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14篇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
寒假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我这个寒假的生活体验感觉仅有一个字“累”。以前并不明白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次的生活实践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容易。经过这次的工作经历让我能更好的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以便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今后的课程。为以后真正独自接触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以及韧性,社会不比家里不管做什么都有人给你庇护,社会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学问,说话做事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由于我家里的店子很忙又缺人手,所以这个寒假就没有去外边找工作就在自我家的店子里帮忙,顺便筹集我那昂贵的学费。家里做的是配件销售的行业,和我的专业是很不搭调的,但终归是工作也是能够从中学到些东西的,在正式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在店子里跟着工作了两天,原本以为这行业很简单嘛,就是问下进门的顾客需要什么东西。然后找东西,交易,开发票。但真的做起来还是需要很多的技巧的,自我慢慢的也学着和顾客沟通,进行销售。
一、繁忙的一天
刚开始每一天的工作除了有顾客来了要招呼一下外就是整理一些堆积的或刚进的新货,女生都爱干净,而我此刻所做的工作都是些油滋滋的汽车配件。刚开始是有些不愿意拿那些东西了。但我妈妈也就是我的“老板”根本不把我当女孩子似的一会儿让我取这东西一会儿取那东西的,弄的我双手都脏兮兮的。
最让我尴尬的是我根本就不认识汽车上的这些零件之类的东西,老是拿错了,还自作聪明的把盒子上的字曲解了,把东西都乱放都搞混了,当然我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被我的“老板”一顿指责,心里委屈也没办法,毕竟自我弄错了,闹了不少笑话出来,让人家顾客以为我们店子的员工都这么不熟悉货物还卖东西,对我们的产品也有了些许的怀疑,这估计就是在公司里,员工的言行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一样的道理吧。
短短的的工作时间里,我发现了我自身存在的不少问题,很简单的我作为一个美术系的大学生,自我的字写的也实在太对不起观众了,平时没注意,在给顾客开发票的时候我充分意识到了这点,当我把开好的发票递到人家手上时,对方看到字的那种表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惭愧。当时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必须要把字先练习好。免得以后找工作上在这个上头摔跤。
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中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的,有些人就是真的很不好相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赖皮”。应对这样的顾客我刚开始不明白怎样应付,于是关系弄的很僵,场面很尴尬。直到“老板”的及时出现才解了围,当然我少不了挨一顿批评,同时也告诉我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随时应对问题的方法。
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对顾客的态度直接影响顾客对我们产品的信任度,就和在公司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员工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形象。所以有时学会忍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那里我学会了随即应变的本事,以后我们的社会也将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战场,没有一个好的心里素质,被人挤兑就彷徨不知所挫的人,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打击。
二、耐力的考验
回家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体会颇深的还有就是陪妈妈去分店对货收帐的经历,它对我的耐力考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例子。那会我们是早上七点去晚上八点才要回家,一天几乎都是坐着在对账本,在我的理解中,对账无疑就是把账簿上的物品对一下看有没差错有没漏掉的,然后把货款全结算一下,收钱走人就能够了的,没想到要这么麻烦的,要些对着账本把货物都先点一遍,再开始慢慢的一本一本的对帐。
这个过程远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简便,比单纯的在店子里待着要麻烦很多,付出的精力也要多很多,原本我以为半天就能对完的帐,三天了才弄完。并且每一天都是那个点来回跑,当时的感觉就像老年人常得的一种病能够形容腰酸背痛的,等忙完了休息了好久才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几次都真的很想把本子一丢不想做了,可是想到了我之前的承诺要把事情都坚持做好,还是咬牙硬撑了过来,最终的成就感当然压过了以往的抱怨,突然间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耐心和恒心,只要认定的事情就要坚持把它做好,此刻也是将来也是,这个好的习惯能够成就我们的未来。
在以后我们将面临的社会工作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不想做又很累人的工作安排给我们,我们能不去做吗?不能。那么我们必须要养成这样良好的耐心,以及很好的耐力,才能够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怕都能有很好的心态去把它做完做好。
三、实践心得
这段时间的实践,虽然不是选的我们的专业部门,可是从中我还是学到了不少对以后工作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心理素质的培养,耐力的考验,这都是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要碰到的东西,我们的专业再好,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本事。也是不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的。从中我也了解到了自我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机会,多学点东西,以便以后在社会中争取自我的一席之位做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成功始终会眷顾有准备的人的。
#503058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2
有句许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须要实践。通过这次党课实践活动,我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了新的启发,在政治觉悟上更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必须爱党,敬党,接受党的教育,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与党保持统一,向党看齐和靠拢。让我更加透彻的了解党为中国而革命所做的一切努力,真正感悟到党的心是一心想着人民的。我更加牢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更应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毕生的追求,不仅在现在的工作上为同学们服务,更在伟大的人生旅途中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大学生应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这次党课实践活动让我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入党动机得到了进一步的端正,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对待党的基本理论切勿纸上谈兵,而应该真正把握其内涵。我们党任何理论、政策制度的提出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坚持与时俱进的结果,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理论政策并不是如我以前所想象的在坐而论道,而是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指导着实践。
我认为事件的最根本任务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如果一个人不为人民服务,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有人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一块砖,添一块瓦,都是可以的。
具体到一名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摆脱学习只是为了混文凭的狭隘动机,自觉地将知识的学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实现伟大目标相联系。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要时时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接受他们的中肯批评,同时也应大胆真诚地指出他们的缺陷从而共同进步。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我们应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应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求轰轰烈烈的做一番大事业,但求默默无闻的奉献和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这不仅是一次党课的实践活动,更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与升华。 当代大学生是精神最好的传递者,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将党的宗旨和先进性传承下去。我们大学生是未来中国伟大复兴的最大动力,应该更加谨记自己的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自觉接受党风党纪的熏陶,以一个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会想不等于会做,我们要致知于性,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以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身份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正确性、可行性,在实践中使自己发挥更大作用!实践创新,完善自我!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503060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3
