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教育事业“十五”规划一、“九五”虹口教育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一)“九五”虹口教育的主要成绩: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九五”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规划】虹口教育事业“十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虹口教育事业“十五”规划
一、“九五”虹口教育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一)“九五”虹口教育的主要成绩: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九五”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区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我区的职教工作、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素质教育大环境建设工作以及学校、社区、家庭联动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等经验在市有关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法制教育、“减负”等方面的经验也在有关会上作了介绍。此外,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在我区举行了现场会;上海市研究型课程研讨会在我区举行;上海市初中“分层递进教学”现场研讨会在飞虹中学召开;上海市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在我区设主会场。我区还配合上海市教委主办了“百万家长看素质教育”活动,主办了全国第三届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研讨会、跨省市学校法制教育研讨会、跨省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展望——三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学术研讨专题等活动。
五年来,我区已全面完成1994年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虹口教育十大工程”,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教育管理体制、内部人事管理机制、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多渠道教育投资机制初步形成,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法制建设逐年强化,依法治教初步实现。“优质教育在虹口”已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
1、素质教育氛围初步形成
全区素质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研促教研,以课程教材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越来越引起各校的重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涌现了一批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名学校、名教师、名校长。
中小学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以德育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得到加强。成立了“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高中生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科研成果推广领导小组,使科研成果进一步扩大、深化。“小班化教学”、托幼一体化等工作的探索和试点,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30所学校率先参加了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
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我区有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国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素质教育向社会、家庭延伸。我区积极开发区内教育资源,建立十个教育小区,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优化了素质教育大环境。
经过几年努力,初中招生改革模式已基本稳定,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小学实行五年级毕业生对口相对就近入学,重点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达到6所。区域性推进小班化办学试验,试验学校已达到90%。小学生毕业升入初中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为97%。普职比达到5:5。
进一步调整特教布局,形成特教网络。大力推广随班就读,10所小学和5所中学进行试点,随班就读学生达到77人(小学60人、中学17人),对22名重残学生送教上门。广中学校(工读学校)经过努力已从一所单纯招收工读生的学校转变为一所集工读、托管、职培、心理咨询和校外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青少年保护教育中心。
2、各类各级教育协调发展
普通高中适度发展。九十年代我区普通高中稳定在12所完中的规模。建立了一所标志性的寄宿制学校——复兴高级中学。通过重点高中扩容、适当扩大民办高中招生数、在职校中办综合高中等措施解决高中入学高峰。
职业技术教育在稳定现有学校数的前提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具有相当办学规模和一定特色的3所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化、标志性的南湖职业学校,2000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南湖职业学校经评审已成为一所全国重点职校。
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幼儿园。根据幼儿出生数减少的情况,全区托、幼园所从最高峰时的310余所调整为77所,其中一级园所达25所。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100%。建立了虹口区稚托中心,构建虹口区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格局。
成人学校办学路子不断拓宽。实行一业为主,办出特色、多功能办学。社会力量办学有160所学校,成人教育合作办学有所发展。
多模式办学有所发展。“九五”期间民办中学有10所(含转制学校),民办小学有4所(含转制学校)。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师德教育。在全区开展“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教风、为实现虹口先进教育区目标作贡献”活动、“今天我怎样当教师”大讨论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好校长、好教师。我区有一名校长、两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十佳好校长”和“我心目中的好教师”金奖,一大批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加强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九五”期间提拔、调整校级领导568人次,其中调任109人,提任285人。举办了五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共培训166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其中132人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已经在培的中青年骨干教师995名,获先进荣誉称号区级78人、市级22人、全国级7人。
加强干部、教师的合格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九五”期间5337名教师完成了各类培训,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显著提高,至“九五”末,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教师为99.7%,高中教师为99.9%。全区高级教师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7.6%。继续教育成绩显著。由于加强师干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科研成果课程化,探索研训一体化,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建立5个自培基地,培训全区教师456名。五年共引进本科以上的教师771人,其中研究生27人,高级教师59人,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
4、依法治教力度不断加大
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目标责任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轨道。督政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分管区长任督导室主任,督政对象从34个部门扩大到43个部门、街道和镇。形成相对稳定的运行制度,即自查自评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督导随访制度和总结表彰制度。我区积极转变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初步建立了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双高普九”工作的全面完成。
5、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区从1995年——1997年以来开展了薄弱学校更新工程,23所学校得到更新改造,总计投入资金3531.37万元。
1998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招标形式每年完成20所左右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区政府保证每年投入标准化建设的资金6000万元,三年总计18000万元,实际完成80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加上薄弱学校更新,基本上对全区所有的学校实施了标准化建设。
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的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初步形成。贯彻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办学新体制,吸引了社会资源投入,扩大了优质资源规模。
6、校办产业稳步发展
我区校办企业130户,在编职工295人。“九五”期间营业收入和产值累计13.24亿元,利润累计4.7亿元。2000年,年创利100万元以上的单位有19户,其中年创利200万元以上单位有8户。“九五”校办产业创利用于补充教育经费达32411万元。校办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补充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
(二)虹口教育存在的问题
