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细经常性纪律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12篇党建评论汇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做实做细经常性纪律教育 发表时间:2022-12-07 施郑言: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 发表时间:2022-12-05 高扬团结奋斗之帆 发表时间:2022-12-02 推进党的20D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 发表时间:2022-12-02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 发表时间:2022-12-02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发表时间:2022-12-01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发表时间:2022-11-30 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 薛向军 发表时间:2022-11-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发表时间:2022-11-3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发表时间:2022-12-01 以D建品牌汇聚红色动能 发表时间:2022-11-30 成长有支撑 创新有舞台 奋斗有回报 发表时间:2022-11-30做实做细经常性纪律教育
发表时间:2022-12-07
陕西深入开展以“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以学知纪、以考督纪、以案明纪;海南举行“家庭式”廉政谈话会,督促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的省管干部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管好家属子女,严守党的纪律;贵州省铜仁市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典型案例展进乡镇活动,以案释纪释法……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分级分类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不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线。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20D报告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用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就要加强纪律教育,有规在先、抓早抓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法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更好发挥纪律建设治本作用。
融于日常、做在经常,实现常态化。纪律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校、干部学院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通过集体学习、党规党纪学习测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专题组Z生活H等多种形式把纪律要求刻印在党员干部心上。把“纪律教育周、教育月”等主题性活动和日常教育结合起来,既润物细无声式做实日常教育,又抓住节点,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将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贯通起来,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夯实党性根基,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不断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
增强针对性,提高纪律教育实效。具体才能生动,生动才能深入。纪律教育要注重分层分类实施,菜单化、精准化提供内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决防止“大呼隆”“走过场”“一锅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在遵守和执行纪律上走在前、作表率,从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网络新媒体途径,努力提供沉浸式、场景化体验,不断增强纪律教育实效性感染力。
把加强纪律教育与严格纪律执行密切结合起来。严格执纪,是最有力的纪律教育。没有严格执纪作保证,纪律教育就缺少内在“刚性”。必须把纪律教育有机融入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以从严执纪的惩戒震慑强化教育效果。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的基调,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纠正,触犯纪律就立即严肃处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以有纪可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有力行动,推动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
施郑言: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
发表时间:2022-12-05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党的20D报告中,***对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之决心与意志的坚定表达和庄严宣示,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和精神指引,是增强斗争本领、不负使命的时代要求。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必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
新时代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伟大复兴全过程,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党的20D报告进一步对坚持斗争精神作出了最新的战略判断和深刻阐述,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绚丽华章的伟大号召。七十多年前,为了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进京赶考”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困难和挑战是躲不开也绕不过的,全党必须做好进行更加艰苦卓绝斗争的准备。这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发出的新的伟大号召,是百年大党的执政智慧、战略自觉与历史清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在当前的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下,中国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国内外都在高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斗争精神的深刻认识,充分说明了发扬斗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革命是斗争的高级阶段。***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广大领导干部锻炼成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斗争智慧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等的多重叠加下,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斗争智慧,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迷于现象、不拘于个人、不困于眼前,“不畏浮云遮望眼”。
坚持斗争精神的理论清醒。理论上愈是清醒,行动上就愈是坚定有力。对于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还要不要做好斗争准备,还要不要坚持斗争精神?我们党一直有着深邃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惕厉全党;在党的20D报告中,明确提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求“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全党坚持斗争精神、保持理论清醒,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斗争精神的哲学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和哲学智慧的集中体现。矛盾与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双方的统一与对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命题,我们党始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真理而斗争,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斗争,为美好生活而斗争。顽强斗争是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过时的精神底色,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更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斗争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就是要在斗争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斗争促进统一,实现矛盾的积极转化,引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坚持斗争精神的历史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顽强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钢铁意志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击退了敌对势力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攻克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险关要隘。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靠的就是顽强斗争。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靠的还是顽强斗争。新征程上,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还要继续坚持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通过顽强斗争创造历史、走到今天,也必将通过顽强斗争赢在当下、赢得未来。
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
