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7篇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7篇

时间:2022-04-19 16:00:02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7篇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1

  闽西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硝烟早已散去,精神的力量永存。

  两处地点,印象深刻。

  长汀县中复村,是红九军团的长征出发地。那里的一座木质廊桥上,至今还留着当年红军征兵的等高线。“人比枪高当红军”,中复村一带,2000多名闽西子弟曾经从那条线走过,步履铿锵,绝大多数只留下永远的背影。

  长汀县濯田镇,烈士的名字刻满了纪念馆整整一面墙。镇里的同志介绍,在册烈士917名,大部分参加了红34师,几乎都长眠在湘江之畔。

  遗迹无言,力重千钧。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苏区人民的无私支持和巨大牺牲,来自于党和人民军队的休戚与共,血肉相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初心就镌刻在那条生命等高线上,在那面烈士纪念墙上,在“半条被子”的细节里,在无数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中。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即便革命暂时遭遇低潮,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仍然是“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毅然决然,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乐观豪迈。军旅作家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动情地写道:“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何等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新长征,我们再出发。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2

  一百年,路漫漫,沧桑几度,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昂首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廉政党课:坚守信仰、清正廉洁、对党忠诚 争做新时代廉洁的水务人。

  同志们: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从1921年以来党已经走过了10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这10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00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100年。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集团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今天我主要围绕“坚守信仰、清正廉洁、对党忠诚”三个方面给大家上一堂廉政教育党课。

  一、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党穿越100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共产党员的精神动力。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一些腐败份子把自己的牢狱之灾归罪于制度漏洞,这往往是开脱之辞,制度固然更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但是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共产党员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因素。制度使人不敢腐败,信仰使人不愿腐败,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勤奋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大家要继续强化党章党规的学习,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行为规范,增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集团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二、强化政治素养,坚定廉政操守

  共产党员要讲政治,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心中有党。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第一,强化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到表率作用,成为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把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本领落到实处,深化思想认知,增强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特别是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做到防腐拒变,清正廉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廉是底线,也是红线,谁也不能突破。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不断深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腐朽思想乘机而入,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保持清正廉洁。大家要从严约束自己。常怀律己之心,注意防微杜渐,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常思贪欲之害,以健康方式追求美好理性的业余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交良师益友,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第三,发挥模范作用,敢于担当。理想和信念不是一句空话,作为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大家要以焦裕禄同志、向警予同志和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大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讲奉献、讲担当,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处理四种关系,确保对党忠诚

  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大家要始终保持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始终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一是始终保持公私分明的自觉性。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党性纯不纯、作风正不正的试金石。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如果只图自己舒服、只讲个人面子、只顾自身前程,就难免让“私”字大行其道,助长“四风”蔓延,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只有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大家要继续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坚持克己奉公、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先公后私。

  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对共产党员而言,理当做到破除私心、成全公义,可以追求个人的合法权益,但不可以有自己的灰色私利,更不能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对共产党员来说,不怕物质诱惑多么炽烈,就怕内心自律溃败;不怕监督存在留白,就怕不能战胜“心魔”。大家要继续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不让自己掉进唯“利”是图的歧路和错路。

  三是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共产党员,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会丢了“魂”,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就会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大家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心中始终牢记法律和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牢记自己的使命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为人民掌好权、替百姓办好事。具体到个人,就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尽忠职守,爱岗敬业,忠诚自己的事业,为公司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能力,是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希望同志们能倍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良好机遇,倍加珍惜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扎实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崭新的精神面貌,为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3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廉政党课——坚守信仰、清正廉洁、对党忠诚 争做新时代廉洁的水务人,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从1921年以来党已经走过了10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这10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00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100年。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集团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今天我主要围绕“坚守信仰、清正廉洁、对党忠诚”三个方面给大家上一堂廉政教育党课。

