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精选推荐】

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精选推荐】

时间:2023-12-01 13:21:01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精选推荐】

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同志们:

  党的20D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于国家和民族而言,精诚团结、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越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就越顺利,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合力就越强劲,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就越光明。于青年群体而言,团结奋斗的意识越坚定、目标越明晰,就越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因此,应重视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探寻开展培塑工作的合理方法。

  一、团结奋斗是青年担当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品质

  团结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担当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品质,必须加以重视并重点培育。

  (一)团结奋斗为青年担负使命强化志气、骨气、底气

  ***总书记指出:“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团结奋斗精神的思想引领力与实践启示力为涵养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丰富启示。就志气而言,团结奋斗精神指引青年立复兴之志、聚复兴之气、筑复兴之力。回望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始终精诚团结、不懈奋斗,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团结奋斗精神始终彰显着其作为精神标识的号召力与感染力,启示广大青年将自己的小我融入民族的大我,不负时代,担负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就骨气而言,有骨气便是有担当,在人格和操守方面都刚强不屈。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精诚团结、不懈奋斗,正是因为其高度认可团结奋斗的重要性,才会为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奋斗不息。团结奋斗精神启示青年主动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承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坚守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就底气而言,有底气便是有本领,拥有成事的信心。当代中国青年最直接的底气来源于国家富强。国家和民族的每一次胜利、每一分进步都提升着青年昂首阔步的底气,国家的胜利、进步、发展则需要靠人民的精诚团结和艰苦奋斗。团结奋斗精神启示广大青年,既要从历史成就中提振自信,也要到现实世界中练就本领,在团结群众、克服险境、接续奋斗、攻克难题中强化“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底气。

  (二)团结奋斗为青年担负使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主义情怀包括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团结奋斗精神为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充实教育内容,二者融合能进一步深化、巩固、弘扬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之情指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一百多年来,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中国道路、凝聚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创造中国奇迹,这依托于青年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迈向新征程,团结奋斗精神进一步阐释了个体与时代的联系,唤醒广大青年的忧民之心与爱国之情,引领青年做奉献祖国、团结群众、服务人民的坚定者。强国之志指对国家兴旺发达有坚定的信心。求索道路上,青年抱着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的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救亡运动,凝聚强大的革命力量,推进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精神支撑起青年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启示青年: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紧紧依靠团结开展的奋斗必定是最有力的奋斗,精诚团结、不懈奋斗定能开辟美好未来。报国之行指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不能停留于精神认同,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使命,都要在所处的环境下谋划人生、担负使命、报效国家。团结奋斗精神揭示了个体与国家命运与共的联系,启示青年自觉将个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精诚团结、不懈奋斗的报国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三)团结奋斗为青年担负使命增强历史主动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历史主动精神要求青年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保持清醒、顺势而上、主动作为。团结奋斗精神蕴含主动意识与主动精神,为青年担负使命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首次以团结的群体亮相于政治舞台,一百多年来,五四精神在中国青年身上不断延续和发展,向世人展示青年的主动精神与强大合力。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把青春献给祖国”,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团结一致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始终支撑着青年,团结奋斗精神为青年主动作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抵御风险,责任无比重大。当代青年要继承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牢记“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赢得新的历史主动。

  (四)团结奋斗为青年担负使命夯实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观念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我国人口众多,文化多样,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团结奋斗是化解矛盾、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团结奋斗精神所包含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助于夯实青年集体主义观念。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与夯实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是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团结奋斗精神对青年夯实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明显正效应,当代青年将团结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便是巩固、深化其集体主义观念的过程。一方面,团结奋斗的过程有助于消解青年的懈怠情绪。当前,部分青年未能正确认知个体、集体、国家的关系,产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于安逸享乐,无视创造社会价值的必要性。团结奋斗精神要求青年在集体中团结同志、凝聚共识、友好协作,在团结奋斗中逐渐明确个体责任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转变消沉的处世态度,克服懈怠的不良情绪,摒弃“躺平”、“佛系”等消极行为,形成稳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团结奋斗的结果有助于提升青年的发展信心。青年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在团结奋斗中被唤醒,其结果能极大提振青年对个体、集体乃至国家的发展信心。团结奋斗精神贯穿青年的整个成长历程,前期在小集体中的出色奋斗成果具备“以小见大”的长期效应,能够激励广大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责任,克服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五)团结奋斗为青年担当使命涵养敢于斗争品格

