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论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骨”的文学思想
摘要:刘勰十分重视风骨, “风骨”的含义是文章具有明朗、生动、端直、精健的优良 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文作品,最易使人感到风骨高举。从而产生了“建安风力、 “建安风骨” 重要概念。刘勰还提出了树立正确文风、执正以驭奇的方法,即要揣摩前人范文,体会和掌 握各种“文术” ,并且要在文辞运用、具体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刘勰;
《文心雕龙》 ;风骨;文学思想 刘勰非常重视文风之正,而他以“风骨”这一描述性的词语概括优良文风的特征。刘勰 说: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 ,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风并不是指情志本身,但风是表现 情志时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体中须有生气,方是活生生的人;抒发情志须有“风” ,才能打 动读者。
“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风就是作品中情志表达的生动性、活跃性。
“深乎风 者,述情必显” ,风的特征是表达的鲜明、爽朗。
“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作者写作时必 须情思饱满,精神健旺;还须思路畅通,情志贯通周流于整个作品,若“思不环周” ,表达 的断断续续,则必然无生气,无活力。
总之, 风并不就是情志本身, 而是指情志表达的明朗、 生动,因而具有感染、说服读者的力量。
“骨”是指“沈吟铺辞,莫先于骨” ;
“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骨与文辞有密切关系, 但并非指文辞本身,而是指结撰文辞中的首要条件,如同人体必需有坚实挺拔的骨骼一般。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 “练于骨者,析辞必精” 。骨之有无,取决于“结言” ,即遣辞造 句之是否端正、确切;骨的特征,在于运辞之精炼,即简约而切当。总之,骨就运用文辞而 言,要求用词造句端正精当,使作品显得精干挺拔。
“风” 、 “骨”分释已如上述。
“风” 、 “骨”合言,便是指文章具有明朗、生动、端直、 精健的优良风格。
《风骨》篇云: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明” 与“健” , “清”与“峻” ,便是风骨含义的概括。
具备风骨非常重要。而在刘勰心目中,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加以美丽的文采,方为合乎理 想。他说若只有文采而无风骨,有似于雉鸟羽毛美丽,却没有力量,不能奋飞;但若有风骨 而无文采,则似鹰隼骨劲气猛,一飞冲天,但缺少耀眼的色彩。唯有两方面兼具,才是“藻 耀而高翔”的“文笔之鸣凤” 。此种观点,充分体现了南朝的时代风气,那是一个非常重视 文辞美丽的时代。刘勰绝不曾脱离他所处的年代。不过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两方面中,必须 以“风骨”即文风端正为基础。不然,即使“丰藻克赡” ,也将“振彩失鲜,负声无力” 。
风骨是刘勰对于文章总体风貌的审美要求,其实质是要求文峰端正。在此基础上,再加上 适当的文采,那便最为理想。饰以文采属于“奇”一方面,风骨加上风采,便是奇而不失其 正,是“执正以驭奇”的一种表现。
在刘勰这儿,风骨并不仅仅是对抒情性体裁的作品如诗歌的要求。虽然《风骨》篇中说 “怊怅述情” 、 “情之含风” 、 “述情必显”等等,但对这“情”字还是应理解得宽泛一些。可 以理解为情志、情理,泛指内容而言。当然抒情的诗歌最易于表现出“风力”即感染读者、
打动读者的力量,但非抒情性的作品,也会对读者产生某种效应,触动其心灵。
“风力”可 以理解为感染力,也可以为折服力、说服力。总之“风”的要求,就是让读者对作品的内容 有鲜明、清晰的感受。
建安时期的诗文作品,最易使人感到风骨高举。
《明诗》篇言建安诸子的五言诗, “慷慨 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晣之能” 。慷慨任气, 即直抒胸臆,意气激荡,这样的作品,当然情感强烈,爽朗动人。
“不求纤密之巧” , “ 唯取 昭晣之能” ,意谓用笔较粗放,语言较质朴而少雕琢,只求表现的明朗。这样的作品,当然 不会“瘠义肥辞” 、 “膏腴害骨” 。
“建安风力、 “建安风骨”以后成为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 的重要概念。
以下是称说应用性文字、公文具有风力;如论优文封策宜“气含风雨之润” ,劾奏文宜 “砥砺其气,必使笔端振风” 、 “气流墨中” , 檄文应“气似搀枪所扫” 、 “气盛而词断” ,称 赞臧洪歃辞说“气截云蜺” 。均是指作品给读者以十分鲜明的感受。其感受或滋润,或刚正, 或凌厉,或悲壮,各不相同,但都是因作品的内容表达得明朗清晰,因而作用于读者,能收 到“风行草上必偃”的效果。此外《诸子》称《列子》 “气伟而采奇” ,指其书给读者气伟不 常的强烈感受,也可以说《列子》具有风力。
以上所举为言“风” 、 “气”之例。言“骨”者,如《风骨》称“潘勖锡魏,思摹经典, 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 。潘勖《九锡文》模拟《尚书》等儒家经典语言风格,刘勰认为 此种语体富于端正典雅之美,故称其“骨髓峻也” 。
刘勰标举风骨,那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文风、执正以驭奇呢?还是要从学习古人入手, 也就是要揣摩前人范文,体会和掌握各种“文术”即写作规律。并且在文辞运用、具体的写 作手法等方面是变化的, 作者应在这方面力求创新;
而各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包括风格特点, 却是古今一致的,所谓“诗赋书记,明理相因” ,作者必须很好的了解、掌握,即所谓“参 古定法” 。对此刘勰亦十分重视。
参考文献:1、 《刘勰评传》 ,杨明,南京大学出版社 2、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李壮鹰,李春青,高等教育出版社 3、浅论刘勰《文心雕龙》之《风骨》篇,刘楠,《西江月 下旬 第 1 期》
篇二: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刘勰与《文心雕龙》分析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篇三: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