1、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待进一步确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不良的社会舆论,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了抑制作用,而在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2、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投资“三位一体”的改革还须完善。办学者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还须不断更新。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在落实分级管理及其依法办学自主权方面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名教师、名校长的数量与教育大区的地位不相般配。
4、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虽然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与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和构建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不相适应。学前教育中的幼儿人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新一轮标准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极其重要的。
二、“十五”期间虹口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虹口区是一个教育老区、大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环境优势,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虹口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虹口教育从解决入学高峰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适应性教育转向满足性教育,从数量扩张型教育转向质量提高型教育。总之,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国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虹口教育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素质教育。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出在“十五”期间要把我区建设成为繁荣繁华的商贸区、舒适文明的居住区和先进优质的文教区,这使虹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虹口教育要全面落实全国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虹口区关于建设先进优质文教区的“十五”规划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坚持:
(一)“十五”应是虹口优先发展教育、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五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基础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按照虹口建设先进优质文教区的要求,我们切实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不断为虹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虹口“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虹口在“十五”期间,要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15年教育的标准、水平和规模,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
(二)“十五”应是全面实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五年。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和投资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在实现政府分级管理新体制的同时,实现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在体制创新的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各类学校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统筹规划全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以政府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实施虹口新一轮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开展国内、国际的教育合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教育。
(三)“十五”应是教育设施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大提高的五年。继续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创办一流教育,建设一流的基础实施和设备。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按照“师德好、学历高、能力强”的标准,全面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运用双语教育能力、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和增强法制意识等方面跨上新的台阶。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和岗位聘任要求,逐步深化、稳步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领先于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
(四)“十五”应是教育直接参与、推动虹口经济建设并作新贡献的五年。教育不仅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可以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注意发掘虹口教育老区、大区的人文环境优势,注意发挥虹口品牌学校的社会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优质教育在虹口”深入人心,使“优质教育在虹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推动虹口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十五”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一)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根据全国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虹口区“十五”规划要求,我们在“十五”期间,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基础教育的各项要素,基本建成0—18岁的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教育设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虹口区基础教育现代化。
1、高质量、多类型发展学前教育
“十五”期间,继续普及3—6岁幼儿园教育,提供高质量、多类型的幼儿教育,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重视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依托社区,提供多类型、多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开展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形成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托幼管理一体化。
2、高质量、高标准地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度弱智儿童100%进入辅读学校或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对有特殊教育需求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小班化教育”实施学校达96%。小学毕业合格率达100%,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达98%。
3、高质量、多模式扩大高中教育
建成高质量高中教育体系,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到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70%,高中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为7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8%;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5%以上。
4、关注和重视特殊教育
全面推进0—18岁各类残障少儿的特殊教育,建立一所免费特殊学校。基本实现对各类残疾少儿的“按需供教”。
(二)基本建成区域性终身教育体系
建成复兴学院。构建普教、职教、高教之间的“立交桥”,沟通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渠道。到2005年向本区每一位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市民提供多种合适的渠道。4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达13年。
(三)努力创建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学校
到2005年创建2—3所市级推进素质教育示范高中,10所区级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复兴高级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北郊高级中学、飞虹中学、三中心小学、四中心小学、南湖职校等都要办成全市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的一流学校,发展并办好一批有质量、有特色、有影响的民办学校。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建立继续教育研究室,完善师干训专管员队伍,建立师干训奖惩制度,加强教师进修学院的建设。建立师干训自培基地10—15个,力争每个小区有1个能提供示范、辐射的自培基地。示范主阵地达到20—25个,逐步使每个学校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培训主阵地。培养在全国、全市有知名度的干部、教师15名,并注意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十五”期间将滚动培养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800名,在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双语教育等重点项目领域内,培养30名名教师和300名骨干教师,成为全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凡第一线的教师(男55岁以下,女50岁以下)都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正式考核,获取合格证书,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五)积极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
