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15篇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15篇

时间:2022-02-22 00:35:4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15篇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

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庆,走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

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顾老人、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活邓小平都亲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2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3

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题记

我坐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了中央一台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最让我为之感动的则是那位洛阳叔叔骑着摩托车载着老父亲去游历祖国锦绣山河的故事了。

叔叔的父亲是一位七旬老人,他从前总喜欢和几位朋友约着喝喝茶,拉拉二胡,日子舒心惬意。而如今,他的几位朋友一个一个地去世了,老人越来越寂寞,人也越来越沉默。儿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决定利用休息时间骑摩托车带着父亲去旅行。有人问儿子,你为什么骑车而不开车?儿子回答,父亲要晕车,而且父亲喜欢风吹过耳旁的感觉,所以他就改造了一下自己的摩托车,让父亲坐着能舒坦些。看见这位叔叔不惜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顾劳苦,只为父亲能够开心,他如此孝顺自己的父亲,让我不禁想起了一次爸爸生病时,我悉心照顾他的事。

那天,爸爸下班回来后就不停咳嗽、打喷嚏,还头晕,一看这症状,明显就是重感冒。看着平时生龙活虎的爸爸,现在却没精打采地承受着病魔的折磨,我十分心疼。吃完饭后,爸爸就病怏怏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我看了他一眼,心想: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照顾我,今天老爸“龙体欠安”,我应该做点什么呢?对,不能让爸爸病情加重。于是我连忙从房间里抱出一床被子给他盖上。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感到口渴,于是我马上端了杯热水给他,又为他冲了一杯感冒冲剂。爸爸喝了药后就回到房间,不一会儿居然睡着了。我来到爸爸的房间,看到爸爸杯子都没盖好。嘿!平时不总是叮嘱我睡觉盖好被子么?原来你自己都不好好盖被子呀?看来我这件爸爸的小棉袄可是有用武之地喽。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走到爸爸床前小心翼翼地帮他把被子理好,并轻轻地关好门。第二天,爸爸感冒好多了,直夸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而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顺父母,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4

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布满了一件件成长的往事-喜悦、悲伤、难过、兴奋……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难忘。

在去年下半年,八十一岁的奶奶因病住院了,进出医院至今已不下五次。体弱多病,受尽折磨。今年暑假,奶奶终于病愈出院了,可身体还是非常虚弱,于是爸爸就把奶奶接到我们家里住。起初,我很不情愿,因为奶奶毕竟是老人了,且身体很虚弱,万一有个三长二短,这可怎么办?但是看着爸爸忧伤、焦急的表情,我还是答应了。

星期五晚上,爸爸把奶奶一口气背到了我们住在六楼的家。奶奶那么的虚弱、那么的瘦小、脸色那么的苍白。我从害怕变成了关心,奶奶是多么需要专人服侍啊!我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奶奶。第二天早晨,我刚起来就发现爸爸不见了,但留下了一张纸条:“儿子,我今天有事,一天不在家,你要好好照顾奶奶,我相信你一定行!”看了爸爸的字条,我更是信心百倍!我来到奶奶的房间,看见奶奶已经起床了。“奶奶吃药了”,来到客厅,我问道:“奶奶,您要看电视么?”奶奶看着乖巧的我,高兴的点了点头,于是我打开电视机,和奶奶有说有笑的看起电视来……

很快,来到了中午,我把奶奶小心翼翼的扶到了餐厅里,一边和奶奶谈笑,一边撕着嫩鸡肉塞进奶奶的嘴里,奶奶吃得好慢好慢,好久好久,奶奶终于吃完了碗里的饭。可我还饿着肚子。呀!下午一点了,又到了奶奶吃药的时间了。我赶紧扶着奶奶来到客厅,倒了杯温水,拿着药,一边把药放到奶奶嘴里,一边拍拍她的后背,让奶奶能顺利的把药吃下去…… 下午五点,爸爸回来了。我把我照顾奶奶的事情告诉爸爸,爸爸直夸我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可我已经累趴下了。