老师曾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道德”?其实,“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我们从小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长大了才能做个有道德的公民。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大学生道德实践心得,欢迎阅读。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取得这类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包括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有关德育活动等。
1、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体的体现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会舆论,加上学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体知、情、信、意等内在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体所接受和认同,并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内化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即精神力量。外化过程是指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行为。这一过程是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动态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法律行为作用于外部环境,往往会产生某种社会评价,即人们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依据社会道德法律的准则和基本要求,对其行为实践所作的价值判断。其功能是以善恶和法律规定为标准,形成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的正确价值观。它实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动机、效果和价值的判断,是人们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和坚持正确行为习惯的外在力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善于运用正确社会评价的舆论引导受教育者主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顺利完成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过程,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强化、激励和促进功能。
2、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大飞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励、促进受教育者主体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外化两大飞跃。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等,属于意识或精神的范畴,在它没有客观化、外在化时,还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是观念、意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一是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原则、规范、基本要求等内化为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的外在力量到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即精神力量的飞跃;二是实现从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到客观化、外在化的行为实践的飞跃。实现这两大飞跃离不开人们的行为实践。受教育者主体只有通过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和外化的整合才能实现上述两大飞跃,从而形成其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上述两大飞跃并不是一次实践教学或理论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分层次、分阶段的实施才能够实现。其中,认同、信奉层次和阶段是重要阶段。认同,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及其精神需要。它是行为主体在认知、情感上,对外在于主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的实施价值、意义的认识趋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认同阶段的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主体将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内化为自身意识、自身需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其自身内在的知、情等心理要素。该阶段是确定更深层次内化的基础,是完成内化和外化运行过程,实现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两大飞跃的动力源泉和心理基矗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自觉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道德或法律行为的主观动机发自其个体的自我需要,并使这种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趋同,它区别于特定情势下的盲从。
主动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的道德法律行为,是在内化和外化机制的作用下主动实施的,它区别于在特定外部压力下被动的服从。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认同层次和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对道德和法律理论的接受、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在动情上下功夫,做到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将学生引向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行为实践。
信奉,即个体人在认同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实践的情感体验,建立在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是人们在内化和外化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对转化为内心信念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价值及其真理性坚信不移,它是系统化的道德法律认知和相对稳定的情感体验的结晶,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的较高层次和阶段。信奉阶段除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高度自觉性、主动性外,还具有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坚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信奉的关键是“信”,其特点是对道德和法律有关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道德和法律的实践感悟、情感体验,坚信其认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并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烈的情感,它是激励人们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和法律信念坚定,则认识必然深刻,情感必然强烈,意志也就愈坚定,行为则愈自觉。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转化为其自身意识和自身需要后,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动摇,相对稳定并持续地实施某种符合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行为。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进入信奉阶段,标志着两大飞跃的阶段性实现和完成。在信奉阶段,受教育者主体不仅能够依据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对稳定的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课型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的课型。这些课型内容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课堂实践的课型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型。
1、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