普及计算机教学。配置现代化远程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全面设施“校校通”工程,真正实现线路通、资源通和应用通,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装备现代化。
(六)完成和完善中小学达标工程
到2001学年基本上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软件建设和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十五”期间,每所学校均要达到和拥有符合规定的办学标准和设施。其中25%的学校达到一类办学标准。
(七)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模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八)重视家庭教育和教育小区建设
继续促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范运作,完善考评表彰制度、检查评估制度、形成档案管理制度和指导特色。加强教育小区的建设与管理,继续完善教育小区功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教育小区在建设社区“两个文明”中的作用。
四、“十五”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十五”期间,虹口区的教育工作可以概括为:
提高一个认识——对基础教育在推进虹口经济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建立两个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和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
推进“三名工程”——名学校、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做好四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中小学达标工程,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和加强教育小区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在推进虹口经济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未来的十多年,将是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各类优秀人才,是上海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虹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虹口区发挥商贸业发达、人文资源丰富以及频临黄浦江等优势,使虹口经济持续发展,虹口的面貌发生了巨变。虹口的这些变化,同时也是同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虹口要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道德观、意志力、责任心、荣誉感等等,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将造就更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也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可以说,发展基础教育,对于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和一生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迎接各种挑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对新一代建设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快虹口基础教育的发展,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完备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设施、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二)建立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和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
积极提供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化的义务教育;普及高质量、多模式、可选择的高中阶段教育;关注和保护残疾儿童教育权利。
1、学前教育
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监督评估、依法行政。到2002年,初步形成0—6岁学前教育管理一体化格局。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托幼园所调整为70所左右。0—6岁托幼园所中30%达“九五”建设标准,其余幼儿园所通过缩班减生,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托幼一体化研究,通过托幼一体式(一园一制)、联体式(二园二制,资源共享)、挂钩式(幼儿园与托儿所结对互动)、小区共享式四种形式实行托幼一体化。探索3岁以下儿童多模式办园,创办1所集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双休亲子、送教上门为一体的民办园。开展学前素质启蒙教育研究,促进婴幼儿全面和谐整体发展,着重进行学前心理健康、全脑开发、科技艺术启蒙等多元智能开发与教育,整体提高0—6岁学前教育质量。
2、义务教育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之间的差异,实现虹口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同时通过义务教育物质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使学生班额得到有效控制,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程度。继续向义务教育实施政策倾斜,加强中间,搞活两头。提高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提高奖金补助标准、补贴创收困难学校、提高骨干教师待遇、奖励办学质量高的学校。支持教育科研和改革试点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保持先进水平。
3、高中教育
形成以公办市、区重点高中为主、综合高中和民办高中共同发展的局面,使学校在自主办学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十五”期间要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制度,实现“多次机会,双向选择,多元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方式。并且建立奖学金制度和贷学金制度,确保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一批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市、区重点高中。在瑞虹新城建立新华师大一附中,充分发掘名校潜力。建立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使用效益挂钩的管理办法。建设一批在全国和市内有影响的学科研究基地。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自主办学的督导评估体系。
4、职技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我区职教资源优势,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加快虹口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使我区职教工作适应本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分步实施计划是:2000年,完成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专业结构布局,建成南湖职校。2001年—2005年,组建虹口职教集团,完善相应配套的各项制度,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巩固和推广多种形式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成果,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较大发展。完成标志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化装备。
5、高等教育
建成区域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将由区政府统筹,对成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建立以复兴学院为龙头,多种模式组合的区域高等教育网络和体系。使虹口区每一个居民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努力把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大力推进学习化社区和学习化企业建设,让繁荣繁华的商贸区、舒适文明的居住区、先进优质的文教区的规划早日在我区变成现实。建立虹口区社会力量办学协会,社会力量办学质量咨询评估所等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在开展培训和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和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职责清楚、行为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大虹口教育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相互推动、共同提高,实现虹口教育的新发展。
(三)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
虹口教育要再创辉煌,一定要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推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学校、名教师、名校长。
目前,我区已有2所市重点、5所区重点高中学校。在初中、小学也有一部分知名的品牌学校。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些学校的发展,充分发掘名校的潜力,使其自主发展,形成新的特色,再创辉煌。
对那些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特色的中小学,要予以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早日成为名学校。“十五”期间,将命名10所学校为区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
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我区要努力培养一支师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十五”期间,我区高中教师中将有33%达硕士研究生水平;初中教师中将有75%达大学本科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将有33%达大学本科学历。在继续加大宣传我区已有的好教师,好校长的基础上,加大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宣传力度,使我区涌现出更多的名教师、名校长。
