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
“跟班就读”这一概念缘起于“随班就读”,原本是指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孩子进入普通班就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随班就读工作随笔,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1】
20XX年9月新生入学,我的班上来了2名随班就读学生——赵猛和孙佳慧。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身体残疾,一个是智力障碍。三年了,回想我们共同搀扶、相拥走过的日子,心中满是欣慰和感慨。
还记得一年级第一个家长会,很多家长当面提出不要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同班,以免被打扰时,赵猛和孙佳慧家长眼中的委屈和愤怒。我理解每一位家长的心情,可是我不能容忍这样无辜的伤害。所以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把两个孩子留在了班里。三年了,我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回过头来静静思考,如何帮助随班就读的孩子和家长呢?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残疾幼儿,教师的爱就越发显得重要。孙佳慧因小脑萎缩性病变产生严重的病症:精神痴呆、坐立不稳,鼻涕每天擦不完,都6岁了,还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思想感情,很多时候只能靠摇头或点头来传达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经常给她擦鼻涕、讲故事,使她消除胆怯心理,教她正确的发音、说话。孩子们刚开始不愿接受她,经常取笑她,记得
有一次,她小便弄到裤子上,有的小朋友则围着她说:“羞、羞、羞,六岁了还尿裤子。”有的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孙佳慧当时不知所措,哇哇大哭,乱哄哄的闹成一团。我闻讯赶到,批评教育了其他的小朋友,告诉他们小朋友在一起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然后带她回办公室,帮她把裤子清理干净,安慰她说:“老师的小侄子也6岁了,有时候不小心也会尿裤子,没关系,以后注意就是了。”久而久之,孙佳慧把我当作了她的亲人,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一些了,胆子大了,开始和我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有时下课了妈妈来找她,她都不愿意去;如今,每天来上学时,她大老远便会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喊“老师好!”笑容开始出现在她脸上,尽管那笑傻傻的。但我很欣慰,因为播种下的爱毕竟有了一点收获。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
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传授知识之外便对孩子不闻不问,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学校不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劳动者的场所,如果我们只关心“好生”,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做不能说是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况且随班就读生们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绝大多数内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内向的,如果老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弃在一边,就更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结果使他们在校是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只能是一事所成。现实生活中,因为考核的关系,我们大多数老师喜欢以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过分地看重“智力”的发展,总是对那
些成绩好、智力超长的学生十分宠爱,而对那些随班就读学生是漠然置之,甚至是视而不见,轻则吵骂,重则惩罚,一心想的是他们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实绩,巴不得他们早点出门为最好。我觉得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觉得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对待随班就读生应该首要具备的态度。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读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随读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
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要和家长取得有效地联系,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他们中有的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能家访时可以去家访,不能家访时可以请家长到校来,无论怎样,都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这样,学校和家庭能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教育随班就读生。我在开学后不久便首先走进了王明娇的家,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建立起了共同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对随班就读生们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热情地关心他们,他们一定会有美好的希望!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切的发展【2】