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它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题为载体,以研究和探讨为方式,以交流研讨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例如,“职业与道德”理论阐述之后,引入“某些大学生就业后被辞退”、“失信的代价”、“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等典型案例和专题,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或专题发表看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研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指定1名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围绕专题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性讲解。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提高以“敬业”和“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功开创事业的一张必不可少的入场券。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的现象告诉我们,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选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知识和智慧,然而,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极大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研讨题目,制定研讨方案。研讨题目的确立应该立足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认真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做好课前准备。选题要准,质量要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矗最好是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专题。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受教育者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启发、活跃思想,把教学过程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营造一个畅想争鸣的求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2、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演或辩论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围绕某一专题安排学生开展讲演或辩论活动。通过讲演或辩论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论阐述之后,安排“胸怀民族复兴,立志奋发成才”的讲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提前1周或2周把讲演题目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报名,拟定参与讲演人员的名单,做好讲演活动的准备。在讲演活动中,教师结合该专题涉及的有关理论和知识点做好总结和点评。通过讲演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阐述之后,安排“爱岗敬业辩论活动”。正方围绕要“干一行,爱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反方围绕要“爱一行,干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部分学生分为2个组(正方与反方)展开辩论,用点评方式进行总结。组织“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活动,涉及到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并符合自己理想职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往往能够做到“爱一行,干一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现实与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往往会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理想的职业标准选到满意的职业,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可以改变其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情感和态度,在岗位工作中逐步培养职业兴趣和情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拥有一份骄傲的人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业理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职业理想。即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不够理想,也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国家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国家需要。
3、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
体验型实践教学,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通过社会实践的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论阐述之后,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企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对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等进行分析,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遵守职业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从业者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积极主动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了解该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关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聘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实践导引,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其良好道德法律行为的养成。
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激励、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的外化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感受,即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并强化其认知。情境可分为“人为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和“现实道德法律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活动体悟,即通过设计或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感受体悟。价值辨析,即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典型事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是个老话题,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探讨,有待于该课程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创新。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4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椐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发起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的号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展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就是使学生普遍增强了道德意识、强化了道德养成,践行了道德规范、提高了道德素质,尤其是立志成材、发奋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开展了“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创设氛围。
(1)利用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够更好的进行,学校大队部组织各班召开了“让文明与我们同行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活动动员。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个人的道德实践计划汇报;有引人入胜的道德小故事;有生动活泼的德育小短剧;有激烈的道德大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认识到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为活动的继续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们知礼仪、重礼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通过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做“行为规范小标兵”活动、“争做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继承传统美德、做文明现代人”、“三别、四带、五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在日常的规范养成中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培养他们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活动。
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结合学习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知识。各班在组织学生总结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的成绩和不足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4、开展“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链接,班组群空间宣传等多种途径,号召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进行登录签名,发表感言、表达心声。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受众面广、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此次网上签名,吸引更多孩子参与道德实践,从而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5、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学校大队部进行评优展示。在这次征文中,同学们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拥有的品质。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要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尽自己所能,向灾区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从什么才是有道德的人,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所具备的品质、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等许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实际做法。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身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在家庭,开展“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