刘勰字彦和,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文学 批评家。刘勰大约生活在 465 到 520 年间,此间正是南朝刘 宋末经历萧齐和梁武帝统治的前半期。(萧齐于 479 年取代 刘宋,梁武帝 502 年代齐,在位四十八年,520 以前差不多 是他统治最好的时期。)刘勰原籍东莞,不是现在广东的东 莞,而是今山东省莒县境内的一个古代地名。出生在京口, 即今天的镇江。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大了也没有钱娶妻生 子,但他曾经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在梦中他拿着一些礼器跟 着孔子南行,就像孔子当年的弟子那样。他觉得这是圣人给 他的暗示,所以他想努力学习以宣扬孔子的思想,来报答孔 子托梦的恩惠。因为穷,所以他后来就进了京城的上定林寺 跟当时非常著名的高僧僧佑学习佛经和儒家经典,因此刘勰 兼通内外典,很博学。
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弘扬儒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注释 儒家的经典,但刘勰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再也超不过汉代的大 儒马融、郑玄了,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做另外一件非 常有意义的事情——论文。他发现当时有很多论文的文章, 像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 章流别论》以及李充的《翰林论》等等。这些文章虽然写得 都蛮不错,但不是太少就是太简略,难以让人窥见写文章的 全部奥秘。于是他开始构建自己宏大而缜密的文论体系,这 一年他大概三十二岁。花了五年多时间,写了三万七千多言。
这就是著名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由五十篇短文构成,体系严密,材料丰富。
之所以要写五十篇,刘勰说这是遵循所谓的《易》学中的“大 衍之数”,有四十九篇专门论述与文章相关的具体问题,最后 一篇即《序志》阐明写本书的缘由及全书内容的安排。这四 十九篇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五篇为“文之枢纽”的总论,分别是“原道”、 “宗经”、“征圣”、“辨伪”和“辨骚”,基本上是取儒家的观点的, 认为文章都是从“六经”中来的。
第二部分从第五篇到第二十五篇,为文体论。分论几十 种文体,包罗非常广泛,甚至包括债券契约上的文字。他目 的是“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提纲挈领,眉目清晰,使人们能够清楚把握各种文体的边界 和特征。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六篇到第四十三篇,我们可称之为文 体论,论述了实际创作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创作心理、 灵感、气质、修辞等等。这是现代研究者最感兴趣的部分, 有些篇目像《神思》、《风骨》、《情采》等,都是是大家耳熟 能详的。
最后一部分便是第四十四到第四十九篇,专门讨论鉴赏 方面的事情,什么是知音,该怎样理解他人的文章,研读中 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刘勰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
了许多至今人们依然兴趣盎然的问题。
南朝写文章流行骈文,所以《文心雕龙》也是用骈文写
的,写得非常美。如《神思篇》中说文思变化倏忽不定的句 子,“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 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 乎!”还有被纪晓岚称为天下第一“赞”语的《物色篇》赞曰: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 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这些句子似乎都有诗的魂魄, 令人兴感忘怀,美不胜收。
刘勰的《文心雕龙》虽然写得很好,但是由于作者的社 会地位很低,如果没有当时的名人加以评点,大家都不会承 认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勰冒险在路上冲闯当时大 文豪沈约的车队,把书送给他看。沈约读完之后,觉得确实 不错,于是《文心雕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来,刘勰在 老师僧佑的推荐下在梁朝做了一系列小官,颇不得意,也让 他心灰意冷,最后决心在定林寺出家。剃度后不久便去世了。
儒家常说君子有三不朽:最上立德,其次立功,当两者都不 得实现的时候,他们寄希望于“立言”,刘勰著《文心》便是 实践“立言”的目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 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 论文》)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篇四: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刘勰与《文心雕龙》
•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 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 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 省日照市莒县)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 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 县 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 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 《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 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 《梁书 刘勰传》 • “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 • 刘邦——刘肥——刘秀之 • 定其为世族。
• 王元化认为不可靠,《南史 刘勰传》 • 世族还是庶族? • 道教世家?
