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简史党课8篇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2020年05月)尊敬的×书记、×局长,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下午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简史党课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2020年05月)尊敬的×书记、×局长,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SHZY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篇二: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和阶级
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有《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想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1622年意大利早期空想家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
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空想共产主义体系是以后很多空想社会
主义体系的雏形,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1619年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基督城》问世。《基督城》以第一人称
方式,描绘了一群受迫害的基督徒移居在南极孤岛的生活。基督城是由三个人分别主管司法、经济和审计的共和国,在这里劳动者有了分工并且注重实践教育,人们强调学习能够震动心灵器官。
虽然正面乌托邦的三颗明珠都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
18世纪,法国的莫来迪发表著作《自然法典》,标志着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诞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将平等理解为平均。莫来迪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需要法律来规范,他通过制定一些列的法律勾画出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公平,共有的原则出发,莫来迪认为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远古。
19世纪,圣西门、博立叶和欧文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不平等,认为私有制这个万恶之源导致了人类的精神怠惰。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博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和欧文提出的公社制度,都严厉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认为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替代。
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陷入局限的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承认资本主义在它产生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对社会的贡献,承认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和社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并未找到规律性。
从1844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1836年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提出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以密谋和暴力参与斗争。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站起来”,纲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言》。《共产主义宣言》与1848年发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又空想变为现实。1871年,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仅72天。此时,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二、苏联社会主义列宁认为,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再一国或多国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大中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对农民生产实行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同时,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采用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途径。1926年,苏联社会主义进入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停止了新经济政策,不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形成了畸形的社会主义。总体来说,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发展适应了当时国际情势的需要,但是过于死板僵硬的体制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了很长的探索时期。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有16个之多,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的错误判断、生产力发展滞后和政治腐败等,而赫尔巴乔夫的信仰转变也与苏联解体有很大关系。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第二部分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欧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通常主要指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成。它是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大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改良主义思潮。1951年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会议宣告社会党国际成立,通过了《法兰克福宣言》,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改为社会民主主义,但是基本主张不变。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分权原则;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公私混合体制,国有化程度很高,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社会保障人们的包括生命、受教育权等一系列权利;国际上建立公共合理的社会秩序,减少不发达国家债务并对其进行援助。自由、公正、民主和人权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欧洲共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是指西欧一些共产党在探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治路线。欧洲共产主义主张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走民主道路,通过议会内和议会外斗争向结合的方式争取民主,即不是采取暴力革命,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社会党国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民主,其指导思想是多元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属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庞杂思想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第三,在政治主张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民主观和社会改良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暴力革命论尖锐对立;第四,在经济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私有制主导下的混合所有制、工人参与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等经济政策根本不同。
篇三: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型前进、波浪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虽然正面乌托邦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
18世纪,法国的莫来迪发表著作《自然法典》,标志着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诞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将平等理解为平均,从公平、共有的原则出发,莫来迪认为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远古。
19世纪,圣西门、博立叶和欧文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博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和欧文提出的公社制度,都严厉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认为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替代。
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陷入局限
的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从1844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1836年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提出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站起来”,纲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言》。《共产主义宣言》于1848年发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1871年,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仅72天。此时,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从本世纪初在苏联诞生以来,出现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列宁逝世为第一次高潮,此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从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为第二次高潮,从那以后社会主义一直处于低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落后,先天不足;内部存在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残余;外部不断遭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遏制和打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探索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毫无疑问,21世纪社会主义也将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进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加深,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危机和冲突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矛盾。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虽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
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社会主义运动中暂时的复辟、倒退,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
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总体上讲是处于低潮,但中国社会主义却是高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不仅明显优于旧中国任何时期,而且优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同期水平。社会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生产力更迅速地向前发展,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非执政的共产党经过动荡和分化后,许多党坚持了下来,有的还有所发展。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探索复兴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们对社会主义复兴道路的新探索必将带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提倡的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导的。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况将被克服。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道路的多样性、方式的多样性、体制的多样性和策略的多样性。中国搞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越南搞的是“越南特色”,古巴搞的是“古巴特还有“朝鲜式的社会主义”或
“主体社会主义”等等。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型的社会主义,而是开放性的社会主
义。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时代特征要求战略调整,时代和国情一样,是每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都