  一、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党穿越100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共产党员的精神动力。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一些腐败份子把自己的牢狱之灾归罪于制度漏洞,这往往是开脱之辞,制度固然更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但是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共产党员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因素。制度使人不敢腐败,信仰使人不愿腐败,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勤奋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大家要继续强化党章党规的学习,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行为规范,增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集团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二、强化政治素养,坚定廉政操守

  共产党员要讲政治,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心中有党。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第一,强化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到表率作用,成为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把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本领落到实处,深化思想认知,增强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特别是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做到防腐拒变,清正廉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廉是底线,也是红线,谁也不能突破。随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不断深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腐朽思想乘机而入,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保持清正廉洁。大家要从严约束自己。常怀律己之心,注意防微杜渐,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常思贪欲之害,以健康方式追求美好理性的业余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交良师益友,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第三,发挥模范作用,敢于担当。理想和信念不是一句空话,作为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大家要以焦裕禄同志、向警予同志和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大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讲奉献、讲担当,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处理四种关系,确保对党忠诚

  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大家要始终保持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始终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一是始终保持公私分明的自觉性。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党性纯不纯、作风正不正的试金石。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如果只图自己舒服、只讲个人面子、只顾自身前程,就难免让“私”字大行其道,助长“四风”蔓延,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只有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大家要继续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坚持克己奉公、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先公后私。

  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对共产党员而言,理当做到破除私心、成全公义,可以追求个人的合法权益,但不可以有自己的灰色私利,更不能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对共产党员来说,不怕物质诱惑多么炽烈,就怕内心自律溃败;不怕监督存在留白,就怕不能战胜“心魔”。大家要继续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不让自己掉进唯“利”是图的歧路和错路。

  三是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共产党员,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就会丢了“魂”,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就会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大家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心中始终牢记法律和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牢记自己的使命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为人民掌好权、替百姓办好事。具体到个人,就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尽忠职守,爱岗敬业,忠诚自己的事业,为公司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能力,是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希望同志们能倍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良好机遇,倍加珍惜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扎实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崭新的精神面貌,为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4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守。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党课讲稿:品读百年党史 筑牢一生信仰,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是今年最重要的教育活动。学好百年党史,感悟百年党的伟业,弘扬百年党的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信仰信念,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姿态,用什么样的成绩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在座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思考的内容。今天,我以“品读百年党史 筑牢一生信仰”为主题,为大家上党课,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重温党史历程,汲取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是苦难辉煌的一百年、是砥砺前行的一百年,是励精图治的一百年。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拥有如此坚毅的韧性、创造如此磅礴的伟业。这从党的百年历史循来,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无数仁人志士一起,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党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经千难万险、战火硝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心若有所向往,何惧道阻且长”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开始了长达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探索中前进,从挫折中奋起。最终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心。在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历史性进步,中国的面貌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守。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继往开来,锐意创新,依法治国,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我们国家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征程。中国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前行,迈入了中华民族加速崛起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守。”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大落大起,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历史证明,他们的信仰从未改变,他们的初心也从未改变。他们历经生与死、血与泪的时代洗礼,依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二、领会党史内涵,铸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纵观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就能读懂百年党史的精神内涵。《苦难辉煌》的作家金一南说过:“我们曾经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可以说,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仰,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胜利之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初心之路”。

  一次次重要关头的历史性抉择、一个个激励初心的伟大精神、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细细读来,无不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从航天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无数共产党人顽强奋斗、前赴后继,共同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催的精神长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正是靠着这些信念,我们党的事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们,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他们受尽磨难也要勇往直前,面对敌人层层围剿也不改初衷,个个都是“硬骨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百年风雨,一次次在逆境中重生,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有着坚定的信仰。百年党史的精神内涵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这艘巨轮才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深化党史教育,强化立足本职干事业的信念

