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明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

明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3 15:4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破难奋进,较好完成过去四年目标任务过去四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明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范文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破难奋进,较好完成过去四年目标任务

过去四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固树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意识,克服了“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特大洪涝、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和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由负重爬坡到提速跨越的历史性转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社会的稳定性、协调性不断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预计可以完成生产总值40.6亿元,四年来年均增长1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年均增长27.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年均增长10.0%;完成财政收入2.0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5.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6万元,年均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3083元,年均增长9.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7亿元,年均增长22.9%;各项贷款余额18.0亿元,年均增长2.3%。坚持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女山湖牌”大闸蟹、“金泊岗”银杏茶等5个绿色品牌和招信镇蔬菜、分水岭水库水产等1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通过认证。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食品饮料、矿产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电子、服装玩具、新型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万多户,民营企业发展到755家。传统三产得到提升,金融保险、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房地产开发、信息中介、旅游服务等新型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三农问题摆上新高度

认真落实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卡制发放各项补贴1.06亿元,减免农业税6350万元,化解乡村债务8000多万元,争取农业项目资金3700多万元。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基本形成了沿淮湖区专用小麦、中部地区优质水稻等十大生产基地。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形成中介组织80多个,培育龙头企业5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滁州市级5家。劳务经济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四年间劳务收入近30亿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确定了鲁峰村等27个村和女山湖镇进行试点。“五清五改”工作初见成效,乡村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女山湖节制闸除险加固、池河干流明光段堤防应急加固等6个水利重点工程,新建、改造小水库61座,开挖整修塘坝586面,新增蓄水1500多万方。组织实施了邵岗乡等5处中低产田改造、司巷乡等48个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和世行加灌三期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4.3万亩。兴建农村各类饮用水工程42处,解决了8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顺利实施了4000亩的村庄绿化、200公里的绿色长廊和9万亩的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行蓄洪区移民安置工作平稳推进,完成了女山湖移民迁建工程,启动了潘村洼和花园湖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作,开展了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调查核定登记工作。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获得省优秀工程奖。

(三)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四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消除体制障碍,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盘活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增强工业经济活力,从2003年起,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义无反顾地推进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了191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共盘活企业不良资产16亿元,支付改制成本5.5亿元,安置职工2万多人。明光酒厂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改制实现了平稳推进,消防器材、瑞丰五金、众力铸造等一批企业通过改制重新焕发了生机。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撤并重组国有粮食企业12个,1860多名粮食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财政改革有序推进,“市财省管、乡财市管”的新体制基本建立,部门预算和非税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立和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启动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改善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组建了担保公司。积极推进商贸流通改革,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市种子公司和供销社被列入试点单位。建立了土地收储制度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通过出让土地筹集了城市发展资金。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农村教师工资上收到市统一发放。退伍士兵安置改革顺利推进,自谋职业率由2003年的62%提高到2006年的100%,支付补偿金390多万元。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定岗分流,精减人员106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0项,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此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

四年来,我们加快推进东向发展,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大招商为主旋律,以长三角为主方向,成立了专门招商机构,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努力拓展招商范围,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由长期的低位徘徊步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四年累计引进项目600多个,引进外资24亿元,其中2006年突破10亿元大关。瑞尔公司、金玛瑙香水、希安琦玩具等一批投资较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道路、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20064月明光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通过三年的努力,工业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入园企业已达32家,项目总投资9亿元。直接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势头强劲,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超千万美元。一批外资项目的引入和外贸企业的拉动,有效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层次,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五)城镇面貌发生新变化

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修编了新一轮明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了工业园区、中心路、南湖公园等30多项详细规划,全面开展了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有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相继实施了看守所和油库迁建等市政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南湖公园建设,启动了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区池河大道、明珠大道、车站路、体育路等城区主干道改造,建成区面积由四年前的9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个,城区公厕基本实现旱改水。新建龙山花园、洪武花园等14个住宅小区,城镇居民新增住宅面积44万平方米,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集中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市容管理统一执法力度,有效扼制城镇“两违”建设行为。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小城镇以奖代补资金规模,充分调动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管店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张八岭镇被省政府列为全省200家试点中心镇,涧溪镇被省政府确定为体制改革试点镇。城乡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涧溪-自来桥等公路国债项目、通达项目、车购税项目8个,新改建道路136.5公里。配合完成了南洛高速公路明光段的建设,启动了104国道明光城区过境线改建工程。全市实现通车里程达616公里,比2002年净增280公里。启动了村村通建设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建成“村村通水泥路”120公里。公路养护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探索和完善市乡道路管养体制,境内国省道顺利通过了国家“十五”验收。电力供应和通信能力全面提高,完成了城乡电网和南北环通讯光缆建设工程。启动了滁州-明光国家二级光缆建设工程。