***深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讲求斗争艺术、善于斗争。毛泽东同志说,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出来的。新征程上要在不断斗争中增进必胜的信念,在钢铁般的信念指引下坚持顽强斗争。
不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思想理论的优势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优势。先进思想一旦武装群众,就会转化成强大的斗争力量。顽强斗争不是拼命蛮干,而是先进思想理论指导下的坚定行动,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机结合,是斗争勇气胆识、艺术策略与决心意志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必胜决心和斗争品格。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在做实见效上下功夫,科学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斗争形势、制订斗争策略,为顽强斗争提供思想指南、注入真理力量。
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精神。《孟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诫我们,丧失忧患意识、放弃斗争精神,必将付出国灭家亡的惨重代价。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争夺现有阵地的斗争,更是争夺未来的斗争,来不得半点马虎,既要寸步不让,更要见微知著。我们处在一个既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的事业还远没有到值得骄傲的时候,更何况当前还面临更为艰险、更为复杂的局面,必将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考验,放松斗志不得、停顿懈怠不行,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未雨绸缪,时刻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等重大考验的准备,在斗争中寻求突破,在斗争中保持定力。
始终坚守底线思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新中国成立至今,从未发生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底线,确保社会主义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当前,我们正在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这个过程没有教科书,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经验,还有“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种挑战和意外不时袭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面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将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掌握主动是赢得斗争胜利的关键。***指出,“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历史主动精神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大势的主动顺应、对历史选择的主动求变、对历史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战略层面的主动应对。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顽强斗争推动革命、建设与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认识和掌握历史规律,从而赢得历史主动,取得历史性胜利。斗争是矛盾运动规律的集中体现,斗争内嵌于团结奋斗之中。我们党依靠团结奋斗走到今天、走向未来,而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增强奋斗的主动性,没有斗争的奋斗是空洞的、无力的,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我们要掌握“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以过硬的斗争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坚定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自信自强是坚持斗争的重要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深厚精神支撑,是坚持斗争的磅礴力量之源。缺乏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会盲目崇拜、迷信他国,面对其他国家、其他势力的质疑和压迫,首先做的不是斗争反击,而是投降乞怜。在悠久的历史传统中,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养成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斗争自信,形成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战略智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历史中形成的斗争智慧,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铸就深厚持久的顽强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要积累更加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汇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行路上,我们必须将斗争精神贯穿到底、坚持到底,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高扬团结奋斗之帆
发表时间:2022-12-02
***在党的20D报告中号召全党“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扬团结奋斗之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团结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标识。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显著精神标识。实现宏伟目标离不开团结奋斗。回望新时代奋斗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眺望新征程奋进路,党团结带领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紧密团结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应对复杂形势更需要团结奋斗。复兴伟业不会风平浪静,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依靠团结奋斗筑起应对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攻克艰巨任务必然要团结奋斗。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两个确立”,党团结带领人民经受住了严峻性考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奋进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做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进而打牢筑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团结奋斗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努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严密组织体系,才能实现力量倍增。要统筹抓好各领域D建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优秀人才凝聚起来、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和善谋尽责成事,注重任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任事的过得硬干部,坚决不用不想谋事、不愿做事、不敢扛事的混日子干部,大力推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真正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团结奋斗、干事创业导向。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新征程,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引导干部在稳经济、促发展中敢啃硬骨头,在抓改革、谋创新中敢蹚深水区,在强保障、惠民生中敢挑重担子,在保安全、守底线中敢接烫山芋,以过硬的斗争本领创造团结奋斗的历史伟业。
团结奋斗是固原赶超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四次视察宁夏三次踏访固原,亲手谱写了闽宁协作“山海情”,引领固原人民实现了小康梦。奋进现代化新征程,要沿着指引的方向和20D擘画的蓝图,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斗精神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以团结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开创固原发展新局面。宁夏固原是一片红色热土。要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团结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党的20D精神落地见效。永葆团结奋斗初心使命。新时代十年,固原人民在党中央和关怀下,万众一心铸就了摆脱贫困的全面小康史,绘就了绿色蝶变的生态建设史,成就了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史。奋进新征程,要团结带领六盘儿女始终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眼中有高山、胸中有丘壑,主动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提高站位、找准方位、明确定位,接续奋斗、再创辉煌。谱写团结奋斗崭新篇章。脱贫小康后的固原,仍是欠发达地区。要立足这一基本市情,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坚定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式发展信心决心,大力实施产业千亿倍增、投资千亿倍增、改革创新驱动“三个计划”,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生态文旅特色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团结带领固原人民从全面小康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阔步迈进。
推进党的20D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