• 生于泰始三年,7岁梦五彩祥梦,8岁丧父。“勰早孤, 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于定林寺从师僧佑。(齐永明 8年)。做白衣弟子,博通经纶,由此有机会接触上层。
• 齐建武5年刘勰32岁梦随仲尼南行,著《文心雕龙》,梁 天监元年,36岁完成。沈约评之曰:“大中之,深得文 理”。官临川王祭事,后官太漠县令,又至东宫通事舍人。
约52岁官至步兵校尉。
• 一年后奉梁武帝命入定林寺编订佛经。愤而出家,改名 “惠地”。一年后卒。
• 《文心雕龙》距今1500年。三万七千字。
• 《文心雕龙》结构严密,体系宏大。全书 分50篇,前25篇为上篇,后25篇为 下篇。其中《序志》为总序;“文之枢纽” (总论)五篇;“论文序笔”(文体论) 20篇;“剖情析采”(创作论)19篇;
文学评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5 篇。
• 著作 • “为文之用心” • 《文心雕龙》的写作年代?(齐?梁?) • 《隐秀》篇之真伪。隐秀的意义,对陶渊 明的评价。
• 《灭惑论》的写作年代。
• 《刘子》的作者问题。
• 思想 • 刘勰的思想属于哪一家? • 刘勰的“道”为什么“道”? • 刘勰与儒释道之关系。
• 主导倾向:儒家。
• 人生理想:军国大政。
• 思想多元,融通。“唯物折中”。
• 儒学——基本文学价值观念 • 玄学——审美理想的方法论 • 佛教——文学人格价值论
• 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 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 其般若之绝境乎?《文心雕龙 论说》 • 世界本体的有无。佛学的影响。
• 玄学主张将本质与现象杂糅一起。
• 《周易》、《老子》、《庄子》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王弼:“有”与“无”;“用”与“不用” 的统一。
• 刘勰:《文心雕龙》五十篇。
• 《序志》
•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 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 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 领明矣。至于割情析表,笼圈条贯,摛神性,图 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赞于《时序》,褒贬 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 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 九篇而已。
• 汉魏以来文学的问题:
•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 》,陈思序《书》,应蒨《文论》,陆机 《文赋》,仲洽《流别》,弘范《翰林》, 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 根,观澜而索源。
• 原道、征圣、宗经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龙学概说
• 历史命运 • 背景:齐梁文坛的文体之争 • 三萧(绎、纲、统)新变——近体派 • 萧子野——古体派
• 《文心雕龙》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
• 沈约:“深得文理”。
• 潜在的影响。
• 唐:初唐卢照邻、刘知己:“圆通” • 中唐古文运动对骈文的批判 • 晚唐陆龟蒙 • “刘生吐英辩,上下穷高卑。下臻宋与齐, 上指轩从羲。岂但标八索,殆将包两仪。
人谣洞野老,骚怨明湘累。立本以致诘, 驱宏来抵隵。清如朔雪严,缓若春烟羸。
或欲开户牖,或将饰缨緌。虽非倚天剑, 亦是囊中锥。”
• 宋:古文运动 “道其所道”。
• 曹学佺:“文之一字最为送人所忌,加以 雕龙之号,目不阅此书矣。” • 黄庭坚:“所论虽未极高,及谈古人大中 其病,不可不知。”
• 明清:收到高度重视。
• 明:张知象:“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 的。” • 清:臧琳:“可谓千古绝作。” • 孙枚:“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 备。” • 章学诚:“文心体大而虑周”、“盖 文心 笼罩群言”。
• 至清代占据中国文论史上不可动摇之地位。
• 龙学的形成与发展 • 黄书琳《文心雕龙集注》 • 李祥《文心雕龙黄注补正》 • 纪昀《黄注纪评》 • 《黄注纪评李补》
• 1914——1919黄侃在北大讲《文心雕龙 》 • 中国大陆 • 初创期(1914——1919)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 发展期(1950——1964) 王利器《文心雕龙新疏》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释》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选译》 研究型文章多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 停滞期(1965——1976) • 兴盛期(1977——1989) • 专著40余部,论文1000余篇。
• 校注:
•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 •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 译释:
•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
• 理论研究:
•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 • (《文心雕龙讲疏》) • 美学研究:
•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 文章:
• 对前两个时期文章的重新研究。
• 还原《文心雕龙》的本来面貌。
• 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心雕龙》。
• 运用新方法研究。
• 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其在世界文论史中的地 位。
• 总结期(1989——) • 詹锳《文心雕龙义正》 • 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 • 杨明照《文心雕龙学综览》 • 周振甫《文心雕龙词典》 • 张文勋《文心雕龙研究史》 • 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
台湾以王更生、李日刚为代表,出版物有60 余种。
日本:铃木虎雄1925年于京都大学讲文心雕 龙。并产生了最大的文心雕龙索引。
韩国:车柱环《文心雕龙疏证》 译本:英、法、德、意等。
