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14篇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14篇

时间:2022-02-22 19:51: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14篇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前夕,学校开展“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组织50名同学参观了革命纪念馆,祭扫了围头的安业民烈士陵园,走进战地公园。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先烈们所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需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革命纪念馆时,我了解了很多为新中国的卷起而献出生命的`伟大先烈,在我们所在地方的先烈就有好几位,例如:刘廷都,他当年白天和一些人做面线,晚上就做地道活动,最后是在1946年5月1日在泉州开元寺被捕囚禁。朱汉膺,他一边在中山小学(以前的廷都小学)教书,一边和刘廷都一样搞地道活动……看着那一张张照片,仿佛它们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谁不是一有危险,就站在最前面,用他们那可贵的性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

怀着沉重的心情,大家来到了安业民烈士陵园,由黄虹霓同学和刘宏洲同学做主持人,我们朗诵了《烈士,人民的好儿子》,再由警察叔叔给我们介绍有关安业民的事件。之后,我和欢欢代表少先队员给安业民烈士献花围。安业民,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县四寨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得了重病,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担当起家庭的重任,1958年在炮击金门作战中光荣牺牲。让我们目睹他的丰功伟绩。

走进战地公园,最吸引我的是地道了,时不时的呼叫声,微弱的光线,让我有身临其境在战场上的感觉,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画面更是时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2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3

张思德调入毛主席的警卫班后,这位聋哑战士常到菜地里找张思德,一起干农活,还经常帮忙种菜。张思德只要有空,就去帮他挑水。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与这位聋哑战士是四川老乡,还有着共同的经历,也经过长征,负过伤。他尊敬这位聋哑战士,对他以兄弟相称。张思德出生于1915年,比聋哑战士小20多岁,称他为哥。

聋哑战士夏天总是光着脚干活,造成脚裂,几道口子都渗着血,走道也不灵便。张思德端来一盆热水,帮他洗脚,把土豆糊糊涂抹在伤口上。一连几个晚上,天天如此,聋哑战士脚上的裂伤果然见好,感动得他“哇哇”地哭出声来。

后来,中央警备团的老人们回忆说,他见到张思德,总是伸出大拇指,两人之间从没发生过争执。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聋哑战士得知消息后,悲伤了好久,时常到埋葬在警备团附近的张思德墓前,一坐就是大半天。

聋哑战士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发出的声音很洪亮,嗓门很大。在张思德牺牲后的一段时间,常听到他叽哩呱啦地“讲话”,没人知道他在表达什么,想说出什么。

他每天起得比谁都早,战士们出操之前,他已经开始挑水、扫地、淘米做饭,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战士们按时睡觉了,他还在磨豆腐、做豆浆,尽量改善战士们的伙食。通信班的战士外出送信,他总是把饭菜搁在锅里热着,战士们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能立刻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这让战士们都非常感动。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4

有一种声音,一旦进入心间就很难消逝;有一种情感,一旦有了就很难再一如既往地过粗鄙的日子。

清明节,勾起了人们对亲人之缅怀。或许是因为近期要学几篇关于革命烈士的课文,使我回想起那些革命先辈。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与敌人的殊死拼搏,他们对人民的热爱与对革命的百折不挠,最后献出了生命得来的。

想起那“昨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但革命先辈们却不曾畏惧。他们一次次倒下,一次次埋葬身边的战友,又一次次站起来,一次次拼搏……

记得毛泽东曾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其实,这也是对所有革命烈士的赞誉。

毛主席创作的《七律长征》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时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想起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看见了狼牙山五壮士穷途末路之时,宁可跳崖自尽也不肯投降的壮烈……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这时,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给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让这些烈士白白的牺牲了,不能让这些烈士的鲜血白流。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5

有一个人,让历史变得辉煌灿烂;有一个人,为历史的明天打造美好的新生活;有一个人,使我们迎来和平美好的今天。她就是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评价,也是我看《刘胡兰》这本书的感受。

刘胡兰出生在旧中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大人干活。在艰苦的日子里,刘胡兰入了党,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

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那年她才16岁。在敌人铡刀面前,她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光辉的篇章!我还记得,当刘胡兰得知自己入党时,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她累病了的时候,还是和乡亲们一样,一起下地干活;她在敌人的闸刀前宁死不屈,说出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虽然在人世之中只是匆匆走过,但是这一路走来却是那样精彩纷呈!