  党史,是筑牢信仰之基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从陈望道把墨水当作红糖故事中,能够品味到信仰的味道;从夏明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名言中,读懂共产党人信念的坚贞;从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更能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增信”,也就是要在百年辉煌党史的学习中追溯信仰的源头、体悟信仰的感召、激发信仰的力量。“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学党史,要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一方面从党的奋斗征程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党史学习中了解历史脉络、掌握历史事实、将党史放到中国历史大背景中理解,客观理性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从而自觉以党的理想为理想,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另一方面从前辈先烈的事迹中补足精神之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涌现出了一批为了真诚信仰和理想信念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尽快实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的重大转变,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的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涌现出了一批忘我奉献、敢闯敢干的先进模范。

  同志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缅怀历史,弘扬传统,凝聚共识。回首党的奋斗之路,我们就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党员干部学史增信,就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责任重大。信仰的力量弥足珍贵,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应当积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让精神脊梁更加挺拔,让干事创业更加踏实,让工作斗志更加激昂,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5

  有了信仰,我们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社会发展就有了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党课讲稿——最有力量是信仰,希望大家喜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在成就面前,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而这些思考都指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信仰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无数革命先烈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仰在工作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因此,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信仰作为根本遵循。

  一、何谓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地讲,信仰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根本遵循。这一遵循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工作、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比理想、信念、信仰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可以更好理解什么是信仰。第一,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或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相对于信仰而言,理想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精神状态。那么,在其之上是什么?在理想的支撑下,我们会明确自己的信念,因此信念超越了理想。第二,信念。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一问题信任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那么,在理想、信念之上是否就是信仰了?我们以理想、信念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信仰,因此信仰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追求。第三,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敬仰。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信仰统领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精神生活中最高级的状态,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信仰的类型

  1.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既包括对科学的信仰,也包括对具有科学性知识的信仰。怎么理解?第一,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在学校中,我们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工作生活中,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这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同时也说明坚持科学信仰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我们有着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范,要靠拼搏、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坚持科学信仰的文化传统。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科学信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由此,我们不能把科学信仰单纯地理解为对科技、对创新的一种信仰,它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个传统。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宗教的人对自己所信仰的教理教义,由认同和崇拜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全身心的皈依。在宗教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第三,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社会上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较少,但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力不小,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民族矛盾,甚至会危害国家统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包括我们对政党及其理论、政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当前及今后,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党信仰。这是政治信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政治信仰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信仰力量的一个核心。

  (三)信仰的实质

  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反思和确证,达到对自己区别于他人、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他人、他物关系的意识。同时,信仰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具有时间的向度,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我们也明确,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同现实的关系不能不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以否定性为媒介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使我们不断趋于信仰。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通过信仰的指导,通过自我否定,否定我们现实中很多不合理性,来实现自我发展。

  二、信仰源自哪里

  (一)信仰产生于现实

  宗教信仰源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人对超人力量的恐惧和对理想状态的幻想。宗教信仰是信仰较为低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宗教萌芽。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群居状态生存,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种种威胁。但当自身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们就会产生宗教信仰,会把自己不具备的力量、不能实现的理想,诉诸宗教、诉诸神灵。所以说,宗教信仰产生于现实。我们对大自然的不理解,对自身认识的不深刻,对他物的妥协和屈服,形成了最初的宗教。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宗教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们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唯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简单地讲,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和合理性。那么既然唯心主义有合理之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呢?因为,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同时自然科学发展也给唯物主义观点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但如果坚持唯心主义,则会导致我们的很多想法仅停留在空想上,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合理路径。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坚持唯物主义、不主张把宗教信仰当作行为原则的原因。

  总之,宗教信仰产生于所处的社会发展条件,而我们今天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也就是源于现实、源于我国社会发展成就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所以说,信仰是我们通过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理论的推理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信仰发展于实践

  这里,我们要讲一讲马克思,这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伟大的一生中都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长期革命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把大部分的学习焦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步入社会后就在《莱茵报》做编辑,期间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19世纪初,贫民为了填饱肚子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虽然有1826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面对这种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对此,马克思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立刻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政府的丑恶,也逐步意识到思想上的认识不足以改变现状,要通过革命推翻落后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守这一信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一直从事理论研究与革命工作,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解读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经济危机,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以说,在马克思的努力下,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信仰成就于事业

