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领导干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十篇

领导干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2-10-23 08: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十篇,供大家参考。

领导干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十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学习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官员能上不能下”是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也因此成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落实好《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到四个“立起来”。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立起来。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被“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片面思想所束缚,干部能上不能下也是一种难以打破的局面。为此,要以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经常性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奉献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引导干部以平和心态看待“能上能下”问题,认识到有进就有退,有上就有下,这是自然规律。

 二是在制度机制上立起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要健全完善激励、奖惩、问责等制度。通过机制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才能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四类领导干部坚决调整。既要让混日子的干部真正“下课”,又要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平台,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三是在畅通出口上立起来。如果庸者出不去,占着大量编制和岗位,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就进不来,出口不通畅无异于堵死了进口。因此,要把能力过硬、思想觉悟高、宗旨意识强的干部选上来,把那些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激情、“为官不为”甚至“为官乱为”的干部调整下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让更多的干部有危机感,增添干好本职工作、更好服务群众的动力。

 四是在管理监督上下功夫。识别好应该“下”的干部,要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加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考核。同时,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的“探照灯”。运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问责免职等方式,推动不称职、不适宜、不作为的干部“下”,着力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官不正、为官不廉等问题。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学习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尽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就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然而“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依然存在。就其原因看,有“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社会舆论的误导、利益的顾虑和论资排辈等因素。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就要打破“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该下”的思维定式,打消“做碌碌无为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想法,改变“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利于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通过激励、奖惩、问责,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既要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加大领导干部问责力度,又要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

 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四类领导干部坚决调整;将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用起来。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周玉生)

 向“为官不为”开刀

 长期以来,干部“下”的渠道不通畅。“不干没错,少干少错,多干多错”,一些干部产生了这种错误认识。对这些“不贪不腐也不为”的干部,因尚未触犯党纪政纪,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等手段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有的干部虽未违纪,但是身居官位却尸位素餐、不作为,官场多见“上”,却难见“下”。

 《规定》明确,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 4 类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对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这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上”和“下”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主要环节,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出口不通畅无异于堵

 死了进口,这样整个干部队伍中庸者出不去,占着大量编制和岗位,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引不进来,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成为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并伴随产生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等问题,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削减其战斗力。因此,解决“下”的问题是搞活干部队伍的关键。要把能力过硬、思想觉悟高、宗旨意识强的干部选上来,把那些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激情、“为官不为”甚至“为官乱为”的干部调整下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让更多的干部有危机感,增添干好本职工作、更好服务群众的动力。

 (周一)

 破除“上荣下辱”的观念

 长期以来,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上去了、升职了,就不能降职使用,要么再升职,要么平调,或者安排虚职,享受相应级别待遇。

 对待“能上能下”问题,干部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党员干部想进步是好事。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而且,更高的职位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平台,更能施展自己的特长,推动事业的发展。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人能一辈子担任领导干部。所以,要保持心态平和。年纪大的同志经验丰富、办法良多,年轻干部初生牛犊不怕虎,既有闯劲、又有热情,对新生事物接受起来也更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某个职位自己干起来力不从

 心时,主动向组织提出来,也不失为一种风度。同时,又让自己活的更潇洒,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要营造宽容的氛围。要破除“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观念的束缚。现在不少人认为,免职了、辞职了就是出了问题。其实这种观念是极为片面的。比如湖南 34 岁辞官回乡务农的副县长,他并非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要带领乡亲们致富。既要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干部真正“下课”,又要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这样,才能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健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规定》总结吸收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新鲜经验,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将那些埋头苦干、作风扎实的干部遴选出来,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同时将那些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

 差的干部拒之门外;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施展,让不谋事、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干部靠边站,树立这样能上能下的鲜明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鞭策与激励,也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法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作风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的问题。早在2015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新修订的《规定》,总结吸收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供了明确的抓手和遵循。

 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必须要靠制度的刚性。此次《规定》最值得关注的看点之一,是将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从原来的 10 条修订扩充为 15 条,这为各级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解决“干部能下”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明确的党内法规依据。例如,《规定》中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

 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这是对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的明确要求,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再如,《规定》中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第四条指出,“政绩观存在偏差,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积极不作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作为的”,这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扎实为民谋福祉具有鞭策作用,倒逼党员干部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当前,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锤炼一支堪当时代重任、敢于开拓进取的执政骨干队伍。鲜明亮出用人标尺,涵养良好用人生态,浚其源、固其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

 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的重要举措。该《规定》全文共十九条,明确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被各界称为“干部体制的关键转折点”,意味着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现代转型。

 一、打破 “ 金饭碗 ” 铁律,是整治干部不作为的战术突破

 《规定》的重点和亮点,就是关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相关规定。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不适合的干部调整下来。这就打破了“金饭碗”的铁律,将干部的“上”与“下”与优胜劣汰法则对接起来。而向下调整的主要渠道有六个方面,即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等。中组部负责人在印发《规定》答记者问中表示,“从实践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主要是怎样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

 显然,推动干部“下”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是为有效防止各级领导干部“庸懒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反腐高压下,乱作为明显被控制住了,但是不作为、缓作为却在相当大的范围、相当多的人中出现了。由于没有正常的退出和降级机制,一些“懒官”和“庸官”在领导岗位上熬日子、混饭吃,造成了懒政怠政的氛围,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生态环境。

 所以,《规定》侧重于以整治不作为来打好“能下”这场关键战役。对那些不作为、不称职甚至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干部,坚决地调整下来,正是为了推进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上”,为他们干事创业腾出空间、搭建平台,实现“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因此,上得来、下得去,其实只是起点,关键还要上得好、下得好,这才是“能上能下”真正的含金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规定》夯实了“为官有为”的工作基础,可谓“重构政治生态”和“制度治党”的战术突破。

 当然,要实现能上能下的科学管理,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平衡。对此,《规定》不仅为干部能下划出“硬杠杠”,并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确保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服气,而且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建立了“快

 速通道”。这就切实把全体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服务改革发展上来,真正实现“人岗匹配”“职得其人,才得其用”,让肯干的受激励、慢干的受鞭策、不干的受惩戒。《规定》还明确强调,对于问题干部,在被组织调整影响期满后,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这为下的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复出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干部关心爱护,可谓既是“破冰”更是“融冰”。

 二、关闭 “ 潜规则 ” 暗道,是整肃官场用人歪风的新制度常态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就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后来也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干部队伍“升降进出”的相关规...

推荐访问:领导干部 能上能下 标签 领导干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心得体会十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