历史的记载告诉我们,有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啊,没有革命先辈同敌人不屈不扰的战斗,哪有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这一代人繁荣昌盛的生活?作为一个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6

他普通吗?却是,但是看看他做的工作吧。

他,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入伍12年,他时刻谨记着自己消防战士的职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1600多次,抢救出被困群众460多人。

他,是一个贫苦家庭的顶梁柱。父亲和哥哥先后因车祸致残,母亲也不幸罹患癌症,善良淳朴的妻子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跟他一起撑起窄窄的公寓房里,那个清贫温馨的家。

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声名鹊起的他,依旧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他依然是妻子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妻子李翠,亲切地叫他“牛哥”,战友豪爽地直呼他“黄牛”。

他,有许三多的坚韧、史今的宽容、伍六一的倔强、“老七”的霸气。他,就是消防部队真人版的“士兵突击”。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南宁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黄胜新。

十余载抢险救援经历书写青春华章

自1997年当兵入伍以来,黄胜新一直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黄胜新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了大小1600多次生死一线的关头。黄胜新在实战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救援经验,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次次把黄胜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00年9月1日15时35分,广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南宁市化工股份公司的2800立方米酒精罐突然发生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当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时,酒精罐上火光冲天,火焰已经高达50米以上。

9年前的消防车和现在的`进口消防车的性能没法比,当时的车载水泡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酒精罐顶。于是,火场指挥员决定组成突击敢死队冲进防护堤迫近作业。黄胜新主动向指挥员请求担任主攻。

指挥员同意后,黄胜新立即和突击队员顶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把两节拉梯架到燃烧罐,将移动炮推到被烧得发红而且塌陷的罐体上,顶着高温和随时可能掉入罐里的危险,站在上面操作移动炮进行近距离灭火。战友们在身后不断用水枪向黄胜新射水降温,掩护他灭火,有好几次强大水压差点把他冲进罐体里,幸好黄胜新用脚紧紧地勾住了两节梯梯蹬稳住身体。经过数个小时候奋力扑救,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并被顺利扑灭。回忆起这段经历,黄胜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酒精罐的温度高得吓人,自己的手都被烫起了好几个泡,万一不小心掉下去酒精罐里啊,连个骨头都找不到!”

千里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显身手

黄胜新,自去年汶川地震救援顺利归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说话不多的铁骨汉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黄胜新正休假到医院照料身患癌症的母亲。当一接到部队成立抗震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增援的指令,黄胜新立即返回部队,瞒着母亲,奔赴灾区救援。

5月14日赴川以后,黄胜新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多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与南宁市消防支队其他战友一起抢救被困人员19名,其中8人生还;带领救援队员转移群众3617人,为群众搭建避难场所76处,清理危房145间,抢救各类物资价值约1300多万元,抢运救灾物资480余吨,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黄牛”黄胜新又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2008年5月14日,南宁市消防支队赶到四川都江堰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当日下午,黄胜新在都江堰四川街一栋六层坍塌楼层上,利用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发现下面有生命迹象,并隐隐约约听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救命!”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看到黄胜新和战友,立刻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哀求:“我弟弟埋在里面已经两天两夜了,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吧!”“你放心,刚才我已经听到他的声音了,我们一定把你弟弟救出来!”

根据黄胜新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和战友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方位,挖了一条隧道,清理被困者上方松动的水泥块和砖头,用工具一点一点挪开楼板,通过细小的缝隙,进入被困者所在的狭窄空间。

伴随挖掘的同时,上方的楼板不断嘎嘎作响,碎石纷纷掉下,战友们着急地喊道:“班长,有危险!”而此时黄胜新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已经千辛万苦挖出了这条生命通道,我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拼命加快挖掘速度,就在他把人救出来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几层厚厚的楼板在余震中塌了下来,埋住了他们之前救人的地方。而那时,要是黄胜新再慢一秒,就再也回不来了。

由于抗震救灾表现突出,黄胜新被公安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祥云火炬在南宁的传递活动。

满载荣誉依旧朴实无华

08年抗震救灾立功至今,黄胜新先后在南宁等地做了十几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收到自治区、南宁市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嘉奖。黄胜新英勇的抢险救灾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南宁市街头巷尾的美谈。

而今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部队领导和战友眼里,他仍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战士,是那头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位的“黄牛”。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小个子的消防兵。他笑着说:“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偶尔会有人认出自己是黄胜新,挺不好意思的。”他也直言,有时候确实有点不方便。

