良好生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竹产业和有机红粱基地建设;依托良好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力争赤水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将赤水河流域逐步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打造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精品线。

第二,着力发展“白色经济”。切实把保护“国酒”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把发展“国酒”作为第一任务,把壮大其它白酒品牌作为第一需要,做强做大白酒产业,做长做宽产业链条。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科学规划原料基地、合理布置配套加工产业。进一步扩大白酒规模,提高白酒产能,以质取胜,以量取胜,确立白酒支柱产业地位。支持仁怀以打造“酒都”为核心,围绕“白色”做规划,围绕“酒业”抓发展,确保今年完成茅台酒产量2.2万吨,支持抓好茅台镇整治和建设;支持习水围绕习酒壮大产业,做强品牌;促进白酒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壮大。支持赤水围绕竹产业抓好20万吨竹浆林纸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全力抓好竹浆下游产业发展;同时抓好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搞好白酒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白酒产业。

第三,着力发展“黑色经济”。以区域内煤炭资源及电力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充分发挥习水煤炭储量优势,加快大矿建设;动工建设习水赛德等一批水泥生产线。加大仁怀煤矿整合和技改力度,提高矿井产能。支持开展油气勘探工作,重点支持赤水油气资源勘探。依托资源优势,依靠先进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要求,依据规划,科学开发,减少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发展“红色经济”。认真做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沿途古镇及战斗遗址规划、保护、开发和建设,突出提升景区品质,突出提升接待规模和标准,突出提升旅游商品档次,突出提升旅游城镇形象,使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丰富完善青杠坡战役、“四渡赤水”战役内涵,努力提高“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影像水平,使游客更加生动、直观了解这段历史,增强吸引力。支持赤水、习水做好丹霞地貌“申遗”工作。完成仁怀至土城等三条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将高速公路、红色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整治作为“四在农家”建设的重点,提高农民素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㈢东部开发

东部余庆、湄潭、凤冈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扎实的农业发展基础,成功探索出“四在农家”创建等许多新鲜经验。在具体工作中,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生态农业为突破,以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立足已有优势上档次,围绕后发优势促发展,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县之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着力建设黔北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式的新农村示范区。

第一,依托项目拉动发展相关产业。紧紧抓住杭瑞高速公路遵思段、黔北高速公路建设和湄余二级公路改造等交通项目建设机遇,紧紧抓住构皮滩电站等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机遇,主动从资源、规划、土地、项目、政策、人才、观念、环境等方面超前准备,承接高速公路牵引、辐射效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避免低水平“过路”经济现象发生。

第二,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路子,推进工业长入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用产业化、标准化提升传统农业,夯实发展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打好有机品牌、生态品牌、无公害品牌,切实做大茶叶、优质米、蔬菜、烟叶及畜禽等优势产业,促进种、养殖业扩大基地规模。今年启动在杭瑞高速公路遵思段、湄余二级公路沿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大力发展茶产业,把两条公路沿线发展成为产业路、生态路、景观路。举办多类形式的展销、招商活动,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快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投入机制,拓宽融资平台,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增强市场和企业聚集效应、关联效应,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条延伸和附加值提高。

第三,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办好“中国西部茶海.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完善服务设施,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遵义东部乡村度假旅游。紧紧围绕“西部茶海”等资源,大力发展茶文化特色旅游,将湄潭-凤冈“百里生态茶园观光长廊”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茶叶观光风景带,努力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休闲度假中心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整体提升旅游品位。紧紧围绕湄潭核桃坝—龙凤风情茶庄、凤冈永安田坝村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紧紧围绕红军长征文化和浙大西迁文化主线,加大旅游品牌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发展红色旅游。紧紧围绕构皮滩电站建设,加快发展电站库区“高峡平湖”旅游,打造“构皮滩-湄江山水画廊-梵净山-湖南凤凰古城”生态旅游精品线。