(六)群众利益得到新关注

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了惠利商城服饰再就业一条街,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实现下岗再就业75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2.3万、2.6万、2.85万、0.7万和0.49万人,共发放养老金1.8亿元、失业金1800万元;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人数分别达8620人、2900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46万元、五保供养费1094万元。城乡特困群众、灾民等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四年共向城镇困难居民发放救助金310万元,向农村特困群众发放生活救助金267万元;积极开展了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大病住院合作医疗救助工作和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2100多人得到救助;400多户农村困难家庭和贫困残疾人家庭草危房得到改造;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减免和兑现补助资金467万元。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高度关注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成功申报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扎实开展了食品、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三年稳居滁州市前三名。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出台了明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5个专项预案和23个部门预案。环境资源保护得到关注。加强了凹凸棒土、黄砂等矿产资源开采管理,规范了开采秩序。扎实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实施了池河、女山湖水污染防治和锅炉烟尘污染等整治行动。生态市建设规划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女山湖成为省级湿地保护区,泊岗乡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共有 17个建设项目被否决。严厉打击打砸抢、黄赌毒等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坚持信访接待日和带案下访工作制度,各类矛盾和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七)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

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四年共获省和滁州市级科技成果21项、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专利53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1家,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市和省级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保持了“全国科技先进市”称号。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共选招774名教师充实到中小学校。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消除各类危房7.3万平方米,其中D类危房4.4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质教育取得实效,明光职高争创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明光中学争创为省示范高中,市二中、三中、管店中学争创为滁州示范高中,城西小学、潘村小学争创为滁州市特色示范小学。顺利通过全省2005年教育督导考核,被评为良好等次。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和乡所村室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四项手术服务到位率。积极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关爱女孩工程”,共有467个奖励扶助对象、2404个二女结扎户和4688个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直接受益。集中开展了“五项清理”、“两非”案件查处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1‰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成功举办了四届“明光之夏”纳凉晚会,在滁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了金牌第二的好成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涧溪镇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编制了明光市旅游总体规划,女山被成功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药品“两网”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明显加强,市疾控中心和市医院传染病区项目顺利完成,丝虫病防治通过了省级验收。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5个乡镇广播站先后通过达标验收。努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四五”普法顺利通过滁州市验收,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做好国防动员,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城”。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文明创建等其他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成就。

(八)行政能力有了新提升

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履行政府重要工作、重大决策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了市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21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7.6%;办理市政协提案42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1%。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建立和完善了社会公示、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推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忠诚敬业思想教育,完善各项制度,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深入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食品、医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保证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严格执行“禁酒令”,有效地提高了机关效能,政风、行风有了明显好转。进一步规范了公务接待范围,实行通信费用包干,切实降低了行政成本。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重新改版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范围有新的拓展。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战胜了大量的困难,铸就了崭新的业绩,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实现了关键的转变。所有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无不凝聚着历届党委政府破难奋进的艰辛汗水,无不凝聚着社会各界一以贯之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国家、省驻明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明光建设和发展的国内外投资者、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明光崛起的因素还很多,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较小,与周边县市存在着较大差距;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招商引资总量不大,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具有支撑效应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方式落后,工业强市任重道远;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对社会事业投入仍然不足;一些部门和单位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力跨越,科学勾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是明光奋力崛起、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工业强市、招商兴市、城镇活市、生态立市战略,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构建和谐明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三个跨越”: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不低于2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

二是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三是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跨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5年的工作要突出以下五点:

第一,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明光实现跨越的不竭动力。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管理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不断用改革创新的实践推进思想的再解放,积累改革创新的经验,努力增强市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更多地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金转移。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加工制造业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力争五年实现招商引资总量超90亿元。