在群众眼里,黄胜新俨然成了一位英雄。市民们有需要消防帮忙的时候,几乎都会想起这位腼腆老实的消防老兵。7月13日,黄胜新所在的辖区内公务员小区有一位住户的门被反锁了,到现场的消防战士弄了很久也没有把门打开。这时,战友们想到了在特勤大队的黄胜新。“黄胜新来了,没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有黄胜新在的场合都可以听到。他的救援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黄胜新到达公务员小区现场时,他以惯来敏捷的身体,运用“楼层下降”技术,从住户的窗台进入到屋内,成功地把该住户的门打开了。事后在与记者的聊天中,黄胜新说到:“其实,人家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装一个门,动辄三四千,的确不忍心把住户的门弄坏。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门被反锁的情况。我都在想,能不弄坏,就尽量不要弄坏住户的门。”

黄胜新就是这样一个老实诚恳的人,他时刻替他人着想,不愿意弄坏老百姓的一扇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得到了战友和市民的好评。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7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8

7月19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实践团为切身走进当代活“雷锋”,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团于当日对舟山市西码头边防派出所优秀边防战士张润亮进行了采访。张叔叔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欣然接受了采访。

实践团:张叔叔,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这份工作的?

张叔叔:我自2002年来到派出所。在这11年里,我参加了地方治安、海上船舶管理、船舶安全证签发等工作。

实践团:我们从舟山市定海区公安边防大队的参谋张志龙叔叔了解到,您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受到广大同事与人们的赞扬。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张叔叔: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把“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时刻提醒自己有保护人民、为人民解决困难的责任。同时,我经常用闲余时间体察民情民意,帮助人民解决困难,与人民建立良好关系。

实践团:张叔叔,您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一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事吧,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件?

张叔叔:嗯,可以!在200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外执勤时发现一个小偷,当时我立即联系派出所,同时密切注意小偷的行动。在派出所其他人员共同的帮助下,我们迅速进行小偷的抓捕行动。由于小偷察觉到了警察便立即逃窜,跳进湖里企图逃走。此时,我和几位同事扔下手机就跳进去了,将小偷抓捕。由于冬天湖水寒冷,等我们上岸时身体都僵硬了。

实践团:您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什么看法呢?

张叔叔:我想大家都知道派出所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场面,但我们的工作却时刻面对抢劫犯、小偷等所带来的危险,同时我们的工作与人民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作繁琐复杂。我们的工作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智慧与耐心,心力行是我们工作的真实要求。

实践团:张叔叔,您对当下的大学生有什么寄予吗?

张叔叔:我觉得当下大学生文化素养高、活泼灵活,但多了些浮躁,少了些沉稳,对此我希望当代大学生要踏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常常将目光投注于英雄人物,而忽略了身边那么一些人,那些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其实,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角,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值得我们去亲近,去聆听,去细细品味,并奏上一曲赞歌。西码头边防派出所张润亮战士就是这样一个人,11年中无数的日月他默默耕耘在边防公安这个岗位上,为人民带来平安,为人民排忧解难,为西码头边防公安事业写下辉煌的一笔。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9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更见军人样子。打好改革主动仗,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持靠实力干事创业、靠实干赢得点赞、靠实绩追求进步,在改革中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当前正有序铺开的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既是一项关乎军队未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也是一次检验革命军人好样子的鲜活实践。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改革拒绝只说不做、光喊不练的“假把式”,呼唤闻令而动、见诸行动的“实干家”。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把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标准要求立在改革全过程,切实以纯洁如镜的政治品质、为大局计的家国情怀和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在坚定拥护改革中立起好样子,在自觉投身改革中树起好形象,这也是做好贯彻落实古田全军政工会精神“下篇文章”的应有之义。

纵观和平时期历次军队改革,不仅是对体制结构的优化重组,也是对岗位人员的重新组合,势所必然会涉及众多官兵的切身利益。在多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成千上万的官兵毅然脱下军装,以牺牲小我的精神成就了军队的全面转型。置身改革立起军人好样子,必须充分认清“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朴素道理,保持坚决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纯洁灵魂,保持得之泰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正确对待单位的撤并降改,辩证看待个人的进退走留,坚守党性,保持理性,自觉做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和基本的觉悟。

习近平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改革的时代大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如果仅仅饱食终日、左顾右盼,掰着手指头搞自我设计、不切实际地为自己规划“路线图”、设计“进步路”,抑或手抓两把泥能抹就抹、脚踏西瓜皮能溜就溜,就很难在改革中有所作为,也与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格格不入,会成为改革大潮中的落伍者。所以,立起革命军人的样子,必须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冲天干劲,那么一股革命激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始终把自己看成改革的主人,把改革当成前进的动力,始终对本职岗位充满感情、对分内之事饱含深情、对各项工作倾注热情,努力锤炼适应改革需求的过硬本领。