第四,依托政策优势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三县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形势,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湄潭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县优势,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最终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质的转变。充分利用国家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政策,大胆探索,把“四在农家”创建与村庄整治、黔北民居改造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生态型工业集聚区结合起来,构建城镇发展骨架,在小城镇建设上取得突破,提高城镇化水平。

㈣北部攻坚

北部务川、正安、道真三县,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总体发展仍然滞后;虽然扶贫开发成效明显,但脱贫任务仍然艰巨;虽然交通建设推进较快,但群众出行仍然不便;虽然工业经济有所发展,但工业基础仍然薄弱;虽然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但财源结构比较单一。要正视三县现状,自我加压,以项目建设为拉动,以政策扶持为平台,以劳务输转为手段,以区域合作为路径,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立足既有优势,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力争发展速度赶上和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第一,加强项目拉动实现脱贫。对于北部三县这种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最现实、最见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高度重视三县项目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投资安排和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核心地位,以义无反顾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一往无前的斗志、只争朝夕的精神,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有新进展、管理上有新提高、融资上有新突破,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项目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发展格局。把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重,依托务正道80万吨煤电铝等工业项目建设,依托黔北高速公路、绥阳至道真二级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依托正安石峰、道真大沙河水库等水利项目建设,依托道真车田及官庄、正安牛都坝、务川石垭子等水电站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建材、建筑、运输等相关产业。同时加快实施病险水库治理、安全饮水、烟水配套、乡村公路、沼气池等工程,一方面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面向重庆大市场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另一方面依托重大项目、基础性项目实施,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实现脱贫。北部三县同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要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大连对口援建项目资金总额70%以上投向重点扶持县的机遇,紧紧抓住以工代赈资金、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全部投向重点扶持县的机遇,紧紧抓住国家信贷扶贫资金向重点扶持县倾斜的机遇,争取扶贫政策、项目及资金扶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落实民族政策,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和财政困难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实行“零配套”,并在土地收益、税收分配、行政性收费和水能、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整合力量,实施重点帮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以优良的实施效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加强劳务输转实现脱贫。三县拥有人口众多的外出务工群体和渐成规模的劳务经济,要继续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下去,创出一条路子来”的重要批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特别要认真总结提炼较为成熟的劳务经济“正安模式”,在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上有新突破,在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上有新突破,在推行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上有新突破,加强组织协调,外输内转,输转结合,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打造劳务品牌,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抓好政策扶持、强化配套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充分调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大力促进创业推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脱贫致富。

第四,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脱贫。北部三县与重庆山水相连,文化相近,在交通、能源、旅游、经贸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黔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区域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要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要素流动等方面承接重庆辐射,合作开发芙蓉江及洪渡河流域水能资源、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全力支持启动黔北渝南经济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探索建立无障碍旅游合作机制,面向渝南地区发展精细化工。同时,要提升三县区域内部合作发展水平,促进煤电铝、旅游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强品牌。

要实现遵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尽快改变我市“欠发达、欠开发”的现状,面对的挑战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奋力冲破桎梏,实现跨越;更加需要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倾力破解难题,缓解瓶颈;更加需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改善环境,提高质量效率。各县、区(市)要按照四大区域发展定位,抓住重点实现突破;市直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分类指导,特事特办,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和科学考核机制,全力支持发展。

二、突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和谐遵义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三新一强”战略部署,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20万吨左右;抓好“六个一百”工程,加强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完成烟水配套工程30万亩,收购烟叶177万担;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应用,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出科技增收;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继续在东、中、西、北四条通道沿线打造黔北民居,在四条通道的公路、铁路、机场沿线抓好产业路、生态路、景观路的规划和试点建设工作,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增“四在农家”创建20万户,100万人受益;新建、改造黔北民居1.5万户;承办好全国“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刺激经济消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乡镇集镇建设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新增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第二,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60亿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白酒产业,确保全市白酒产能达到19万吨,完成白酒规模工业增加值95亿元。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度,千方百计支持有市场、有条件的企业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在成本控制、节能降耗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行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煤炭工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产业,加快推进大矿建设和煤矿整合技改,提高煤炭生产水平。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以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企业技改升级步伐,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扶持一批自主创新的重点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第三,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开发建设新区,实施旧城改造,以“一建双创”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抓好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抓好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亿元。

