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12篇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纷纷。最近一段时间,每户人家,都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传承不息的家风和美德;每所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我们学校近期也开展了以“气清景明祭之以礼”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有网上祭先烈签名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与家长一起为逝去亲人祭扫活动和第三届“卓越之旅”远足活动。这既是一个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追思,又是一个适合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富有特色的一个节日。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大臣介子推,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更是国家的法定节日。我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个节日赋予我们民族的意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思愁”、“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枊斜”……自古有关清明的诗词都记载表述了这是一个不同于纯粹节日的节气——是包容生命意义和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如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和重阳之敬老。中华民族更是自古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这种传统已经积淀成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的要义在于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祖先、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敬意,尊重老人和长辈,善待父母亲人以至每个生命。尊重逝者,也是尊重生者,贴切地说,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人生匆匆几十载,对我们学生而言,最主要就是体现在珍惜时间上。俗语常言:青春易蹉跎,而实际上青春最不能蹉跎,因为它真的太短暂了。高三的同学们,三年光阴转瞬即逝,今天距离高考仅有60天;高二的同学们,小高考已经画上了句号,你们即将迈入高三的殿堂;高一的同学们,军训仿佛还在昨天,高中生活的三分之一即将结束。大家常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同学们,你们拥有比同龄学生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希望大家加倍珍惜时间,奋力拼搏,让自己拥有一个不悔的青春。
春日融融,芳草萋萋,正是读书时节,惠风和畅花香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让我们一路前行!
谢谢大家!
#808727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纷纷。最近一段时间,每户人家,都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传承不息的家风和美德;每所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缅怀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我们学校近期也开展了以“气清景明祭之以礼”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有网上祭先烈签名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与家长一起为逝去亲人祭扫活动和第三届“卓越之旅”远足活动。这既是一个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追思,又是一个适合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富有特色的一个节日。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大臣介子推,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更是国家的法定节日。我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个节日赋予我们民族的意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思愁”、“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枊斜”……自古有关清明的诗词都记载表述了这是一个不同于纯粹节日的节气——是包容生命意义和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如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和重阳之敬老。中华民族更是自古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这种传统已经积淀成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的要义在于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祖先、先烈为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敬意,尊重老人和长辈,善待父母亲人以至每个生命。尊重逝者,也是尊重生者,贴切地说,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人生匆匆几十载,对我们学生而言,最主要就是体现在珍惜时间上。俗语常言:青春易蹉跎,而实际上青春最不能蹉跎,因为它真的太短暂了。高三的同学们,三年光阴转瞬即逝,今天距离高考仅有60天;高二的同学们,小高考已经画上了句号,你们即将迈入高三的殿堂;高一的同学们,军训仿佛还在昨天,高中生活的三分之一即将结束。大家常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同学们,你们拥有比同龄学生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希望大家加倍珍惜时间,奋力拼搏,让自己拥有一个不悔的青春。
春日融融,芳草萋萋,正是读书时节,惠风和畅花香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让我们一路前行!
谢谢大家!
#808727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清明节又到了。今年的清明节很特别,阳光明媚,空气格外清鲜。
大清早的,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起来了,你记不记得,今天要去扫墓。”说着,把我拉了起来。起床后,吃完早餐,我们便去奶奶家集合了。
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们便看见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爷爷正在烧柴,奶奶正在准备烧鹅、烧猪等祭品。不久,伯伯一家来了,祭品准备好了。爷爷拿着一个棍子,挑着两袋祭品,我们小孩拿着一袋袋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一家便去扫墓了。
穿过小巷;经过一条马路,走上村后的小山上,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墓地附近人山人海。有的人正在烧祭品;有的人正在分祭品;还有的人正在交谈。村后的墓山,原来是一片荔枝林,现然还零零散散保留着荔枝树。荔枝花,争先恐后地开着。微风吹过,看!它们正在对着我们摇头呢!太阳当空照,虽然有树为我们遮阴,但火在旁边燃烧着,人们早已经汗流浃背了。
事不宜迟,我们也开始了扫墓。妈妈和伯母点香、烧蜡烛。我们几个孩子,正在为先人分祭品,祭品各式各样,有钱、车、手机等生活物品。我不禁问爸爸:“爸爸,祭品为什么还得分,直接倒下去就可以了呗?”爸爸微笑地回答:“祭品有男的,有女的,不分怎么行呢?”我点了点头。除了生活物品,我们还有食品。把食品摆在石台上,倒米酒,爷爷说:“今年让先人喝个够,用个够。”于是爷爷用火,把祭品烧给了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们。烧完后,我们又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把我吓的躲地远远的。鞭炮烧完了,我们去拜先人,我心里默默地念道:“先人们,请保佑我,今年考试能拿到好成绩。”
扫墓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每年的清明节,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呢?”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讲了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给我听,并对我说:“孩子清明节扫墓,就是为了怀念先人,感恩先人。”我听了,点了点头。
今年的清明,我明白了扫墓就是去祭拜祖先,感恩祖先。感谢祖先,让我们有那么好的生活。
#812737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4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
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645824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5
今年又逢清明节。
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812736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6
老师们、同学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句诗,讲得是扫墓人对逝去的亲人的牵挂。中国人是有情有义的,是不忘根本的。在春天百花盛开、万象更新日子里,我们怀念先祖,祭奠英烈,重温传统,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上有历史责任、民族寄托,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同心合力,奋发拼搏,创造一个让先祖自豪、先烈告慰的世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时,赵国公子重耳因政治迫害流亡列国,最后在几个忠心耿耿的老臣的帮助下,几经艰难,才重回赵国,执掌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中最著名的一个,史称晋文公。在这几个最忠心耿耿的老臣中,贡献最大的是介子推。但是介子推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一旦事业成功就退隐山林,和老母亲过起了隐居生活。当时晋文公为报大恩,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不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也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非常后悔,但已没有什么办法,哭拜安葬以后,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就是清明两字的来源,同学们,清明的含义是一位忠贞的老臣的寄托,清明的含义是志向高洁,清心明智。晋文公含着泪将血书藏入袖中,为了纪念介子推,他又下令把这座山命名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寒食节即古代清明节。他还用这段烧焦的柳木,做了双木屐,每天穿着,常常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这个词,现在是用来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称,来源就在这里。
同学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中国语言、中国艺术、中国医学、四大发明,等等,都是中国先祖留给我们的财富,最大的财富还是清明节、端午节等等节日里,先祖先烈的事迹里包含的精神财富。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挑责任、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力直前。现在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追忆民族英魂,无疑意义深远。
同学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从追远中获取清明的力量,为国家好好努力。
谢谢!