发表时间:2022-12-02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20D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20D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对于肩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各级各类高校而言,应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党的20D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党的20D精神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高校思政课要借助“东风”、趁热打铁,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典型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让党的20D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综合运用启发式、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咨询式等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将党的20D精神深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来,围绕教好、学好、管好思政课,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把握时代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20D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二、高校应强化“课程思政”落实推进,将党的20D精神贯穿于各门学科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研读党的20D报告,结合自身专业,将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找准授课切入口。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用党的20D精神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人格培育与精神滋养,促进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关注未来。专业课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把理论问题讲生动、讲鲜活,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章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育人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授课逻辑性、板书规范性、内容层次性、语言表达流畅性等,不断提升教学的课堂吸引力。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共同发力、同向而行,把每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更好地体现出来,培育既有强专业、更有深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应构建“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与党的20D精神宣讲有机结合起来。高校课堂要与广阔的社会、生动的实践有效对接、紧密关联,关注社会热点,弘扬时代精神、教育广大青年。要让党的20D精神入脑入心,必须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大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直面时代、贴近生活、扎根实践。不断健全“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党的20D精神。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让学校师生阅读***系列讲话、诵读党的20D报告等多种方式,形成人人学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高校应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坚持开门办好“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国计民生、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让思政工作更好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熏陶。同时要用好党的20D精神进校园的契机,培育一大批新时代的“大思政”工作者。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要深入研究阐释、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自觉用党的20D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20D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从一个“行”到两个“行”的深刻要义
发表时间:2022-12-02
党的20D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在以往“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其中隐含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定位深化。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9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这是从建党之初就被历史地确定下来的党的根本性质,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决定的。经过100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并不意味着在普遍真理之下的每一个具体理论都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化的教条,具体地、历史地理解事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行”,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具体理论在每一个历史条件下都“行”。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行”,不等于每一个特殊理论“行”。对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必须用历史的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必须把抽象认同落实到具体认同。
其次,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
“马克思主义行”不是抽象的“行”,而是具体的“行”,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中国共产党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够被判定为实现飞跃,根本依据是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深刻回答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甚至回答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做过论述的重大的新问题。比如,如何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马克思没有做出详细的论证,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具体的论证,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新的革命道路,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过详细论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理论,解决了“富起来”的问题。再比如,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回答了走向“强起来”的问题。这表明,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都把“马克思主义行”具体落实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上。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体理论,在这些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最后,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创新理论的自信达到新境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行”具体地落实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这第二个“行”,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在新时代具体体现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体现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飞跃,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创新理论的自信,才凝聚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迈上了新的台阶,达到了理论自信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且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理论自信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理论”,只有创造出新的理论,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自信。总是处于“学徒状态”,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文化支撑,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创造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理论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精神支柱,没有理论自信就会缺少理论创新的勇气,也就不会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精神的真正的新理论。因此,党的20D报告明确提出,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自信自立。
综上所述,从一个“行”到两个“行”,这一论断的理论内涵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深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判定依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达到了更加稳健、更加成熟的新境界。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发表时间:2022-12-01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20D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这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是对正风肃纪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深刻把握党性党风党纪内在联系,先后组织开展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推动全党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严格执纪问责,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促进党员干部在正风肃纪中增强党性,通过增强党性提高正风肃纪的自觉性坚定性。