  ***总书记要求广大共青团员“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团结奋斗精神与敢于斗争品格都是青年担当使命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都处于畏惧困难、求稳怕变的对立面。青年斗争意志薄弱、团结奋斗精神缺失的直接表现便是惧怕风险挑战,回避危机困难,而团结奋斗精神在思想引领和实践启示上发挥着涵养青年敢于斗争品格的作用。一方面,团结奋斗精神警示青年保持清醒认知,坚定斗争意志。团结奋斗精神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便能带动青年形成敢于斗争的品格。青年具备团结奋斗精神,也就具备了精诚团结、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面对风险和考验时能够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保持不惧危难的奋斗姿态,克服干劲不足的消极现象,磨炼敢于斗争的坚定意志。另一方面,团结奋斗精神为青年掌握斗争技巧、提高斗争本领提供启示。团结奋斗精神和敢于斗争品格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破解难题中总结规律、提升技巧。“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揭示了团结和斗争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为青年把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明确了方向。团结和斗争是青年干事创业必须面临的问题,敢于斗争但不善协作,只能取得短暂胜利,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凝聚共识,方能长期团结、实现共赢。

  二、党的百年奋进征程是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丰厚养料

  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百年征程生成的英雄模范人物、重大历史成就、重大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最丰厚的养料,起到立标杆、提底气、聚智慧、强动力的显著作用。

  (一)英雄模范人物为培塑团结奋斗精神品质树立榜样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培塑需要依托英雄模范的示范与表率作用。英雄模范的作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精诚团结、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更多先行者团结群众、凝聚共识、艰苦努力,也需要更多英雄模范树立标杆、指引方向、提供动力。英雄模范为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提供有形的正能量,广大青年都像英雄模范那样团结奋斗,定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用团结奋斗燃起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之光。我们党成立后,秉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杨开慧……无数英烈不惧风险、英勇奋斗,用生命换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国情进行了艰辛探索。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公仆焦裕禄、石油工人王进喜……一批批英雄模范坚守岗位、不懈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者申纪兰、“平朔模式”的创造者陈日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不辞辛苦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无数时代英雄冲锋陷阵,为国为民奉献的信念坚定不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新的征途上,我们要铭记为国家不懈奋斗的英雄们,塑造敬重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社会氛围,让认同并尊崇英雄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行为,为青年担负使命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二)重大历史成就为培塑团结奋斗精神品质提振底气

  一百多年前,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进行探索,始终重视凝聚人民的团结意识、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依靠精诚团结、不懈奋斗的民族意志攻坚克难,开辟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我们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了最广泛的社会制度变革,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其三,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减贫奇迹与经济奇迹;
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于青年而言,有底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信心,对自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地位有认识,对自身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的本领有把握。团结奋斗是贯通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史的重要主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非凡历史正是对“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的最佳阐释。我们党对历史成就的总结既彰显了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价值,也为青年坚定团结奋斗精神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深入理解重大历史成就,定能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定能依靠团结奋斗续写前辈创造的辉煌成就。

  (三)重大历史经验为培塑团结奋斗精神品质凝集智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视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真实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沉浮,汇总了前人的知识、经验与智慧。“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学习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了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智慧。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勇前行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艰辛探索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锐意创新的实践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不仅凝结着丰富的历史规律、历史智慧,而且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和深厚滋养。团结奋斗作为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内在地包含了很多规律、力量与智慧。青年汲取党的重大历史经验,能够进一步丰富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智慧和力量。青年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所掌握的历史智慧就越丰富,对前途的把握就越主动。青年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主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汲取其蕴含的力量与智慧,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能有效促进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养成。