篇五: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二、《文心雕龙》的体例 三、神思论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具体生 卒年后人研究推测,大约生于469,卒于532年。
唐人姚思廉《梁书· 刘勰传》:‚刘勰,字彦和,东 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 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 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经论,因区别部类, 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起 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 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 兼东宫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 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证功毕,遂启求出家, 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
未期而卒。‛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虽然是莒人,但是,他从来没在莒生活
过。永嘉之乱后,刘勰父母逃难到江南,成 为‚过江名士‛中的一员。刘勰出生在镇江, 少年时在京口一带生活。父母双亡之后,刘 勰成为一个孤儿,依靠沙门僧祐的救济,在 佛寺中生活了十多年。在佛寺中,他在僧祐 的指导下,刻苦学习,钻研佛典,精通了佛 经的两大部类(经、论)。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文心雕龙》成书年代,学界看法不同。有人认为,《文心 雕龙》成书在齐末,有人认为在梁代。清刘毓崧《通宜堂文 集· 书文心雕龙后》云:‚《文心雕龙》一书,自来皆题梁 刘勰著,而著于何年,则多弗深考。予谓勰虽梁人,而此书 之成,则不在梁时,而在南齐之末也。观于《时序》篇云:
‘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箓,世祖以睿文篡 业,文帝以贰离含章,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遐景 祚。今历方兴,文思光披’云云。此篇所述,自唐虞以至刘 宋,皆但举其代名,而特于‘齐’上加一‘皇’字,其证一 也。举魏晋之主,称谥号而不称庙号,至齐之四主,惟文帝 以身后追尊,止称为帝,余并称祖称宗,其证二也。历朝君 臣之文,有褒有贬,独于齐则竭力颂美,绝无规过之词,其 证三也。东昏上高宗之庙号,系永泰元年八月事,据‘高宗 兴运’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以后,梁武帝受和帝之禅位, 系中兴二年四月事,据‘皇齐驭宝’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 以前。‛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按:永泰元年为公元498年,中兴二年为502
年,期间相距约四年。《梁书· 刘勰传》说, 《文心雕龙》成书之后,曾经拿给沈约看, 请他审定,此时,沈约正值‚贵盛‛之际。
而沈约‚贵盛‛自齐和帝始。由此推定, 《文心雕龙》成书当在齐末,即公元501-502 年间。
《文心雕龙》的体例
《文心雕龙》共50篇文章,论述文学理论及
文章学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认为,它是一 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但是,也 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文章作法指导。实际上, 《文心雕龙》是在中国传统学术体制下产生 的一部伟大著作,它既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在文学理论和文章 学的研究上,贡献都是突出的。
《文心雕龙》的体例
关于《文心雕龙》的体例,刘勰在《序志》篇中有 一个概括: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 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 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 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 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 于《知音》,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 用,四十九篇而已。‛
《文心雕龙》的体例
一般分将《文心雕龙》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文之枢纽(文学/章总论)。这是全书的总 论,其中包括《原道》、《征圣》、《宗经》、 《正纬》、《辨骚》5篇文章。在这部分里,刘勰 表白了他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表明他效法 圣人及经典的态度。《原道》论述了文学(章)的 本质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征圣》指出,圣人文 章以‚政化‛(政治教化)、‚事迹‛(礼仪事 功)、‚修身‛(涵养心性)为基本内容,是后人 学习的典范。《宗经》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
《正纬》和《辨骚》运用儒家之道与文采来评判纬 书和骚体。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二,论文叙笔(文体论)。这部分是文体论,包 括从《明诗》至《书记》20篇文章,论述了很多文 体及其作法。这20篇文章涉及的文体有:诗、乐府、 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 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 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共34种(有人把史传合一,认为33种)。