  我们不能把信仰仅作为思想上、头脑中的一种精神追求,更要通过不断努力和拼搏,将信仰转化为造福老百姓、为国家做贡献的工作成就。我们举两个例子。

  “雷锋传人”郭明义,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从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工友们称他是“活雷锋”。他20年来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郭明义的实际行动和成绩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只要坚持信仰,并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守岛英雄”王继才,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6年起,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三、信仰的意义

  (一)信仰的意义

  信仰的意义是什么?信仰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信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经这样阐述信仰,或许能够解答我们的疑问。刘小枫教授说: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否定时仍然持重挚爱与希望。它使人秉得一种超越性的心智力和感情素质,使人能超越存在的限定和伤害,进入神圣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又使人积极地、挚情地参与生活的更新,因为信仰也是对那种面临苦难、贫乏、痛苦、自弃而无动于衷的自由感的否定。

  对于这段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

  第一,信仰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与方向。信仰很抽象,好像很遥远,但通过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深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慢慢地把握住。我们一旦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第二,信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前行的动力。通过信仰对现实的否定,我们可以克服现实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样才能趋向于信仰。也就是说,有了信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三,信仰使我们拥有一种自我超越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和失误。怎么办?简单来讲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信仰,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刘小枫教授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二)信仰的养成

  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坚持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所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我们信仰的力量。

  这里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即信仰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注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由人化文,通过人的劳动和实践,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另一个是以文化人,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反过来又在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的不断进步。而人精神层面特别是信仰力量的提升,又推进了社会良性发展。

  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对信仰的养成做一个简单梳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而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一脉相承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化的矛盾中产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背后却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缺失。面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从“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我们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要求。现在,我们对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三)信仰的作用

  有了信仰,我们人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力量,社会发展就有了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反之,我们个人、社会都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这样一个高度去强调信仰的作用。

  四、我们该如何坚持信仰

  (一)坚定政治信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并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从历史上看,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在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在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其中教训要引起我们高度醒思。当时,正是由于苏联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弃了党的执政地位,才给了西方国家可乘之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转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所以,坚定政治信仰,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那么,有哪些错误思潮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宪政民主”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制度;“普世价值”论,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公民社会”论,意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甚至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消费主义,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由此,政治信仰是一面旗帜,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信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二)夯实理论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理论信仰的根本遵循。那么,怎么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的谈话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戈尔巴乔夫时的谈话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经由后人不断创新而成的理论体系。这短短一句话所包含的内涵非常深刻。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文章、著作中着手。第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综上而言,我们要夯实理论信仰,就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三)明确行动信仰

  明确行动信仰,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其中排在第五位的是“接诉即办”。“接诉即办”是xx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推出的旨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服务机制。那为什么“接诉即办”能占据这么高的位次?因为它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继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思想都把人民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化我们对人民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传承。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标准。第一,群众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群众标准,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怎么坚持?走群众路线。然后,通过落实群众标准,判断我们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否达到预期。可见,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信仰,是我们党根本宗旨传承发展的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最后,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作为总结。2015年2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要讲话站位非常高,寓意也非常深刻。总之,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6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论断!