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例如: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让从做简单家务入手,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从生活细节入手增强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节俭意识。从各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在家里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增进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沟通。
三、在社会,开展“小雷锋志愿者”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出行疏导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对行人翻越隔离栏、穿越绿化带、乱穿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品,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交通规则。
2、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爱心小天使”活动。以班级小队为单位,号召学生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感受真情、提升境界,体验光荣、获得幸福。
3、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班小雷锋小分队为单位,动员小雷锋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通过义务劳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社区工作者给予学生们极高的评价,这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
四、深入开展向道德模范和道德楷模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习英雄、崇尚奉献、追求进步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们学有楷模、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活动不断地升温。我校通过举办座谈会、主题班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统一时间集中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同时,还利用假期时间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征文、手抄报等评选活动,使“学习英雄少年”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
五、表彰奖励——发挥榜样的作用。
各班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利用班报和校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学校大队部结合六一儿童节的表彰会,对这次活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分别设立了“爱心小天使”、“礼仪小标兵”、“学校形象大使”等相关奖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亲情、创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强了践行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把这项活动抓实抓好,使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5
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内心感触颇深。
无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假如每位教师都能这样做,学校将会成为孩子的天堂。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
新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为了尽早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把评价学生标准拓宽到道德水平、心理健康、学习成绩、身体素质、艺术与创造性等方面全盘考虑,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自觉地规范,更需要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有的学生酷爱文化课钻研;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善于艺术,学生各有所长,以分数论“英雄”的确欠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偿家教逐渐成了商业意识在教育领域中的突出反映,这种现象异化了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师德“新规”将“抵制有偿家教”列入其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教师的功夫应该放在课堂上,我赞同教师对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生存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城市人口压力、复杂社会生活等现实情况都突出了学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不做危险的游戏,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等等。其次,可以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要适当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活动,如“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我是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再次,加强安全检查,学校各个班级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申报并及时进行排除,减少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另外,制定应急预案,每个学校都应制定安全工作预案,以确保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把安全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详细了解和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
“师德规范”只是职业规范而不是法律,它是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制定的行业规范。教育部号召老师自觉运用这个规范来要求自己。而,作为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对这个规范的认同。对于一个优秀的老师来说,不仅是课要讲得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们会共同遵守这样的道德规范。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6
每一次实践,都会使自我的本事有所提高;每一次锻炼,都会让我们的心智更加成熟;每一次志愿服务,都会让假期充满意义和回味;每一次奉献,都会使人生更有价值……
本着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原则,我们部开始了我们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是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可将其真正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真的很不容易,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讲话这真是一门艺术啊~毋庸置疑,我们的实践活动在各所在地市医院展开。
经过社会实践,我们从中能学到很多,从我们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我的本事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理解。每一个大学生好高骛远的缺点在此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能将课堂知识有意义的运用,还能亲近社会,提前了解医护,护患之间的一系列日常问题。
经过实践,我们深知护理工作人员的不易。天使之责,圣洁真心,乐道济世,救死扶伤是她们在普通可是的日常写照。她们奉献着自我的青春,奋斗在第一工作岗位,她们传承着南丁格尔精神,救治着每一个患者,她们不言辛苦,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她们的种.种举动,再一次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护士的高尚与伟大,默默奉献是护士永恒的骄傲,同样也是我们永恒的骄傲。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今后我们要铭记在心~
寒假期间,那些坚守岗位的工作者,是我们学习的的榜样。爱岗敬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践行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让我们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也纵观了社会各界的百态。在学校封闭的环境中,我们无法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可如今我们有机会了。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社会真的是一本百科全书,让我们了解实时新闻,增长经验,奉献自我,服务大众。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领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生,真正的四有青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远处的余香飘近,我们的青春在燃烧~用热血挥洒舞出了活力青春,用汗水淋漓谱写了奉献赞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经过社会实践,我们找到了新的舞台,我们得到了新的收获,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作为共青团员,我们要有先锋模范之带头作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作出表率与榜样,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我,为祖国完美的明天奋斗!