刘勰都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原始以表 末‛。论述每一种文体的起源及其演变。2、‚释 名以彰义‛。论述各种文体的名称及含义。3、 ‚选文以定篇‛。在论述每一种文体时,都选择一 些有代表性的篇目作为例子加以说明。4、‚敷理 以举统‛。总结出各种文体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技巧。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三,割情析采(文学创作论)。这部分包括从 《神思》至《总术》19篇及《物色》(第四十六) 共20篇文章,论述文学的艺术思维、艺术风格、感 物、隐秀、风骨、言辞、音律等问题。在这一部分 里,刘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创作:1、‚摛 神性‛。
‚神‛指神思问题;‚性‛指体性(风 格)问题。
2、‚图风势‛。‚风‛指风骨问题, ‚势‛指定势问题。
3、‚苞会通‛。‚会‛是指 附会问题,那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通‛ 是指通变问题,主要论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问 题。
4、‚阅声字‛。‚声‛指声律问题,‚字‛ 指练字问题。这里实际上包括声律、章句、丽辞、 比兴、夸饰、事类、练字等语言方面的问题。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四,文学批评。这一部分包括4篇文章(有人把《物色》 篇也放臵其中,认为是5篇):《时序》、《才略》、《知 音》、《程器》。《时序》主要论述时代的变迁对文学创作 的影响。刘勰认为,‚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 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由此,评价了历代文学的发展。
《才略》主要论述作家的才能胆识,探讨了作家的创作与时 代的密切关系。《知音》探讨了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相关问题, 慨叹知音之难。在此基础上,刘勰提出了正确进行文学批评 的‚六观‛法:一观位体,二观臵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程器》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列举 了屈原等人的优良品德和司马相如等人品德上的缺陷(相如 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管仲盗窃,吴起贪淫,陈平 盗嫂等),指出作家应通晓军政大事,具有正确的政治见解。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五,序言。这里特指《序志》一篇。这是全书的 序言。在这篇文章中,刘勰论述了本书的宗旨、体 例以及本书命名的由来,表明了他崇圣尊经的态度。
略举各篇要旨,谈论写作此书的甘苦。《文心雕龙》 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比较清楚的辨析。概言之,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就是陆机《文赋》中所 说的‚用心‛,即作家的创作构思、思想情感表达、 表现手段的运用、语言的安臵等;雕龙取战国时期 的驺奭雕刻龙纹施以华美的色采为喻,说明文章写 作要追求语言华美。
神思论
1、何谓神思? 神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范畴,集中讨论的是文学创作的相关问题, 其中包括艺术想象。陆机较早深入论述了这 一问题,刘勰第一次规范了神思这一概念, 并给它以完整而准确的含义。他认为,神思 是超越时空的,具有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 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功能,在文学创作中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思论
刘勰认为,神思具有诱发作家心物交融的功
能,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驰 骋,具有异常的活跃性、选择性、创造性。
陆机描述了神思的现象是‚精鹜八极,心游 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描述道:‚夫神思 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 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神思论
2、‚神与物游‛:神思与物的关系
刘勰认为,在神思开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
是伴随着物的运动的。他提出了‚神与物游‛ 的观念。神就是神思,而‚物‛原本可以指 现实之物,也可以指自然景物。但是,在刘 勰的观念里,主要是指自然之物。刘勰的 ‚神与物游‛是天人合一,是与自然一体、 与万物一体,它不仅有西方想象的特征,更 有中国古典感应的特征。
神思论
刘勰的‚神与物游‛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感
应,以及在这种高度感应状态下人的生命体 验和审美体验的自由,只有实现这种自由, 人才能进行审美创造。‚神与物游‛是‚神‛ 与‚物‛共同‚游‛,一种不分你我彼此不 是主观客观而是天人合一的‚游‛。‚游‛ 就是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自由状态。这种 自由只有物我平等才能实现,我不支配物, 不以我的意志去让物服从我,同时,我也不 被物所奴役,随着物的变化而游移不定,成 为物的奴隶。物与我相互交流,彼此尊重, 从而,我超越我,物也超越物,达到了审美 创造的自由境界。
神思论
刘勰认为,神思的开展离不开社会现实。他
打了个比喻:‚视布与麻,虽云未贵,杼轴 献功,焕然乃珍。‛一般在理解‚杼轴献功‛ 时,认为说的是文贵修饰、润色。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云:‚此言文贵修饰润色。拙 词孕巧义,修饰则巧义显;庸事萌新意,润 色则新意出。‛这不能准确解释‚杼轴献功‛ 的意义。杼轴,在这里比喻神思。布比喻文 学艺术作品。麻比喻为现实的生活材料。没 有麻,织不成布,没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神 思也会失去存在的依据。可见,刘勰的‚杼 轴献功‛是讨论神思的。这一比喻非常精巧。
神思论
3、‚志气统其关键‛:作家对神思的制约作用 刘勰论述神思时还提出了‚志气统其关键‛的问题, 这涉及到了作家的主体性情对神思开展的影响。
‚志气‛,就是情志意气,是指作家的性格、情感、 思想、审美修养等各方面的才能。神思是受作家思 想情感支配的,思想情感对神思开展具有激励和鼓 舞的作用,是神思活动开展的原动力。神思的运用 使艺术意境和艺术形象得以构成,而构成这意境与 形象的神思又是思想情感的产物。这就充分证明思 想情感是关键。同时,神思与思想情感在具体运用 的过程中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情感指导 着神思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神思又可以加深这 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这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表 现非常清楚。
