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黄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黄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3 15:2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黄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黄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黄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平稳较快发展中加速崛起的目标,扎实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据核算,全区生产总值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21.1%,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8元、增长11.6%。全区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结构较优、活力较强、后劲较足的发展态势,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扩大有效需求,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拉动力,统筹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创造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业绩。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扩大投资“142”工程,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25%。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新上了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42个项目,续建了322省道改线等56个项目,建成了刘海粟艺术馆等8个项目。积极谋划对接项目,开展重大项目集中谋划活动4次,编排重点项目161个;累计对上争取项目资金4.8亿元,其中中央新增投资6313.7万元。多措并举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亿元、增长18.8%。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商品房销售面积33.1万平方米,减免交易税费290万元;推进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执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兑现补贴资金493.6万元。落实外贸促进政策,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总额达1310.5万美元、增长62.9%

(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三次产业比优化为13.431.255.4,迈出了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的新步伐。建设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出台扶持激励旅游企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了太平湖卧虎高尔夫球场、乌石森林公园等项目,创新了旅游业态;推出了芳村新村等乡村旅游、知青情结等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东黄山旅游度假区、芙蓉谷景区成功争创国家4A级景区,我区成为全省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区县。轩辕国际大酒店荣膺五星级旅游饭店,原野国际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旅行社,乌石罗岭山庄等17户农家乐被评为省星级农家乐。在全市观摩活动中,我区被评为“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优胜区县”。实施旅游“三进”行动和旅游“双十”计划,成功举办太平湖国际健走节、黄山七夕情人节、中国黄山汽车越野精英挑战赛等重大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16亿元,分别增长16.8%21.8%,其中入境游客22.6万人次、创汇2700万美元,分别增长23.5%25.6%。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选派了27名机关干部驻点帮扶重点工业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亿元、增长3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0户、净增8户,新增亿元企业2户;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入库税金1.01亿元,分别增长29.1%9.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增长35.1%。实施一区三园“678”工程,实现基础设施投入6163万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可比价)、创税8507万元;兴乐铜业入驻工业园区并顺利投产,好视达通信、爱普达数码等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外环路二期、3.5万伏变电站、污水主管网工程基本完工。乌石龙岗工业集聚区拉开框架,鑫汇钼业技改扩规项目竣工投产。

(三)突出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拓展新农村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呈现了城镇、乡村协调发展的新变化。实施新农村“40村”示范工程,新增“十有”达标村7个,我区成为全市观摩活动中唯一荣获“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优胜奖”的区县。推进六大富民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5.9%,茶叶产值突破2亿元、达2.05亿元、增长38.5%,粮食总产5.5万吨、增长2%。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个。实施农业产业化“422”工程,新建茶、林、蔬菜基地1.14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2个,培育年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户,猴坑牌太平猴魁茶被认定为世博会特许产品,六百里牌太平猴魁茶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完成造林1.67万亩、退耕还林7000亩,区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科技服务林改”先进集体。实施三口土地整理项目,建成新丰等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647亩。启动实施218省道、和平至乌石公路改造工程,建成新三公路,完成46公里“村村通”道路硬化任务。新增沼气服务网点23个,新建沼气池720口。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座,解决了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获得了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铜杯奖。实施城区建设“317”工程,完成投资8.26亿元。新增城市道路5.5公里,改造供电线路50公里,敷设供水管网12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2公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浦溪河综合治理、平湖路立面亮化等工程交付使用,城市交通枢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扎实推进。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建制镇投资12.14亿元、城镇化率41.4%。新丰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甘棠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太平湖镇、谭家桥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耿城镇城澜村等3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汤口镇等4个镇进入全市特色镇行列。