多么有意义得一天!自从这件事之后,我仿佛长大了许多,长辈需要我们孝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贴心的侍侯。从此我不再和外公外婆吵架了,不再和爸爸妈妈顶嘴了,也不再乱发脾气了。取而代之的是懂事和孝顺。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5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少人给我们做了的榜样!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后,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日日夜夜中,我们有多少次去静静地感知过亲人给予我们的爱,有多少次向亲人诉说过我们对他们的爱,又有多少次用语言和行动去报答过对亲人的爱呢?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6

11月8日晚上八点,我如约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央视一套和少儿频道并机播出的“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是一次和孝心的牵手,也是一次和感动的约会,随着两位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话语,随着一个个候选短片的播放,一个个孝心少年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在最终获奖的十位孝心少年中,既有把自己的骨髓捐赠给母亲的“阳光少年”邵帅,又有为给妈妈治病攒钱送票而脚步匆匆的“奔跑女孩”路玉婷,既有放学之后和妈妈一起卖烤肉串而四科成绩满分的“烧烤女孩”高雨欣,又有为给奶奶买药、姐弟俩上山掰玉米、相互照顾的湖北姐弟林章羽、何秀巡,既有尽心照顾继父和奶奶、孝心跨越血缘的福建女孩王琴绣,还有制作铁板床千里推着父亲去上海看病的安徽女孩黄凤,既有有每天一个人推着患尿毒症的妈妈去化疗的蒙古族少年赵文龙,还有一个人撑起一个五口之家的重庆女孩吴林香,既有每天一个人照顾背着五十多斤重柴禾、挑着八十斤重水桶扛起全家重担的湖南女孩龙花,更有面对妈妈两次白血病复发而依然坚强的浙江女孩徐沁烨……一个个的孝心少年在异常艰苦的家庭环境中,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全家的重担,用自己的坚强诠释了“孝”的含义。

在这十位“孝心少年”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来自湖北恩施的那两位“小姐弟”林章羽(随母亲姓)和何秀巡,妈妈不幸患病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奶奶常年生病,照顾奶奶的重任便落在了姐弟俩的身上,他们两个一起上山把成熟的玉米一娄娄背回家,心疼姐姐的弟弟何秀巡借口让姐姐看天上飞机的机会,把姐姐背篓中的玉米拿出来放进自己的背篓里,而下山的路上,走在后面的姐姐又悄悄地把弟弟背篓中的玉米拿出来,这样的相互体贴怎能够不令人动容?回到家里来不及休息,姐弟二人为了攒够给奶奶买药的钱,便背着玉米和茶叶去镇上卖,弟弟的肩膀被几十斤重的背篓勒的红红的,可也不肯放下来让姐姐帮助背,姐弟二人为了攒钱给奶奶买药,卖完了东西的钱自己舍不得花一分……最后,姐姐到县城读高中,照顾奶奶的重任便落在了年幼的弟弟身上,在颁奖晚会上,弟弟说自己照顾奶奶和姐姐一样好。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姐弟情、这样的坚强、这样的体贴怎能够不令人泪流满面?

在此次颁奖典礼的最后,主持人向我们分析了“孝”字的含义,上边一个“老”,下边一个“子”,老人在紧紧地呵护着孩子,而孩子又在托举着老人,老人和孩子相互依存,紧紧依靠,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孝”字的真正含义。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知跪乳,更何况我们这些人类呢?

看完此次颁奖典礼之后,我陷入了沉思:这些获奖的“最美孝心少年”,几乎全部是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孝心被唤醒、被激发、被展现,而在父母健在的正常家庭,孩子们被父母精心地呵护,“孝”的意识被深埋、被隐藏,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呵护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观看类似的节目,让孩子的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孝心的花朵在将来倔强地绽放……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7

在叶县水寨乡桃奉村,只要提起张二卫的名字,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伸出大拇指,直夸张二卫是一个明事理、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张二卫、女、汉族、高中学历、1983年7月6日出生于叶县水寨乡桥头张村,2004年7月叶县高中毕业后,赴广东省广州市打拼,2004年10月应聘到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工作,工作期间和同乡桃奉村青年董鹏亮相识并相爱,并于2006年7月回乡完婚,结婚后,丈夫董鹏亮仍在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和大哥留在家里的孩子,张二卫只好辞去在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里照顾公婆和家里年迈的奶奶。由于她孝敬老人,深得村里干部、群众的好评,2010年9月被村党支部、村委会推荐担任村计生专干。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