“随班就读”教学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班集体中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了在班集体的教学中有效地照顾差异,满足随班学生的特殊需求,我们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探索,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班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对随读生进行课前必要的知识技能的铺垫,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缩小学生间学习新知识前的差异。
同时,教师在为随读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与正常同学学习目标的差异,又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处于随读生的最近发展区
域。教师在制定随读生的教育目标时应力争全面,对随读生除了知识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行为方面的目标,对他们既强调补缺,同时更注重发扬优点,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学关键环节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类型。对随读生的教学方法应做到有启发性和补偿性,这样才能使随读学生扬长避短。
有随班儿童的班级既不同于普通班,也不同于弱智班,老师既要提高全班同学的课堂效率,又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而我在备课时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关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几点体会【3】
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结合我班“特殊”学生王某,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努力发现她的闪光点,促进转化我发现王某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所以我便努力发掘她这些积极向上的闪光点,对她进行再教育。首先,我在班级活动中,多为王某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让她积极参与,让自己感到集体没有抛弃她,在组织活动中,她的主动参与使她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2、用集体的力量感化她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她的
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王某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与其他同学一样,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她一起玩耍,如果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3、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她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她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便耐心对待她的错误。
4、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她,她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她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当发现她今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她;当她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引导她由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让她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随班就读工作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篇二: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我所认识的“安吉游戏”
我所认识的“安吉游戏”
为什么是“安吉游戏” 游戏就是游戏,在任何地方都是游戏,在游戏前加上一个地名,难道是指当 地文化所特有的游戏?“安吉游戏”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在安吉开展的游戏就是 任何地方都能开展的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叫“安吉游戏” 呢? 我最早接触安吉的幼儿园游戏是在 20XX 年,那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 专委会年会的观摩现场。第一次看到安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着实让我震撼,令 我欣喜。让我震撼是因为我还从未在任何一所幼儿园看到过如此酣畅自由的游戏 场景,也很少看到幼儿有如此超水平发挥的游戏表现;令我欣喜是因为这正是我 研究幼儿园游戏以来所孜孜以求的境界,没想到在这里成为现实。多年来,我已 经看到太多为创设游戏环境所累的教师,以及活动区游戏中被动无奈的幼儿。我 深感忧虑的是:如果教师因为组织和开展游戏而忙得心身疲惫,幼儿因为做教师 所要求的游戏而失去了玩的自由,那么幼儿园里开展的游戏一定出了问题,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也很难让教师从心底接受。因为我听到很多教师对游戏的 抱怨,认为开展游戏不如上课来得容易,认为游戏中学习不如直接教学来得有效。
为了解安吉的幼教人是如何做到的,也为呵护这一我心中理想的幼儿园课程 的境界,我走进安吉的幼儿园游戏现场。开始,只是称其为安吉的幼儿园游戏, 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但我预见了在安吉开展的这种游戏将会带来的前景:一 是它对安吉幼儿园课程内涵的自身发展,二是安吉的幼儿园游戏对我国幼教的影 响力,因此应当有一个名称。但安吉幼教人却朴实地认为,这就是我们安吉的幼 儿园正在开展的游戏,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名称来修饰。