(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潜能进一步激发。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增添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活力。启动实施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义务教育绩效工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有序推进。深化部门预算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范围,开展了重大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全面推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和耿城镇、汤口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稳步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成立了区林业信用担保中心。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营业,农村合作银行、金桥村镇银行加快组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5.94亿元、贷款余额24.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69亿元、7.37亿元,贷存比(含黄山风景区)为53.8、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领导表率工程,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组团参加中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严格招商项目预审,成功引进黄山虎园、树莓基地、聚能新能源等68个项目。全年实际到位内资38.6亿元、利用外资2218.5万美元,分别增长39.8%10.6%,荣获“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工作先进区县”称号。

(五)注重保障民生,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扎实开展“三就”春风行动和“七保”工作,取得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新成效。投资1.64亿元实施32项民生工程(其中区级投入2060万元),惠及城乡居民26万人次。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劳动力2.4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74人。强化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落实,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1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9人,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9%。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社会保障资金8132万元、增长27.9%。发放城乡低保金949.3万元、医疗救助金109.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055人、14820人、12500人、6928人和421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180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成(购置)廉租住房118套,697个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补贴128.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2% ;农村低保标准由960元提高到1200元;建成敬老院4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10.1个百分点;实施扶贫项目80个,投入扶贫资金433万元,完成了龙门乡轮渡村等4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资金7312万元,其中发放移民后扶直补资金2517.7万元。

(六)加大公共投入,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一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开创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全区科教文卫支出1.68亿元,增长22.2%。提高专利资助标准,9项专利获国家授权;组建了首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户企业列入国家创新基金无偿援助计划。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展了城区划片招生和师资互动工作,实施了37个校舍建设项目,被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和全省危房改造工程先进单位,再次获得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加强对外宣传,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410篇。《黄山区年鉴(创刊号)》出版发行,被评为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一等奖。全面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新建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6个农家书屋;启用了区室外健身中心,建成4个标准化室外门球场和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年度建设任务。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区医院住院部大楼和永丰等7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成交付使用,谭家桥镇新洪村等20个村卫生室建成运营,汤口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平东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严格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1.27‰。完成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芙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408吨和5吨。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得到强化。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统计、物价、档案、气象、民族、宗教、外事、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认真落实“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各项措施,营造了社会稳定和谐的新环境。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包保责任制,及时化解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建成了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实施公安“三项建设”,成立黄山工业园区(筹)公安派出所,组建城区专职治安巡逻队,推行流动人口出租屋旅店式管理,完成城区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实施“黄赌毒”专项整治,成功破获省、市挂牌督办的“10·20”案件;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平安创建,扎实开展“江淮普法行”、“为重大项目建设创平安”等活动,我区蝉联全省“平安区县”称号。完善山下山上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保护黄山工作水平。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应对强降雪、低温天气,认真落实甲流防控、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狠抓森林防火和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消防、烟花爆竹、化工和矿山企业安全工作,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区安监局被国家安监局评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通过省级验收,我区被评为国土资源部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先进单位和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先进区。

(八)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兴区富民奔小康”为主题,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政府施政能力的新提升。全面分析检查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落实 67项具体整改措施,并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努力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主任会建议,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1件人大议案、155件代表建议和1件政协建议案、11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落实率分别达100%58.3%。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务督查,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事项1.25万件,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短信平台,在全市率先开通区县级“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市民·企业在线”咨询回复率83%。开展机关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民主评议和一把手“两个不直接分管”试点。实施“小金库”专项治理。认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压缩公务接待等费用支出440万元。政府采购规模2129.5万元,节约资金120.8万元。强化审计监督,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成效明显。强化行政监察,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面临了空前的困难,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仍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区现代化建设的驻区单位,向在我区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工业结构不够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二是项目引进难度较大,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需要。四是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五是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比较大。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快,少数机关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办事效率不够高,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发展环境。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决胜“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经济全面回升、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区的突破之年。总体上看,今年我区的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总体稳定、稳中有调”,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旅游业,为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批准设立,全市“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强力推进,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一路三区五大战略”,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我们加速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年初,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省里“五个着力”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在全省山区经济建设中创一流、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争先锋、在全市工作中成标兵、在服务黄山风景区中做示范、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当表率”的要求和区委四届九次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经济运行尚未根本好转,发展的复杂性不容低估、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区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务必要准确把握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必胜信心,克难而进、乘势而上,推动科学发展新实践,不断开创黄山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打造绿色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速绿色崛起”的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一路三区五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计民生,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加快建设风景宜人、城乡宜居、环境宜业的现代国际旅游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强化项目带动,在扩大有效投入上争取更大突破