#503057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7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椐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发起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的号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展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就是使学生普遍增强了道德意识、强化了道德养成,践行了道德规范、提高了道德素质,尤其是立志成材、发奋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开展了“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创设氛围。
(1)利用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够更好的进行,学校大队部组织各班召开了“让文明与我们同行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活动动员。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个人的道德实践计划汇报;有引人入胜的道德小故事;有生动活泼的德育小短剧;有激烈的道德大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认识到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为活动的继续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们知礼仪、重礼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通过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做“行为规范小标兵”活动、“争做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继承传统美德、做文明现代人”、“三别、四带、五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在日常的规范养成中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培养他们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活动。
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结合学习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知识。各班在组织学生总结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的成绩和不足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4、开展“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链接,班组群空间宣传等多种途径,号召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进行登录签名,发表感言、表达心声。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受众面广、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此次网上签名,吸引更多孩子参与道德实践,从而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5、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学校大队部进行评优展示。在这次征文中,同学们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拥有的品质。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要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尽自己所能,向灾区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从什么才是有道德的人,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所具备的品质、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等许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实际做法。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身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在家庭,开展“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
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例如: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让从做简单家务入手,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从生活细节入手增强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节俭意识。从各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在家里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增进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沟通。
三、在社会,开展“小雷锋志愿者”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出行疏导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对行人翻越隔离栏、穿越绿化带、乱穿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品,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交通规则。
2、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爱心小天使”活动。以班级小队为单位,号召学生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感受真情、提升境界,体验光荣、获得幸福。
3、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班小雷锋小分队为单位,动员小雷锋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通过义务劳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社区工作者给予学生们极高的评价,这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
四、深入开展向道德模范和道德楷模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习英雄、崇尚奉献、追求进步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们学有楷模、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活动不断地升温。我校通过举办座谈会、主题班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统一时间集中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同时,还利用假期时间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征文、手抄报等评选活动,使“学习英雄少年”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
五、表彰奖励——发挥榜样的作用。
各班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利用班报和校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学校大队部结合六一儿童节的表彰会,对这次活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分别设立了“爱心小天使”、“礼仪小标兵”、“学校形象大使”等相关奖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亲情、创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强了践行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把这项活动抓实抓好,使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8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的通知》【赤红教字(2010)7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迎接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巩固文明城区建设成果,提高全区的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风尚,我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校党委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及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协助抓,教师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道德建设氛围。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组织开展道德宣传与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一)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9月17日上午,我校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援引吴大观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校教师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主题开展道德建设体会交流,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校长车立新强调,全校教师要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师生,借以大力弘扬好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会上,校长车立新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全体教师注意收看9月20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电视节目。
(二)制作道德标语牌匾,引导学校文明礼貌风尚
9月18日,校领导为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专门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相关标语,分别悬挂于校内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 组织收看专题节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9月20日20时,根据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全校师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道德的力量》晚会。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5类道德模范板块,晚会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同时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道德教育示范课。回到学校后,大家还在沉浸回味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纷纷撰写心得体会借以表达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赞誉,全校师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严于律己,争做有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讨论
9月21日下午,全校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各班教室带领学生学习了全国楷模、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明礼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校师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引导师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树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进全面发展,争取更好成绩为建国60周年献礼!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9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的通知》【赤红教字(2010)7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迎接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巩固文明城区建设成果,提高全区的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风尚,我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校党委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及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协助抓,教师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道德建设氛围。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组织开展道德宣传与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一)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9月17日上午,我校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援引吴大观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校教师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主题开展道德建设体会交流,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校长车立新强调,全校教师要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师生,借以大力弘扬好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会上,校长车立新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全体教师注意收看9月20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电视节目。