结婚以来,张二卫在家一边帮助家人打理农活,一边悉心照顾公爹、公婆和85岁的奶奶,家庭相处得十分和睦,她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爹、公婆及年迈的奶奶高声说过话,更没有跟他们红过脸,让村里人心生羡慕。

张二卫的公爹董国选是一名公办教师,任教于桃奉小学,平时喜欢喝酒,而且贪杯,一喝就醉,张二卫苦口劝过公爹多次,均不起效,58岁的人了仍然改不掉喝酒的习惯。2012年8月的一天,公爹和朋友一起吃饭,午后喝了不少酒,他不听朋友相劝,依然骑摩托上路回家,结果摩托撞在公路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摔得头破血流,被同行的朋友送往医院,缝了10多针,张二卫得知情况后,骑上电车来到医院,看到公爹躺在病床上难受的样子,她伏在床边哭了起来,让周围人心生感动,病友们把二卫误认为是女儿来探望父亲,当公爹向病友们解释说是儿媳时,大家一阵愕然。二卫的奶奶已经85岁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二卫经常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剪指甲,梳头、洗脸、端饭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老人逢人变夸二卫勤快、孝顺。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

丈夫在外工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二卫又做着村里的计生专干,终日忙得她不亦乐乎。二卫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深得村干部和村民好评。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二卫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忙完村里工作,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老人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网生活环境。给公公婆婆也减轻了家务劳累。丈夫的大哥也在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了家里,她一直把大哥的儿子当自己的亲孩子来看,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公公、婆婆也年近六旬了,能力有限,为了家庭和孩子,为了老人的安慰,再苦再累,她也硬扛着家庭的重担。二卫所做的一切,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她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三、孝敬公婆,体贴人微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三从四德”变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要想家庭和,除非媳妇做婆婆”的说法流传。而二卫认为:“想让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好公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二卫用行动实践着她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2009年,婆婆的腰疼病越来越厉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她白天去跑村里的工作,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做饭,晚上帮婆婆按摩,为她查资料、找大夫、寻偏方,后来知道北舞渡有家偏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有效。她就不辞劳苦带着婆婆前去就医。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婆婆逢人便说:“我的病快好了,媳妇二卫却累瘦了一圈”。就在去年十月底,婆婆又突发肾结石,在床上喊天叫地,疼痛难忍,当时二卫在村室里办公,听到这个信,立即放下工作,找来车子赶快将婆婆送到医院,交上了两千元的住院费,让婆婆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在婆婆生病的时候,二卫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累得她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的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平时,村民们也称赞:“二卫是个受人尊敬的人,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不愧是新时代的有知识的女性”。

张二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尊老爱幼的事迹感动了身边不少的人,人人争相传颂着她的事迹,张二卫就是身边的感动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8

“继续请护工,女护工体力弱,难以胜任照顾重任,请男护工,母亲大小便失禁,照顾起来也不方便。”李丹回忆说,其实有一件事一直让他难以释怀:住院期间,李丹请了一名护工晚上陪母亲,第二天,李丹赶到医院,发觉母亲床上湿漉漉一片,“母亲就躺在尿液中,既不会说,又叫不出声来……”几年后再说起此事,李丹眼睛仍红了……

李丹决定请假照顾母亲,顺便再找好护工。一周后,假期结束,护工依旧没找到,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李丹偷偷延长了一周。一周后,难题依旧,李丹陷入沉思。

“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妈妈陪我长大的事情,”李丹说,他出生在军营,当时父亲还是一名军人,母亲在学校工作,出生不久,母亲就回家独自承担起养育他的责任。有一次生病,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将他背在背上,在医院跑上跑下,“一辈子我都忘不了那次母亲汗水湿透衣背传到我胸前的那股热。”

“母亲陪了我那么多年,我为什么连母亲最后的一程都不能陪呢?”李丹想到这儿,决定辞职,亲自照顾母亲。

父亲李忠玉听后,大惊,“我知道他们母子感情很深,我是个甩手掌柜,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他妈妈照顾,儿子也很争气,很优秀,他妈妈也言必称赞儿子。但儿子的前程呢?”