安吉的幼儿园游戏很快便享誉国内,扬名海外。在这之前,似乎没有见到过 安吉幼教人自己标榜提炼的宣传介绍,看到的都是参访者充满感慨的视频、图片 和报道。可见,从安吉的游戏到成为“安吉游戏”,不是被一大堆高大上的词汇 包装出来的,而是人们无数次眼见为实、口耳相传的结果。为了坚持、传承和发 展这一改革的成果,也为了供他人借鉴而介绍自己,安吉的幼儿园课程才就顺势
命名“安吉游戏”,在 20XX 年申报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时,正式使用了“安 吉游戏”这一专用名称。
这些年,我是带着对儿童游戏的崇拜,带着游戏即学习的信念,走进安吉得 以求证,我要在安吉研究游戏,要研究“安吉游戏”。因为这里有最为本真、最 为自然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这样的游戏能为我对幼童成长的理解找到证据,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在我国实践的可行性找到依据。
“安吉游戏”是怎么产生的 与很多改革实践不同的是,“安吉游戏”不是先申报了课题再进行研究的项 目成果,而是在十多年踏踏实实的反思性实践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安吉幼教的十几年改革实践,经历了“无游戏”“假游戏”“真游戏”三个 阶段。“无游戏”阶段即大量民办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主流的“小学化”阶段, 改革就是从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开始起步,當政府主导了县域内所有的幼儿园教育 以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法规性文件便 得以顺利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成为安吉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反 思、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最初的反思,针对的是幼儿园“无游戏”的状况,安吉幼教人发现,由于经 费紧缺,幼儿园无力大量购置游戏材料。反思的结果:开始了利用本土资源、为 幼儿提供低成本游戏材料的实践探究,解决幼儿没有东西玩的实际问题。他们收 集了民间玩具的创意玩法及制作方法,开发了丰富的竹制玩具及其多种类型的游 戏材料。这一实践成果曾在全国性幼教大会的现场交流中获得高度赞誉,开发的 玩教具也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多个奖项。但是,踏实的安吉幼教人并未止步于此, 他们自己清楚,别人看到的实则是被开发的游戏材料和现场展示中的游戏表演, 实际上这个阶段注重了玩具的开发,却忽略了玩具的充分利用,即幼儿有东西玩 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玩。
再次的反思,针对的是玩教具材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安吉幼教人发现开发 的玩具材料与儿童的学习、发展脱节,原因在于教学观没有真正转变,教师认为 增加了玩游戏的时间,就意味着浪费了学知识的时间。反思的结果:充分利用幼 儿园的走廊、教室、门厅等室内环境来创设活动区,将教师制作的玩具和材料投 放到活动区,并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材料的投放层次,把对幼儿的说教转化成活动
区的行为规则,通过图示、照片为幼儿明示活动区使用玩具材料的步骤,让幼儿 按步骤进行操作学习,并通过标牌、服装暗示来进行游戏角色的分配等等。这一 实践的成果又一次成了安吉幼教人的骄傲,他们成为了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县。如 果说室内活动区环境创设显示的是教师的巧手能工,那么可以说安吉已经做到了 极致(可从安吉当时留下的环境照片中证实)。但是这一光环并未使安吉幼教人 忘乎所以,他们发现,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与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致。
第三次反思针对的是教师辛苦创设的环境没有带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什么 那些最费心力创设的区角总是吸引不了幼儿。他们发现,问题的原因是活动区过 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关注儿童的学习结果,由于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暗 示性、规定性过强,致使游戏性过弱,使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他们意识到,这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反思的结果:一场从材料控制幼儿,到幼 儿控制材料的游戏放权实践研究正式启动,他们解放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了户外场地,解决了室内人多地方小、难以开展游戏的困境。户外不再 局限于是早操和体育运动的场所,而是各类游戏,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 演游戏、规则游戏的综合游戏场。他们发现,把玩什么、怎么玩、与谁一起玩的 权利彻底还给幼儿以后,幼儿那种快乐的情绪与认真的态度,远比先前教师控制 下的游戏要强得多。同时,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发现了幼儿巨大的 学习潜力,自觉地从对幼儿的管控转向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和欣赏,教育过程变得 轻松、愉快,从而理解了幼儿游戏权利的实际内涵,理解了教师控制的“假游戏” 与幼儿真正自主的“真游戏”的区别。至此,教师开始学习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 为,并以游戏中幼儿自发学习的大量案例,一方面向家长证明游戏是幼儿学习的 重要途径,一方面也为教师基于幼儿经验的有效教学寻找契机。
可见,“安吉游戏”是安吉幼教人在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 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结果。
“安吉游戏”的精神是什么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安吉游戏’,就是学习‘安吉游戏’的精神, 而不是‘学安吉游戏’的形式”。我不知道他们所指的“安吉游戏”精神是什么, 但我确实看到很多地方的户外游戏与“安吉游戏”形似而神不似,更多地方的所 谓自主游戏更是形神都不似,恐怕这里的所谓“神”就是“安吉游戏的精神”吧。
