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1 16:33:01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11年预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哈尔滨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锐意进取,高效务实,狠抓增收节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0.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0.5%,比年初确定的15%增长目标高15.5个百分点。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7.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2%。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0.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2.8%,比年初确定的15%增长目标高17.8个百分点;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9.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4%。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加减结算项目后,全市当年净结余2.3亿元,市本级当年净结余0.1亿元。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8.8%;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3.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0.2%。 

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一是支持工业园区和产业大项目建设。拨付资金3.8亿元,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重点园区支持政策,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集聚发展。拨付资金5亿元,支持哈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城、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宾西经济开发区基础建设等,宾西、利民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并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拨付资金11.9亿元,以补助、贴息、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哈飞、哈药等1200多户企业挖潜改造,提升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工业经济持续提速增效。二是支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积极争取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经济补偿金政策,及时拨付职工经济补偿金,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三是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拨付资金1.5亿元,重点资助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358项,扶持民用航空、铝镁合金材料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四是支持壮大现代服务业。拨付资金2亿元,支持141户服务外包企业、50多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发展。以打造“松花江湿地旅游”特色品牌为重点,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搭建湿地旅游项目融资平台,拨付资金7000万元,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开展“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进阳明滩湿地生态景观恢复和呼兰河口湿地景区、滨江湿地景区、金河湾湿地公园建设,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取得新成效。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一是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支持“扩稻”工程,启动31个水稻智能化育苗中心建设,全市增加水田种植面积90万亩,增产粮食7.2亿斤。大力扶持“一圈两带”蔬菜基地建设,建成投产标准化蔬菜基地37个,新增地产鲜菜50万吨。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库消险加固39座,五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顺利实施。二是认真落实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政策,及时拨付补贴资金17.1亿元,缓解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紧张状况,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是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及革命老区饮水工程建设。拨付资金4185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扩大贫困村发展生产互助金试点,支持扶贫开发项目477个,使116个村、7.2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支持革命老区饮水工程建设,完成82个村、107个屯、2840户饮水配套工程。四是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拨付资金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维护、村屯道路硬化绿化、农村环境治理等,着力加强2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获得新进展。坚持理财为民理念,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城市公交、公共安全等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达360.9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4.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在支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上,足额安排补助资金,确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实施,实现了市区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298万人;扩大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范围,7530名高龄老人从中受益;提高了市区65周岁以上独居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政府补助标准,惠及1100多名市区困难独居老人。在困难群体救助上,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残疾人康复、免费托养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两节”生活补助金、惠民年货等。在支持创业就业上,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支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三支一扶”大学生、“村村大学生”给予补助,扩大享受创业扶持政策人员范围和小额担保贷款对象及财政贴息范围等方式,鼓励、引导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市医疗卫生支出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对破产困难企业及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农民、市区城镇儿童和非从业居民参保给予补助,实现了全市医疗保障全覆盖。制定过渡性补助政策,保证我市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教育支出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9%。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4亿元,保证城乡中小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支持35所市区中小学实施行业规划改造和校舍安全加固,85所学校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117个,新增全民健身路径1300件(套),并对文化体育场馆维修和优秀剧目演出等给予补助。五是加大住房保障投入。拨付资金23.6亿元,支持改造棚户区32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6万余户。拨付资金6.5亿元,用于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并为12000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房租赁补贴。拨付资金1.5亿元,对10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给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货币补贴,支持6万农户实施泥草房改造。六是加大供热、供排水和公共交通投入。拨付资金3.2亿元,对199户供热企业承担居民供热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和10.4万户供热保障对象、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给予热费补贴,支持实施热网改造、小锅炉并入热网和供热应急抢修,确保全市人民住上暖屋子。拨付资金1.5亿元,用于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用水价格补贴等。拨付资金11亿元,用于成品油价格改革城市出租车、公交车及农村水路客运补贴,对公交企业落实老年人、伤残军警、学生等乘车优惠给予补贴,以及国有公交企业更新300台营运车辆和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推动公交事业优先发展。七是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全市公共安全支出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支持科技强警装备购置和“天眼”三期工程建设,全市累计设置“天眼”3836个,基本实现市区公共部位全覆盖;补贴安装居民小区单元电子防盗门2.1万樘,有力支持了“平安哈尔滨”建设。 

