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心得体会 >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9篇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2-02-24 08:50:28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9篇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1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心得体会篇2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03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13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20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3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4

抗"疫"英雄——申书平

在春节来临之际,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病毒无情,我们看见同胞承受病痛,我们看见昔日小城,变得安静孤独,可我们也看见有一群逆行者成为我们的英雄。但是她不是人们口中,心中的白衣天使,她也不是电视媒体报道的抗疫英雄,她只是泽医感染科保洁员——申书平。

春节前夕,疫情逐渐蔓延扩大,医院便指定两人轮岗,如果出现病例,吃睡便与医护人员同步。接到这一指令,申书平以及王戍桃毫不犹豫,主动请战,她说:“本来就没人愿意来这里,现在又有疫情,还是让我们上吧!这几句简短的话语,没有过多的想法,却彰显出她们的担当与勇气,她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每天卫生打扫的比往常更仔细,更干净。

就这样,在满怀希望的“晋城守住,武汉加油”声中,她们站上了前沿阵地,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在一天下午,有一位确诊病人住院治疗,正好当时是申书平值班,所以只能被一起隔离,原本以为她会焦躁,会抱怨,可是,她却平静的说:“遇上了,那就不回了,没事!"申书平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退缩。不仅如此,还每天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她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而是有可能被感染病毒的恐惧和焦虑,虽然,每天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她依然毫无动摇地坚守岗位,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她就是多日奋战在抗“疫",诊疗一线,身着防护服,护目镜,手握拖把,拿着毛巾的英雄——申书平。像申书平默默无闻的人有很多,他们与常人无异,但他们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心,一颗坚强,善良心系他人的纯洁之心。她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她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我们由衷的向她们致敬。隔山,隔水,不隔爱,封城,封路,不封心。虽然我每天在家里上课,可我时刻关注着疫情,憧憬着未来,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攻克疫情,迎来美好的春天。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5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面对这场战“疫”,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强调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七个零”,明确责任,强化工作落实。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在家中还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到了工作岗位就要扛起守护人民平安的重任。从家中返回单位,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疫情当前,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的风采。

“召必回,回必战!奔赴工作岗位”,牛帅同志在返回工作岗位前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被划分到综合协调组中担任副组长一职,上传下达、汇总动态、整理档案成了他近几天的日常。每天数不清的电话、微信,甚至凌晨一两点群里有任何消息也马上去办,吃饭更是没点。工作的繁重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只想着快点再快点,数据统计越及时,全镇老少才能越安全。

“站好岗,把好关,尽好责”,张绰是2019年应届选调生,兼任龙王庙村村官,他坚持每天到龙王庙沟口检查点与村干部一同值班,规范卡点工作纪律,对必要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把住第一个关口,守护更多人健康。

“没事别出门,出门戴口罩”,巡逻车走过了天生桥镇的每一个角落,许伟宁就是巡逻队中的一员。他每天与其他队员一起上街巡逻,劝散聚集村民的同时还会向村民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自从有了他们,镇里聚集人员由多到少,由少到无,村民都“宅”在家中,他们的心里才能踏实。

“风雨无阻,准时送达”,赵一柱每天下午两点前都要将日报表从镇里交到县妇幼保健院,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他毫无怨言,疫情虽重,但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巾帼不让须眉,责任永扛肩上”。面对疫情阻击战,刘景美负责起了全镇人员防控物资的保障工作,为一线人员分发食品、军大衣、口罩、袖标等,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全力解决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疫情面前,别人延长假期,但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远方的家成了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向前向前,离前线近一点,后方安全就多一分。为了守住全镇“北大门”,在交警未接管高速口之前,许伟宁、赵一柱、张绰来到疫情抗战第一线,成为高速路口的“守关”人,戴着口罩穿着军大衣,从未有一刻停歇;为了守好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几人来到单位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白天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在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们还奔走在各个检查点,督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同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看似无情却有情;为了保障镇政府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几人不怕脏不怕累,带头清洁打扫镇政府卫生,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减少病毒传播。

党旗飘在最前线,众志成城抗疫情。自从天生桥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党员积极响应县委“十个带头”倡议,该镇机关尤其是这几位90后年轻党员,他们牺牲了难得的团聚时刻,也顾不上疫情的可怕,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毅然“逆向而行”。他们从其他县区来到这里,似乎与家人见面的时间远远不及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多,共同努力也是为了让这里越来越好,天生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国难当头,90后们站起来了,17年前的非典,全世界都在守护90后,17年后的今天,90后来守护世界!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6