我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是游戏中的幼儿表现,即幼儿在游戏中突破常规的创造 力,幼儿游戏行为反映出超越日常水平的发挥,也就是游戏中有多少能让你惊呼 的“哇时刻”。走进安吉的幼儿园最令我们震撼的就是孩子们的游戏力,包括同 伴协商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创造新玩法的能力、高难度 的运动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持等学习品质,整理 和自理方面的良好习惯等。这些我们所追求的课程目标,在安吉的孩子们身上体 现得如此充分,以至于我每次到游戏现场,都能捕捉到许多精彩的瞬间,都能为 我关于游戏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收获有价值的案例。虽然我也经常听到其他幼 儿园教师用这些词汇描述他们的幼儿,但就我所及的幼儿园,幼儿的这些表现总 不如安吉孩子体现得那样淋漓尽致。这促使我进一步审视“安吉游戏”中教师的 组织与实施,得到的结果则是对孩子的“信任和放手”,在老师们看来,孩子的 水平是他们自己玩出来的。
可见,当教师带着很多期待去观照游戏,就会限定幼儿的玩法来实现教师想 要的结果,当教师带着许多顾虑去关注游戏,就会规范幼儿的玩法来避免教师担 心的后果,于是游戏中的教师就会在引导和管理中忙忙碌碌,游戏中的幼儿就会 在有限的自主中按部就班。而安吉的教师真是心大,他们把游戏的权利彻底还给 了幼儿,没有了教师煞费苦心的设计,结果幼儿的发展反而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 期,这使她们看清了什么才是幼儿的“真游戏”,理解了真游戏中才有真学习, 才能带来真发展。
关于这个“真”字,我由衷佩服的是安吉幼教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反思与引 领,程学琴科长在面对赞誉的时候,却能冷静思考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基层行 政管理者,她既要带领一线园长教师应对上面的检查、评估和各种参赛,又要亲 临一线去检查、评估和组织赛事,她发现了其中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虚假和浮 夸。她告诉我,老师们在自制玩教具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远不如三等奖的 作品更受幼儿欢迎,而那些不可能送去展评的原始材料比获奖作品更受幼儿欢迎, 对幼儿发展起到的作用也更大。她还告诉我,当她还是一名教研员时指导的集体 教学活动,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获得了省市各类评比的一等奖,但这些“临时 打造”的课对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并无太大意义。所以,当她发现教师在应 付她的检查评估中表现出虚假行为时,她不责怪教师却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什
么促使教师为应对检查而大搞形式主义?为什么教师为幼儿游戏辛苦设计的环 境,而幼儿却没有玩的乐趣?于是,才有了这场去形式、去功利的“真游戏革命”。
因此,要问“安吉游戏”的精神是什么,在我看来,那就是这个“真”字。
给我留下最深刻的體验是,在联合国儿基会组织的连续三次安吉游戏培训中,要 求户外游戏、半日活动、游戏生成的教学、教研活动、家长会等任何一种活动都 全面开放。这些开放的活动无一进行过功利性的排练、形式上的包装,着实让大 家感受到一种质朴和真实。
“安吉游戏”仅仅是游戏吗 有人在观摩了安吉的游戏后问:“游戏做得很好,但你们的课程在哪里?” 对这一问题,安吉幼教人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把一日生活都作为课程来对待了, 难道一日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游戏还不是课程吗?”确实,安吉的教师正是用课 程的五大领域去观察游戏中的幼儿学习。他们发现,就《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 指南》所呈现的领域目标和行为例举来看,游戏承载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
其实,课程的内涵定义有多种解释,而幼儿园教育秉承的是大课程观,即一 切被有目的地用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都可作为课程的资源或载体,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一日生活皆课程”成为幼儿园实施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于是,有 学者更正了上述问法,“游戏做得很好,但你们的教学在哪里”,这下问到了点 子上了。
安吉与国内所有的幼儿园一样,一日生活安排中除了幼儿的游戏以外,也有 教师的教学等其他活动。最初,教学的素材用的是省内审定过的一套教材,只是 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把备课、听课、评课的教研重点转向了游戏,从发现游戏 中孩子的精彩表现,到研读这些精彩背后所反映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研究游 戏中的学习生长点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链接。他们发现,过去课堂上费心教的很多 内容,幼儿在游戏中轻而易举就能自己获得,于是删掉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从 选择性地使用部分教材内容到完全抛弃教材,体现了对“幼儿是一个有能力的主 动学习者”的逐步认同过程。然而,抛弃教材并不是抛弃教学,而是教学的素材 来自幼儿的游戏,每天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就成为生成的教学,而幼儿在游戏中持 续探索的问题,成为游戏后持续交流讨论的话题,逐步呈现在墙上,形成了“安 吉游戏”特有的主题墙。此外,教学还渗透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幼儿每天所作
的各种“记录”(植物生长、气候变化、阅读、游戏故事)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和 思考,教师对幼儿记录的记录(将幼儿的各种图符转换成文字)中,反映了他们 对幼儿的观察、倾听与对话。
“安吉游戏”正是从户外游戏研究开始,逐步将游戏的自由精神(如自主选 择、自我管理、规则自律)向室内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且教师的成 长和家长的参与紧随其中,形成了基于游戏的课程。因此,“安吉游戏”已不仅 仅是游戏,而是完整的课程。与其他预先设计课程方案再付诸实施的幼儿园课程 不同,安吉的游戏课程是全体幼教人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设和形成的。