抓住党性这个根本,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能否坚持廉洁自律更是衡量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尺。信仰坚定、党性坚强,铭记党的性质宗旨,才能自觉弘扬优良作风、严守党的纪律。因此,整饬作风、严明纪律,必须从政治上看,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这个本源上抓。要推动全党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不断增强对不良习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性教育、警示教育,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促进党员干部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过硬作风展示党性坚强、党纪严明的良好形象。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潜规则、歪风邪气,深入整治隐形变异“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督促推动党员干部明规矩、知底线、守纪律。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严明党的纪律,为作风建设、锤炼党性提供重要保障。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作风建设、党性教育就难以持久地进行下去。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对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从严从重处置。深入总结作风建设新特点新成效,把纠正“四风”新要求纳入党纪条规,把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锲而不舍抓执行,为作风建设筑牢党纪屏障。以严格的执纪、深入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以身作则,夯实党性根基。
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关键是做好统筹,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贯通协同起来,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不断取得正风肃纪新成效。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发表时间:2022-11-30
***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党的20D报告中也提出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要论断。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的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的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的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前所未有。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和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他与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全文32处用到“斗争”一词,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理论与实践全过程。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着敢于担当和斗争的优良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重大历史关头,总能够克服不利条件去夺取胜利,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其内在动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前提条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坚守方向、站稳立场,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矛盾论和辩证否定观,从而保持过硬的政治定力,确保党在各种斗争活动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是百年奋斗史实践经验和新时代形势任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担当作为的历史。从创建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实行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完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靠的正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纵观国内外新形势,就外部环境而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敌对势力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就内部环境而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有不少顽瘴痼疾亟待解决。勇于进行伟大斗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担当向前才有生路,坚决斗争才有出路。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赢得挑战的重要武器。***在党的20D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过程常常是曲折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斗争不可避免,新事物在斗争中才能获得活力。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发展中大国要整体实现现代化,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都需要在伟大斗争中克服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大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是坚守初心使命和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代表人民的公利,而非特定阶级的私利,强调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非关注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不是抽象和空洞的概念,发扬新时代担当和斗争精神,必须以民为师、问需于民、汇聚民智、凝聚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诉求上出实招、下实功,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进行伟大斗争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在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更好造福人民,磨砺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做到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
薛向军
发表时间:2022-11-30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要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历史主动的思想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的不变遵循,体现了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了我们党的强大思想优势。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心有信仰,行有力量,肩有担当。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立场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牢牢掌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掌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大势。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信心百倍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党的20D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势越是纷繁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跑出好成绩,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牢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为实现党的20D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在新征程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提供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发表时间:2022-11-3
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成功密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进程表明,包括资本主义道路在内的种种主义和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表明,不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开创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历史奇迹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全方位、持续性改善的事实充分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人民幸福之路。在不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将会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成功密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好,能否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践最有说服力。
新时代十年,党团结带领人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成功密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
党的20D报告庄严宣告,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需要。党的20D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新征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外部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不确定难预料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风险挑战。抓住机遇,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应对挑战,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发表时间:2022-12-01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是党的20D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也是百年大党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久经考验、百炼成钢的奥秘所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20D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擦亮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金色名片”。