神思论
4、虚静与率情 神思离不开虚静,也离不开率情。刘勰说:‚是以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籥五脏,澡雪精神。‛虚 静是作家对自己心性的陶冶与修炼过程,这一过程 是近乎斋戒式的,非常艰难的。它强调作家艺术家 构思时的专心致志,不要旁及构思以外的其它事物, 只专意于外在物象的外表与深处,不要想到其它与 构思无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作的自由。
对虚静的这种思维特性,宗白华先生称之为‚静 照‛。他说,这种‚静照‛的起点是空诸一切,心 无挂碍,和事务暂时绝缘。在这种情形下便产生一 种‚觉心‛,静观万物之象,万象好像在镜子中, 光明莹洁,各得其所,呈现着他们各自的内在的、 充实的、自由的生命。(参见《论文艺的空灵与充 实》,《美学散步》)
神思论
刘勰还提出了创作率情的问题。这也是神思
所涉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刘勰《神思》 篇曾经这样描绘创作率情:‚是以秉心养术, 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创作 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是,创作也有快 乐的时候,一旦创作中的情与理、理和事形 成了,创作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就会一挥 而就,从容率情。因此,作家要长期养成观 察和思考的习惯,要使事与理烂熟于心。
篇六: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二、《文心雕龙》的体例 三、神思论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具体生 卒年后人研究推测,大约生于469,卒于532年。
唐人姚思廉《梁书·刘勰传》:“刘勰,字彦和, 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 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 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经论,因区别部 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 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 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 兼东宫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 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证功毕,遂启求出家, 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
未期而卒。”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虽然是莒人,但是,他从来没在莒生活 过。永嘉之乱后,刘勰父母逃难到江南,成 为“过江名士”中的一员。刘勰出生在镇江, 少年时在京口一带生活。父母双亡之后,刘 勰成为一个孤儿,依靠沙门僧祐的救济,在 佛寺中生活了十多年。在佛寺中,他在僧祐 的指导下,刻苦学习,钻研佛典,精通了佛 经的两大部类(经、论)。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文心雕龙》成书年代,学界看法不同。有人认为,《文心 雕龙》成书在齐末,有人认为在梁代。清刘毓崧《通宜堂文 集·书文心雕龙后》云:“《文心雕龙》一书,自来皆题梁 刘勰著,而著于何年,则多弗深考。予谓勰虽梁人,而此书 之成,则不在梁时,而在南齐之末也。观于《时序》篇云:
‘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箓,世祖以睿文篡 业,文帝以贰离含章,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遐景 祚。今历方兴,文思光披’云云。此篇所述,自唐虞以至刘 宋,皆但举其代名,而特于‘齐’上加一‘皇’字,其证一 也。举魏晋之主,称谥号而不称庙号,至齐之四主,惟文帝 以身后追尊,止称为帝,余并称祖称宗,其证二也。历朝君 臣之文,有褒有贬,独于齐则竭力颂美,绝无规过之词,其 证三也。东昏上高宗之庙号,系永泰元年八月事,据‘高宗 兴运’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以后,梁武帝受和帝之禅位, 系中兴二年四月事,据‘皇齐驭宝’之语,则成书必在是月 以前。”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按:永泰元年为公元498年,中兴二年为502 年,期间相距约四年。《梁书·刘勰传》说, 《文心雕龙》成书之后,曾经拿给沈约看, 请他审定,此时,沈约正值“贵盛”之际。
而沈约“贵盛”自齐和帝始。由此推定, 《文心雕龙》成书当在齐末,即公元501-502 年间。
《文心雕龙》的体例
《文心雕龙》共50篇文章,论述文学理论及 文章学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认为,它是一 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但是,也 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文章作法指导。实际上, 《文心雕龙》是在中国传统学术体制下产生 的一部伟大著作,它既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在文学理论和文章 学的研究上,贡献都是突出的。
《文心雕龙》的体例
关于《文心雕龙》的体例,刘勰在《序志》篇中有 一个概括: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 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 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 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 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 于《知音》,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 用,四十九篇而已。”