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程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安吉游戏”是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与我国各 地的学前教育一样,循着中国幼教的改革方向一路走来,有着相似的经历,面临 着相同的问题,以及类似的专业基础,不一样的是她们执着于一个信念:“以游 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坚持中不断反思自己走过的路, 终于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对游戏中的师幼共同成长有了切身的体会。由于去掉 了功利思想、形式主义,便不再跟风,不再作秀,不再人云亦云,教师一身轻松, 反而对课程的领导力越来越强,让学前教育回归了本真。所以,相比国外的各种 幼教课程模式,“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的借鉴学习具有很强的本土适应性。
篇三: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安吉游戏带来的启示》
主讲人:
时间:
培训记录:
很荣幸张老师能给我们带来安吉游戏的讲座,安吉游戏是一种幼儿教育游戏。
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而老师们只是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材料,创设游戏的环境并 保证他们游戏的时间及安全,同时,老师们要能敏感的解读出儿童游戏行为背后 的发展。
张老师通过许多图片及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安吉游戏中的孩子们是沉浸在游 戏的快乐世界里如小山坡、挂在大树上的油桶秋千、庭院里的沙池、各种木制的 梯子、木块、小拖车等,孩子们在户外自主游戏、自主选择和搬运材料,大树下 的秋千上,三五个孩子一边交流一边荡着秋千;小水沟旁,孩子们正拿着渔网捞 泥鳅;橡胶地上,孩子们用木块、梯子、木板拼搭出各种房子、小路;“涂鸦区” 里,大画笔、颜料桶、破旧小车、大滚筒,都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每个 孩子都在忙碌着,每个孩子都尽情的享受在自己的独特创意中。一切都那么快乐 开心,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他们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是多么享受、多 么快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培训收获:
安吉游戏是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一整天
待在活动时间了玩区域、玩玩具。户外场地才能让孩子自由、放松的游戏天堂, 我们只有不断给孩子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的环境,用一双慧眼、管住嘴,管 住手,在确保孩子的安全的情况下去观察,在游戏过程中,除空间、场地、材料 和资源外,孩子与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培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安吉游戏是理解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强大自我”。他们建
立自我的认知,同时和同伴沟通。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建构自我认 知,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安吉游戏中,老师管理环境,提供给孩子必要的材料和 资源,记录孩子们的游戏,从中追随孩子自己建构的过程来观察、探索、理解孩 子发展的过程。
安吉游戏是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对于“让 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和学习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一理念还不够大胆放 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孩子的能力还是处于“不放心”状态,一旦发现 有孩子在跑,马上制止,担心摔倒;发现孩子玩游戏时“不按照常理出牌”,立刻 严厉禁止....而安吉游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和记录,他们不需要教会
孩子如何玩,或者介入孩子之间,只需要站在边上,看着孩子。
安吉游戏是让儿童的生活回归自然和本真状态,利用低结构材料、利用自然
条件成就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儿童作为游戏材料的管理者成就儿童的责任感 和秩序感。让幼儿找回失去的自然经验和童年世界。
通过安吉游戏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户外创设低结构的开放环境着手解放教 师。教师放权才能成就幼儿的真游戏,看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倾心的去 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成就幼儿情感认知的发展。
篇四: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
潮剧
一、简要描述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 言 演 唱 的 一 个 古 老 的 地 方 戏 曲 剧 种 。潮 剧 在 国 内 主 要 流 布 在 广 东 、福 建 闽 南 南 潮 语 区 , 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 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 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 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 剧 的 语 言 并 非 一 开 始 就 使 用 潮 州 方 言 。从 明 刻 本《 摘 锦 潮 调 金 花 女 大 全 》可 以 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 音 "( 即 "官 腔 ")演 唱 , 这 说 明 潮 剧 从 南 戏 演 化 的 过 程 中 ,开 始 可 能 全 用 "官 腔 ",其 后 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潮 剧 传 统 剧 目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类 来 自 南 戏 传 奇 和 杂 剧 ,如《 琵 琶 记 》、《 荆 钗 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 取 材 当 地 民 间 传 说 故 事 或 实 事 编 撰 的 地 方 剧 目 ,如《 荔 镜 记 》 、《 苏 六 娘 》、《 金 花 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 剧 有 自 己 的 体 系 和 独 特 的 风 格 。