#808608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7
子推燕
在北方应节食品中,有一种子推燕,是用介子推的名字命名的。宋朝时,人们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用柳条串起来挂在门上,以召唤介子推的灵魂,故称之为子推燕。陕北榆林、延安清明时则蒸子推馍,也叫老馍馍,像古代武将的头盔,大到半斤至一斤,里面包着鸡蛋或红枣,上面有个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用面做的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这是给男人们食用的。而女的吃长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吃抓地髻馍。孩子们吃燕、蛇、虎等面花,男孩们最爱吃虎馍。此俗至今还在流传。
青团
在南方的应节食品中,江浙一带吃青团很有特色。相传太平天国李秀成兵败被清军追杀,就装扮成农民赶牛犁地才躲过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在村里设兵搜查,他不能进村,却饿得难受,就让村民张三给他找吃的。张三看见艾草灵机一动,就把艾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团子给李秀成送去,李才吃饱了肚子。此事传扬开来,就成了清明时的一种新食品。后来制作方法更多,也更好吃了。江浙一带清明也常吃红祸等。
润饼
在闽南一带清明吃润饼,也称春卷、春饼。做法是以很薄的面饼为皮,以青菜类如豆芽、韭黄、芹菜、红萝卜和豆干、肉丝等切成丝为馅,撒上糖粉、海苔酥等粉末卷成筒状就可食用。
撒子
本名寒具,源于魏晋时期。撒子是油炸面食,酥脆可口,有的撒上芝麻更好。在《齐民要术》中说是环饼。现在南方、北方和西北维吾尔族、回族中仍有这种食品。
清明螺
在南方,清明时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素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清明吃螺肉叫挑青,吃后将螺壳扔到房顶上,说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便于养蚕。可带壳炒食,也可煮熟后挑出螺肉凉拌或炒食。
节蛋
清明吃鸡蛋,被称为吃节蛋。节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画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用茜草汁作为染料,在蛋壳上描绘花卉。过数日将蛋壳剥去后,蛋白上便显出蓝色的花纹图案,煞是好看。另一种则是雕蛋,是将鸡蛋、鸭蛋煮熟后,先用笔在蛋壳上绘上花纹图案,然后用刀雕刻,将整只蛋镂空,再将蛋清、蛋黄依次取出。其雕工之精细令人赞叹,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站在这里发表演讲,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借此机会,请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无数革命先烈默哀!向我们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家庭,都是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目的是在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每一所学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国旗下,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这里,小家与大家,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让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能够永远地烙印着爱国爱家的情怀。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水。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
实现先烈遗愿、祖先的夙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作为当今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爱家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
同学们,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又怎么能疏远上辈?一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母亲付出了多少代价实在无法计量。母爱是女人的一种天性,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把儿女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一个家庭,纵有千斤重担,都是父母挺直腰杆撑着同学们,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时候!
让我们以良好的姿态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时,也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春风荡漾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808607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9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199316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10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烈士陵园座落在望奎城的东北角,占地十多公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去处。
走进烈士陵园,那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土山上的小凉亭隐约可见,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游出水面嬉戏……
烈士墓掩映在树从深处,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打扫了烈士墓,朗读了碑文,敬献了花篮……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学们,此刻也都很庄重。去年清明节看到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又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们围拢上去,叽叽喳喳地和老爷爷攀谈起来。原来老爷爷是冯耕夫等烈士的战友,是当年河口事件的亲历者。他经常到陵园看看战友,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国家的大事,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老爷爷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伴随他的思绪,我们也仿佛来到了六十年前的卫星河口,冯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与土匪们激战,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老爷爷的眼睛湿润了,我们也浸满了泪水。烈士墓更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在同学们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园中还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学生,他们或看书,或散步,或聊天,和谐安逸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想,现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吗?
走出陵园,我耳边回荡起老爷爷在烈士墓前朗讼的那首诗,“呼兰水中英雄血,妙香山头壮士魂。投身革命他乡死,不求马革裹尸还。”
我们作为一名中小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好地缅怀烈士,告慰先辈。
#462017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11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传说是什么篇12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与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与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清明前后还流传着非常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199315
推荐访问:清明节 来历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 有关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简说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清明节的真正来历 清明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有什么传说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