2020一个崭新的开始,却是让人们刻苦铭心的一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向我们袭来,一种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的病毒,每天的数据都在增加,让人提心吊胆。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事实证明: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危险、困难、灾情,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永远会出现在一线战场上,在基层中,我们设有无数个卡口,在不远处就能看到鲜红的党旗飘在空中,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服务岗和那积极参与在基层中忙碌背影的老一辈党员同志。热港村志愿者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以十五户联防为载体,基层干部们通过到门到户的形式耐心的为农户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飘扬在防疫第一战场。

在疫情中,他们没有警服、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就是走在防疫的前线普通的基层干部。他们上通政策、下晓民情。在疫情来临之际,他们挨家挨户排查从外地返乡人员,为他们测量温度,送上新鲜蔬菜,宣传疫情的重要性告知他们特殊时期要对自己好点,少出门,戴口罩。他们每天都奋战在一线,把疫情工作当作首要任务,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力以赴将疫情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

面对重大疫情,除了基层干部之外,我们的白衣天使、武警官兵等众多逆行者都奋战在一线。灾难来临之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冲锋前线,为抗击疫情、默默作出了无微不至的贡献。正是他们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又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7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8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9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面对这场战“疫”,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强调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七个零”,明确责任,强化工作落实。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在家中还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到了工作岗位就要扛起守护人民平安的重任。从家中返回单位,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疫情当前,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的风采。

“召必回,回必战!奔赴工作岗位”,牛帅同志在返回工作岗位前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被划分到综合协调组中担任副组长一职,上传下达、汇总动态、整理档案成了他近几天的日常。每天数不清的电话、微信,甚至凌晨一两点群里有任何消息也马上去办,吃饭更是没点。工作的繁重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只想着快点再快点,数据统计越及时,全镇老少才能越安全。

“站好岗,把好关,尽好责”,张绰是2019年应届选调生,兼任龙王庙村村官,他坚持每天到龙王庙沟口检查点与村干部一同值班,规范卡点工作纪律,对必要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把住第一个关口,守护更多人健康。

“没事别出门,出门戴口罩”,巡逻车走过了天生桥镇的每一个角落,许伟宁就是巡逻队中的一员。他每天与其他队员一起上街巡逻,劝散聚集村民的同时还会向村民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自从有了他们,镇里聚集人员由多到少,由少到无,村民都“宅”在家中,他们的心里才能踏实。

“风雨无阻,准时送达”,赵一柱每天下午两点前都要将日报表从镇里交到县妇幼保健院,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他毫无怨言,疫情虽重,但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巾帼不让须眉,责任永扛肩上”。面对疫情阻击战,刘景美负责起了全镇人员防控物资的保障工作,为一线人员分发食品、军大衣、口罩、袖标等,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全力解决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疫情面前,别人延长假期,但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远方的家成了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向前向前,离前线近一点,后方安全就多一分。为了守住全镇“北大门”,在交警未接管高速口之前,许伟宁、赵一柱、张绰来到疫情抗战第一线,成为高速路口的“守关”人,戴着口罩穿着军大衣,从未有一刻停歇;为了守好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几人来到单位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白天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在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们还奔走在各个检查点,督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同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看似无情却有情;为了保障镇政府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几人不怕脏不怕累,带头清洁打扫镇政府卫生,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减少病毒传播。

党旗飘在最前线,众志成城抗疫情。自从天生桥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党员积极响应县委“十个带头”倡议,该镇机关尤其是这几位90后年轻党员,他们牺牲了难得的团聚时刻,也顾不上疫情的可怕,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毅然“逆向而行”。他们从其他县区来到这里,似乎与家人见面的时间远远不及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多,共同努力也是为了让这里越来越好,天生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国难当头,90后们站起来了,17年前的非典,全世界都在守护90后,17年后的今天,90后来守护世界!

推荐访问:报告会 心得体会 英雄事迹 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500字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800字范文 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500字10篇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听后感 抗疫英雄模范事迹心得体会 抗疫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600字 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抗疫英雄事迹感悟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