音 乐 唱 腔 是 曲 牌 联 缀 为 主 的 联 曲 体 和 板 腔 体 综 合 体 制 ,至 今 保 留 一 唱 众 和 ,二 、三 人 以 上 同 唱 一 曲 和 合 唱 曲 尾 的 帮 腔 形 式 。唱 腔 以 轻 婉 抒 情 见 长 ,多 曼 声 折 转 ,清 丽 悠 扬 。潮 剧 行 当 由 南 戏 的 生 、旦 、丑 、净 、外 、贴 、 末 发 展 到 现 在 为 十 类 丑 、七 类 旦 、五 类 生 、三 类 净 、其 中 以 丑 、旦 两 行 表 演 较 有 特 色 。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 梅 、蔡 锦 坤 、李 有 存 、方 展 荣 、姚 璇 秋 、范 泽 华 、吴 丽 君 、张 长 城 、黄 瑞 英 、黄 盛 典 、 叶清发等。
回 顾 五 六 十 年 代 潮 剧 旺 盛 时 期 ,主 要 得 益 于 一 批 艺 术 基 础 较 好 的 优 秀 名 演 员 ,如 著 名 潮 剧 表 演 艺 术 家 姚 璇 秋 扮 演 的 成 名 作《 扫 窗 会 》中 的 王 金 真 ,《 苏 六 娘 》中 的 苏 六娘和《辞郎洲》中的陈璧娘;洪妙扮演的《杨令婆辩十本》中的佘太君;张长城在 《闹开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诰命夫人;吴丽君在《荔镜记》中扮演的安 人;还有范泽华、肖南英、谢素真、叶清发、陈瑜等都是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优秀名 演员,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好评。七十年代至现在的方展荣、吴玲儿在《柴房会》 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黄盛典在《沙家浜》、《包公赔情》、《回书》中扮演的郭 建光、包拯、刘智远;陈秦梦在《袁崇焕》中扮演袁崇焕;蔡明晖在《春草闯堂》中 扮 演 春 草 ;陈 学 希 在《 张 春 郎 削 发 》中 扮 演 张 春 郎 和 最 近 上 省 文 艺 展 演 的 新 编 古 装 潮 剧《 葫 芦 庙 》中 扮 演 的 贾 雨 村 ;还 有 潮 剧 金 嗓 子 的 郑 健 英 和 方 展 荣 在 现 代 潮 剧《 老 兵 回 乡 》扮 演 的 男 女 主 角 ,以 及 潮 剧 新 秀 张 怡 凰 在《 烟 花 女 与 状 元 郎 》中 扮 演 的 李 亚 仙 ;
陈幸希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
二、发展历史
'.
.
潮 音 班 ,流 行 于 粤 东 、闽 南 、香 港 、台 湾 以 及 东 南 亚 的 泰 国 、新 加 坡 、马 来 西 亚 、 越南等地。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 及潮汕其它民 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 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 北曲曰潮州戏。”1958 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 和 1975 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 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三、艺术特点 1、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 有 严 谨 的 程 式 规 范 ,又 富 于 写 意 性 ,注 重 技 巧 的 发 挥 ,其 中 丑 行 和 花 旦 的 表 演 艺 术 尤 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从 表 演 上 来 看 ,潮 剧 的 脚 色 行 当 中 以 生 、旦 、丑 最 具 地 方 特 色 。生 旦 戏《 扫 窗 会 》 被 誉 为 中 国 戏 曲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的 典 型 代 表 ;潮 剧 丑 角 分 为 十 类 ,其 中 项 衫 丑 的 扇 子 功 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 享有盛誉。
潮 剧 在 过 去 一 直 实 行 童 伶 制 ,小 生 、青 衣 、花 旦 均 由 儿 童 艺 人 担 任 ,这 些 艺 人 长 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 除 了 童 伶 制 ,并 在 各 方 面 锐 意 改 革 ,培 养 了 一 大 批 优 秀 演 员 ,使 潮 剧 这 一 古 老 艺 术 焕 发出新的光彩。
2、唱腔 潮 剧 演 唱 用 真 声 ,主 要 受 外 地 传 入 在 弋 阳 腔 、昆 腔 影 响 ,与 京 剧 、粤 剧 等 的 假 声 唱腔有很大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 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 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潮剧的声腔在明代称为“潮腔”,也称“潮调”现在存世的潮腔剧本,有明嘉靖丙寅 (1566)刊刻的《重刊 五色潮泉插科增入 诗词 北曲勾栏荔镜记戏 文》 、万历辛巳( 1 581)刊刻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和万历年间刊刻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 全》(附《苏六娘》)等。万历辛巳刻本《荔枝记》,署有“潮人李东月编集”,用潮 腔演唱是与嘉靖刻本《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镜记》, 在曲牌名之下标有“潮腔”或“泉腔”字样,是两个声腔剧种通用的剧本。两个声腔通用 一 个 剧 本 ,这 不 是 唯 一 的 一 个 。清 顺 治 辛 卯 刊 刻 的《 新 刊 时 兴 泉 朝 雅 调 陈 伯 卿 荔 枝 记 大 全 》,也 是 潮 、泉 两 个 声 腔 的 通 用 本 ,反 映 了 粤 东 的 潮 剧 与 闽 南 的 梨 园 戏 两 个 古 老 剧种在历史发展上的一些关系。
其中在潮剧唱腔上具有代表性人物是著名潮剧老生黄盛典,其唱腔宏 亮高昂、振 奋激越,折服过无数的观众和专家,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其凭借在《张春郎削发》 中扮演皇帝一角,赢得广泛好评,其唱声更是被专家评为“超黄金点男高音”。
'.
