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03篇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0篇1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0篇2
1、《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2、《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100篇3
寓意一: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古代上至贵族皇室下达平民百姓,叩谢天地、祭祀神灵、祖先,感谢这一年的恩泽庇佑,祈求来年施恩风调雨顺、财谷满仓。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很多地区的农户都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煮上满满一大锅的腊八粥进行腊祭,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寓意二:邻里乡亲互赠粥,喝了好人缘。
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每家放的干果食材各不相同,各有风味。招呼朋友到家里喝一碗热热的腊八粥,或者煮好粥送到亲朋友邻家,你家送过来,我家送过去,表达一年的感谢和祝福,是一种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方式。
寓意三:腊八舍粥,行善积德一生好运。
以前大户人家都会在这天在门口支起大锅,煮上几锅杂米粥,撒进豆类干果,布施给穷人、乞丐、孤寡老弱病残的人,腊八粥在寒冬让人们果腹御寒,助人做好事功德无量。很多寺庙也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赠予信众,喝福寿粥健康好运。
寓意四:忆苦思甜,崇尚节俭的生活。
民间有谚语:“吃顿杂合粥,经验记心头。”相传古代有老两口省吃俭用给儿子留下祖业,而儿子和儿媳妇好吃懒做很快败光了家业,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至极无米下锅,幸好有村人合力接济,小两口把这些大米、面块、豆子、枣子等百家食材混在一起煮了一锅“杂合粥”。这顿粥让小夫妻感动并振作起来,勤劳耕耘终于在第二年有所收成,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推荐访问: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短篇 腊八节的神话故事 腊八节由来的故事 腊八节的历史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有哪些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简介 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和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