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4篇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篇1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篇2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篇4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推荐访问:抗击 冠状病毒 手抄报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手抄报简单 抗议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简单又好画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内容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手抄报图片 有关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 抗疫手抄报图片新型冠状病毒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内容应该写什么 抗击冠状病毒手抄报图片 预防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手抄报内容 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