军人生来为战胜。在烽火岁月,就是要有冲锋陷阵、拼死搏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追求胜利的姿态;在和平年代,就是要有见第一就上、见红旗就扛,“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奋勇拼搏的姿态。同样,面对这场回避不了的改革大考,革命军人就是要有敢到中流击水、挺立浪尖潮头的勇于担当的姿态。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勤勉肯干才能打好主动仗,真抓实干才能啃下“硬骨头”,埋头苦干才能积聚正能量。相反,任何私心杂念和懈怠麻痹,都可能迟滞改革步伐。所以,只有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战斗姿态,把岗位当战位,把要求当追求,敢于向自己开炮,敢于向难题开战,以革命军人的血性投身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才能在改革轨道上让革命军人的样子绽放出精彩。

推动改革的“车轮子”,立起革命军人的好样子,不仅需要每名官兵的自我净化和主动作为,更呼唤营造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而上的政治生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态影响心态,催生状态、决定姿态。正如习近平所言,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深度推进,全军上下激浊扬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军心士气高度凝聚,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推进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动广大官兵主动树立好样子,积极支持和自觉投身改革,必须把作风建设贯穿改革全过程,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制度不开天窗、纪律不留暗门,一把尺子量到底,用以上率下的良好形象凝聚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化为事业蓬勃向上的强劲动力。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0

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

“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

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次新冠肺炎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王雯坦然地说。

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

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心率就达到了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

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

“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

“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努力地付出着。

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

“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

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1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仅此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2

-,男,-人,汉,-年-月出生,-年-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期士官警衔,现任-支队-中队后勤班班长、兼宣传报道员。自入党以来,该同志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服役态度端正,始终以一名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觉悟高,模范作用强。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在学习中勤奋刻苦,乐于思考;在生活中关心体贴,无微不至;在管理中胆大创新,别拘一格,具有较强的工作水平、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中队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深入一线做报道、业余时间写稿件,大力宣传报道了中队今年以来执勤灭火、抢险救援、奥运安保和自治区50大庆等各项工作的对外宣传报道任务,不但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而且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一致认可。

一、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同志不但是中队的一名后勤管理者,而且还担负着中队一年以来的宣传报道任务。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学习中他是一名统筹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现场他是一名拍照、摄影、采访和写稿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在中队,他一人担负着两项工作,面对日常管理工作的繁忙和宣传报道任务的艰巨,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毅然挑起了重任,缺乏文字功底的他面对写作根本就是模棱两可,一无是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为自身条件差而放弃。在一年的工作中,-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中队执勤训练、灭火救援及部队建设来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扬了自身岗位职能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抓好中队整体工作的同时,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各类书籍和报纸,还自费购买了新闻写作辅导教材,及时为自己充电,弥补写作缺憾,为能够尽快适应宣传报道工作,他天天坚持撰写新闻稿件,一遇有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他就第一时间起草稿件,并将写好的稿件投送报社,在一开始,他向报社投的稿件几乎都是石沉大海,无踪无影,但他却从未泄气和气馁,而是一直坚持到底。-同志为更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工作范畴和宣传力度,主动想办法,找途径,与各界新闻媒体沟通、联系,为中队疏通了一道强有力的对外宣传绿色通道。通过参加总队2次新闻写作及摄影技术培训班后,-同志不但拓宽了新闻写作思路,丰富了知识面,而且还掌握了摄影技巧和摄影角度,一年来,-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摄影技术差,为了能够弥补不足,成为行家里手,不断主动请教能人志士和新闻媒体,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摄影技术。

