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15篇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15篇

时间:2022-03-18 09:56:3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15篇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

黎明的曙光揭开了夜幕,吐出了灿烂的晨光以及金色的太阳。这是一个崭新的开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小鸟欢快的歌唱,花儿伴着小鸟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庆气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双眼,回想起昨天欢腾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们一帮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悦,挨家挨户地串门,跟小伙伴们在楼下疯玩,玩着捉迷藏,踢毽子,有时还会看别人贴对联……直到大人们下楼叫我们回家时,我们才嬉笑着往家跑。

这天没有作业,可以说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刚擦亮,我们就会挂灯笼、放鞭炮。说起放鞭炮,还有个有趣的传说。鞭炮也叫爆竹,《神异经》里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是为了驱吓危害自己的山魈才发明了爆竹。因为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当除夕,人们便用爆竹将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人们并不知道所谓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还是成为了欢庆新春的年俗。

我们家也不例外,一过年就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场。夜的黑幕拉开,将夕阳的霞光吞噬,这便是热闹的开始。一时间,大家都走出家门,十分热闹。大街小巷中,我们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会闪出点星星光,两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银河的繁星织出的彩缎。大人们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将炮捻子点燃,在震天的响声中,炮飞上天空,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过去。

虽然那绚烂只是昙花一现,却照进了我们的心里,以至于每每想起,都回味无穷。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00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3

大家好,我是个汉族小女孩!我的家乡在江西,对于家乡的风俗,我非常了解。今天就让我来跟你们说说吧!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许多节日暗示着团圆,但有一个节日却让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个节日便是清明节。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要去扫墓,要给逝去的亲人送花,表示对他们的缅怀。想想这些,不免内心有些许感伤。

我们汉族的大多数建筑,既简单而又不缺失美观。在我们这里的县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楼里,我们把这个很多人居的地叫做小区。而在乡下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幢属于自己一户人家的房子,虽然没那么大,但却显得十分温馨。

在我们汉族的家乡,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龙虾、螃蟹、贝壳、肉类、米饭……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它们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独遗憾的是没有蒙古族那里那么新鲜美味的牛奶。

哈哈,不过还是很喜欢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4

提提你——本文将通过分析平遥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展示实践调查的结果。

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平遥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平遥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平遥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平遥古城旅游业项目和平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平遥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平遥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平遥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平遥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平遥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平遥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平遥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平遥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平遥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平遥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平遥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平遥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平遥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平遥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平遥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平遥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遥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平遥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平遥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平遥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503059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5

话说三年前,我家附近的望春路,那个交通啊,还真是“路见不平”,而我们这些市民又该如何“一声吼”,“拔刀相助”呢?

记得我九岁那年的夏天,我和妈妈想要去宁波市中心看话剧。在车站我们顶着炎炎夏日,忍受着太阳无情的炙烤。等了整整半个小时多,终于把302路公交车给盼来了。坐上这辆车,“噔噔噔”起动机发出的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可把我们给折磨得那是痛苦不堪,点燃了我心中的那团烦恼之火,为了出气我只好看路边那些形形色色的行人消愁、消气,那火也就自然而然的灭了。但好景不长,这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和这两老式公交车似乎是串通好了的,公交车每经过一段路就抖一次,这是使那团烦恼之火死灰复燃。唉!谁让当年的公交车,马路那么差劲呢?一路颠簸,当我们来到剧院时,我额头上的皮肤已拧成了倒“八”。

而三年后的今天呢?“路见不平”的现象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平坦且宽阔的马路,犹如蛟龙般盘旋于城市上空。马路上车水马龙。宝马,奔驰,奥迪也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在20_年初,“巨无霸公交车”——长18米的18路公交车开通了!走进入车厢,干净、整洁的样子扑入眼帘。车子启动时,噪音也被迫离开了。每到一个站台,语音器就会向我们介绍这个景点的历史,而且车内冬暖夏凉,可舒服了!。不仅仅是18路的车好,而且乘务员阿姨的素质,服务态度也很不错。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走进公交车,他并不知道,公交车里还有两个可活动的座位,在拥挤的车厢里老爷爷抓着扶手颤颤巍巍的。乘务员阿姨忙把老爷爷扶到座位前,摇下座位,微笑着让老爷爷坐下。18路已经是宁波偶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了,这些可爱,可敬的乘务员阿姨就像是朵朵点缀风景的美丽的小花。这也体现了我们宁波的美丽、独特、文明。

现在,宁波的车辆适量十分拥挤,经常堵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宁波轨道1号线在今年的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时将近,大约在20_年完工,宁波也正式跨入了地铁时代,“地下通道”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正所谓“一切皆有可能”呀!