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
***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政治和战略高度,强调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深入学习领悟***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上看作风问题,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不断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是不正之风侵蚀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四风”问题根子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不正之风严重危害党的健康肌体,严重损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党的生死存亡。***2013年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醒全党,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
二是不正之风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正之风有多种表现,有的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空喊口号、表面包装、变通走样,有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有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甚至做选择打折扣,等等。这些问题损害的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影响的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三是不正之风阻断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无论是“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还是“拍脑袋”“一刀切”、层层加码加重基层负担,实际上都丢掉了群众路线这个我们党的“传家宝”;高高在上、自我膨胀,甚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些顽瘴痼疾阻碍党中央惠民利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地生根,妨碍群众实现新期盼新诉求,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四是不正之风极易滋生腐败。从水利系统查处腐败案件情况看,呈现出风腐同源、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特征。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四风”之间盘根错节、相互诱发。有的吃喝收礼演变为利益勾兑、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与不法商人推杯换盏、勾肩搭背,最终演变成“靠水吃水”和水利工程领域链条式腐败,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
深刻把握当前不正之风的特点规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去疴除弊也非一日之功。当前,作风建设已经迈入“深水区”,彻底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还任重道远,防隐形变异、防反弹回潮、防疲劳厌战的压力前所未有。只有深刻把握不正之风的特点规律,才能精准认清反“四风”的形势任务。
一要深刻把握不正之风的隐蔽性。从水利系统查处案件情况看,一些干部为了逃避监督,在酒店等公开场所大吃大喝的现象逐渐减少,不少吃喝阵地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等场所,隐蔽性更强。
二要深刻把握不正之风的变异性。有的不正之风通过巧妙包装,披上合法合规的外衣。一些干部在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方面虚列支出报销费用,以看似合规的形式变相违规吃喝,这类问题在基层单位易发频发,且手段方式五花八门、花样翻新。
三要深刻把握不正之风的顽固性。不正之风之所以树倒根存、顽固难除,根源上是利益在作祟。表面上是礼尚往来、吃吃喝喝,背后则是权力勾兑、利益输送。有的干部手中握着工程项目审批权,“不吃公款吃老板”,成了商人勾连“围猎”的对象,有的甚至甘于被“围猎”。不斩断“风腐交织”的利益链条,就难以对“四风”问题釜底抽薪。
四要深刻把握不正之风容易引发“破窗效应”的特点。作风问题极易传染蔓延和反弹,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如果虎头蛇尾、时紧时松,那么“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反“四风”必将变成“一阵风”,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愈演愈烈,最后失信于民。
党中央始终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保持对不正之风的压倒性力量常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始终以严的基调树新风正风纪
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关键在于党中央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对“四风”问题扭住不放、震慑常在,有力遏制滋生蔓延,有效防止反弹回潮。党的20D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持之以恒”“一刻不能停”“永远吹冲锋号”,再次释放出“严”的鲜明信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党性锤炼固本培元是正风肃纪的根本要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把党性修养锤炼作为政治监督重中之重,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发挥扶正祛邪、固本培元的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一是用理论武装凝心聚魂。建立学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文章的“第一议题”制度,连续举办三十一期水利纪检监察业务大讲堂,讲授四次党课,第一时间学习***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水思路和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通过干部教育培训、青年理论学习等强化理想信念,厚植作风建设的“根”和“魂”。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督促水利部党组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MZ生活H监督,从严审核领导班子对照JC材料和发言提纲,派员列席督导并点评问题,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三是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印发加强政治生态分析工作的意见,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五家流域管理机构和单位开展政治生态调研,有效发挥政治生态预警和修复“双重”作用。健全新任司局级干部廉政谈话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一百八十余人次,实现新晋升司局级干部全覆盖。
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是正风肃纪的根本路径。党的20D报告对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作出一体部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牢牢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握“纠”与“树”的内在联系,“纠”“树”并举深化正风肃纪。一是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与水利部党组构建齐抓共管作风建设的工作格局,从理念思路、制度机制、责任体系、方式方法、力量统筹等方面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通过专题会商、工作提醒和督查督办等方式,纠治文山会海、检查过多、过度留痕等问题,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二是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通过述责述廉、工作约谈、“政治画像”等,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作风关、廉洁关,今年以来共提出暂缓提拔或否定性意见六人次,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三是聚焦水利特点“靶向治疗”。从水利系统“四风”问题的特点规律出发,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深化专项整治,集中治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酒杯中的奢靡之风”。着力规范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纠治“近亲繁殖”问题。开展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全面清查,持续为基层减负。四是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全年调研直属单位二十余家、召开座谈会六场,并围绕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抗洪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挖掘好传承好水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用好案例“活教材”,针对查办案件拍摄警示教育片,推进以案为鉴、做好“后半篇文章”。
