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双循环”为全球创造更多机遇心得体会
“双循环”为全球创造更多机遇心得
体会
当前,中国正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双循环”并不意味着关闭大门,而是更好地发展,进而为全球创造更多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相比一季度下降的6.8%,转负为正。对此,香港《南华早报》评论称,中国经济表现与众不同,经济反弹令人印象深刻,近来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增长势头强劲,与正在努力摆脱疫情影响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稳步推进。不过,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人们对“逆全球化”的担忧与日俱增,特别是在美国加剧推进技术脱钩的背景下。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借助“双循环”,中国将巩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并通过一系列改革和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今年“十一”黄金周展现的巨大消费能量,正是凸显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发展动能。
国际社会对“双循环”高度关注,并认为中国有推动这一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英国路透社报道称,“双循环”可能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为了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国需要增加家庭收入、促进消费。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消费市场,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至少有4亿多人。此外,“双循环”的一大目标是推动技术创新,让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这是推进中国本土企业全球化、增加家庭收入、刺激内需的关键。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需要处理好国内事务,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优先扩大内需,并实现更多关键技术突破以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不过,这并不等同于与外界脱钩,更不意
味着拒绝对外开放。“双循环”并不是关上中国的大门,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那些愿意抓住中国发展机遇的人提供更多机遇。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扩大内需离不开与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本着开放与合作精神,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以帮助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让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
篇二: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理解
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出“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概念,是中国政府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政策,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了新的思路和框架,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方面,国内大循环是指在国内市场中,经济活动的循环,例如国内市场中的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国内大循环支撑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中,消费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投资和出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国内大循环,可以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与外部经济之间的互动,例如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财政政策等。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拓宽国内经济的发展空间,吸引外部资本,增加国家的出口贸易,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互为补充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大循环激发着国内经济发展,而国内国际双循环则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只有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篇三: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两个大循环观后感大学生
简述我国多民族统一政治格局的两个循环?
国内循环如何改变你我的生活
国内循环是国内供需循环。人们在国内消费并购买国内产品。国内厂商利用国内消费的资金去上游国内企业采购原材料。上游企业将国内厂商支付的资金用于支付工人工资。工人们拿到钱,又去消费了。这是经济的内部循环。
外循环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需形成循环。例如,服装纺织企业将服装出口到国外,获得外汇收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外汇,向纺织企业支付人民币。然后纺织公司用人民币从上游化工企业购买服装化工原料。化工公司拿到人民币后,去国外买原油,就用人民币去外汇局兑换成美元,再去国外买回原油。.这就是外循环,需要借助外汇把货物出口到国外,进口你需要的东西。
十九届五中全会两个周期的内容是什么?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稳中向长,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开大门。好游戏,好开端。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内经济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使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同时,主要国家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在国内循环利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
一样。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在支撑经济周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取得成功突破的客观需要,也是现实要求为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在支撑经济周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础,发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外部竞争力的源泉越来越依赖于超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可以分享更高的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该行业具有更多的出口优势。
此外,要深入参与国际大循环,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更好利用好国内国际资源。市场是世界上的稀缺资源。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和外商投资的沃土和业务发展。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与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国内经济的单一循环。国内流通也是基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大流通。层要从事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篇四: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当前,不断涌现的新型消费激活了大量潜在的市场机遇,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抓手。
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发生了巨大转变。消费需求内容既有传统消费产品提质升级,也有诸多新兴消费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共同构成“新消费”,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下半年,应如何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认为,由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发展,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品质提升。这要通过供需两端齐发力,以“新消费”引领供给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新消费”的巨大潜力。
建立供需匹配的高质量生产体系,实现品牌价值提升。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提质升级,对商品品质、性能和款式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和“新消费”需求的具体特点,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是促进“新消费”发展的关键。具体来看,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将传统制造工
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快速高效地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二是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努力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加大培育自主品牌力度,为品牌、技术等资源的转让、评估创造宽松环境,培育品牌文化内涵,确立品牌文化定位,注重服务创新,以精细化、人性化为引导,自主创新国产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的提升,从而吸引消费者更多消费国产品牌商品。
