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解读(仅供参考)
01顶层设计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行动方案的中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其核心目标。
方案有四个核心集成:
第一个集成,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有资本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针对性,靶向,高强度落实到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去。
第二个集成,是把2015年的22号文出台以来,“1+N”的改革政策系统整合,结构化梳理,拾遗补缺,变若干单项改革为综合改革、系统改革,对国资国企改革明现状,找问题,确症结,定任务,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未来的三年行动中加快落实,促进见效,滚动推进,定点攻坚。
第三个集成,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三去一降一补、新旧动能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董事会试点、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改革行动推进过程中,国资国企界所探索的理论,创造的一些经验,模式,路径,综合,融合,跨界,推广更广阔,更深度的国改中去。
第四个集成,是之前的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从中央企业到省市国企有近千家试点企业将会作为吃过螃蟹的改革样板进一步推动更为全面的综合改革,以期巩固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成效,引领改革信心。
02聚焦七个关键抓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七个关键抓手,这七个抓手的改革不仅要有路线图、时间表,还要可考核、可评价、可倒逼!
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落实不同于公司法公司章程范例的个性化设计,探索黄金股,AB股,同股不同表决权,同股不同分配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制度,推进制定各类科学的市场化目标,探索将五位一体建设任务合理的折算为市场化目标,推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三、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基于混改的企业制度重构,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积极推动深度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探索在公司章程和实际治理过程中保护国有出资人利益的相关制度安排。
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有资本在形态布局、空间(国家战略)、产业(领域)、时间、角色与担当等方面的布局,力推战略性重组、突破性重构、大格局创构、专业化整合,引导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发挥国有企业在“六稳”、“六保”、优化结构,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科学合理探索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化,适应和引领新型全球化探索,发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六、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深化、模式化、综合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探索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党建,充分发挥企业家价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03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发挥国资系统作用,形成国资系统战斗力和牵引作用的关键。
目前,全国已有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企业的边界更加清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在统一监管上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未来国资系统的智能化监管将是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更为关注的战略性工程。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动态实时监控,引导国资系统形成更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科学的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现乃至预警机制。
04综合改革一揽子政策
十月底前出具推进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政策。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就是针对这些目标,一揽子出台系列政策,不让国资委在改革上喊得响却动得少,不让国企在改革上犹犹豫豫,把政策供给到位,让国资国企清爽干脆地迈入“十四
五”。
05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12月底前完成。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剥离任务。由于工作遇到太多阻碍因素,导致推进难度大、进度慢。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需要出大招,出真招,一企一策,多策齐下,采取整体移交,自治运营,托管运行,企业兜
底加市场运作,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运营管理等不同方式剥离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早先也曾强调,今年将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国企,你们身上最沉重的包袱,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可以突破了!——这和中央领导要求今年年底前确保消除绝对贫困都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夯实地基之举,意味深长,作用关键,民心所向,信心所系!
06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31个地方改组组建超过100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加大“两类公司”试点力度,加强“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节上的功能发挥。
国资委明确指出,今年将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功能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发挥作用,尤其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围绕落实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要求,对两类公司进一步优化授权结构,并通过两类公司作用的发挥,进一步优化其所出资企业的股权构成、治理结构、组织形态、产业与领域分布,促进混改、市场化、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制度等改革。
07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
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
众所周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改的关键领域,在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即将推出的当下,业内预测,未来国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精准化。
扩围上会把之前几期“双百行动”扩容到足够大,乃至按照深圳的做法就是不设家数指标,应混尽混。
升级上会在少数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推进“混改”的基础上(如中国联通),有可能推出更多整体上市公司层面此类“混改”,不排除对少数央企集团总部进行由多元股东共同推进的“混改”。
精准化上下一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民营企业合作,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学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并强调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知情权、参与权。
地方上,2020年,吉林省日前公布了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系统明确了47个国企“混改”项目,天津市国资系统推出60户精品国企“混改”项目。
08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继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的建设和运行调度国家管网公司,以及经营管理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的中国融通集团外,呼之欲出的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整合的消息时不时跳出来,包括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等也是数度被猜测。
包括坊间一直在说的几大施工集团,航空类的几大企业(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芯片领域的国家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队,以及业内一直在探索的校企、校办资产管理将何去何从,都有可能是此轮改革会触及的点。
09科技创新和激励再加码
卡脖子科技的靶向攻坚,成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子课题。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卡脖子攻坚专题战略。由此带出的科技创新和激励创新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命题。
合肥几次重大项目的重仓布局引发广泛热议背后,是大家痛定思痛,开始从制度和系统设计上开始反思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
上海推进的容错机制和三个“视同于”,早就被青岛等地学习和融合,广东甚至可以允许母公司的管理层跨层次在子孙公司内跟投项目(前提是新项目与集团没有内部交易),四川允许科技人员拥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产权,江苏的科技贷方兴未艾,深圳、重庆的科技金融走出了新路子。
深圳甚至探索在鼓励创新方面,健全市国资委直管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抵扣上缴利润、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工作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
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净收益比例至50%以上。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深圳也伏线千里,汇聚了175家金融机构总部,打造了全球科技情报交易中心,仅深创投一家就累计投资162家上市公司。
10省部合作,省界进入新境界
继八个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生态带、东北二次振兴、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二个准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海西经济区)之后,中央又推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渝双城都市圈战略。
如此多而重大的国家命脉型战略叠加而来,给这些战略所涉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出一个问题,地区财力扛不扛得动?所以去年底国务院国资委郝鹏书记所推动的三级国资规划,其核心就是要从全局上、制度上、规划上、国资布局上解决中央企业与各地深化合作,各地用好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好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资本,运作好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当前国务院国资委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央企总体规划和央企自身规划,并首次将地方国资规划和地方国企自身规划纳入体系,推动各地国资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强与全国国资规划的对接。
同时各地也加大协同力度。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建立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资监管跨区域合作。成渝双城一体化有一个基础就是四川与重庆两地国资委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改革,永远在路上,每当我们彷徨和犹豫的时候,还是要相信改革巨大的动能已经不是个别事件,因素可以影响和阻挠的,改革已经把中国国运,民众所盼,命运共同体国度所系,全球发展的正能量融合,共振到了一起。
这场旨在千年大计,旨在推动中国再出发的改革,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国资国企改革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更是其中的关键和主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便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一本密码本,一个昭示着全局的关键。
篇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内容