第二,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明光实现跨越的战略选择。把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工业经济实力的壮大,带动一、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整体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构筑食品饮料、矿产加工、机械电子、服装玩具、新型材料等五大产业板块,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倾斜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主业突出、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进入全省“861”工程。未来5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23家,超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突出抓好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到2011年,基本建成面积超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100家。

第三,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明光实现跨越的坚实基础。始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将我市建成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扎实推进村庄建设和农村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88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成部分农村客运站。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加快公共事业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农民的培训工作,继续抓好“阳光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四,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明光实现跨越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指导下,扩张城市规模,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改造老区、建设新区、拓展园区”的思路,积极谋划构建东部行政服务、西部滨河风景、南部商住休闲、北部工业仓储、中部文化体育“五大城市功能区”,努力使城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按照住房规划,适时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加快“一城五镇”小城镇群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到2011年城镇化率达42%以上。加快路网干线工程建设,力争改造市乡道路200公里左右。积极推进明徐高速公路明光段建设工程,启动实施“渡改桥”工程。完善电力农网、城网,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

第五,坚持把和谐发展作为明光实现跨越的坚强保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社会协调发展和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和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和谐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力做好信访工作,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完善利益冲突调处机制。加快科技兴市步伐,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完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适用人才的引进力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明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有效利用和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以创建平安明光、生态明光为抓手,积极推进和谐明光建设。

三、励精图治,认真做好2007年各项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重任,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优化创业环境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跨越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40%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滁州市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东向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强化招商责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招商、单位和部门责任招商、企业老板主体招商、干部群众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树立招商一线就是领导一线的工作理念,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用主要精力抓招商。层层制定招商计划,落实招商目标,严格兑现奖惩。努力探索与招商成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发挥部门招商的积极性,把部门履职与招商任务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个招商项目、一位联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专业班子”,保证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趋势和投资者需求,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成效。在重点抓好驻点招商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亲情招商、敲门招商、中介招商、园区招商,继续探索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新途径。注重产业招商,依托骨干企业,实行招商委托代理制,引进配套协作厂家。注重资源招商,充分利用好我市优势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积极向外推介招商。注重存量招商,增强融资能力,盘活国有、集体企业闲置资产。

努力提升引资水平。要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三次产业全面推开,所有项目齐头并进,努力实现总量突破。进一步转变观念,变招商为选商,既引资又引智,着力引进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财税贡献大、产业链条长的项目。重抓工业项目,力争今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比重达60%以上。高度重视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工作,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的机遇,精心做好重点项目论证、储备和报送工作,力争今年向上争资总额达1.3亿元以上。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上半年正式启用中心,确保首批19个单位226个进中心项目能够实现一门式办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行为。大力推行主办部门责任制、首席代表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强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职能,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快速联动机制。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加大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帮助投资者解决生活中的各类困难,努力为外商提供更温馨、更舒服、更便捷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外商的融入度。

(二)突出提升实力,进一步推进工业振兴

全力打造工业平台。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水电、路桥、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当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增强园区的集聚功能。精心组织好三期土地征用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园区首批村民的拆迁安置。加强园区的项目建设,力争新入园项目达30个以上,70%以上入园企业建成投产。严格控制项目占地面积,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用地面积,提高投资密度。加快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支持招信镇、城西办加紧做好工业小区规划,启动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项目5个以上。

努力巩固改制成果。充分发扬连续作战、攻坚克难的精神,继续造势加压,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思想,千方百计加大工作力度,因企制宜开展调度,集中精力完成企业改制扫尾任务。继续把好资产处置关,确保扫尾阶段产权出让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妥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维护好职工的合法利益。强化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改制的全程负责制,组织开展企业改制“回头看”活动,排查老企业改制和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引导改制后企业开展二次创业。

大力提升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从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入手,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巩固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食品饮料、服装玩具、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具有增长空间的潜力产业,以三友电器、永言公司等为依托,进一步延长电子、水产等产业链。着重研究非金属矿加工企业整合问题,限制和取缔粗放、分散、低水平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全市粮油加工企业相对聚集,促进联合重组,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和名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产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和著名商标,不断提高竞争力。引导企业利用优质资产、优势项目、优良品牌开展合资合作,加快企业做强做大。