(二)制作道德标语牌匾,引导学校文明礼貌风尚
9月18日,校领导为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专门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相关标语,分别悬挂于校内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 组织收看专题节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9月20日20时,根据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全校师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道德的力量》晚会。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5类道德模范板块,晚会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同时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道德教育示范课。回到学校后,大家还在沉浸回味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纷纷撰写心得体会借以表达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赞誉,全校师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严于律己,争做有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讨论
9月21日下午,全校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各班教室带领学生学习了全国楷模、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明礼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校师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引导师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树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进全面发展,争取更好成绩为建国60周年献礼!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0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椐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发起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的号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展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就是使学生普遍增强了道德意识、强化了道德养成,践行了道德规范、提高了道德素质,尤其是立志成材、发奋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开展了“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创设氛围。
(1)利用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够更好的进行,学校大队部组织各班召开了“让文明与我们同行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活动动员。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个人的道德实践计划汇报;有引人入胜的道德小故事;有生动活泼的德育小短剧;有激烈的道德大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认识到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为活动的继续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们知礼仪、重礼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通过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做“行为规范小标兵”活动、“争做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继承传统美德、做文明现代人”、“三别、四带、五无”(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面无刻划、墙面无脚印、出言无脏话)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在日常的规范养成中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培养他们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活动。
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结合学习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知识。各班在组织学生总结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的成绩和不足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4、开展“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链接,班组群空间宣传等多种途径,号召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进行登录签名,发表感言、表达心声。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受众面广、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此次网上签名,吸引更多孩子参与道德实践,从而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5、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学校大队部进行评优展示。在这次征文中,同学们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拥有的品质。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要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尽自己所能,向灾区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从什么才是有道德的人,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所具备的品质、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等许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实际做法。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身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在家庭,开展 “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
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例如: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让从做简单家务入手,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从生活细节入手增强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节俭意识。从各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在家里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增进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沟通。
三、在社会,开展“小雷锋志愿者”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出行疏导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对行人翻越隔离栏、穿越绿化带、乱穿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品,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交通规则。
2、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做爱心小天使”活动。以班级小队为单位,号召学生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如: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感受真情、提升境界,体验光荣、获得幸福。
3、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班小雷锋小分队为单位,动员小雷锋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通过义务劳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社区工作者给予学生们极高的评价,这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
四、深入开展向道德模范和道德楷模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习英雄、崇尚奉献、追求进步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们学有楷模、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活动不断地升温。我校通过举办座谈会、主题班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统一时间集中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同时,还利用假期时间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征文、手抄报等评选活动,使“学习英雄少年”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
五、表彰奖励——发挥榜样的作用。
各班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利用班报和校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学校大队部结合六一儿童节的表彰会,对这次活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分别设立了“爱心小天使”、“礼仪小标兵”、“学校形象大使”等相关奖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亲情、创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强了践行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把这项活动抓实抓好,使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1
老师曾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道德”?其实,“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我们从小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长大了才能做个有道德的公民。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大学生道德实践心得,欢迎阅读。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取得这类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包括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有关德育活动等。
1、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体的体现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会舆论,加上学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体知、情、信、意等内在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体所接受和认同,并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内化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即精神力量。外化过程是指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行为。这一过程是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动态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法律行为作用于外部环境,往往会产生某种社会评价,即人们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依据社会道德法律的准则和基本要求,对其行为实践所作的价值判断。其功能是以善恶和法律规定为标准,形成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的正确价值观。它实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动机、效果和价值的判断,是人们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和坚持正确行为习惯的外在力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善于运用正确社会评价的舆论引导受教育者主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顺利完成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过程,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强化、激励和促进功能。