《文心雕龙》的体例
一般分将《文心雕龙》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文之枢纽(文学/章总论)。这是全书的总 论,其中包括《原道》、《征圣》、《宗经》、 《正纬》、《辨骚》5篇文章。在这部分里,刘勰 表白了他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表明他效法 圣人及经典的态度。《原道》论述了文学(章)的 本质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征圣》指出,圣人文 章以“政化”(政治教化)、“事迹”(礼仪事 功)、“修身”(涵养心性)为基本内容,是后人 学习的典范。《宗经》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
《正纬》和《辨骚》运用儒家之道与文采来评判纬 书和骚体。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二,论文叙笔(文体论)。这部分是文体论,包 括从《明诗》至《书记》20篇文章,论述了很多文 体及其作法。这20篇文章涉及的文体有:诗、乐府、 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 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 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共34种(有人把史传合一,认为33种)。
刘勰都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1、“原始以表 末”。论述每一种文体的起源及其演变。2、“释 名以彰义”。论述各种文体的名称及含义。3、 “选文以定篇”。在论述每一种文体时,都选择一 些有代表性的篇目作为例子加以说明。4、“敷理 以举统”。总结出各种文体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技巧。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三,割情析采(文学创作论)。这部分包括从 《神思》至《总术》19篇及《物色》(第四十六) 共20篇文章,论述文学的艺术思维、艺术风格、感 物、隐秀、风骨、言辞、音律等问题。在这一部分 里,刘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创作:1、“摛 神性”。
“神”指神思问题;“性”指体性(风 格)问题。
2、“图风势”。“风”指风骨问题, “势”指定势问题。
3、“苞会通”。“会”是指 附会问题,那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通” 是指通变问题,主要论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问 题。
4、“阅声字”。“声”指声律问题,“字” 指练字问题。这里实际上包括声律、章句、丽辞、 比兴、夸饰、事类、练字等语言方面的问题。
《文心雕龙》的体例
第四,文学批评。这一部分包括4篇文章(有人把《物色》 篇也放置其中,认为是5篇):《时序》、《才略》、《知 音》、《程器》。《时序》主要论述时代的变迁对文学创作 的影响。刘勰认为,“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 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由此,评价了历代文学的发展。
《才略》主要论述作家的才能胆识,探讨了作家的创作与时 代的密切关系。《知音》探讨了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相关问题, 慨叹知音之难。在此基础上,刘勰提出了正确进行文学批评 的“六观”法: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程器》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列举 了屈原等人的优良品德和司马相如等人品德上的缺陷(相如 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管仲盗窃,吴起贪淫,陈平 盗嫂等),指出作家应通晓军政大事,具有正确的政治见解。
篇七: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与个性关系摭谈
第九讲、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刘勰生平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 无疑是最优秀的著作之一。有人称之为文学 批评专著,又有人称之为文章学理论著作, 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古典美学专著。其实正 如章学诚说它“体大而虑周”,“笼罩群 言”;它所涉及到的范围几至文艺学所关注 的所有领域。刘勰也因此成为一位伟大的文 学理论家。
刘勰(465?──523?),字彦和,东莞莒 (今山东莒县)人。永嘉之乱后其祖先移居 京口(今江苏镇江),遂为南朝世家。刘勰 的身世,据《梁书》、《南史》和其它一些 文献的记载可简单勾勒出来。其祖灵真,是 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刘尚,做过越骑校 尉的小官。
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家境贫寒不曾婚娶。
遂依南京定林寺名僧僧佑。定林寺乃南朝佛 教大寺,藏书极多,僧佑本人又博通释儒经 典。刘勰与之居处十余年,不仅整理了大量 佛经,还研习了大量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及 其它文学著作。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左右,刘勰“齿在 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 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文心雕 龙·序志》)。这俨然是以孔子传人而自居, 于是开始写作《文心雕龙》。
501年前后,书成;因身卑名微,时人不知。
但刘勰颇为自信,欲请当时位高名显的沈约 审定。沈约当时是梁开国重臣,刘勰没有资 格正式拜访,于是扮作货郎,求见于沈约车 前,才得以进献其书。沈约读后,“大重之, 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刘勰声名渐 显。
梁天监元年(502)左右,刘勰得到了一“奉朝请” 的官号,次年任临川王萧宏记室,天监八年迁车骑 仓曹参军;天监九年左右,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 令,政有清绩,天监十一年,改任仁威南康王萧伟 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 文学,深爱接之”(《梁书·刘勰传》),天监十 八年,迁升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梁武帝普通元 年(520),奉萧衍之命,“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 撰经”。普通三年,弃官为僧,改名慧地,次年, 卒。