增加商品与服务多样化供给,满足“新消费”分化需求。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对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从高质量和“新消费”需求着力,实质性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具体来看,一是在商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加快分级,实现精准化定位,鼓励企业按照不同档次,提供多层次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提高多样化服务;二是丰富新型服务供给内容,居民对各类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服务类型不断增加,应着力加大新型服务消费供给,鼓励新型服务发展,拓展消费空间;三是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影院、书店等硬件设施,扩大文化商品供给,丰富文化生活内容,增加演唱会、文化演出等文娱活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四是改善和提升三线以下城市商业供给,鼓励各类连锁商业企业渠道下沉,增加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设施,对现有商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新品种类,缩短新款商品上市时间差,同时增加售后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引导流通企业构建新商业流通模式,提升“新消费”供需匹配效率。鼓励流通企业重塑自身价值链,改进价值实现方式,实现企业发展方式和流通模式的升级与创新。通过积极探索新型流通运作模式,推动商业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推进流通企业的价值增值从销售终端向流通环节转变,进一步丰富商贸流通产业链条,构建信息化、现代化、系统化的现代流通配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提高流通效率。而且,鼓励流通业供应链建立协同运营的创新机制,以各方认可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信息等各要素协同发展,推进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运营效率和协同效应;逐步完善信用合作方式,优化流通业企业间战略联盟合作方式,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提供生产、库存和采购等环节的准确依据,提升流通业供应链整体的需求预估能力和水平。
构建规范的市场消费环境,提高“新消费”满意度。一是要完善并改进事关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清除流通网络障碍,健全流通标准和商品服务质量标准,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二是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标准化水平,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消费领域的违法违规惩戒力度;三是改善消费市场信用环境,构建信息共享的消费市场信用评价机制和平台。
篇五: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创建发展新格局心得体会
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在于构建供给和需求交互增强、循环促进的内在机制。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三者构成了完整的需求体系,而三类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都能够诱发新的供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专用医疗设备等方面的供给短板,政府和企业都将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这就产生了巨量需求,从而为相关产业扩大供给、提档升级提供重大机遇。同时,疫情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效激发了电商物流、在线教育、信息监控等方面的供给扩容。
另一方面,供给创造需求,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优化需求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些潜在的需求不断通过市场挖掘显示出来,而新科技革命为挖掘这些潜在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基建”就是供给带动需求的典型案例,对于移动互联网、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而言,其本身就将带动巨量的投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改变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方式。譬如,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天猫精灵”通过动态数据抓取和信息筛选技术,可以根据居民以往显示出的需求偏好和支出预算,为其推荐量身定制的产品,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要改变长期以来侧重于增加出口赚取外汇,而忽视改善进口贸易结构的做法。提高进口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不仅有利于扭转我国长期以来国际收支顺差的局面,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自
由贸易港、跨境电商,通过进口激发本土企业的竞争意识,以进口带动高质量的出口。
以“引进来”促进“走出去”。但是,今天的“引进来”,是要在严格执行外资进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那些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外资项目,弥补本土产业链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提升本土产业链条的强度。“引进来”有助于促进本土企业“走出去”,随着中国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土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价值网络掌控力,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走出去。转向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促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国内大循环切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把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亚欧大陆西板块和环印度洋地区整体上连结起来,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区域战略提供了西向通道,同时也呼应了京津冀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现了对外开放反推对内开放的政策意图。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总的来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要让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一经济流程顺畅无阻,生产与消费首尾相顾,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供给规划。其次,在三个方面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更加注重以进口促进出口;
在外资活动中,以高质量的“引进来”促进本土企业更为积极地“走出
去”;
在处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篇六: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读后感,写800字
《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篇文章提出了国家新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共同贡献当前大环境下的发展。
新的发展格局的提出,为全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大循环是以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主的新格局。它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加强国内市场的监管,积极化解企业负债率和乱象,改善关联交易现状,改变非常规投资行为,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以激发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坚持综合协调发展,加快对外开放。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交往频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可以使两者的发展趋同,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加强经贸、金融、投资、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国际资源给国内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总之,新的发展格局的提出,使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机遇,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国内外正紧密联系在一起,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光明和美好。
篇七: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一场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在热议,作了很多解读探讨,我在学习中对这方面的问题也作了一些思考,感到对这一新发展格局可以从这么几个层面来认识:
首先,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长远的战略考量。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明显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存在很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地位受到了较大挑战,而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积果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规模广阔、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面对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不是短期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应急之举,而是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作出的主动战略抉择。
其次,这不是新瓶旧酒,而是发展格局的全面重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新”,它不是单纯从过去也曾努力着力过的投资、消费、外贸等传统格局或单一领域发力,而是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全方位重构重塑。