2、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大飞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励、促进受教育者主体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外化两大飞跃。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等,属于意识或精神的范畴,在它没有客观化、外在化时,还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是观念、意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一是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原则、规范、基本要求等内化为道德和法律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的外在力量到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即精神力量的飞跃;二是实现从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力量到客观化、外在化的行为实践的飞跃。实现这两大飞跃离不开人们的行为实践。受教育者主体只有通过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和外化的整合才能实现上述两大飞跃,从而形成其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上述两大飞跃并不是一次实践教学或理论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分层次、分阶段的实施才能够实现。其中,认同、信奉层次和阶段是重要阶段。认同,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及其精神需要。它是行为主体在认知、情感上,对外在于主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的实施价值、意义的认识趋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认同阶段的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主体将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内化为自身意识、自身需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其自身内在的知、情等心理要素。该阶段是确定更深层次内化的基础,是完成内化和外化运行过程,实现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两大飞跃的动力源泉和心理基矗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自觉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道德或法律行为的主观动机发自其个体的自我需要,并使这种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趋同,它区别于特定情势下的盲从。
主动性即受教育者主体实施的道德法律行为,是在内化和外化机制的作用下主动实施的,它区别于在特定外部压力下被动的服从。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认同层次和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对道德和法律理论的接受、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在动情上下功夫,做到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将学生引向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行为实践。
信奉,即个体人在认同外在于自身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实践的情感体验,建立在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道德和法律价值信念是人们在内化和外化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对转化为内心信念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价值及其真理性坚信不移,它是系统化的道德法律认知和相对稳定的情感体验的结晶,是外在于个体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法律意识的较高层次和阶段。信奉阶段除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高度自觉性、主动性外,还具有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坚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信奉的关键是“信”,其特点是对道德和法律有关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道德和法律的实践感悟、情感体验,坚信其认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并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烈的情感,它是激励人们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和法律信念坚定,则认识必然深刻,情感必然强烈,意志也就愈坚定,行为则愈自觉。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社会需要转化为其自身意识和自身需要后,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动摇,相对稳定并持续地实施某种符合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行为。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进入信奉阶段,标志着两大飞跃的阶段性实现和完成。在信奉阶段,受教育者主体不仅能够依据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相对稳定的实施道德和法律行为,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课型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的课型。这些课型内容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课堂实践的课型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课型。
1、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
研讨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它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题为载体,以研究和探讨为方式,以交流研讨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例如,“职业与道德”理论阐述之后,引入“某些大学生就业后被辞退”、“失信的代价”、“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等典型案例和专题,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或专题发表看法,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研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指定1名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围绕专题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性讲解。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提高以“敬业”和“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功开创事业的一张必不可少的入场券。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增设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测试的现象告诉我们,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选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知识和智慧,然而,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极大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研讨题目,制定研讨方案。研讨题目的确立应该立足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认真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思想实际,做好课前准备。选题要准,质量要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矗最好是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专题。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受教育者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启发、活跃思想,把教学过程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营造一个畅想争鸣的求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热情,锻炼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2、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辩论型实践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演或辩论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围绕某一专题安排学生开展讲演或辩论活动。通过讲演或辩论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论阐述之后,安排“胸怀民族复兴,立志奋发成才”的讲演活动。其具体做法是:提前1周或2周把讲演题目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报名,拟定参与讲演人员的名单,做好讲演活动的准备。在讲演活动中,教师结合该专题涉及的有关理论和知识点做好总结和点评。通过讲演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阐述之后,安排“爱岗敬业辩论活动”。正方围绕要“干一行,爱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反方围绕要“爱一行,干一行”的论点进行辩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部分学生分为2个组(正方与反方)展开辩论,用点评方式进行总结。组织“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活动,涉及到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并符合自己理想职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往往能够做到“爱一行,干一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现实与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往往会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理想的职业标准选到满意的职业,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可以改变其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情感和态度,在岗位工作中逐步培养职业兴趣和情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拥有一份骄傲的人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职业理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职业理想。即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不够理想,也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国家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国家需要。
3、体验型实践教学模式
体验型实践教学,即受教育者主体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通过社会实践的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论阐述之后,安排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对企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对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现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等进行分析,明确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遵守职业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从业者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积极主动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了解该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调查,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关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聘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实践导引,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其良好道德法律行为的养成。
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激励、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的外化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感受,即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并强化其认知。情境可分为“人为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和“现实道德法律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活动体悟,即通过设计或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感受体悟。价值辨析,即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典型事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是个老话题,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探讨,有待于该课程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创新。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2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先乏味中充满着期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我的本事,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我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我的知识,锻炼自我的本事,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仅有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梦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业余的宝贵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学生要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之前也是不怎样懂得的。可是,经过这次的寒假实践活动,我竟然领悟到了一些我以前所不明白的东西。
