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7篇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1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我对哲学没兴趣,我原以为我不懂哲学。看完这本简史后,我才发现原来里面的东西80%的我都略懂。文中提到的孔子、老子、墨子、佛教、道教、儒家这些我其实也都读过一些东西。庄子的《逍遥游》、《大学》提出的在明明德这些有时候我还会拿来反复抄写,可我怎么从来没有把它们和哲学联系起来?我想是从来没有系统的上过哲学方面课程的原因吧。也许还是自己对这个没有兴趣,从来没有去理清楚基本的概念。
这本简史对初入哲学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对我这种似懂非懂的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但终究我是兴趣不大,总的来说快速阅读了一遍,里面的内容初步梳理了一下,也给类似于我这样的人提个醒,理个大纲。
我大学同学小燕说:所谓哲学,不过是吃饱了的文人的胡思乱想,自以为是,正过来反过来,好像都有道理,其实没道理。我是不懂的。
小燕说的挺好的也挺对的。她甚至说她最近对孙子兵法有了新的见解,所谓36计其实个个是阴招。小燕说的真的挺好的。为她开心。
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读到博士,我也常常自诩读了很多书,却唯独对哲学类兴趣不大,不甚研究。当我读完这本简史之后,我立刻就很清楚的认识到这本书的知识比我教学生的《建筑环境学》《燃气供应》课程更有价值。远~远~远~远超过了我教授的课程的价值。当你对哲学有兴趣的时候,恭喜你!这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超越了柴米油盐、一地鸡毛、鸡飞狗跳的普通市民生活的层次,你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反思,也就是超越了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进入了道德境界,这时候的人在精神上会获得更多的满足,人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我们的老子、孟子、孔子等圣人们包括西方的一些哲学大师们已经对这些东西反思的很透彻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其实,其实我们也都懂。比如佛说:谁伤害了你,谁来渡你。再比如佛又说:放下,你就赢了。但真正做到就太难了。这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一个女同事跳楼自杀。她也读到博士,我想这些哲学的东西她应该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只能说可能她懂得,但还没悟到吧。
我又想到了在重庆读研究生时的一个政治老师,他原本和我一个专业,后来是自己对哲学方面的东西非常有兴趣,然后就转去搞这些了。读后感他给我们上课的情形我至今仍有印象,先是操着川普讲,后来对我们说不行他必须有川话讲,否则他觉得讲的不透彻。然后他就在讲台前用四川话呱里呱啦地讲的神采飞扬,你可以感受到他眼里放出的光。虽然其实我对他讲的也不怎么感兴趣。但现在想起来他能与哲学打交道且乐在其中,真心为他高兴。
书中提到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我就在想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熟悉。查了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爱莲说》的周敦颐。一般来说哲学家就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所以有远大抱负之人宜早接触哲学,学校也应尽早开设关于哲学的基本课程,这样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机帮助其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其学习治道之法,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
关于冯友兰,有闻其名。读完此书后查阅了其简介,方知乃河南南阳人士(1895-1990),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佩服之至。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2
读这本书居然还给我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前段时间,我读毛姆的一些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之类的。里面的主人公都抛弃了世俗世界的道德标准,没有寻找工作,没有娶妻生子(或者抛妻弃子),去追求生命的其他意义。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无法完全赞同,更不能体会主人公的心境。
偶然之间,这本中国哲学简史解答了我一个重要的疑惑:毛姆主角们的行为,到底是应受推崇还是该当鄙夷?
追求事业与婚姻是社会告诉我们应当做的事情,那么的理所应当,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想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要是粗浅地一想,事业带给我们地位和收入,婚姻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这可能是一个美满人生应有的样子。
再仔细想想,这也许是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从最根本来说,人生追求的并不是事业和婚姻本身,而是通过这些事情,发现的人生真谛。毛姆的主人公因没通过寻常路找到真谛,而受到了大家的歧视与非议,但是他们比一般人都要快乐。
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了寻找真谛的初衷,而是停留在了发展事业和维系婚姻的表象。尽管现在我依然不能全盘接受小说人物的决定,但至少有了思考与探索的方向。哲学的存在帮我反思,使我检视了生命中很多「不必要的」假设和与生俱来的「设定」。
十分庆幸,这本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简史而不是简介,书中更强调的是哲学思想的渊源与脉络。正如书中所说:
哲学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过去的哲学家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们认为这些话应当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一个门外汉,不必上来就理解宇宙世界,来参悟佛法的第一妙义。中国哲学简史像一纸地图,于是我能按图索骥,循序渐进地去理解哲学的发展与进化。它精巧地避免了陡峭的阅读体验,佐以历史时代的背景后,赋予我对中国哲学内涵更深的体会。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看的好书,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要督促自己,常读常新。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3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在其中我们也可以学会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4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我对哲学没兴趣,我原以为我不懂哲学。看完这本简史后,我才发现原来里面的东西80%的我都略懂。文中提到的孔子、老子、墨子、佛教、道教、儒家这些我其实也都读过一些东西。庄子的《逍遥游》、《大学》提出的在明明德这些有时候我还会拿来反复抄写,可我怎么从来没有把它们和哲学联系起来?我想是从来没有系统的上过哲学方面课程的原因吧。也许还是自己对这个没有兴趣,从来没有去理清楚基本的概念。
这本简史对初入哲学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对我这种似懂非懂的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但终究我是兴趣不大,总的来说快速阅读了一遍,里面的内容初步梳理了一下,也给类似于我这样的人提个醒,理个大纲。
我大学同学小燕说:所谓哲学,不过是吃饱了的文人的胡思乱想,自以为是,正过来反过来,好像都有道理,其实没道理。我是不懂的。
小燕说的挺好的也挺对的。她甚至说她最近对孙子兵法有了新的见解,所谓36计其实个个是阴招。小燕说的真的挺好的。为她开心。