2018年11月,中央出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的在于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有效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三年行动方案》内容主要有:
一是完善现行政策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改革,完善现行政府职能和投资有效政策,加快政府有关企业改革的落实,实施鼓励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持续有效经营和创新发展。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加强国有企业领导机构和管理者的职业能力建设,探索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专业化、精细化运行机制,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建立起激励机制。
三是推进国有资产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深入改革国有资产,建立国有资产保障与激励平衡机制,推动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实施省级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优化国有资产的结构和调整企业业务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施有效激励机制。
四是构建企业发展与改革支撑体系。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应注重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的有机统一,优选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创新、探索新型业态、推动改革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有效率。
《三年行动方案》阐述了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将对我国企业及
-1-
国家经济有深远的影响,是把企业改革推向更高台阶的里程碑式文件。该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德、技、经三位一体为基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合理有效的经营激励机制,把企业改革提升到新的高度,使企业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国企改革的实施,必然带来一系列变化和挑战。首先,国企改革后企业管理模式将发生变化,将由传统式的上级下达命令制转变为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实现企业的发展。其次,国企改革将改变重组企业结构、优化资源分配,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朝着减少干预、市场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都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处于国企改革的责任群体也会受到改革的影响,国企改革的管理体制将面临挑战。
以上就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期望通过国企改革,能够把企业发展和改革推向新的高度,把我国经济推向新的发展水平。
-2-
篇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改委会议明确提出,未来三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弥补不足。优势和劣势,促进国有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
1会议主题点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十三次深改是4月27日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有抗疫的紧迫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0-2021年)》,则有对四中全会精神承上启下的意义。
第十四次深改会是两个月后开的,排在第一位的文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特别强调的是2020年的三项任务: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第三项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的提出,当是下一次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个信息很重要。
2改革的两个作用: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
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突破和先导作用的强调,对深化
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鲜明要求、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怎么改革: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
就是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脚点是“实效”。要从
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是抓实效的方案。
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看起来是老话,实有新意。在一段时间内,有人借“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认为放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理论上造成混乱,在实践上导致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意味什么?国有资本是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的政治基础不可代替,国家重要支柱,不可代替。特别是
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就分别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中国石化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几周内将口罩的日产量从零提高到了近1000万套,防护服的日产量提高到了近20万套;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为一线提供了从试剂盒到有效的中药等充足的“弹药”;中央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复苏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头复工复产,引领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复苏。
在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次奇迹,都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影。证明国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篇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2023年集团公司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结专题报告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对于未来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对于这三年行动的总结进行展开。
一、推动市场化改革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国企改革主要是在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市场化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而这也是我们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加大市场化改革成果落地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深化内部改革
国企改革需要一步步的探索和深化,其中内部改革是重中之重,具有核心性价值,主要体现在经营机制上,要通过积极的探索与改革,探索一种推动企业发展、引领市场的经营机制,通过管理创新、良性竞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
三、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人才,而国企的员工素质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上也是一个必要方面。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不仅要有更加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也需要有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在未
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员工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让国企员工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
在未来的三年中,国企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方面的发展,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争取更多的全球资源,在国际化方面占据更加优质的资源和市场,实现更稳健的企业发展。
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继续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方面的发展,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结专题报告
五、增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及其人民的责任,因此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增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始终坚持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加强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加强监管和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控。特别是在涉及市场化改革、内部改革、品牌建设、国际化等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细致实施,切实维护国有资产价值,防范各种风险。
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和新动力。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积极推进混改,引入民营资本,打破原有单一的股份制结构,使国有企业由被动经营向主动经营转变,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
八、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创新成为国有企业能否立足市场、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领生产、科技、商业发展的前沿,完善技术研发制度,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与企业的双赢。
九、推广经验做法
国企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汲取优秀的经验做法是实现国企改革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倡导全行业的沟通和学习,分享经验做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意。
总之,中国2023年集团公司将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内部改革、品牌建设和国际化等方面的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加强监管和风险管控,推进混合所有制
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国企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篇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改革,以建立国企健康发展的新现代企业治理模式。
一、重点工作:新兴眼光、新做法、新技术应用,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领域,构建法治企业治理制度;继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推行市场化改革;加大企业股权改革力度,拓宽财务依赖、财务透明及监管的覆盖范围;加快城乡市场人才交流,增强市场监管机制和投资引导力度;完善企业投资、融资政策,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注重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回归企业本职职能。
二、确保方案改革成效:全面推进改革实施,确保方案目标落实;建立有力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参与;加大改革成果跟踪评估,督促落实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认可意识;建立行业行政综合监管机制,形成国有资产安全管理体系;改革科技政策,支持高新技术发展力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调企业治理改革,提升政策依据,完善产权管理,拓展技术开发,缩小政府投资领域,构建分享性经济,维护投资规则,推动国有资源主权权属清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文解读 国企改革 解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