  我不由想起那首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诗:“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生活如此,革命更是如此。因为拥有共同的信仰,一大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才会坚定无悔地追随着中国共产党;因为拥有坚定的信仰,数万红军才能在围追堵截中屹立不倒、在冰天雪地里宁折不弯,“万水千山只等闲”,最终“三军过后尽开颜”。

  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长征就是不断往前走,走着走着最后走到了陕北,也就走出了所谓的长征。持这种观点的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将长征抽象化了。是的,长征是不断地往前走,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战略转移;长征走的也绝非坦途,不但需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还需要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更需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根植于内心的共同理想信念,如何能数万人步调一致、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

  时间如白驹过隙,xx年好似弹指一挥间。但长征故事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长征精神依然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xx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新长征路是什么?用总书记的话说:“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实现伟大的理想,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面前依然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依然有“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依然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依然需要我们保持理想信念坚定,“风雨如磐不动摇”。

  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要践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党课篇7

  坚定的信仰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真正静下心来,逐条逐句学党章党规,原原本本学系列讲话;坚定的信仰源于火热的实践,要自觉对照“四讲四有”标准检身正己、躬身实践,把铿锵誓言转化为具体行为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要时刻保持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我们就能勇挑重任、开拓创新,当好时代的“劲草”和“真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5年的光辉历程,面向全党吹响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号角,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使讲话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坚守。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论语·颜渊》中,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意思是在其位不能疲倦懈怠,执行政令要忠诚尽力。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既要有“居之无倦”的敬业精神做支撑,更要有“行之以忠”的不离不弃葆本色。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有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柱和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坚定的信仰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真正静下心来,逐条逐句学党章党规,原原本本学系列讲话,切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理解真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的信仰源于火热的实践,要自觉对照“四讲四有”标准检身正己、躬身实践,把铿锵誓言转化为具体行为,把律己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同学党章党规结合起来,理解吃透党章、升华信仰自觉,对照条例查距、校准行为之标;要同学系列讲话结合起来,学深吃透精神、掌握基本原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向中央看齐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要同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结合起来,认真地学,务实地思,扎实地做,努力在破解改革难题、推进科学发展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有“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

  敢于担当要有“苟利社稷”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更要有“不顾其身”带头冲锋的魄力。要坚持实事求是,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省情特点必须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把上级精神吃透,把基本情况搞准,做到担当有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既要敢于迎难而上,更要冷静沉着思考,做到担当有勇气。要坚持统筹推进,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通盘考量,不谋不做、先谋后做、谋定再做,做到担当有方法。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要时刻保持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我们就能勇挑重任、开拓创新,当好时代的“劲草”和“真金”。今年是市县乡换届之年,组织部门必须肩负起选贤任能的责任担当,全面落实中央对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青海实际的换届政策和人事安排方案,科学指导换届工作,努力实现“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的目标任务。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有“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的情怀。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意思是惭愧自己所处地位太高却未能顾及百姓的安康。作为领导干部,“居处崇”更应“斯民康”。感情上必须贴近群众,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感恩之心、公仆之责对待群众,经常换位思考、常想百姓所需。工作上必须依靠群众,无论是创新加强党的建设、还是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都要把广听民意作为必经程序,多听不同的声音、反对的声音、批评的声音,真正把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作为我们正确决策、严以用权的“导航仪”。作风上必须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走访,带头结对认亲帮扶,积极解决好群众最为急盼的“头痛事”和最有怨言的“闹心事”。抓住市县乡换届的重要契机,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突出配强贫困县领导班子,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着力加强贫困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提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把村班子、党员队伍带强,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发展能力,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有“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的自律。

  唐代诗人吴叔达在《言行相顾》中写到:“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意思是树立志向要以誓言为根本,修养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言为本”才能带头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行乃先”才能做表率、当榜样、树威信。要严以正己,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初。要严以克己,牢记“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的道理,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要严以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认真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大力发扬“安专迷”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严格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等纪律规定,引导广大组工干部不断巩固“红线”意识、强化“底线”思维,铸牢甘为人梯的信念,塑造锤炼“绝对忠诚、公道正派、担当奉献、务实创新”的青海组工精神。

推荐访问:自己的 党课 信仰 关于信仰的党课 信仰与独立思考党课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课 党课教育信仰与坚定 坚定信仰党课心得体会 坚定理想信念的党课 重温党史 坚定信仰党课 党员的理想信念党课 关于信仰的党课讲稿 信仰党课笔记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