首先,假期里,我们的时间相对的充裕了许多。我们被允许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种假期的实践活动就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既能够帮忙我们看到更大的一个世界,又能够让我们度过一段完美的时光。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欢乐。当我们用自我的本事去实践,去帮忙别人时,这种欢乐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可是我相信,这种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成就是决定于他怎样利用课余时间。所以,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实践必须是最最值得我们来体会的。
#503056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3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椐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发起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的号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展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就是使学生普遍增强了道德意识、强化了道德养成,践行了道德规范、提高了道德素质,尤其是立志成材、发奋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在学校,开展了“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学生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创设氛围。
(1)利用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倡议下,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够更好的进行,学校大队部组织各班召开了“让文明与我们同行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对学生进行活动动员。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有个人的道德实践计划汇报;有引人入胜的道德小故事;有生动活泼的德育小短剧;有激烈的道德大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认识到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为活动的继续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们知礼仪、重礼节。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通过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做“行为规范小标兵”活动、“争做雷锋好少年”评选活动、“继承传统美德、做文明现代人”、“三别、四带、五无”(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面无刻划、墙面无脚印、出言无脏话)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在日常的规范养成中知礼仪、懂礼貌、重礼节,培养他们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活动。
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结合学习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知识。各班在组织学生总结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的成绩和不足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4、开展“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链接,班组群空间宣传等多种途径,号召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进行登录签名,发表感言、表达心声。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受众面广、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此次网上签名,吸引更多孩子参与道德实践,从而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5、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学校大队部进行评优展示。在这次征文中,同学们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拥有的品质。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要做一个会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体贴父母,记住他们的生日,关心他们的身体,在家中主动分担家务,不盲目攀比,做到勤俭节约,感恩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们的悉心培养;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待人。积极投身社区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服务孤寡老人、残疾人,慰问军烈家属等,向社会献上自己的爱心;要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积极开展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尽自己所能,向灾区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从什么才是有道德的人,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所具备的品质、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等许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实际做法。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在学生身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在家庭,开展 “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
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例如: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而,让从做简单家务入手,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从生活细节入手增强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节俭意识。从各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在家里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增进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沟通。
三、在社会,开展“小雷锋志愿者”为社会奉献爱心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出行疏导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对行人翻越隔离栏、穿越绿化带、乱穿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向广大市民发放宣传品,宣传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交通规则。
2、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做爱心小天使”活动。以班级小队为单位,号召学生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如: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感受真情、提升境界,体验光荣、获得幸福。
3、组织学校小雷锋志愿者走向社区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活动。以各班小雷锋小分队为单位,动员小雷锋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通过义务劳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社区工作者给予学生们极高的评价,这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学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风貌!
四、深入开展向道德模范和道德楷模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学习英雄、崇尚奉献、追求进步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们学有楷模、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使活动不断地升温。我校通过举办座谈会、主题班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统一时间集中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同时,还利用假期时间在学生中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征文、手抄报等评选活动,使“学习英雄少年”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
五、表彰奖励——发挥榜样的作用。
各班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利用班报和校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学校大队部结合六一儿童节的表彰会,对这次活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分别设立了“爱心小天使”、“礼仪小标兵”、“学校形象大使”等相关奖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对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文明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同学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体验亲情、创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强了践行道德规范、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把这项活动抓实抓好,使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道德实践活动感悟体会篇14
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内心感触颇深。
无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假如每位教师都能这样做,学校将会成为孩子的天堂。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这正是崇高师德和人性光辉的体现。
新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为了尽早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把评价学生标准拓宽到道德水平、心理健康、学习成绩、身体素质、艺术与创造性等方面全盘考虑,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自觉地规范,更需要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有的学生酷爱文化课钻研;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善于艺术,学生各有所长,以分数论“英雄”的确欠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偿家教逐渐成了商业意识在教育领域中的突出反映,这种现象异化了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师德“新规”将“抵制有偿家教”列入其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教师的功夫应该放在课堂上,我赞同教师对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生存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城市人口压力、复杂社会生活等现实情况都突出了学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不做危险的游戏,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等等。其次,可以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要适当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活动,如“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我是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接受安全教育。再次,加强安全检查,学校各个班级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申报并及时进行排除,减少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另外,制定应急预案,每个学校都应制定安全工作预案,以确保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把安全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详细了解和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
“师德规范”只是职业规范而不是法律,它是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制定的行业规范。教育部号召老师自觉运用这个规范来要求自己。而,作为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对这个规范的认同。对于一个优秀的老师来说,不仅是课要讲得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我们会共同遵守这样的道德规范。
推荐访问:实践活动 感悟 道德 道德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 道德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对道德实践活动内容的体会和感悟 道德实践活动过程及体会 道德实践活动有感 道德社会实践活动感想和收获 道德主题的实践活动的感想与启发 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感想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道德实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