以市委、市政府推进“十大工程”、“十五大节点”建设为契机,开展扩大投资年活动,实施扩大投资“163”计划,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30%

完善项目工作机制。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健全项目生成、责任、协调、服务、督查、通报、考评七大机制,强化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和监理制;狠抓项目环境评价、土地报批、节能评估、安全准入等前置环节,及早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着力破除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强化闲置土地处理,盘活存量土地;设置专项资金,奖励项目推进有力、投资完成较好的单位,努力掀起千方百计抓项目、抓投资的热潮。

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太平湖龙头培育,开工建设金盆湾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加快台州湾娱乐城建设,建成皇冠假日酒店和卧虎高尔夫球场,确保太平湖节点投资不少于7亿元。提速推进光明亲和谷国际养生小镇、河畔假日等重点项目,确保黄山东大门投资不少于4亿元。推进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加快322省道改线、205国道改建和218省道升级改造,启动实施北大门旅游快速通道改建、焦村外环路建设、322省道新华接线等工程,完成和平至乌石公路改造,力争实现投资2.6亿元。高标准实施21个未完工的新增国债项目,全力推进聚能新能源、粮食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建成爱普达数码二期、黄山南大门立体停车场等工程。

抓好项目谋划争取。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现代服务设施、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力争项目储备规模超300亿元,保证常年有30个以上项目达到可研深度。在扩大招商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同时,加强对上交流与沟通,深化项目谋划成果,提高项目可批性和命中率,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投资盘子,力争环黄山公路、龙门岭隧道、青阳至黄山铁路等重大项目对上争取工作取得实效。

推动旅游升级,在促进消费增长上争取更大收获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修编旅游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力争接待游客5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亿元。

丰富旅游业态。在巩固提升太平湖、翡翠谷等传统观光旅游品牌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等新型业态,开发推出黄山虎园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文旅深度结合,充分挖掘徽文化、佛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资源,重视发展文博、书画、玉石等产业;鼓励景区(点)融入文化元素,推动芙蓉谷、樵山神仙洞景区深度开发。加快西大门整体开发进程,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太平渔村、芳村新村等整村开发水平。扶持、壮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搞活旅游营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上下联动、市场运作”,加强与省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开展旅游“三进”活动,精心策划营销主题,合理编制旅游线路,不断扩大太平湖国际健走节、黄山七夕情人节、太平猴魁茶文化节品牌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冬季、非周末、散客市场。支持旅游企业与主流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完善旅游在线服务。发展入境旅游,与黄山风景区联合开发日韩客源市场,争取在台湾举办以苏雪林故里为重点的旅游推介活动。主动对接世博会,开展茶叶及旅游整体宣传,专题推出“乡村游世博体验之旅”线路,力争接待世博游客100万人次。

创优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诚信体系。巩固、扩大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果,开展芙蓉谷、太平国际大酒店市级标准化服务试点。完善区游客服务中心、太平湖旅游集散中心功能,规范设置旅游景区(点)、旅游线路标识标牌。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举办旅游行业技能大赛,开展导游员、讲解员、星级饭店服务员星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浓厚旅游行业诚信经营、诚心服务的氛围。

培育服务产业。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参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创工作。发挥旅游业龙头带动作用,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邮政、通讯、保险等服务业态。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强化商品房销售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楼盘品质和居住环境,打造旅游区第二居住地品牌。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城市社区“双进”工程,推进“四下乡、两换新”工作,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需求。