李忠玉向记者说,当时李丹已通过托福和雅思考试,正申请美国一所大学奖学金出国深造,“如果耽误儿子前途,他妈妈也绝不会同意。”

李丹很坚决:母亲生命只剩下不长时间了,自己还年轻,事业总会有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怎样的一种追悔?”

2006年12月,李丹正式辞职。“我事后才知道他辞职,当时替他惋惜,但知道这种选择的背后时,很感动。”曾与李丹在武汉建筑设计院共事的姚丽称,李丹到院里后,曾参与汉口电力大厦外围改造等多项工程,能力不错,与同事相处很好,发展下去,肯定有很好的前途。

每2小时帮母亲翻身

早上起床,先到母亲房里看看,问问有什么不舒服,打声招呼“我要出门了”,虽然母亲不见得听得懂,但李丹天天如此。买完早餐回家后,先给母亲喂水和牛奶,帮母亲润滑肠道,再花1个半小时,给母亲喂流食,边喂边自说自话:“甜不甜?苦不苦?硬不硬?”然后是洗衣服、床单等。

10时30分开始择菜,准备做中饭,吃完饭后,给母亲喂饭至下午1时左右,再捏捏手捏捏脚,下午4时给母亲喂果汁或酸奶补充营养……

辞职后的两年多,李丹每天都重复着这样既定的程序,为防母亲卧床太久有褥疮,李丹设定了闹铃,每2小时响一次,他就帮母亲翻一次身,照顾母亲的这一千多个日夜,即使是除夕,李丹也从来没有误过给母亲翻身的时间。

对李丹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每晚9时帮母亲方便和洗澡,“这是唯一我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必须等爸爸或妻子来帮忙。”李丹介绍,母亲大小便失禁,小便可用尿不湿,每天解大便对母亲来说就成了最痛苦的事情。由于病情,母亲大便干结,很难自行排出,只能用开塞露帮忙。

每次,他和父亲或妻子先将母亲抱到卫生间的特制抽水马桶上坐好,用一条军用背包带将她的上身固定好,防止坐不住出现意外伤害。从排便到洗澡,差不多要花两个半小时。

去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母亲董艳清呻吟声明显超过往日。忙着家务的李丹冲进房间,发现母亲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知道,每逢换季,母亲总会因排便不畅而特别难受。当时只有他和妻子在家,他连忙把母亲抱到马桶上,由妻子抱着母亲上身,李丹则用开塞露给母亲排便,用过几次,仍然不见效,听到母亲难受的呻吟,李丹一下跪倒在地,用手帮母亲把已干结成粒的大便一粒一粒抠出来。

那天洗澡时,虽不能说话,但董艳清喉咙里发出一些声音,“与平常呻吟明显不同,表情上看,母亲很开心。”这让李丹也非常欣慰。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9

俗务缠身一直拖到今天才开始写这篇读后感,煽情的书有很多,而这样的主题却是很多人着实不敢轻易碰触的地方,比如我。 想起自己每每看到关于亲情关于父母的帖子常常故意忽略,那是一种近乡情却的感情,我害怕那些和父母相处时日的倒数害怕那些年少无知伤过父母心的提醒。 因为我深知,这世上严肃的事情不多,这样贴近生命的东西是不可轻易谈论的。

生离死别最是煎熬的事,敢于直面这样的悲伤,记录下这所有点滴不是谁能轻易做到的。

想起一年多前的这个时候在给老师调剂的邮件中在简述的诸多想调剂来这里的原因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因为这里离家近,便于照应家里至亲,殷殷之情无需赘言。那时候诸多选择中最后还是觉得来这里,放下本校喜欢擅长的规划设计方向来这里日日奔波于田间地头,很多人追问过怀疑过原因,我不愿多言,只道是没得选择热爱着专业。其实心里一直是觉得,离家的这四年,我觉得自己错过的太多对父母的陪伴,在未来的匆匆时光中,不容我再错过更多。