从昔日的老式公交车到如今的18路巨无霸公交车再到将来的地铁,宁波交通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呀!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6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串亲戚。那你知道我的家乡过年时,小孩子们该怎么过吗?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就是……

小孩子们会早早的起床,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裹得圆圆胖胖的,生怕冻病了。小孩子们会快速地吃完饺子,却又盛了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我们这是要给长辈们的。我们可不是跟着家长去送,而是自己端着这一大碗走街串巷的送啊!走到长辈家门口,有礼貌的说:“新年好,我来送饺子给您了。”长辈会立刻把孩子接回屋里掏红包送给孩子,而孩子说完“谢谢”便端的空碗往家跑,再盛一碗,继续去敲下一家长辈家的大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就这样我们会忙活一上午呢,但我们并不喊累,只觉得开心快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爱这个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过年时开心不已的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最难忘的风俗。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7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党课学习以后,应组织的要求,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我们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这次实践活动是经过小组讨论后,最后决定把这次的活动内容定为与党校班主任刘老师的一次座谈。刘老师长期担任文学院党校班主任的职务,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能邀请到他与我们座谈对我们来说这是难能可贵。我非常珍惜这样一次能与优秀的老党员面对面谈话的机会。

活动定在下午的两点十分开始,刘老师准时到达了会议室,听其他同学说老师早上也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十分辛苦,中午吃了饭就赶了过来。做为一个快70岁的老人,他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我们感动。座谈会正式开始,刘老师首先向我们提出了此次座谈会的四个主要问题:1.正确的入党动机。2.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3.向优秀党员学习4.退而不休,继续为党工作。

刘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他入党的过程: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在高中,当时是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书,认为入党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同时对共产党存有感恩的思想。因为自己从小吃苦,是共产党解放了自己。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劳动,在1961年的3月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自己的入党动机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最先开始的光荣和感恩之心演变成了“为共产主义奋斗,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刘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九十年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入党培训班也没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条件主要是要学习好,工作表现良好。刘老师在大学期间一直属于佼佼者,在1963年5月4号被评为五好学生团员,在1964年被评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在1964年到1965年期间的四清运动,又通过社会活动锻炼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在1965年6月18日党支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大学四年下来一共就发展了2个党员。在1965年刘老师进行劳动实习接受考验,调到高等教育厅工作,后来因为“”的影响,于1970年才转为正式党员。

刘老师苦口婆心的说到:“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首先成为合格的党员。牢记党员的义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刘老师在这么多年的任职期间获得了荣誉无数,他拿来了其中一小部分奖状给我们学习。两个被评为优秀党员。其实刘老师在20__年就退休了,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返聘刘老师回来工作,刘老师义不容辞。“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好什么”刘老师这样说到。这样一位优秀老党员确实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位同学向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刘老师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入党的功利性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衡量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刘老师说的很对,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每一名企盼入党的同志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个座谈会,大家似乎都很意犹未尽,因为在这一次的座谈会中我们解决了许多自己以前对入党的困惑,同时也对入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次座谈会对于我来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现在我认识到入党不仅是一种光荣,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坚定的信仰,要坦率真诚,相信党组织。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靠近,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党员,让自己慢慢的成熟,在实践行动中实践我所知道的和我要知道的,并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早日加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起优秀的一员,用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深刻理解里面的精髓,用于指导我的行动。现在,我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应努力做到先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然后争取组织上入党。

因此,第一要务使更坚定党的信念和对党的追求。通过对党史和对党实行的政策的了解,认识到党的伟大,自觉在党的旗帜下确定自己各阶段目标。在党课学习,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学习中;讲究与时俱进,把党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进步。