刘勰的一生,是在社会思潮风雷激荡中走完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家相 互斗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完成期。
道家攻击佛教破国、毁家、捐身、乃化外之 教;佛教又以“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 真境,本固无二”(刘勰《灭惑论》)的理 由予以回击。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内圣外 圣,义归理一”(沈约《均圣论》)的众教 归一的思想。
正如刘勰《灭惑论》中所言:“是以一音演 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 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 梵、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 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南北。其弥纶神化, 陶铸群生,无异也。”也就是说,各教在最 高目的──“弥纶神化,陶铸群生”上是一 致的,所异的是途径不一。
这也决定了刘勰所接受思想影响的复杂性, 不断有人提出刘勰除具有儒、道、释三家思 想外,还有兵家、法家等等的意识痕迹,到 底何者居首,乃至《文心雕龙》中以何种思 想贯穿其中,历来歧议繁多。
刘勰的思想,立足于 “缘法”说,从写 《文心雕龙》始,至晚年出家为止,是他因 梦孔子之缘而以儒家面孔出现在社会舞台上 的时候。这期间,他作《文心雕龙》多依儒 家经典,绝少佛教思想的流露。即使在文学 上,也力避佛语。《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 为指导当可无疑。
11
需要明白的是,建功立业并非刘勰最高理想, 而是趋于至道妙境的一种“教体”,这正是 他“随感现应”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理解 他写《文心雕龙》时眼光不拘一隅,既赞诸 子学说,“亦学家之壮观”(《文心雕 龙·诸子》),又赞王弼、何晏之玄谈为 “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文心雕龙·论说》),还赞“非汤武而 薄周孔”的嵇康“志高而文伟”……显示出 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12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 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的似乎矛盾的态度。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文心雕龙》缜 密的论述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到惊异, 因为这正是方法论上对佛教因明学的借鉴。
至于有论者言刘勰因郁郁不得志而出家,又 因此而不久于人世,这是不足为信的主观臆 断。
13
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存下 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 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
14
刘勰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 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他所撰写的 《文心雕龙》一书,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 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最广泛地汲取了前人 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最 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并且,这部著作在 世界文论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已经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例如,鲁迅先生就曾 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的奠基之作——亚里斯 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
15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 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 发流,为世楷式。
——鲁迅《诗论题记》
16
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 说:
《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 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 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
——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
17
二、《文心雕龙》构成
简单介绍一下, 1.书名;2、写作动 机;
3.总体结构
18
1.书名
“雕龙”,驺奭,战国齐人,
据《史记·孟荀列传》,当
《序志》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 心也。昔涓子(齐人) 《琴心》、王孙《巧心》 (《汉书·艺文 志》《王 孙子》,一名《巧 心》),心哉美矣,故 用之焉。古来文章,以 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 羣言雕龙也。
时有雕龙奭之称。盖驺奭修 饰之文,像雕镂龙文。
岂取句有二解:一曰古来文 章,以雕饰而成,类乎雕龙, 所以取名曰雕龙,哪里是取 人们称邹奭的雕龙呢?二曰, 古来文章……,难道不是取 邹奭之雕龙吗?其实刘勰取 雕龙一辞,就语源上说取自 邹奭,但刘勰强调的是他取 此名与文章写作的历史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