二、深入一线,捕捉信息,及时进行报道

-同志深知自己责任大,任务重,要学好新闻写作和摄影技术并非朝夕之事,在每一场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不管地理环境有多险恶,多恐惧,他都是第一个进入现场,第一个了解现场情况,记录和拍摄整个救援现场,占据了腿勤,手勤,嘴勤的优势,每个救援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紧张的摄像身影和询问事故原因及和记录现场情况的繁忙情景。在去年发生的“1.4”氨气泄露、“9.22”电石爆炸、 “10.14”重特大交通事故等各类抢险救援任务中,-同志在救援现场狭窄,环境恶劣,气候低下,充满荆棘而及具危险的情况下,面对血淋淋,凄惨惨,极具恐怖的救援现场,他勇敢、胆大、敬业、细心,近距离的深入一线拍摄和采访,从不漏掉任何一个镜头,不畏惧任何一种困难,为救援现场拍摄下了真实生动,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景。特别是在今年的“第29届奥运会”和“自治区50大庆”安保工作任务中,-同志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在每一次演练和执勤任务中,寻思路,想办法,找突破口,收集丰富的新闻线索,利用媒体途径现将工作对外宣传,真实的记载和宣传了“奥运会”和“自治区50大庆”期间安保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充分发挥了自身岗位职能作用,扩大了对外宣传力度,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奥运火炬途径-传递时,-同志用他手中摄像机拍摄下了一幕慕精彩的画面,再次为-消防的辉煌历史增塑造了新的篇章。

三、满怀热情,撰写稿件,锻炼写作能力。

“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期以来,-同志为了能够干好本职工作,搞好文化宣传工作,他常惜时如金,视写作为己任,视摄影为生命,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一有时间就看书、写作、保养摄像机、照相机。在救援现场精心细致的拍摄,归队后就一门心思的钻研写稿,自从担任新闻宣传报道员以来,他是中队加班最多的,也是工作最累的,常常看书看的废寝忘食,撰写稿件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同志先后在-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晚播报、新时空等栏目发表新闻稿件20余篇;在《中国消防》杂志、《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发表稿件5篇;在《-日报》、《新消息报》、《法治新报》及《-日报》发表稿件150余篇;在-公安消防信息网发表稿件50余篇,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奥运安保”、“自治区50大庆”和各类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任务。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3

1942年,聋哑战士所在的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警卫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警备团),直接隶属中央军委建制,吴烈任团长兼政委。开始时,聋哑战士在中央警备团的连炊事班,几个月后调到中央警备团团部炊事班。不管调到哪里,他始终都勤勤恳恳,不辞劳苦,起早睡晚地工作。在中央警备团团部炊事班,他每天天一亮,就赶着牲口到山下驮水运水,按时保证团部机关人员的吃水用水。

1942年7月的一天,聋哑战士那双本来就烂得不能再烂的鞋已经不跟脚,鞋底早磨穿了,他索性光着脚挑水。虽然地面温度很高,甚至有些烫脚板,他依然健步如飞地穿梭于山沟和山上的部队驻地。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朱德总司令。聋哑战士把水桶一放,跑了过去,紧紧地握着朱总司令的手。但朱总司令的目光却死死地盯着聋哑战士那光着的脚,他让警卫员立即通知警卫营的领导赶过来。

一位副营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朱总司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你这个副营长到底是怎么当的?”当朱总司令指着聋哑战士的双脚时,副营长才知道朱总司令为什么如此大发脾气,立即表示说:“首长,我们立即给他发新鞋。”朱总司令的口气不亚于下达一次重大作战行动的命令,厉声说:“赶紧去!要是我下次再看到他光着脚挑水,你这个副营长就不要再当了!”

朱总司令从聋哑战士脖子上拿过那条又黑又破的毛巾,给他擦额头上的汗,又拍了拍他的肩膀,伸出大拇指。

聋哑战士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也伸出大拇指,激动地高高举在朱总司令面前。

2020年抗洪战士的事迹篇14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边界,把医务人员武装得严严实实送进病房,而且还要负责把他们从污染区安全地接回来。他们就是院感医生,被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作“安全守护神”。

娄昊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月4日随队到武汉后,就一直在承担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一线医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护服难,脱防护服更难。因为从污染区出来,所有的防护都已经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在不接触污染面的情况下脱掉防护设备。这也是他最紧张的时刻。

医护人员一天四个交接班——凌晨2点,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每次交接班,娄昊都要跟着上班的人去方舱指导穿防护服,然后指导下班的人脱防护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间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会。

从第一天起,娄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舱,从未缺席。已是深夜,娄昊又要和几名医护人员前往方舱医院交接班。出发前他通过我们的镜头,代表院感人向一线战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推荐访问:抗洪 事迹 战士 2020年抗洪英雄事迹 2020年抗洪英雄人物及事迹 抗洪救灾英雄事迹2020 2020年军人抗洪事迹 2020抗洪救灾事迹 2020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2020抗洪救灾英雄事迹材料 2020抗洪英雄的感人故事40字左右 抗洪英雄事迹2020简短 2020年抗洪英雄事迹简单明了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