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矛盾,看着父母一旦出现老态就越是不低时光流年四利剑,雕刻出苍老银丝,想到这些任谁也会心里着急失落,可是又觉得不能蜗居家乡任由老去天天年年如一日,我也不喜琐碎小日子,觉得年轻就该出去遨游,我的翅膀现在充满了张开的力量,只要有机会,我还要流浪四方。我和老妈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连连摆手道你们千万不要因为我们被羁绊住。但是我明白这样的羁绊是我们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因为我们牵绊住了你们的前半生,后半生我们甘愿奉陪。

我似乎听到过很多大家说自己父母就是为了孩子而活,老爸和朋友聊天时也常常说到日子还不都是为孩子过的,但是我常常开导他们,生活是他们自己的,我们很重要,但是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希望我的父母也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风浪中奋斗的大半生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最希望我父母享受到的状态。所以每每老爸老妈说道退休后绝对不搭理你和你弟弟,要自己去旅游去开店怎样怎样的时候,我都发自内心的问他们自豪,我的父母那么爱我们,但是他们没有在这亲情中失去自我,他们的人生充实而圆满。

班会的时候看到大家谈及往事种种都有热泪盈眶,我也常常想起年少无知犯下的错,想起冲动时候说出的伤人心的话,常常为此悔恨万分,所幸,他们还那么健康忙碌,还会时不时嫌弃我,还一直彼此牵挂, 所幸,一切还都来得及……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0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题记

自古以来,孝可撼天,可动地。从孝感苍天的虞舜只三国时期哭竹生笋的孟宗,实乃大孝之道。犹记得那三国的孟宗之因母亲的念想竟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多月去寻,但都“宗无计可得。”便无颜去面对母亲。“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兒地裂,尽出笋。”这动地的一幕只因那一份实诚的孝心,得是何等难能的可贵啊!

桓宽在《盐铁沦。孝养》里面有写:“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恰如为病母尝汤药的西汉汉文帝刘恒,身为帝王,却不“摆架子”,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更为病母“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非亲尝弗进。”她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的并非是极具威严的一国之君,只是一个味母亲并亲记挂于心,尽心尽力照顾病母的儿子!这又是何等的实在。

转眼现今,空巢老人,叛逆孩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他们将一生的爱给你们,却只为那一声爸妈。可得到的却只是那一沓厚实的钱,他们从不却什么钱,也不图任何其他物质,只求你们能够留下,陪陪他们,哪怕只是唠唠家常。你不知道,他们那半生存了好多话,却只能藏进那满头白发;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所以,让我们放慢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而匆匆行进的脚步去陪一陪父母散散步吧。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些,你们所忽略的也正是这些。正所谓“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汉朝年仅九岁的黄香便知扇枕温衾,后汉陆绩怀橘遗亲之时,也只是6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化,物质越为丰实,孩子们本该无暇的想象,天真的行为也被这“无情的世界”玷污。我们总把“幼稚”当作“成熟”,向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人身攻击——“不用管我,我自己知道!”现在的我们还没到那种可以被父母放手的程度。请相信,待到合适之时,他们会放手双手任我门去博,我们总爱把所谓“大无畏精神”爆发于错误的地方。“百善孝为先”,我们作为子女,就理应理解并善待父母,不该对他们拳脚相向。中国有句俗语,大体意思就是说:不孝不敬父母者,则遭五雷轰顶之惩戒!”

从古时的文言文记孝到如题记所述——歌词来表达孝,还有2014年春节时大萌子那“三行情书”,都是不同时代所体现的孝文化之美。在我眼里孝会“笑”……

“一生要强的你们啊,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一路上有你们……——后记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1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着《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他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3

尊敬的老师、小朋友,大家好: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三师附幼的小朋友,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4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

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孝亲敬老好少年事迹材料篇15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敬老 少年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