(四)支持城市“中兴”战略实现新突破。市财政筹措落实城建项目资本金50亿元,额度创历史之最,争取信贷规模175亿元,全年到位资金60余亿元,支持了阳明滩大桥、宣化高架路、先锋路、保健路等重点路桥建设和“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共新建及改造道路212条段、桥涵38座,完成污水截流管线敷设82.4公里、河道清淤拓宽45公里、河段景观绿化13.2公里,并对文昌街、花园街、道外江畔等重点区域既有建筑进行装饰和节能改造,城乡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全力支持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拨付资金13.6亿元,用于二环路维修改造、环境卫生管理提档升级、楼体粉刷清洗、园林绿化、户外广告牌匾整治、沿江景观建设、城市灯饰亮化和居民庭院整治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五)加强财政基础管理结出新硕果。一是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密切与税务部门配合,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严格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信息平台,实现了对用票单位票据领用、开票、核销、资金缴交等环节的全程动态监管,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完善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会议庆典、专项奖励等经费支出进一步降低。二是深化财政改革。细化2012年市本级部门预算支出项目类别,整合支出项目资金来源,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绩效评价工作又上新水平。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等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试编201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避免坐收坐支现象。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实现了项目申请、审批、资金结算等全部网上操作,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全市实际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节约资金2亿元。启用哈尔滨市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线审批和动态查询。三是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全面推行财政同步监督,实现了财政监督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同步。向19个政府投资大项目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对173个项目跟进监督。在对项目结算评审的基础上,启动项目预算和招标拦标价评审工作,完成评审项目2293个,评审金额239.5亿元,节约建设资金23.6亿元。四是大力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各项任务。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各位代表,2011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我市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力水平与实施新战略和改善民生的资金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缺口,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二是财政监督管理有待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尚需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2年预算安排情况 

2012 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实施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加快财源建设,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文化、“三农”、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等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18.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84.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1%。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76.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4.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7%。根据收入安排情况和上下级结算政策,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1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07亿元,与上年持平;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03.5亿元,与上年持平。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专项收入,具有特定用途,收入这样安排后,按照现行结算政策,相应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42.7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30.8亿元。 

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 

为圆满完成2012年预算,全市各级政府将坚决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定不移实施新战略、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切实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努力壮大财源规模,带动财政增收。落实对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新城等园区的支持政策,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财源项目建设提供广阔空间和良好平台,巩固壮大既有财源,加快发展新兴财源,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努力用好财政杠杆,撬动多元投入。用好用活市政府设立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以奖励、贴息等方式,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大项目建设。以资金、资产注入等方式,提高融资平台资产质量,引入金融资本,投入大项目建设。三是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努力争取上级财政投入。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找准结合点,筛选一批大项目向上申报对接,争取上级对我市大项目建设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四是积极完善征管机制,切实做好日常收入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切实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情况跟踪监控工作,加大对零散税源征管力度,严禁越权减免税,保证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加强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二)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坚持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设立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云计算和电子商务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国家云计算和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大力支持华南城、农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商贸物流大项目和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大市场、搞活大商贸、发展大物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建设,加快湿地、冰雪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旅游配套产业,着力打造“冰城夏都”旅游品牌。统筹安排资金,继续支持服务外包、会展、金融等行业发展。 

(三)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提高市、区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保障薄弱中小学校行业规划改造、校舍安全加固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作顺利实施,贫困助学政策全面落实。二是加大文化投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落实《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高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快创建文化名城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扶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落实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和水稻智能化育苗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扩稻”工程、蔬菜产业基地和四环内“粮改菜”工程实施,带动全市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大力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实施68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促进城市“中兴”。通过落实城建项目资本金,放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规模,重点支持实施地铁一号线和城市路桥工程,加快城市商业中心区、居住聚集区停车场、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搞好“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松花江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载体功能,美化市容环境,展现现代大都市良好形象。 

(四)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健全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支持健全创业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安排资金,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政策推动、资金引导,搭建更加丰富的创业就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创业就业。用好人才发展资金,营造更加适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支持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安排补贴资金,着力支持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年底前实现全市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足额筹集安排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支持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动态调整和管理机制,规范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和资金发放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四是支持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资金保障制度,合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风险,支持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市直医院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五是支持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好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棚改项目融资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房改货币化补贴、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农村泥草房改造补贴和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六是支持健全社会管理创新保障体系。积极落实资金,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保障信访、政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七是支持健全社会公用事业发展保障体系。落实市区供热管网改造、城市供热保障和煤热价格联动补贴资金,保证城市供暖。大力支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国有公交企业车辆更新,改善乘车环境,方便市民出行。 

(五)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支出管理,狠抓财政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三公”经费支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及报损报废资产统一回收、集中处置和管理,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加强财政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有章可循。严格落实财政同步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情况日常动态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充分发挥财务总监作用,切实做好政府投资大项目资金使用跟进监督工作,保证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扎实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严把财政支出关口,避免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对举债融资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实行“借、用、管、还”一体化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六)围绕提升财政管理绩效,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项目编制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按照中央和省要求,认真做好2012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和收益收缴工作,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国有资本合理配置。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逐步建立起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对能够引入社会力量兴办的公益项目,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和民办公助范围,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教育费附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深化公务卡改革,制定并积极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提高公务卡使用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管理,推进政府采购程序电子化,提升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深化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从源头上强化财政票据和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

 

推荐访问:哈尔滨市 财政 报告 【财政报告】关于哈尔滨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