.
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 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3、音乐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 中 叶 以 后 ,它 又 吸 收 板 腔 体 音 乐 ,显 得 灵 活 多 姿 。潮 剧 中 有 传 统 曲 牌 二 百 多 支 ,乐 曲 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 乐 部 分 ,保 留 了 较 多 唐 宋 以 来 的 古 乐 曲 ,又 不 断 吸 收 了 潮 州 大 锣 鼓 乐 、庙 堂 音 乐 、民 间 小 调 乐 曲 等 ,音 乐 曲 调 优 美 动 听 ,管 弦 乐 和 打 击 乐 配 合 和 谐 ,善 于 表 现 感 情 的变化。
潮 剧 的 伴 奏 乐 器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而 不 断 发 展 丰 富 。二 十 世 纪 二 十 年 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 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 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 据 乐 器 的 不 同 组 合 ,传 统 的 剧 目 又 分 为 大 锣 戏 、小 锣 戏 、苏 锣 戏 ;大 锣 戏 最 具 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四、传统剧目及代表人物 潮 剧 传 统 剧 目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是 来 自 宋 元 南 戏 与 元 明 清 传 奇 杂 剧 ,如《 琵 琶 记 》、 《 白 兔 记 》、《 破 窑 记 》、《 玉 簪 记 》等 ,此 类 剧 目 文 词 典 雅 ,乐 曲 古 朴 、做 工 细 致 ;
一 是 取 材 于 地 方 民 间 传 说 或 地 方 实 事 编 撰 的 剧 目 ,如《 荔 枝 记 》、《 苏 六 娘 》、《 金 花女》、《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 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 剧 也 能 结 合 时 代 需 要 ,编 演 一 些 与 现 实 生 活 关 系 密 切 的 剧 目 ,如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反 映 抗 战 时 事 的 剧 目 大 批 出 现 ,著 名 的 有《 卢 沟 桥 纪 实 》、《 韩 复 榘 伏 法 记 》等 ,对 鼓 舞 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潮剧的著名编剧有谢吟,代表作有《秦凤兰》、《赵少卿》、《大义灭亲》等;
还有吴师吾、林先玉、洪逊、陈名振等,各有一批名作传世。著名艺人有李德意、蔡 龙汉、洪妙等。
五、现状 潮 剧 是 中 国 古 老 戏 曲 存 活 于 舞 台 的 生 动 例 证 ,是 中 华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表 现 形 式 的 代 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 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 的 制 约 和 多 种 现 代 文 艺 形 式 的 冲 击 ,投 资 减 少 ,人 才 流 失 ,艺 术 水 平 下 降 ,优 秀 的 传 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目标 潮 剧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距 今 已 有 四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它 结 合 本 地 民 间 艺 术 ,如 潮 州 音 乐 等 ,最 终 形 成 自 己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和 风 格 。不 但 深 受 广 东 、福 建 潮 语 区 人 民 的 喜 爱 , 也流行和影响于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2006 年 5 月 20 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
'.
.
入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受 到 国 家 非 常 重 视 的 保 护 。潮 剧 是 潮 汕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是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地 方 剧 种 。潮 剧 的 艺 术 魅 力 ,潮 剧 的 文 化 品 位 ,是 潮 汕 传 统 文 化 中 极 为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为 弘 扬 潮 汕 文 化 ,让 潮 剧 这 朵 艺 术 奇 葩 绽 放 得 更 加 鲜 艳 , 让大家在网上欣赏到家乡文化,这是我们在所不辞的。
'.
