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提出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提出

时间:2022-05-10 08: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提出,供大家参考。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提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为我国持续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进一步彰显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教学、教研、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迫切要求。中小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处理好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将二者更好地结合。

育人目标指向学生未来发展

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是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方向和路径。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具有统领性、引领性的作用,贯穿着学校的课程、教学、课堂、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旨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育人导向上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选择。针对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应进行系统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重新定位学校育人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帮助学生生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课程建设是中小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架构多元、多层、严密、立体的学校课程体系,研制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做好小初高学段的学科素养衔接与贯通。通过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自主、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高品质的学习生活,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形成能力;教育学生努力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做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做有全球化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人,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供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核心素养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正在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进而满足学生差异性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特质。学校课程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力争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长远目标。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各方参与人员和育人资源,高质量实施三级课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

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进一步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规划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方案。重视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关注跨学科综合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健康个性,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指导和帮助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合理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整体性的课程培育整体性的素养。

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素养

要研制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评价的能力表现与检测标准,把核心素养指标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机制之中。学校的各种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要全面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真刀真枪地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录取方式,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把检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水平作为中考高考选拔学生的基本标准。从根本上改变用分数、高考来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不合理、不科学评价机制。

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各学科平均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或者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综合培养人文、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得以全面提升。

编后语

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因此要加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顶层设计,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核心素养”成了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在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怎样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些问题,恐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在课程建设中无法绕开的。鉴于此,4月18日的第三十八次“发现论坛”,我们请来了绍兴市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何灿华校长为我们讲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希冀通过这样的形式,能让各位教研员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有一个统筹的了解,也从而厘清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何校长首先给我们观看了一则科学实验的视频,并分别从教育和人的发展两个立场来审视这一实验。他认为从教育的立场看,这一实验培养了实证的意识,理解了知识的本质,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而从人的发展的立场看,这一实验则培养了学生的友善真诚、思考质疑和独立自信的品质。由此可见,教学的过程,也同时是素养培养的过程。这一实验仿佛是一个种子,在孩子心里埋下的,是道德,是能力,更是情意。

事实上,“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由此,教育部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以此完善课程标准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何校长看来,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义务教育就是“深化课程改革”。因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点内容,更是转变学校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为此,何校长还详细解读了“深课改”与“新课改”的区别,也对拱墅、绍兴两地教育的“内涵发展”做了对比分析,指出“抓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抓教师队伍的建设”。

“核心素养”:缘起与意义

事实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理论上的思考和实践上的考量。何校长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研究和对理论文献的检索,为我们厘清了这一概念的缘起过程。譬如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四道急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就多次出现相应的表述。这些概念上从模糊到确定的过程,为最终“谨慎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深刻理解“核心素养”提供了思想支持。

从内涵和意义上看,我们必须“能动地”对核心素养进行理解。比如,就关键性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涉及到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跨学科的方面;就基础性来看,我们也要树立一个整体性,不能使其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另外,我们也必须考虑核心素养的层级性和发展性,从而不断完善这一概念。

另外,我们也必须明白几个关键点。其一,“核心素养”的含义比“三维目标”更加宽广,这也反映了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其次,“核心素养”的意韵比“核心能力”的意义更加深远。核心素养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者,“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

心素养的获得,能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路

必须承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一是认识不高,以为深课改就是新课改;二是概念模糊,以为基础性课程等于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等于校本课程,并把80%的国家课程排除在外;三是内容脱节,课程规划设计与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及校训很不匹配;四是表达繁锁,没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课程结构和框架;五是课表不详,只见拓展性课程的增加,没有基础性课程的缩减,也没有选课走班的味道;六是篇幅冗长,费时、费力,不能一目了然。何校长引用近年来他所研究的区域课程实例,说明这些问题是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他看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基于校本的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建设,:

第一,全面领会“深课改”的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变革教学方法以及深化评价改革。

第二,科学统筹学校课程建设。首先要以模型体现课程结构,避免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再次分离;其次要以等式厘清新旧概念,明确整合和开发的关系;再次要以图示表达建设路径,彰显办学特色。

第三,准确把握国际视野。在这一方面,何校长列举了OECD(思维路径值得学习)、“21世纪技能”整体系统型、新加坡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结构(同心圆型)等素养课程,并简要解释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第四,广泛学习本土经验。比如说,高中、初中、小学等阶段学校的课程规划,目前已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

第五,积极探索校本策略。在何校长看来,关于“校本策略”,我们一是要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突出“每一位”、强化“选择性”;二是在结构框架上,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采取同心圆型,并将核心价值观置于圆心;三是在遴选原则上,学生核心素养要充分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四是在韵意表达上,要充分发挥学校个性、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儿童版的核心素养;五是在呈现方式上,要整体把握课程建设中的各种要素,如课程的目标、架构、内容、实施和评价;

最后,何灿华校长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几点看法。他认为,在总体上看,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要以校本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还要注意策略和方式,比如可采用内容延伸、单元组合、习题整合等方式。他还举了不少案例来说明这些策略和方式的具体运用。何校长告诉我们:课程因学生而生,教师因课程而长。开发课程就是开创辉煌!选择课程就是选编梦想!

感悟:厘清概念,解决盲点

何校长严谨、睿智又不失幽默的讲座,引得了教研员们的阵阵赞叹。的确,他所讲到的核心素养以及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困境,无一不是我们拱墅区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部主任何丽红老师对何校长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她非常同意何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的课程建设所遭遇的各种问题,认为何校长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并十分具有针对性;另外,她也很欣赏何校长的专业态度,尤其是他的文献研究、概念界定以及模型建构,认为是典型的教科研思路。而他对于基于校本的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则更具有本土化构建和课程化特点,值得我区借鉴学习。

区教师进修学校沈旭东校长也对本次论坛谈了几点感悟。他说,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特点。他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则爱情故事为例,说明对“懦弱”这一人格的理解其实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的。另外,沈校长要我们特别关注核心素养中的学科价值问题,指出学科教学要对人的核心素养培养有所贡献。最后,他还要求各教研员从政治的角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思考核心素养,并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务必参与相关的学科建设,特别是完成今年必须完成的精品课程建设。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过许多帮助,

现在,我们要把帮助的能力传递给更多人

推荐访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素养 提出 核心 核心素养的提出 核心素养的提出时间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