#542795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8

过年,不仅有五花八门的活动,更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好吃的酱油肉了。在温州,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阳台晒酱油肉,那场面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几天,我们去外婆家做酱油肉。可是酱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说,酱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这几天晒,因为西风比较干燥,腌制酱油肉更容易晒干,不易坏。

外婆开始示范起来: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约5厘米左右厚度的长条,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锅头”的白酒和酱油腌半天,最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说,酱油肉好不好吃,取决于酱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问我:“萌萌,你要试试吗?”我当然愿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导我不停的搅拌,揉捏,给五花肉按摩,这样能让肉更快的入味。大约过了十分钟,肉的颜色明显变深了。接下来大概要晒3—5天,我们就能吃到美味的酱油肉啦!

冬至来临,“酱油肉来啦———”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酱油肉端出来了。我好奇的看着酱油肉:肉已经完全染上酱油的红褐色了,里面的酱油似乎被蒸出来了,在碗底还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热气。闻了一口,酱油的微甜和肉特别的鲜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别的味道。轻咬一口,开始微微的鲜甜味充斥在嘴间,转眼间肉的鲜味就迫不及待的钻进喉咙……因为晒干了,肉质很有嚼劲,鲜味也很好的锁在里面,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美味的酱油肉,我们听着妈妈讲起酱油肉的寓意:“你们看酱油肉的颜色是不是红褐色?因此过年吃酱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原来如此呀!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想了解吗?来我的家乡——温州看看吧!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9

提提你——本文将通过分析平遥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以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展示实践调查的结果。

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平遥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平遥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平遥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平遥古城旅游业项目和平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平遥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平遥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平遥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平遥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平遥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平遥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平遥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平遥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平遥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平遥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平遥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平遥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平遥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平遥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平遥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平遥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遥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平遥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平遥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平遥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503059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0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充满了我甜蜜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让我难以忘怀,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让我念念不忘,还有那些特别的风俗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家乡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妈妈出门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玩,不一会儿,饥肠辘辘的感觉驱使着我到厨房里去寻觅好吃的。我在厨房里翻翻这儿,看看那儿,顿时,一个金黄金黄的大木瓜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开,黄灿灿的果肉包裹着一颗颗滚圆滚圆的小黑籽,就像一颗颗圆溜溜的小珍珠,摸起来滑滑的。我捏起一个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满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这个小黑籽味道还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让那味道在我嘴里渐渐淡去。不过,木瓜的果肉的确好吃,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柠檬和波罗蜜。说起波罗蜜我总会想到大榴梿,它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虽然它们长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很大差别。大家都知道榴梿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而波罗蜜的气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还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那香甜的波罗蜜。

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比如我们家每当过年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烧起来,让全家老小都从火群上跳过去,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运都被火烧光了,很特别吧?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1

按照我的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爱,也不如那些可以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能再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人们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边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准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总是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现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们新年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席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管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小孩子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平常,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2

过年了,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是家乡的习俗。今年,我的团年饭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准备菜肴,我和表哥则在剪窗花,贴春联。

下午,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准备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开饭啦!我夹了一块最喜欢的酱鸭腿。外公告诉我有些菜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

整条鱼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豆芽菜表示称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俭俭,肉圆表示团团圆圆,蛋饺表示元宝发财,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顺,最夸张的是有一个大砂锅,里面放满了冬笋、鸡蛋、整只鸡、蹄膀、蛋饺、肉圆,鸡汤浓郁、味道鲜美,我多喝了几碗汤。

新的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10岁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3

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对家乡的情感总是有增无减。每次只要一提到家乡,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它的样子,那么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潮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那的风景谈不上有多优美,可那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儿时的摇篮。我家就住在山脚下,一开门就看见山。一说到这山就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这山不高,可山上却种满了芒果树,每棵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得两个人才能把它包围起来。每到夏天,我总能吃到很多香甜可口的芒果,虽然现在外边也有得卖,可我还是觉得家乡的好吃点!在这个山上有我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在山上玩捉迷藏,荡秋千,烤地瓜,放风筝,搞野炊……那也是我锻炼的好地方,记得那会儿我每天早上都去山上跑步,呼吸新鲜空气,有时还打羽毛球呢,每天我就是这样到山上锻炼锻炼身体,抖擞抖擞精神,然后再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总而言之,在那有我许多的童年回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呢!