加快园区发展,在振兴工业经济上争取更大战果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原则,落实“三个集中”要求,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28%,工业创税1.5亿元、增长2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户。

加大工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涉企收费、信用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有色金属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力争1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获得认定。开展企业财务规范管理达标和质量体系达标认定工作。增加区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不断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加快推进好视达通信上市工作,协助科宇金属等企业制定上市计划。挂牌成立农村合作银行、金桥村镇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确保新增贷款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培育盛盛钼业等进出口企业,扩大银江科技等企业进出口业务,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开展园区建设发展推进年活动,实施园区“518”工程,实现园区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9000万元)、工业创税1.2亿元、工业增加值8.4亿元;新增园区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力争新引进入园项目16个、新增投产企业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8.4亿元。促进好视达通信等投产企业满负荷生产,引导神宇太阳能等在建项目提速建设,推动杰瑞德地板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坚决清退劣势企业。鼓励现有企业整体向园区转移,推动耐磨企业集聚发展。科学编制园区用地规划,加快实施园区扩规区支干道、污水支干管网工程,完成外环路、扩规区绿化、亮化任务。支持城东建材园建设,鼓励新丰、新华沧溪、乌石龙岗工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实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技改投入5.5亿元。建成区科创孵化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户、高新技术产品1个,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夯实农业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争取更大进展

以“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推进六大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40村”示范工程,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5%,确保再有6个村达到“十有”标准。

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543”工程,推进茶、竹、蔬菜、养殖业和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五大基地建设,全力争取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升格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4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3亿元。编制并启动实施《2010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改造低产茶园2000亩,新建良种茶园1000亩,加强太平猴魁品牌宣传、保护和整合,实现茶叶产量1400吨、产值2.45亿元。实施森林质量“1816”提升行动和“1323”竹业富民工程,加快竹类良种繁育基地和香榧繁育、推广项目建设。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东桑西移”成果,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扩大方格蔟技术覆盖面。实施菜篮子扩规工程,新建专业蔬菜基地600亩;发展畜牧标准养殖和水产特色养殖,建成1个规模养殖示范点。

改善农村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400人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改造机电灌站4座,新建抗旱机井100口。启动实施乌石土地整理项目,建成三口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400亩。推进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村村通”公路管养水平。注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新建沼气池500口。突出农民新村建设,建成农民住房7万平方米。强化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整村推进焦村镇郭村等4个村扶贫开发,力争500人脱贫。

落实强农惠农措施。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及时、足额发放强农惠农补贴。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率。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强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功能。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以上。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岗位对接活动,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发展劳动中介组织,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700人。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行动,创建规范合作社10个。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新机具普及力度。狠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作用。

狠抓城乡建设,在优化人居环境上争取更大作为

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为动力,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确保城镇建设投资27亿元、增长30%,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

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加大规划经费投入。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编环黄山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黄山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城区高速下线、政务新区等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控制性规划,完成区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仙源镇龙山村等6个古村落规划编制任务。健全区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公告,强化对规划审查审核和工程放线验线、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坚定不移地抓好依法控违、拆违工作。

推进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市品位提升年活动,实施城区建设“413”工程,新建、续建城建项目40个,实现投资10亿元、增长30%以上。以老城区改造、新区园区配套和城区“四化”提升、出行条件改善为重点,启动城东市场新建、芙蓉市场改建项目,推进城市交通枢纽、外环路建设、城市支路“黑化”工程和北海路建筑亮化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和政务新区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供水、供电、公交、公厕、停车场、无障碍等市政公用设施。深入推进以4个市级特色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错位发展具有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景观镇、精品镇,力争实现投资17亿元。