  (四)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塑团结奋斗精神品质充实力量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精神力量,并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与支撑下在团结奋斗中生成的,是源与流的关系。团结奋斗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都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共同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不断丰富拓展的过程,便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而团结奋斗的过程。在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和国际新兴思潮强势渗透的双重影响下,当代青年群体分层与利益分割的现象较为普遍,青年的思想意识呈现差异化与多样性的特点,增加了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现实阻力。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团结奋斗精神的源流关系是青年工作者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前提。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提供引领力,是全体党员团结起来、接续奋斗的伟大旗帜。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广大青年自觉联系起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团结一心、敢于奉献的精神气质和真抓实干、永久奋斗的自觉行动。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提供驱动力。“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战胜千难万险、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在奋斗中发展壮大,以团结奋斗赢得主动、赢得胜利。伟大建党精神驱动青年主动作为、把握机遇,团结起来,直面困难,将新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三、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品质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提升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培塑效果,需遵循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常态性与节点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形成,不能单靠培塑工作者的理论说服,还要接受社会实践的锻造与检验。理论说服解决“知”的问题,实践锻造解决“行”的问题,培塑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说服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原则,在知行统一中坚定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一方面,坚持理论性原则要讲好团结奋斗精神品质包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透团结奋斗精神品质的重要性。质朴的道理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讲道理,是讲透团结奋斗精神“是什么”,解决“知其然”的问题,要求培塑工作者联系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等,生动阐述团结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具体表现。讲学理,是明确团结奋斗精神“为什么重要”,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要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历史智慧,阐述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深邃的哲理以道理和学理为基础,趋向理论化、系统化。讲哲理,是讲好团结奋斗精神蕴藏的哲理,要揭示其蕴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时,培塑工作者不能止于传达,更应阐释其中的哲学意蕴,即团结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前提,取得胜利是团结奋斗的成果,鼓励广大青年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由此提升当代青年的精神境界,增强青年坚持团结奋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塑工作者依照讲道理、讲学理、讲哲理循序渐进展开教学,能够有效避免工作走向肤浅化、庸俗化,帮助青年透彻把握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形成坚定的团结奋斗信念。另一方面,坚持实践性原则要求培塑工作者创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情感认同,进而内化为主动的价值追求。“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的思想理念只有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才能深入人心。培塑工作要真正地影响青年、教化青年,要通过具体实践让青年感知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与价值性。为此,培塑工作者既要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以熏陶引导,也要通过走访调研、勤工俭学、公益活动等方式展开教育,让青年走出校园、走近群众,在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中感受团结奋斗精神的实在价值,在探究、反思、解决现实问题中感知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权变、常变的哲学思想,即处理事情既要遵循一定原则,也要因时而变,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变通。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原则延续了这一哲学智慧,开展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培塑既要遵循过往的经验,也要根据环境变化创新工作方法。一方面,继承性原则要求培塑工作继承过往有益工作经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青年思想工作是接续的历史过程,创新青年思想工作的方法必须以继承有益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为基础。就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而言,有益的经验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智慧、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国外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等。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智慧而言,不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育主张,还是“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方法论经验,抑或是“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的朴素道理,都是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可以运用转化的文化经验。就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言,中国共产党开展青年工作、引领青年思想、关照青年成长的一以贯之的做法,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党领导的青年组织的作用、充分尊重青年利益诉求等,都是开展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培塑工作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再如,西方社会重视舆论宣传引导、发挥隐性教育功能等经验,也是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可以参考借鉴的。另一方面,创新性原则要求培塑工作者结合环境变化改进工作方式、更新培塑内容、创新话语表达。一是要立足青年实际改进工作方式。既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克服重精英、轻草根的倾向,关注普通青年,特别是快递员、外卖员、网络红人等新兴青年群体;
又要深入基层,走近青年,深入青年,和青年并肩同行,摸爬滚打,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结合生活条件变化更新培塑内容。团结奋斗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要避免把团结奋斗精神简单化、庸俗化,否则就会难以引起物质条件丰裕一代青年的共情。三是要结合网络舆论变化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要求培塑工作者整合与团结奋斗精神相符的网络话语资源,借鉴其风趣、接地气的话语风格,善用真诚的话语与青年进行沟通,使培塑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实现理论话语通俗化。

  (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

  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不是单向灌输说服,而是双向互动启发,只有激发培塑工作者和青年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前者的主导性和后者的主体性,才能提升培塑效果。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要坚持主导性原则,积极主动地推进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培塑工作。学校是培育青年的主阵地,教师要将自身视为青年形成团结奋斗精神的引路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
要将教学使命定位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而不局限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校外实践,都要求教育者将团结奋斗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历史成就等内容纳入教学设计,解读团结奋斗精神的具体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要求,带领青年学生探究、认同、养成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播撒团结奋斗的种子。良好家风和社会氛围对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养成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家长和社会成员要将自身视为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培塑的示范者,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为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贡献力量。家长要认可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肯定身边的团结奋斗典范,疏导青年的“躺平”情绪,支持青年的远大理想。社会大众则可以通过传播正面事迹,批判负面现象,营造团结一致、奋斗光荣的社会风尚,为青年形成团结奋斗精神提供正向引导。另一方面,培塑工作者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青年能否将团结奋斗精神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是衡量培塑效果的重要标准。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善培塑内容与形式。引领青年思想、塑造青年灵魂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绝非照本宣科的说教可以实现。应当以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为起点,运用教学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讲解团结奋斗精神的重要性时,要避免简单地从既有结论出发,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与需求,讲明团结奋斗精神对学生面对生活困难、提升学习能力、成就个人理想的具体帮助,再得出团结奋斗精神重要的结论。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倡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让所学入脑入心,避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机械记忆。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增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趣,加深学生对团结奋斗精神品质内涵的了解,夯实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基础。