除此以外,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小溪流,那会儿我们都没有洗衣机,所以那时我们的衣服都是在那里得到清洗的。一到夏天,我们还经常到那去游泳,有时还在小溪里捉鱼呢,每次只有一提到家乡,我就说个滔滔不绝,我的朋友总说你干脆搬回老家算了!是啊,虽离老家很近,可我却很少回去,可尽管如此,我还是时常惦记它,因为在那有我儿时的快乐回忆,有我儿时的快乐伙伴,有我许许多多儿时的美好时光……

每次回家,我总能感觉到浓浓的乡意,总会勾起我对儿时种种美好的回忆,特别是看到家乡的变化,我感到更加的欣慰。

我希望我的家乡明天会更好,我爱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4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风筝之都——潍坊,又称“鸢都”,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每年的4月20日一年一度风筝盛会就会在我的家乡如期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和选手在这里汇聚一堂,这时的风筝都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色。当年的潍县县令郑板桥曾留有“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坊风筝的起源地是杨家埠,那里可谓是藏龙卧虎。爸爸曾带我参观过制作风筝的过程,别小看了这风筝的制作过程,它可一点也马虎不得,从竹条的剖制、烤制到绢纸的裱糊、绘画,都需要精工细作。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要经过试飞成功才能算是最后完工。然后就被销往世界各地。

潍坊还有一条著名的母亲河——白浪河。它和黄河一样哺育了我们,古人曾用“百帆荡漾波浪翻,一河清乳润两岸。”来赞颂它的丰功伟绩和美丽。不知几时起,白浪河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最近几年,市政府对白浪河进行了整治,重现了白浪河的美丽和清澈

潍坊还有一处古迹“十笏园”,这个园子建于明朝,风格像苏州园林。书中曾这样记载十笏园的风景“拾级而上‘山径崎岖,怪石嶙峋,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长青,经冬不凋。”以此可见十笏园风景的独特。

与风筝齐名的特产就是潍坊的萝卜,“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满街爬。”这只是说明吃萝卜的好处。但潍坊萝卜的与众不同主要是它的口感,清脆可口,丝丝的甜,微微的辣。民间流传“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潍坊的萝卜皮。”这足以说明潍坊萝卜的美味可口。

我爱我的家乡,爱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相信每一个潍坊人都为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的。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5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意味着里历史将翻开崭新的篇章;意味着我们也将长大一岁。

在中国过春节,大家都会提前准备年货,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差不多在冬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了。大家会买许多肉,有些灌成香肠,有些则把肉腌制后挂在阳台,经过长时间的晾晒而制成腊肉,留到过年吃。

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家里就开始忙了。必须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准备一些糖和水果之类的年货,用于过年时招待客人。

小年一过,除夕很快就到了。除夕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是一年之末。在这一天,大家都要穿新衣,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福”字还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到了”!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桌上摆满了丰盛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举杯欢庆、互送祝福。当然,还有我们小孩最喜欢的——发压岁钱。长辈们把压岁钱封在红包里送给晚辈,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除夕一过,便是春节。大街小巷满是火红的炮纸,像是铺上了红地毯,在迎接春节的到来。而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待在家里休息。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会走亲访友去拜年,也会在家中接待客人。亲朋好友们互送祝福,欢乐与幸福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花灯各式各样、十分美丽,有的做成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的做成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做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威武的龙,寓意“龙腾虎跃”……在里面点上灯,瞬间变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元宵节一过,热闹的春节也将进入尾声。大人们又开始忙碌地工作了,孩子们也要重新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这便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温馨和睦的节日,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整个大地都弥漫着幸福与欢乐。

推荐访问:作文 风俗 家乡 家乡的节日风俗作文500字作文 家乡传统节日民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过年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节日的风俗作文600字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风俗节日的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家乡传统节日作文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