强化环境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进市容管理常态化、精细化,着力整治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段和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薄弱环节,着力消除车辆乱停乱放、居民小区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倒等现象,着力解决油烟、噪音扰民和小区物业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加强路政管理,强化旅游干线、交通干道两旁和重点景区(点)及周边村庄整治,推进改水、改厕和改圈,努力营造道路通畅、卫生整洁的村镇环境。

重视生态保护。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能减排约束机制,实施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程。巩固、扩大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建设成果,完成人工造林7400亩;强化林政管理,严厉查处“开天窗”行为;加强防松材线虫病、防火生物控制带建设,确保不发生松材线虫病和较大森林火灾。完善河道采砂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太平湖水质保护力度,推进太平湖湿地开发。实施交通干线、重点流域生态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推行集约节约用地,严格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严格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标准,实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总量控制。

深化改革开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争取更大空间

立足区情实际,强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重改革创新。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以岗位设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先行区”建设。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非税收入收支、国有资产管理和政法经费保障改革,拓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抓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推进太平湖经营体制转化。抓好汤口镇、耿城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力争走在全市前列。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领导表率工程,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以选商补链为主攻方向,突出以商引商、小分队招商和大企业招商,推进园区铜、钼、机械电子等产业招商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开发等项目招商,力争实际到位内资、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0%10%。加大对外交流,组团参加世博会、徽商大会、中博会等会展活动,做好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工作。

支持全民创业。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本地能人立足家乡创业,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努力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的局面。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区级再就业园和耿城、汤口创业园建设步伐。依托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原黄山旅游职业学校)等载体,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借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联手推动全民创业。

优化财政管理,在增强保障能力上争取更大实效

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开展财税各项工作,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财源建设。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区级土地开发支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财税贡献大的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重点项目对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带动作用。集中财力支持黄山工业园区(筹)建设,认真落实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性退税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壮大主体财源。推动服务业发展,培育后续财源,形成持续增收的税源结构。

严格财税征管,规范财政支出。开展财源、税源结构变化调研和转移流动排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监控,稳住财政增收的基本面。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完善综合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追加。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重点保障“三农”、民生、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支出。深入实施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强化专项资金跟踪问效,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改善民计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争取更大成就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真正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建设民生工程。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七保”工作,认真实施34项省、市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区级民生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0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私营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保持新农合参保率,提高新农合运行质量,全面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扩大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加快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体化进程,减轻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的看病负担。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建3所敬老院,及时足额兑现城乡低保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繁荣社会事业。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环境,注重发挥旅外人士的重要作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加大对非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黄山一中和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办学质量。继续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校舍安全工程,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区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20所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参与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开展文明乡镇、文明示范村(居)、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开展永丰、兴村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城区电影院、西大门棋牌村、黄山国际汉语交流中心、青少年文艺培训中心等文化体育项目,建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和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任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群众健康素质。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完善计划生育“村(居)为主”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城市社区建设投入,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拓展社区服务业态,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关心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事业,做好统计、物价、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大任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四无小区”改造,开展平安和谐示范村、社区、景区创建活动。推进公安“三项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常态化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五五”普法依法治理验收,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做好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积极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强化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抓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解决信访积案集中行动,抓好领导包案、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强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平台建设和应急力量整合,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狠抓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消除机制,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地质灾害点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绿色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行政管理创新,弘扬正气、鼓舞士气、积聚人气,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牢固树立学习理念,注重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应对复杂形势、驾驭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要依法行政,规范行为。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层级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精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和意见,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要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弘扬沈浩精神,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精力放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上。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政务督办,进一步增强政府执行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精简会议、文件,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企业在线”,深入开展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民主评议和“百家企业评机关”活动,进一步浓厚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一流的工作氛围。

(四)要廉洁自律,树好形象。牢固树立廉政理念,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清白清廉做人、公平公正做事,真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制,落实“三个严肃、一个决不”要求,加大对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经济责任和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不断提升现代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风景宜人、城乡宜居、环境宜业的现代国际旅游区,不断把黄山区绿色崛起大业推向前进!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黄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