第四,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承办全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扎实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确保接待游客人次增长2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加快城乡市场规划建设,构建新型服务业体系,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城乡居民放心消费、扩大消费。

第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革改制、破产重组,协助做好省属国企改制工作。全面推进投融资、公用事业等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好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推进财税改革,培植财源,加强征管;强化支出管理,努力增收节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和天燃气价格、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政策措施。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落实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城乡信贷支持。抓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融入贵阳经济圈、成渝经济区、泛珠经济区,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长20%以上。

第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改造一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加大中心城区教育投入,多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中心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状况有所改变,确保“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确保高考质量不断提高。支持在遵高校加快发展,支持遵义医专做好教育部评估验收准备,推动高校搬迁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申办中国遵义干部学院。

新建和改造一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围绕“三基本”,实施“三推进”,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实施好“15851”人才工程。深入实施《遵义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完善行业性、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做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工作。加快建设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质量,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群众艺术馆等项目,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实施好“家电下乡”工程。完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旅游文化舞台精品剧目,做好《遵义百科全书》编撰工作。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创造条件申办国家拳击训练中心。继续推进“四民社区”创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快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步伐。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加强国防和部队建设,启动遵义军分区驻地搬迁建设工作,搞好国防训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防空防灾能力。继续做好民族、宗教、统计、编制、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水文、地方志、移民、妇女儿童和老龄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七,大力抓好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落实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农村就业培训指导,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实施好“三关”工程,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和扶持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 万人,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其中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加强社会保障,实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用地。搬迁最具现实危险和威胁的农房582户、学校4所。继续建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逐步解决城镇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政策,按照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和油菜籽;认真兑现中央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政策。推进企业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推动农民工医疗、工伤、养老和民选村居干部养老等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实施大中专学生医保。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及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建筑等高风险行业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第八,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四在农家”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环保工作,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抓好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以“创模”为载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重点污染源监控,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抓好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建成桐梓等6县污水处理厂和颜村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第九,大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抓好“五五”普法,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权利保障、利益导向、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工作,继续支持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推进“平安遵义”创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城乡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加强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监管,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十,大力办好“十件实事”。⑴开工建设遵义机场和机场高速公路。⑵启动官井东路建设,建成雨水路、沈阳南路、昆明路,完成东风桥改建;建成红花岗公园、植物园、忠庄公交客运站三个地下停车场。⑶新建廉租住房1000套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⑷建成务川、正安、道真、绥阳、凤冈、桐梓6个县城污水处理工程;更新改造中心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酸沉降监测站各两个;新建赤水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农村空气质量监测站一个。⑸新建和改建通村公路1500公里、农村客运站30个。⑹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200所;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932座、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个。⑺建成乡镇计生服务站19所、乡镇卫生院63所、村卫生室44所。⑻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治理病险水库68座;新建农村沼气池6.1万户。⑼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贫困人口2700人;改造农村危房3082户。⑽新建市儿童福利院。

三、突出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建设学习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倡导爱学习、真学习的机关风气,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积极思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妥善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赔偿制和评议考核制,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大力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检查评比活动。完善岗位责任、考核和报告制度,加大督查和行政问责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强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严格执纪,切实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宗旨意识不强、理论和实际脱节、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个人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推动政府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确保各类资金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建设民主政府,强化科学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推行专家咨询、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推进办事程序和结果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建设服务政府,加快职能转变。修订完善《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保各项工作按章办事。推进政府效能建设,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提高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水平。正确处理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关注民生,纾解民困,保障民权,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各位代表!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加深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部署,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加快推进富民兴遵强市步伐、开创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遵义市 政府工作报告 遵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