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立足于出名教师、名校长。要有计划地培养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抓好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每年引进20名左右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和优秀高级教师,加强虹口教育的整体实力。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要有利于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计算机和外语培训;要依托学校提高培训的层次。进一步抓好自培基地建设,发挥自培基地的辐射作用,把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起来。继续选送有一定外语能力的教师出国培训,同时吸引外籍教师来虹口,为我们培训外语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教师的双语教育能力。
(四)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德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横向沟通,课堂教育、党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德育系统工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加强德育基础建设,全面构建“四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德育工作框架。四个中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学校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和基础道德研究中心。一个基地是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以“知我虹口、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虹口德育基地系列社会考察活动,并以教育小区为单位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形成中小学生校外、课外活动的场所和基地体系。探索中学生学农、学工、学军等社会实践的新途径。加强德育课题科研工作。建立虹口德育工作评估体系。
2、课堂教学
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加强中小学外语教育,加强基础型课程、发展探究型课程、实施研究型课程,推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现代化;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了把这件工作做实,我们提倡十抓:一抓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建立每月一次的研讨交流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一支从教导主任(教研员)、教研组长到教学骨干的研究型师资队伍;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位高级教师带一名徒弟,每年展示2堂公开教学课,举办3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二抓教学常规管理,制订“虹口区教学工作条例”,教研员定期下基层指导工作。三抓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四抓课堂教学研讨,建立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制度。五抓课堂教学评比,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评比活动,定期听取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六抓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招生考试办法。七抓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形成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思维习惯为主要指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八抓区域性推进“小班化教育”,继续深化小学“小班化教育”。九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十抓教育科研和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已推广的教科研成果在融入国际化、现代化以后,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发展。
3、体育工作
重视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锻的积极性和参加体育竞赛的兴趣,学生体锻标准达标率要逐年有所提高;2000年起,初中毕业生升学考加试体育,计入总分;加强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建设,在布局调整、经费投入、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做好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的衔接工作;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培养优秀运动员。
4、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教育要变科技知识教育为科技素质教育。在已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各教育小区建立“分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学生在生物环保、车模、航模、OM方面达全国水平。摄影、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方面达市级水平。成立科技成果推广小组。建立科技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区科技导师团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建设。再建一批市、区级科技特色学校,发挥科技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100%的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普活动,100%的中小学成立校科技小组和科技社团。建立虹口区青少年科教实验室、生态工程实验室、现代通讯实验室、现代栽培实验室、综合应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创造发明俱乐部等。
5、艺术教育
学校艺术教育要上新台阶。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教学计划,按计划设置课程,确保音、体、美等课程100%的开设。继续保持我区在舞蹈、管乐、合唱等方面的优势,做到“人人掌握一门艺技,个个参加形体训练”。建立区学生艺术团。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培养艺术师资,三年中将全区艺教干部轮训一遍。
6、劳动教育
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确保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校劳动时间。此外,中小学生每年利用节假日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时间分别不得少于20小时、30小时、50小时。建立区、学校学生劳动基地,加强劳动教育评估考核。
(五)完善中小学达标工程
依据人口的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盘活教育资源存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共享。促进中、小、幼、职、成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硬件、软件并举。在地区控制的规划内合理调配资源,建设公建配套达标学校。在旧区改造或市政建设规划中,保护教育资源不流失,有条件的地方把相关学校资源合并,建设达标学校,或者扩大现有学校面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25%的中小学达到一类办学标准,其余的学校基本上达到二类办学标准。幼儿园也要进行标准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十五”达标建设的重点将转向设施、设备、仪器的现代化配置和教师、课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以满足二期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技术装备和人才素质的要求。学校拥有计算机与学生比,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15,1:10,1:8。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建校园网的学校达30%。开通特色网站100个。100%学校配备教师电子备课室。
(六)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多元办学形式,形成与高校联手、与普高联办、与高职衔接、与成教结合等多层次办学的“立交桥”。成人教育拓展办学模式,如开展与境外合作办学等。学前教育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办学效益,
民办教育要规范发展。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要继续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吸纳社会资金,加大社会参与教育的力度。“十五”期间民办学校将适度发展。民办学校要引进企业化管理方式。
进一步发展校办产业,探索校办产业的体制改革,发展教育服务业。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开发教育产业的企业实体,以发展教育为中心,兼营相关产业,以产养学,以学兴产。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改变学校后勤各自为政的体制,逐步把后勤工作从学校剥离,并通过组织后勤服务中心,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业管理,按企业要求运转。以小幼教总支或教育小区为单位组建后勤服务中心(后勤实体),小幼教可在原组建的有限公司或实业公司中设后勤服务中心,中学和其他教育单位可以教育小区若干学校组建或联办后勤服务中心,规模大的学校可以单独组建后勤服务中心,拟在小幼教总支、提篮桥教育小区的4所初级中学和复兴高级中学及南湖职校进行试点,分批实施。
(七)加强教育小区建设
要树立教育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善教育小区的功能,创办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制定教育小区的规范性文件,推进教育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按照《虹口区教育小区章程》、《虹口区教育小区资源共享原则意见》的要求,创建文明社区,加强“学习化城市”的基础建设。完善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互相贯通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效益,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学校和社区双向服务的协调作用,提高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
推荐访问:虹口 规划 教育事业 【教育规划】虹口教育事业“十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