  (四)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覆盖面与针对性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团结奋斗精神培塑效果的重要指标。这要求培塑工作者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扩大覆盖面,以分层施策的方式提高针对性,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结合,扩展团结奋斗精神的辐射力。一方面,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要靠整体推进统筹全局。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的因素众多,包括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专职力量与兼职力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是相对复杂的工作系统。青年团结奋斗精神培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应从纵向、横向两个方向协同发力,坚持整体性原则,贯彻整体规划的工作要求。纵向来看,要以宏观视野就团结奋斗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统一部署,立足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整体规划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将团结奋斗的核心知识按照难易程度纳入教材。横向来看,要加强校内外教学机构的沟通协作,借助专题研讨、专题培训、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增进教师主体对团结奋斗的理解把握,将团结奋斗相关知识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培塑青年团结奋斗精神要靠分层施策保证实效。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衔接不足、区分不够、简单重复的现象,阻碍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思政课着力于价值塑造,如果课程内容频繁重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与学习兴趣,进而触发逆反心理。团结奋斗精神培塑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样会面临上述问题。这要求教学主体坚持层次性原则,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的层次,确保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并实现阶梯式推进,达成整体发展的目标。从各学段来看,小学阶段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为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团结奋斗的具体表现;
中学阶段以涵养爱国主义情怀为主,引导学生明晰个体、集体、国家的辩证关系;
大学阶段以涵养团结奋斗精神为主,引导学生明确为何团结奋斗、以何团结奋斗。此外,强调内容供给层次性时还需要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问题,分层施策不是绝对分离,各学段在明确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意和前后学段的衔接问题。

  (五)坚持常态性与节点性相结合

  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形成与深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动态过程,推动团结奋斗精神入脑入心,提升团结奋斗精神的渗透力,既要确立常态化理念,落实经常性措施,又要聚焦重要历史节点,把准育人时机。一方面,要坚持常态教育,在日积月累中深化培塑效果。常态性原则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顺应了青年思想认识与教育工作的渐进性特点。坚持常态性原则,一要明确培塑工作的渐进性与长期性。培塑工作者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同常态化教育的价值,明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工作思路,反对“走捷径”的错误想法,将团结奋斗知识融入教学日常,将团结奋斗素材应用于日常宣传,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团结奋斗常态化教育的形式、方法、路径,使得团结奋斗精神成为青年永不褪色的内在底色。二要重视培塑成果的持续性与可复制。实施常态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普遍推进的培塑格局,促进培塑成果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真正地触动青年、塑造青年、引领青年。为此,前期工作要以借鉴学习为主,参考同类型工作的育人经验和优秀案例,挖掘具备本土特色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形成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培塑模式;
后期工作要以经验总结为主,及时总结凝练好经验与好方法,必要时上升为制度规范,既为模式推广提供学习内容,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落实节点教育,把准育人时机,强化培塑效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时”字包含工作时机和时代背景双重含义。“因时而进”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捕捉育人时机的敏锐意识、把握育人契机的基本能力,妥善利用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独具的历史意义与纪念价值往往能带动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为开展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的教育活动更能唤醒历史记忆、激活民族精神、倍增教育效果。此外,在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会加紧散播各类错误言论,试图通过传播错误思潮实现意识形态渗透,扰乱当代青年的意志与信念,破坏当代青年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影响青年团结奋斗精神的塑造与巩固。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重大时间节点这一育人契机,通过超前、及时的宣传报道吸引青年的注意力,通过有意义、有深度的专题研讨提高青年的参与度,通过生动、深刻的知识讲解收获青年的认可度。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培养青年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 精神 党课 骨气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