第三,这不是内敛收缩,而是内外联动的互促互进。尽管首先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表明要比以前更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和产业的培育,但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会回到关起门来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也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是内外兼修,把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特别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打通畅通,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联动、全面提高。
第四,这不是自选题目,而是必答题目的共同选项。对各地来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央提出的宏观战略,也不是只涉及东南沿海或部分地区的发展要求,更不是一个说说而已的概念提法,而
事实上,它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各地发展的整合分化,带来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的“大洗牌”“大调整”。每一个地方,自愿也好、被动也罢,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主动参与、积极对号、找准定位、重塑优势,真正把理论上的有利变为事实上的有利。
当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和讨论还在不断深化,我们各级各方面都要积极思考研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度谋划我市融入“双循环”的路径举措。这里,我主要谈3个方面:
一要找准优势。只有找准自身参与“双循环”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才能握有本钱,占领制高点,下好先手棋。我体会,我市的优势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集的能源矿产。除上面我讲到的能源外,我市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储量巨大,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这些能源资源优势仍有很大的空间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二是广袤的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居全省第*位,而且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的有利条件,许多特色农产品包括中药材,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还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深挖的巨大潜力。
第三是较好的产业基础。从“一五”时期开发建设,国家156项援建项目16项落户我省,其中落户我市2项,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国防军工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我们参与“双循环”的“老本钱”。
二要重点突破。面对“双循环”,我们如何参与,着力点、切入点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基于发展趋势、X市情和现状条件,最最重要的还在于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具体来看,是不是可以在“四点”和“六能”上进行突破。“四点”,即立足基点,内外兼修;
疏通堵点,破立并举;
补齐断点,供需适配;
引燃爆点,主体优先。
立足基点,内外兼修,就是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加重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着力稳定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就业持续扩大和收入持续提高,同时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内需外需兼容互补的良性局面。
补齐断点,供需适配,就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聚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以全产业链的思维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的断点、漏眼和彩项,把“微笑曲线”尽可能延伸到两头,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疏通堵点,破立并举,就是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打破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体制性”障碍,重点在国企混改、科技创新、管商环境、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攻坚突破,加快构建高标准高效率市场体系,着力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引燃爆点,主体优先,就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企业是老大、政府是“店小二”的理念,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用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的进入和带动,加快培育几个千亿级产值爆发性增长的产业,构建我市参与“双循环”的强大支撑。
“六能”,就是聚焦产业赋能、枢纽聚能、创新激能、城乡释能、开放拓能、要素助能等6个方面精准发力、突破见效。产业赋能,就是要紧扣循环培育壮大产业爆发点。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产业培育不仅要盯着“高精尖”,也要注重扶持民生领域、事关民众衣食住行医的“原始、基本、微小”的消费类企业。比如,文化旅游业中,可以借鉴故宫文创、云南普洱茶等好的做法,培育我市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以“大地湾女神”“东方微笑”“麦积山”等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努力打造“人见人爱、非买不可”的文创爆品。
创新激能,就是要构建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用、创新成果共享的新机制,特别是深化与上海张江自创区合作,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要着眼积木式创新、渐进式创新、颠覆性创新这三大类创新,发挥好兰州科技大市场的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摸排技术宝贝,壮
大华天科技,建立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库,以创新创业引城乡释能,这是下一步我们挖据市场空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破解城乡结构性问题,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城发展布局,注重都市圈、县城、小城镇三级区城联动发展,推动陇东南组团发展,增强我市与陕、川、青、宁、新、内蒙的深度合作。
枢纽聚能,就是要从物流商贸业发展的规律出发,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抓住当前国内外大宗商品供给和市场变化的机遇,打造千万吨级石油天然气、兰州新区粮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战略物资“三大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加快把我市通道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循环优势。
要素助能,我前面已经专门谈了一些意见,总的就是要切切实失多想办法、多出新招、多走新路,盘活激发各类要素能量。
开放拓能,就是要牢记“X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继续做好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的文章,发展物流经济、临空经济、口岸经济,实施好“蒙煤入甘”项目,大力拓展南亚贸易通道,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拓展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新优势。
篇八: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解
随着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战略的推动,中国经济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走上一条均衡、可持续、质量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是指将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主体综合突破,实现国内外协调融合,实现国内和国际双重循环的发展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双循环中不断创新生产,努力激发消费活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实现需要政策的支持,加强企业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推动产品创新。针对中国经济,要更加注重实施稳增长政策,根据市场波动及时调整政策导向,增强市场运行稳定性,保持投资运行健康。
另外,政府还要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加强补短板的政策,推进经济分类新型,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改革完善区域开发体制和政策,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联动机制作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行。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推行,使企业能够更多地实现资源双赢,通过积极合作和实施国际经济合作,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竞争力,进而改善中国经济综合实力,拓宽外部贸易通道,推进制造业的升级,更好的服务国内经济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涵盖了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实现供给侧改革,提高单位产品价值,促进消费者参与消费,使政府实现财政及社会保障等内外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九: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心得论文1000字范文(精选)近年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日益增强的发展要求,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构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发展循环和国际发展循环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内外融合、上下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本文旨在就此探讨个人对此新格局的认识和看法。