必须认清和把握的,是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基础。而每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规定性从而区别于其他时代。认识时代特征,也要注意把和平与发展同战争与冲突联系起来,还耍从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时代特征。
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
篇四: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分享党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爱党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史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微党课征集活动营造大家讲党课讲党史讲活红色故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党课教育共享覆盖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主题党日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接地气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要坚持分类靶向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尝辄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不虚不偏高质高效“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党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因地制宜,定方案、建机制、抓学习,用“三融合”学党史悟初心,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挖掘整合,把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学经典词句,优化学教载体,创新学教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稳步开展、深入人心。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阵地”相融合,用好红色阵地的党史图文、红色影音、红色讲解、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要用活红色资源,整合组织、宣传、党史、档案等党史资料,细化形成党史学习教育“项目清单”,打造推出一批红色线路供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边学、边看、边听、边思考,共同感悟“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增强啃硬骨头的勇气,提升化险为夷的能力,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心、强国情、报国志。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
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依托“三会一课”抓在日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学习,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相融合,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基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分享党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爱党爱国情
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党史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微党课”征集活动,营造大家讲党课、讲党史,讲活红色故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党课教育共享覆盖面,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主题党日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接地气”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要坚持分类靶向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浅尝辄止,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整体推进、不虚不偏、高质高效。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体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抓好个人自学,全身心投入,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列出必读书目,深化人到、眼到、心到“三到”读书法,营造“比学赶超”学党史氛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集中学教”相融合,采取中心组专题学习、专题辅导讲座、交流讨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举办“红色品读会”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做到精准施教,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要充分利用党校师资力量、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辅导、“解读+互动”等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的能力本领,彰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特质,带头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真正推动党员干部学深学实学透党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
篇五: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有《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想着这个目标而努力。1622年意大利早期空想家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空想共产主义体系是以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雏形,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1619年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基督城》问世。《基督城》以第一人称方式,描绘了一群受迫害的基督徒移居在南极孤岛的生活。基督城是由三个人分别主管司法、经济和审计的共和国,在这里劳动者有了分工并且注重实践教育,人们强调学习能够震动心灵器官。虽然正面乌托邦的三颗明珠都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18世纪,法国的莫来迪发表著作《自然法典》,标志着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诞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将平等理解为平均。莫来迪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需要法律来规范,他通过制定一些列的法律勾画出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公平,共有的原则出发,莫来迪认为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远古。19世纪,圣西门、博立叶和欧文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不平等,认为私有制这个万恶之源导致了人类的精神怠惰。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博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和欧文提出的公社制度,都严厉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认为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陷入局限的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承认资本主义在它产生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对社会的贡献,承认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和社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并未找到规律性。从1844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1836年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提出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以密谋和暴力参与斗争。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站起来”,纲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言》。《共产主义宣言》与1848年发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
又空想变为现实。1871年,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仅72天。此时,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二、苏联社会主义列宁认为,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再一国或多国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大中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对农民生产实行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同时,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采用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途径。1926年,苏联社会主义进入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停止了新经济政策,不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形成了畸形的社会主义。总体来说,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发展适应了当时国际情势的需要,但是过于死板僵硬的体制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了很长的探索时期。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有16个之多,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的错误判断、生产力发展滞后和政治腐败等,而赫尔巴乔夫的信仰转变也与苏联解体有很大关系。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第二部分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欧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通常主要指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成。它是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大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改良主义思潮。1951年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会议宣告社会党国际成立,通过了《法兰克福宣言》,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改为社会民主主义,但是基本主张不变。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分权原则;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公私混合体制,国有化程度很高,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社会保障人们的包括生命、受教育权等一系列权利;国际上建立公共合理的社会秩序,减少不发达国家债务并对其进行援助。自由、公正、民主和人权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最终目标。
欧洲共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是指西欧一些共产党在探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治路线。欧洲共产主义主张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走民主道路,通过议会内和议会外斗争向结合的方式争取民主,即不是采取暴力革命,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社会党国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民主,其指导思想是多元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属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庞杂思想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第三,在政治主张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民主观和社会改良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暴力革命论尖锐对立;第四,在经济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私有制主导下的混合所有制、工人参与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等经济政策根本不同。