切实加强协调服务。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政府部门同企业的配合,共同争取国家、省市对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做好供电、用水、燃气、运输等保障工作,切实降低相关要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双赢。积极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建立研发中心,争创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继续积极呼应“861”行动计划,帮助永言公司扩建项目进入全省“861”工程。切实加大对明光酒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明酒市场占有率。全力抓好金玛瑙香水、消防器材、瑞丰五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新、续建,确保按期发挥效益。

(三)突出统筹发展,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

发展新产业。以生产发展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粮、小麦高产攻关和明绿振兴工程,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适用技术,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7%以上,粮食总产量力争达45万吨。加强动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力争达6.5万吨。扩大“女山湖牌”大闸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实施虾稻连作及鮰鱼网箱养殖工程,水产品总产量力争达6.6万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引导永言水产、波涛粮油、盛源甜菊等一批有潜力、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档次,有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取年内新增10个以上。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继续鼓励申报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对申报成功的单位给予奖励。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建设新家园。以搞好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等为重点,开展新村家园建设。加强村镇规划,按要求认真完成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年内安排以奖代补资金300万元,用于奖励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力度,努力抓好试点镇和试点村建设。全面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力争完成260公里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认真实施池河洼地治理、潘村洼行蓄洪区移民迁建、淮北大堤加固拆迁安置等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司巷乡保龙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集镇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制定户籍、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进中心村落户置业。切实抓好“五清五改一绿化”工作,完成2万亩中幼林抚育和5000亩更新造林任务,推进14个市级村庄绿化示范点建设。

构建新机制。积极主动适应农业税取消后的新形势,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加大乡村债务化解力度,全年力争新减债务1500万元。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保障,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稳定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开展自身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公益事业。

培育新农民。坚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抓好务工农民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市现有的9所职业技术学校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使农民转移后能够安居乐业。抓好务农农民素质提高,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扫盲工作力度,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抓好以热爱美好家乡、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四)突出全民创业,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

一是激发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和倡导正确的财富观、创业观、发展观,激发各类主体的创业热情,在全市兴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大力宣传科学种田、打工办厂、经商致富等各种创业典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广泛动员各阶层把创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敢于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在明光形成农民向市民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化、个体工商户向企业家转型的浓厚创业氛围。

二是拓宽创业渠道。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发动千家万户创业,大张旗鼓地发展投入小、用地少、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创办一批家庭小作坊。突出“小规模、大群体”,依托我市人力资源优势,把小生产、小加工引入城乡家庭,培育一批瑞丰五金式的家庭车间,构建产业链。突出“走出去、请回来”,动员和鼓励那些掌握了技能、创办了企业、积累了资本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尽快形成创业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的良好局面。突出“进社区、搞服务”,重点发展信息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卫生、便民商业和托幼托残等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创业领域。

三是强化创业服务。用足、用活省、市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融资平台、人才引进等机制,为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的门槛,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坚持能放则放、以放求活。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扫除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障碍。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建立创业园,努力解决好用地难问题;推进厂校联合办学,帮助培训技术工人,努力解决用工难问题;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实行银企联手,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会计审计服务,协助民营企业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规范内部管理。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力争今年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五)突出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加强税收征管。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下达到乡镇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适应新的收入分配体制,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着重加强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房产税、资源税、契税等重要税种的有效监控,切实做到依法征管,据实征收,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千方百计为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严格支出管理。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坚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抓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社会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和重点事业发展需求,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继续增加对教育、科技、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公积金缴交面。

培育经济强镇。进一步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调整市与涧溪、城西等重点镇税收征管范围,改进财政收入考核方式,探索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包干、超收全留”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重点镇加快化解债务,减轻债务负担。建立奖惩机制,市财政安排1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专门奖励强镇建设先进乡镇。

