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9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1
这个暑期,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翻开《致青年教师》的目录,一个个亲切熟悉的文章题目浮现在眼前,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智者交谈,让我心灵不断受到感染,让我思想不断得到启发,《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作者用这六个方面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认识到了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工作中只有爱自己的专业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与书为友,勤奋好学,博才多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心里的底气才足,我们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学生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兴趣很多,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长,那就会与学生不合群,从而被学生所疏远,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还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样样精,但起码能通一些。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之下,我们老师更应当表现得比学生善于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照亮人生的道路。
吴非老师的故事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教师需要用爱来教育学生。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吴老师请学生到办公室通常会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而且表达了他对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就会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爱来对待身边的人,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心里装着学生的心,用爱去呵护、教育学生。
让我们带着执着与热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无需华丽的语言,在低调中保持着对教育的执着;无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缤纷生活。愿我们能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2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167494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3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167494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4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醍醐灌顶的觉悟,是甘露洒心的畅快。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为了能更好的促进今后的工作,现浅谈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中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困惑与迷茫中读读此书犹如雪中送炭,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也得到许多块玉——可爱的学生们。但是几年后,并不是所有的玉都能雕琢成令人满意的作品。恰恰相反,我们常常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良好的意图,变成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于是抱怨学生,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今天想来,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在雕琢手中的玉时,用的却是一柄锄头。我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我对学生用心的教育,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学生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法自然而无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是的,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才能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维。“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灵比成人纯洁,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尽可能保持童心的过程。不能老用成人的思维、意愿和标准硬是强加给学生当做教育,硬去要求和束缚学生;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成了锄头,即惩罚措施等,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一切“语重心长”甚至强制措施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以前,我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只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才会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卓越……我想,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他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我才明白了什么是锄头,什么才是真正的雕刻刀,什么是教育的最为美妙的境界!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爱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回顾我的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觉得自己总体还是要有更大进步的。但是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很宝贵的东西。
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长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爱心教育,也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感动。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553448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5
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6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我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我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我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我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我是一名教师,我也期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553961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7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553447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8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当初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167495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一段话篇9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当初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167495
推荐访问:一段话 青年教师 心得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读书感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青年教师读书感悟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读书会心得体会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 致青年教师20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