篇六: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2021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今年是2021年,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姿态、拿什么样的成绩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在座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思考的内容。在我看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为题,为大家上次党课,和大家一起从两个方面回顾光辉历史、坚定初心使命。一、重温党的100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这个党“是什么、干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贯穿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的重大主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不惧流血流汗,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8人为党英勇献身,没有一人叛党投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长征出发时,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在淮海战役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男女老少齐上阵,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理论探索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形势任务而诞生和成长。近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1840年以来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72年接续发展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自我革命、勇立潮头的自身建设史。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危急关头,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由此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展了延安整风,全党同志系统学习党的历史,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近100年来,我们党一次次勇敢地拿起手术刀革除自己的病症,一次次依靠全党同志的努力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华民族走
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篇七: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时间地点主持参会人员学习内容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在整个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这300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讲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听起来很像科学社会主义,那为什么还说他们是空想社会主义呢?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说法,他说:“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希望。”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谓现实,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越来越成
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系统地阐释了剩余价值学说。1880年,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作为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1917年首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无法解决日益激化的国内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列宁毫不迟疑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之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时间地点主持参会人员学习内容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位一体”的苏联模式,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更多是苏联国情、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的产物。苏联模式的短期成功导致大多数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潜在的问题,反而将其神圣化为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和基本制度。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改革都没能真正触及苏联模式的核心。苏联解体证明这种模式的根本问题是逐渐背弃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用了30多年时间从思潮、运动发展到制度,为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迈进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给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证明自己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更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革命性地改变和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在社会主义最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三位一体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规范理论的革命性发展,为真正超越苏联模式、跟上时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都是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厘清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
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初步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篇八:社会主义简史党课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列宁语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有《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想着这个目标而努力。1622年意大利早期空想家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空想共产主义体系是以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雏形,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1619年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基督城》问世。《基督城》以第一人称方式,描绘了一群受迫害的基督徒移居在南极孤岛的生活。基督城是由三个人分别主管司法、经济和审计的共和国,在这里劳动者有了分工并且注重实践教育,人们强调学习能够震动心灵器官。虽然正面乌托邦的三颗明珠都为人们描绘出了理想国度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当时手工劳动基础上生产力非常地下,人们的这些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空想。18世纪,法国的莫来迪发表著作《自然法典》,标志着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诞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将平等理解为平均。莫来迪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需要法律来规范,他通过制定一些列的法律勾画出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公平,共有的原则出发,莫来迪认为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远古。19世纪,圣西门、博立叶和欧文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不平等,认为私有制这个万恶之源导致了人类的精神怠惰。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博立叶提出的和谐制度和欧文提出的公社制度,都严厉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认为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陷入局限的根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承认资本主义在它产生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对社会的贡献,承认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和社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并未找到规律性。从1844年到1917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1836年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提出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以密谋和暴力参与斗争。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站起来”,纲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宣言》。《共产主义宣言》与1848年发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
又空想变为现实。1871年,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仅72天。此时,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二、苏联社会主义列宁认为,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再一国或多国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大中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对农民生产实行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同时,列宁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采用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途径。1926年,苏联社会主义进入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停止了新经济政策,不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高度集权,形成了畸形的社会主义。总体来说,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发展适应了当时国际情势的需要,但是过于死板僵硬的体制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了很长的探索时期。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有16个之多,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和古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的错误判断、生产力发展滞后和政治腐败等,而赫尔巴乔夫的信仰转变也与苏联解体有很大关系。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第二部分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欧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通常主要指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成。它是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大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改良主义思潮。1951年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会议宣告社会党国际成立,通过了《法兰克福宣言》,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改为社会民主主义,但是基本主张不变。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分权原则;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公私混合体制,国有化程度很高,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社会保障人们的包括生命、受教育权等一系列权利;国际上建立公共合理的社会秩序,减少不发达国家债务并对其进行援助。自由、公正、民主和人权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最终目标。
欧洲共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是指西欧一些共产党在探索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治路线。欧洲共产主义主张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走民主道路,通过议会内和议会外斗争向结合的方式争取民主,即不是采取暴力革命,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社会党国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民主,其指导思想是多元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属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庞杂思想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第三,在政治主张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资产阶级的阶级调和民主观和社会改良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暴力革命论尖锐对立;第四,在经济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坚持私有制主导下的混合所有制、工人参与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的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等经济政策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