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农社会实践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学农社会实践报告(通用3篇)
学农社会实践报告 篇1
我校初一年级110名学生在大连中山社会实践学校几项了为期五天的学农活动。本次学农由刘广武带队,参加的班主任有贺静,刘广武,孔霞,王磊,贺业明
下午举行了开营式,学生们听取了安全讲座。之后,学生进行了远足,返回1号基地后进行了大课间演练。然后,举办了拔河比赛,后进行了大课间演练;下午1年2班上了电气课,其他班级上了中国传统节日课,之后全体学生在操场捡树枝。4后来因下雨,学校上午组织学生在礼堂进行了大课间演练,下午参加了基地举办的闭营式,我校1年3班的尹晓敏做了精彩的发言,后为5名学农先进个人及拔河冠亚军1年5班、1年4班颁奖;之后学校举办了热烈的联欢会。4月21日上午在彻底整理内务后,于12点10分返回学校。学农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学农,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从整队集合到就餐,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从跑操到活动,均以严明的纪律要求学生,在纪律性增强的同时,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也没有一个学生掉队。
通过本次学农,学生参观了蔬菜大棚、禽舍、果园和捡树枝,上了电气课、中华传统节日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每个学生写了学农体会。
通过班班有歌声、拔河比赛、联欢会以及内务评比、学科竞赛等学农先进集体评比各项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大课间演练也成效显著。
通过洗漱、整理内务、就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时,在集体生活中提高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在学农中,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学农各项活动的管理当中,关心呵护学生,极大地密切了师生关系,为学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学农不足之处是:没有强调带手套,忽视了带雨伞。
学农社会实践报告 篇2
话说江宁分校素以课程丰富、办学诚朴闻名,金陵父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处按下不表,单表此届高二年级,虽是霜刃未试,已然毫光冲天。乘小高考创新高,辩论赛初捷之胜势,一众师生在徐国民校长、董家甫主任、黄凯主任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奔赴江浦行知实践基地,准备用倾听、用吃苦、用劳动的方式来自我砥砺。正所谓: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日来到田野中。
从早7:00在分校集合上车到一个小时后行知基地的简短开营仪式,分校学子的纪律性与行动力让基地领导、老师印象深刻。基地刘校长要求同学们要像普通的农家学子一样,不要乱花钱,不吃零食,真正践行三个词:感受、行知、学农。同学们个个表情坚定而泰然,不知道当自带的零食吃完之后,他们是否能淡定依然呢?
下午校长的报告赢得阵阵掌声与欢笑,也让在场的师生陷入深思。杨校长以自已创建学校的经历启发同学们人生还能更精彩。我们身边的所谓不平凡的人都曾经如此普通,只读了十年书的年轻人共同创造教育的奇迹,高考落榜生成了荷花大王。他们在面临人生的多次选择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梦想。1分选择99分坚持,1分自豪99分感激,1分成绩99分成长。怀着“花苞心态”,不管怎样受挫,都要坚信自己。教育者也要怀着真爱同等珍视“盛开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迟迟不开的花苞不是差生,而是极为珍贵的千瓣莲,只是要多一点等待的耐心。在学生们激动的“我是花苞”的呼声中,杨校长寄语同学们“立大志,做小事,做实事,做新事”,发展自我绽放青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听完报告后,兵分两路,1—8班迅疾奔向陶艺室,9—15班奔向艺莲苑荷塘。捋袖卷裤,各有精彩。荷塘边,看到泥水中鱼头攒动,男生们心急地下了水,平时看着柔弱的淑女也不甘示弱跳入冰凉的池水,白嫩的双手就深入到了荷塘中胡乱摸了起来。回归自然就恢复了天性,亲近泥土的我们都是顽童。竞相捉鱼的劳动中,听不到抱怨,看不到争斗,而是发自内心地快乐和自然而然地合作与赞美。
陶艺室那边,听完陶艺老师的短暂讲解后,各位学生迫不及待捋袖攘臂,投入到“玩泥巴的艺术”中。但见五色土现无限态,巧手人抟各色物。时间虽短,情思纷呈,一时间抟土声振于耳,陶轮旋转嗡嗡,在学生手中,原本只是毫无生命的泥块,逐渐地变幻成花盆、茶杯、卡通人物等各色物品,未见得栩栩如生,却也是惟妙惟肖,令旁观的老师惊叹不已,连连点赞。只是短暂的一个小时,瞬间即逝,随着学生们的作品的大功告成,时间也到了。在十五分钟的休息之后,又急急转入今天的第三个活动——最具力量之美的——拔河。各班排兵布阵,咬牙跺脚,振臂嘶吼,好一番气势如虹。胜利者拥抱激动瘫软,失败者亦是拥抱激动瘫软。团结一心,拼尽全力,谁都不逊色。
晚餐,喝着自己捉上来的鱼熬成的鱼汤,享受着精疲力竭之后的饱足,那种滋味岂是坐享佳肴的人能够会得?更何况持续跟进的精神大餐——看电影《美丽的大脚》,不由你不感觉到充实的幸福。
学农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不知不觉,我的人生里竟多了这样一份感受,一份来之不易的感受。
至今,犹记得那种扑面而来的“其下平旷,屋舍俨然”的气息;犹记得黄绿色的稻田里稻子的“颔首低眉”;犹记得傍晚时分,炊烟袅袅的朦胧中,是天与山交界的地方用“血”在低声吟唱,不遗余力的留下一天的绚烂……每当回忆起这点点滴滴,心里像是被装满了似的,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
今年比较旱,稻子晚熟,在大多同学只能呆在家里坐等稻熟时,我们已经得以和农户一起下田了。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走过田间的垄道,第一次拿起镰刀,第一次亲身感受那种被稻子淹没的感觉,我们多少都有些好奇与兴奋。于是,我们每天不仅早早就来到地里,而且上手也特别快,大家都争先恐后,生怕别人把自己那份给割了。可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悄悄地挂上头顶,毫不留情地“灼烧”着我们的背时,刚开始的那种新鲜感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劳累。汗水像失控了似的“涌出”,白色的校服早已被彻底地侵扰过几遍。每次弯下腰做一个机械性的割稻动作,那种丢下镰刀,逃之夭夭的冲动就愈加强烈。但看着眼前一排排稻子被我们“推倒”,被打好的谷子装满了一个个蛇皮袋,成片的稻田被割出了一个大窟窿,看着农户们一副喜上眉梢的神情,我们都悄悄地一遍又一遍将额角的汗水拭去,咬着牙,默契地坚持了下来,因为在我们心中都藏着这样一个训诫——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都熟悉这样一首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一次,偷偷地尝了一下汗水的滋味,发现,它是甜的。纵然第二天腰酸背痛,却有一种如喝咖啡苦涩后的醇香。
日晒、雨淋永远就是对孪生兄弟,经过两天的暴晒后,村子很快被连绵不断的阴雨笼罩着了,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更加寂寥无人。可活儿是不能耽搁的,于是我们便有了细雨中挖番薯的经历。平时总顾虑着雨中有多少细菌,顾虑着会伤到这还是伤到那,可那会儿,一手扛着锄头,一手提着簸箕,所有的顾虑都抛得远远的了。任凭雨水打湿头发,在衣服上“舞蹈”,我们干活,乐在其中。
那会儿,偶然尝到雨水的滋味,发现,那也是甜的。后来,挖出的番薯被我们亲手煮成糖水,尝一口,那种滋味更是甜到了心底。
真的很感谢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闲适,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清新与纯粹,褪去了城市的喧嚣和灯红酒绿;更感谢农村赠给我们的这一杯清泉,那份苦涩中的甘甜,定将常驻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