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读到博士,我也常常自诩读了很多书,却唯独对哲学类兴趣不大,不甚研究。当我读完这本简史之后,我立刻就很清楚的认识到这本书的知识比我教学生的《建筑环境学》《燃气供应》课程更有价值。远~远~远~远超过了我教授的课程的价值。当你对哲学有兴趣的时候,恭喜你!这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超越了柴米油盐、一地鸡毛、鸡飞狗跳的普通市民生活的层次,你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反思,也就是超越了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进入了道德境界,这时候的人在精神上会获得更多的满足,人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我们的老子、孟子、孔子等圣人们包括西方的一些哲学大师们已经对这些东西反思的很透彻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其实,其实我们也都懂。比如佛说:谁伤害了你,谁来渡你。再比如佛又说:放下,你就赢了。但真正做到就太难了。这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一个女同事跳楼自杀。她也读到博士,我想这些哲学的东西她应该都懂。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只能说可能她懂得,但还没悟到吧。
我又想到了在重庆读研究生时的一个政治老师,他原本和我一个专业,后来是自己对哲学方面的东西非常有兴趣,然后就转去搞这些了。读后感他给我们上课的情形我至今仍有印象,先是操着川普讲,后来对我们说不行他必须有川话讲,否则他觉得讲的不透彻。然后他就在讲台前用四川话呱里呱啦地讲的神采飞扬,你可以感受到他眼里放出的光。虽然其实我对他讲的也不怎么感兴趣。但现在想起来他能与哲学打交道且乐在其中,真心为他高兴。
书中提到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我就在想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熟悉。查了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爱莲说》的周敦颐。一般来说哲学家就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所以有远大抱负之人宜早接触哲学,学校也应尽早开设关于哲学的基本课程,这样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机帮助其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其学习治道之法,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
关于冯友兰,有闻其名。读完此书后查阅了其简介,方知乃河南南阳人士(1895-1990),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佩服之至。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5
既然是读书心得,那么第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什么是哲学?
冯先生在书中给了定义。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乃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最终成为「对于什么不是知识的知识」,即「不知之知」。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思考的思考。
之所以说哲学不是知识是因为,知识指的大多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是一个形而下的、具象的门类。但又说哲学是知识的一门分类,只因哲学的起源并没有脱离这个具象的世界。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同心圆:人们从了解自己的行为出发,辨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再由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推广到抽象的形而上的世界,并最终扩散到对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的世界的思考。
哲学有什么用?
对于哲学是什么有一个笼统的印象之后,难免会问,那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在书中也有着清楚的解答:无用之用。一般意义说,我们对于有用的理解是,这件事或者这个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哲学的无用之用,不在于实际上解决问题,而在于让人不再囿于这些问题的困扰,从而达到一种解脱与释然。之所以说无用,是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读后感.贫困交加,生离死别,这些依然如故;之所以说有用,是因为这些现状不再是问题,人会变得安贫乐道,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完美。
这也大概让我明白了,李玫瑾教授所说,「更高层次的理解」。于我,哲学最大的意义便是一种慰藉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89,能与人言无二三,精神慰藉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从远古的巫术,图腾崇拜,到各大宗教的兴起,都是人类对精神慰藉的渴望在作祟。
现代社会中,科学的兴盛推翻了很多宗教对于生命和宇宙起源的解释,的确在根基上动摇了它们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可抛开科学层面的解释,宗教在哲学探索层面取得的辉煌,不亚于科学在自然领域的成就。从慰藉的角度来看,哲学也可以被当作是「现代宗教」的一种。
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至少是儒释道,相通的一条便是圣贤所做的事情和常人所做的事情并无二致,真正有区别的便是做事人的心与悟,正如冯先生所写:
寻常人在蒙昧的状态中做事,圣人则是在完全自觉的状态中做事。
于我而言,望能常持对所做事物的思辨和摸索,究其根源,而不再「无明」。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6
近现代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以前不同,以前,儿童教育从私塾开始,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等,以及修身养性的琴棋书画等技能。学子们寒窗苦读十载,一朝考取功名。现在看来,那时人们是从哲学开始学起,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这些哲学思想深入内心,随着年龄增长,长大成人,在实践中体会、验证,从而更深的感受到哲学思想带来的不一样的价值呈现。现在的孩子,要按照数理化、文史哲等学科、门类进行学习,学习的门类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精、专,而哲学范畴的内容大部分放在了长大以后再学习。虽然理解能力增强了,但是远没有了幼小时深刻的记忆和感受体验的细致。
在哲学方面,我们前人留给了我们巨大的财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各种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后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再后来的释道儒三家鼎立,哲学,一直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说到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是既入世又出世,既是理想主义又是现实主义,对立又融合。既有狂风暴雨般的当头棒喝,又有柔风细雨润物无声的道法天然,以及潜移默化的中庸之道。
哲学,离我们很远,又很近,有时遥不可及,有时却又近在咫尺。在现在社会,我们常常把哲学单独拿出来看,却忘了,在古时候哲学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部简史,有助于我们很好的梳理下前人留给我们的哲学财富,有助于我们透过哲学,通过哲学去看待我们眼前的世界,去看待日益丰富、海量的信息,让我们的心灵有个可以休憩的空间,让浮躁和茫然不要那么紧紧逼迫,给心灵一个可以小憩的空间。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00字篇7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在其中我们也可以学会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推荐访问:简史 有感 中国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15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2000字 对中国哲学史的认识1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心得体会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3000字 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