一、国内循环为核心,外部循环为重要支撑
在国内经济低迷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带动下,为迎接经济危机的挑战,中国在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国内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战略,最核心的在于国内循环。这一核心理念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自主可控的能力,为国家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外部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内循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且也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依靠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资源来进行产品开发,增加竞争力。因此,外部循环和内部循环互为补充,实现了对外开放策略的全面升级。外部循环需要我们在开放中追求更高品质的发展。因此,国内经济更多了一种适应新环境的办法,它可以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并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新环境。
二、优化内循环,推进科技创新
要实现发展的双向循环,关键在于优化国内的循环机制。要实现国内循环的目标,必须不断优化国内的生产、供应、销售的机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升级上,应注重增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创新。
科技创新的发展是实现“双循环”战略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要特别注意高端人才的引进、科技资金的配套和国际合作的推进。在高科技领域的研究上,应努力提升创新能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路线,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实践“双循环”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实践“双循环”布局可以促进经济新旧动能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互动协作,将推动国内的经济转型和提高竞争力。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高科技、文化创意、绿色能源等领域,可以充分借助外部市场的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实践“双循环”战略还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节约,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使经济与生态双向传递,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以经济中的“内”外循环为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只有通过深化国内循环和拓宽外部循环,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全局观,确保这一努力居于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径,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循环发展。
篇十: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以“双循环”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心得体会
以“双循环”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保持经济增长要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兼顾关系搞好平衡。这是一种改革开放初期的综合平衡思想。前不久,党中央提出实现“双循环”的想法,具有特殊意义。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在过去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较好地实现了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内外平衡,取得积极成效。现在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即将开启,我们需要通过“双循环”争取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再平衡。
就外部循环而言,首先,维护和改进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是疫情之后要做好的事情。中国一直积极推进和维护经济全球化。可以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结为了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WTO组织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机制改革,并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
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卫生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结伴而行是基本点。
美国正在成为阻止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反对力量。但是,美国这个打算是会落空的。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关键的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种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栅栏都可以被市场力量所消融和化解。其二,世界经济联系已经极其广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是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性、战术性手段是难以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的。其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国家和人们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利益好处,中国固然是受益方,然而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内也是受益方。
其次,“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3年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运营,短短7年时间,认同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远远超出预想。“一带一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取得许多成就,如中欧班列、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和大型项目建设。我们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
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的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就国内重启并保持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而言,相关政府机构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上万亿元“新基建”规划,上千亿元企业减
税措施,上百亿元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上百万人就业安置安排措施,此外还有大量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援助,不一而足。从战略层面考虑,我们还需要继续着眼于中长期部署。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是比恢复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任务。目前需要讨论和认识如下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其一,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美贸易冲突是中方不希望发生的1坏事,但是既然发生了,一定要把坏事变成好事,那就是针对暴露出来的短板赶紧补齐。疫情暴发之后,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按照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设想,所谓高中低端产业和上中下游供应链都是必须拥有的。
其二,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国家已经通过推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未来,制定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可以作为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切入点。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工程需要更高站位和格局。西部再开发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让资金流、商流、人流、物流从沿海发达地区反向流动到西部。
其三,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建设更高的价值链需要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上做起,但是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可以加速增加居民收入,关键是培育经济竞争力。
其四,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疫情的暴发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疫情打击最重的是实体经济,克服疫情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重构虚实经济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
推荐访问: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心得体会 双循环 大循环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