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善银企关系,进一步完善《明光市金融部门贷款投入考核办法》,支持省担保集团明光分公司的规范运作和稳步扩张,促进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扩大有效信贷投入,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投入。努力维护金融秩序,积极支持金融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巩固创建金融安全区成果。继续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六)突出提升品位,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加快城镇建设。按照修编后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要求,加快编制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制定城区主要道路、配套设施、重点项目、园林绿化等建设方案,实现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详规全覆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启动建设龙山东路、花园东路及配套设施,向东扩展城市新区;完善双拥路南段、104国道城北段、龙山路、车站北路、体育路配套设施。继续推进洪武花园、浙玉花园、育才花园、嘉德华府等小区的续建工程,抓好明城世纪广场等高档商住项目的建设。加快二水厂、天然气、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实施进度。着手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做好文化馆、体育馆、大剧院筹建准备工作。争取汽车站、火车站站房改造和汪道涵藏书楼项目。加快实施城市亮化、绿化工程,完成双拥路、体育路、人民路等道路的亮化和灵迹大道等道路的绿化,力争完成南湖公园配套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完善中心镇、小城镇规划,扩大城镇规模,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提高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认真实施104国道-三界、104国道-管店等市乡道路改造工程,完成104国道绕城线工程;积极争取南洛高速公路明东出入口连接线项目;加快推进明徐高速明光段和明盱高等级公路建设,争取启动淮河黄金水道改造和明光港口工程。加快滁州-明光国家二级干线光缆建设。

搞活城镇经营。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住房规划编制工作。搞好土地储备和经营,进一步规范土地经营市场,严格按规划和计划储备供应土地。加强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做好城区退二进三企业土地的整合利用。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城镇资源转化为建设资本,鼓励社会资金多形式参与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注重小区连片开发,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内部环境,不断提升小区品位。大力发展建筑业和装饰业。

加强城镇管理。健全城镇管理功能,深入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政设施建、管、养分离的路子,逐步推行环卫保洁、绿化美化等公用事业的市场运作与管理。加大城市监管力度,以明光城区为中心,向104国道和307309省道沿线小城镇辐射,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打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靠等行为。加大力度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查处活动,对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两违”建设依法采取强拆措施,营造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加快推进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努力构建新型社区运行机制。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七)突出以人为本,进一步构建和谐明光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福利企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不断增加就业总量。加快推进再就业一条街和创业园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4050”人员再就业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争取达90%以上。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认真做好基本养老金市级统筹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力争养老保险扩面1000人、失业保险扩面1000人、医疗保险扩面1000人。加大各类保险费用的清欠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率和备付能力。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认真做好临时社会救济。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政许可制度,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稳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推进生态明光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全面开展节电、节水、节材工作。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和节约,建立集约用地机制,积极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认真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开展以生态家园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新建沼气池1500口。不断强化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管理,合理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全面建设“平安明光”。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法律援助等信访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信访事项督查和督办力度,确保信访事项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预防群体性事件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认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深化法制宣传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八)突出全面发展,进一步繁荣社会事业

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贯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八荣八耻”教育,抓好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设。进一步培育和谐精神,积极打造“诚信、守正、和合、进取”的地方人文品格。加快科技教育发展。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滁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5家以上。加快建设安徽省农作物品种(江淮分水岭)试验站,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和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二期工程。继续狠抓“普九”巩固与提高,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快薄弱学校建设,落实好义务教育杂费减免有关政策,做好农村中小学控流保学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成人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成二期危房改造工程。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适用人才、引进紧缺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探索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和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深入开展诚信医院的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生育行为。进一步做好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等工作。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歌厅、游戏厅、音像书店的管理力度,特别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吧管理,推动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依托明光独具特色的山水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等主题旅游。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军民共建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巩固双拥成果。关心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做好《明光通志》修编工作。进一步加强气象、消防、地震、生产救灾工作,做好档案、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

(九)突出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学习,努力把新一届政府建设成为理性有为的政府。在政府机关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道德素养和政策水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注重从细节做起,从小处做起,强化责任意识、效能意识、进取意识,忠诚敬业谋发展,奋力崛起比奉献。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理性谋划发展大局,不贪求眼前政绩。

转变职能,努力把新一届政府建设成为务实高效的政府。强化政府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维护秩序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执行政策能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政风建设,继续抓好机关作风评议和整治,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以和谐保稳定。

依法行政,努力把新一届政府建设成为诚信守正的政府。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务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等现象。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健全失信行为惩戒制度,提升政府行为公信度。发挥政府网站等载体作用,多形式拓展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渠道,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严格自律,努力把新一届政府建设成为清正廉洁的政府。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和投诉受理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严格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事前、事中监督力度,使监督的关口前移。认真落实反腐倡廉一把手负责制,抓好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对腐败分子和违法乱纪者依法依纪严厉惩处,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明光正处在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明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明光的早日崛起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明光市 政府工作报告 明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