篇五: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安吉游戏”带来的思考
我相信在中国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听说过“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尤其是对 于尚未形成自己的事物判断能力的幼儿们来说,他们天性就对那些充满乐趣性和吸引力的游 戏活动有着非常强大的欲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应 该充分考虑到儿童们的个体差异性与儿童的身体、心理发展规律来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既 然孩子们的天性就是渴望玩游戏,那么为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不能够将孩子们玩游戏的天性 和教学理念相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最适合幼儿们的教学方式呢?毕竟有时候最好的教学资 源和方式并不是最有用的,应该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作用。而且著 名的教育家陈鹤琴经过研究还发现:幼儿们在游戏中比上课更加能够从环境认知、身体素 质、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些方面获得提升,并且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也为老师们全面 地观察和评估幼儿们的能力提供一个最好的窗口。
“安吉游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教学背景下,由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副科 长程学琴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游戏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普及和发 展,“安吉游戏”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国内幼儿教育中所采用的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教育方 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样大范围的实践考验下,众多教育实践者们证明了安 吉游戏确实是一种能够促进幼儿能力全面发展的好方法,但是问题同样也是接踵而来:我们 到底应该怎么来把握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呢?怎么能够设计一套可以正确引 导幼儿们自主完成游戏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游戏体系呢?又怎么能够保证幼儿们可以充分 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呢?在我看来,安吉游戏这个教育方式的大目标已经确认,但是难的是我 们教育者如何才能够按照这个目标深入下去,探索出切实实现这个目标的相关方法和细节要 素。目前来说,我着重考虑的是应该如何来平衡游戏中教师和幼儿们的关系,让幼儿们自己 成为游戏的主人。这是保障安吉游戏教学效果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让孩子们亲身 参与到游戏中来,这种以游戏为主题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想要让这种游戏教育成为未来幼儿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家 长们对于幼儿游戏中安全方面的顾虑。经过长期的幼儿教学工作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家长 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确实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 而导致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类似的情况在诸多学校中也不是没有先例,每年在中国各地的幼 儿园中都会有因为各种原因而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受伤的事件发生,这就让家长们普遍地变得 更加谨慎小心,不太敢让自己的孩子去参与学校组织的游戏。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明显这 样一种以游戏为主题的教育方式对家长们那种比较传统认知中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
击,安吉游戏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必然需要受到时代和社会的检验。事实上想要 创新幼儿教育模式,让以游戏为主导的教育方式成为主流,所要面临的绝对不只是其推行和 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更要应对的是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旧教育观念之间 产生的碰撞,以及双方的糅合发展,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次上问题,想要让这些 问题更好的解决,我们确实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为“催化剂”。
因此,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 这些问题的解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安全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绝不应该因为这样 的问题就阻挡了幼儿游戏教育方式的宣传和推广,所以老师们尤其需要注意在开展相关游戏 活动时提前做好统筹规划,尽可能地扼杀掉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因素;此外 对于家长那边来说,老师们也需要充当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们明白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和好 处,转变人们以往的教育观念。
实际上在安吉游戏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学实施者的老师们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不太适 合的教学设计。比如老师们经常会设置一个主题游戏,然后详细规划出幼儿们在游戏中每一 步应该完成的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基本就是按照着规划来要求幼儿们的游戏步骤和顺序,这 样就会让老师在整个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一个以目的性为 导向的决策者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们很难跳脱出课程学习的死板框架,从游戏中来体 会乐趣,而且丧失了由幼儿们自主探索和思考、实践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和安吉游戏的教学 理念有些背道而驰的。还有的老师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游戏的 创设中只是简单的为了让幼儿们参与而创设,通过丰富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以及某些强制性 的要求来让孩子们必须参与到某个游戏中来,这样一来幼儿们的游戏参与度确实是提升了, 但是孩子们所参与的游戏到底是不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而选择的呢?他们真的会对这些游 戏有兴趣吗?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游戏的学习真的对孩子们来说是有用的吗?
我觉得想要立刻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有些不现实的,因为任何东西的普遍化总是会需要 一个过程的。但我认为有一点大家是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在做游戏教育的时候,永远把“让 孩子们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放在第一位,至于其他的什么教学目标、游戏安排、游戏主题 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围绕着这个第一位的中心点来考虑就行,这就像是行星围绕着太阳转 动,无论行星的轨迹如何运行,太阳发出的光总能撒到行星上。
在这样一种以孩子们自主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活动理念下,很多老师们也许产生新的疑惑 了。既然在游戏中基本上所有的游戏活动都是由幼儿们自主来完成,那么老师在这场游戏教 育活动中还具备什么作用和意义呢?其实这就不得不涉及到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
色定位上的问题,既然不需要老师来帮助幼儿们完成各种活动任务,那么老师就必须重新来 找到一个角色定位。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使得老师很难通过教学 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每个孩子能力差异,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却为老师们提供了这样的机 会,老师的角色由实施者、决策者变成了现今的引导者和观察者,静心地观察孩子们特有的 能力和天赋,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