严肃执纪问责是正风肃纪的根本保证。发扬斗争精神,既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经验总结,也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水利部直属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有的岗位权力集中、资源资金富集,尤其是在水利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忠实履职,敢于“亮剑”,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强化正风肃纪。一是让制度“长牙”、让纪律“带电”。联合水利部党组印发《关于贯通监督协同发力 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地见效的意见》,围绕水利重大项目投资加强监督、强化问责,确保万亿投资建成廉洁工程。梳理摸排涉水权力运行风险点,督促制定完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办法》《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评选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二是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风腐同查。紧盯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厉查处“靠水吃水”等问题,集中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治理,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共处置问题线索892件次,初核482件次,立案10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5人。其中,针对小浪底西沟水库漫坝事故暴露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规依纪追责问责三十多人。三是深化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按照“同向发力、双轮驱动、分类施策、多方联动”思路深化改革,推动水利部直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运用“室组内地”联合办案模式,联合三省纪委监委对三名局级干部采取留置措施,指导黄河水利委员会纪检组对一名处级干部立案审查调查。健全完善沿长江经济带十一省、沿黄九省水利纪检监察沟通协调机制,推动解决了四川雷波港区码头未批先建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四是加强纪法衔接。统筹谋划开展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政治监督,推动解决有的规定“打架”等问题。积极探索纪检监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监督、检察公益诉讼协调联动,珠江流域梧州段非法网箱养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督促开展干部职工非职务违法犯罪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非职务违法犯罪案件282起、涉案267人、处分处理239人,指导完善十二项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一刻不停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涉水问题,以好作风赓续好传统、建功新时代。
以D建品牌汇聚红色动能
发表时间:2022-11-30
党的20D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培育创新D建品牌是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培育创建基层特色D建工作品牌,就是坚持政治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用品牌化思路推进基层D建工作,传递定位价值,提升传播效能,产生影响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务实管用。管用是生产力,是战斗力,是D建品牌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D建品牌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务实管用、实用导向,因地制宜搞好品牌建设,统筹整合D建和业务工作资源,积极探索形成符合新时代特征、彰显工作特色、具有行业特点的基层特色D建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基层D建的规范化、科学化、品牌化水平。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为民服务的小事中践行党的宗旨,让群众体会到党的温暖,进而在凝聚民心中提升治理水平。同时,抓D建品牌创建要注意防止为了创建而创建,既不能随意拼凑,不能进行纯粹的文字游戏,也不能东施效颦,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造成D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致使D建品牌口号化、表面化,沦为形式主义。
体现鲜明特色。有特色、挖亮点,尽量做到与众不同,D建品牌才有竞争力。创建叫得响、容易记、内容好的D建品牌,就能使行之有效的特色亮点和成熟经验得到推广,有力提升D建影响力。要把握定位明确主题,以D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的创建理念,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求效的原则,以政治性为根本属性,紧扣上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提出具体化、个性化的D建方案,在内容、载体上寻找与D建的结合点,打造单位D建品牌。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工作难点、薄弱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判,梳理概括,集思广益,多方论证,科学地对D建品牌进行名称确定、标识设计、内涵提炼、理念概括和文案撰写,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鲜明辨识度的D建品牌。要选择合适时机将D建品牌发布出去,进行推介和宣传,使其成为单位(部门)的特色标签,成为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D建品牌。要不断充实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效应,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富有鲜明特色、示范带动力强、党员群众认可的D建品牌,使D建品牌更深入地融入到中心工作中,以基层D建工作创新培育基层特色D建工作品牌,以高质量D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常态长效。D建品牌不仅要实用有效,更要常态长效。很多D建品牌没有深入人心,或者昙花一现,就是因为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没有与群众需求有效切合。基层D建工作面广、量大、线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地方或单位的情况各不相同,党员群众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也有差异,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进入新时代,基层D建也在发生新变化、面临新问题,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服务群众能力弱化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坚持以基层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破解基层D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凝练提升D建工作的亮点、特色,积累成果、经验和规律。要紧密结合基层党员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难题、问题和痛点、难点,探索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基层D建工作新方法,服务中心工作的新路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新模式,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领域。要建立有效载体,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D建品牌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让党员熟悉、群众了解,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扩大社会影响,推动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落实。要在工作理念、形式、载体、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提质增效,更好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和组织力,扩大党组织的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成长有支撑 创新有舞台 奋斗有回报
发表时间:2022-11-30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广大青年实现梦想的人生路越走越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呼唤着更多技能青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拿出真招、实招、硬招,让广大技能青年成长有支撑、创新有舞台、奋斗有回报,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让广大技能青年成长有支撑。“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广大技能青年成长成才完善“培养链”、畅通“快车道”。职业院校要抓好源头培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青年技能人才专业特长、岗位职责分配导师,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套餐制”培训模式,引导广大技能青年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企业要发挥好育才主体作用,切实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企业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载体和平台,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快形成“只要干得出彩,人生就会精彩”的用人价值导向,在青年中形成“技能成才、岗位建功”的良好氛围,把“知”与“行”、“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广大技能青年交流学习、风采展示、成长成才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形成人人学技能、有技能、长技能、比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让广大技能青年创新有舞台。一方面,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技术大比武、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培、以赛提质,激发青年技能人才比拼赶超的意识,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让广大技能青年有机会大施拳脚、大展身手、“破圈出道”,把职业技能大赛打造成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精彩舞台。另一方面,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培养技能人才。比如,围绕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和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动,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智慧。
探索适应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让广大技能青年奋斗有回报。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举办“青年工匠”等评选活动,畅通青年技能人才参评“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的通道,让青年技能人才崭露头角,提高职业认同感,让技能成才之路真正成为有奔头、受尊重、可持续的职业选择。探索适应青年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广大教师乃至全社会要做技能青年成长成才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帮助解决技能青年在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他们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讲团结促和谐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