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工作总结 > 【科技总结】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全文)

【科技总结】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全文)

时间:2023-05-18 08:33:02 工作总结 来源:网友投稿

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2005年,我市科技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浙江省科技强市建设,努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学研紧密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总结】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全文),供大家参考。

【科技总结】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全文)


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
2006年工作思路



2005年,我市科技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浙江省科技强市建设,努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面开展浙江省科技强市创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开展“科技强市”创建工作,加大了对企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知识产权管理力度,深化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了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科技强市”称号。2004年10月,我市被列入全国83个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行列。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统一安排,我市编制了《义乌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09年)》示范建设工作。规划明确了我市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措施,提出了今后5年要优先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传统产业提升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等7大工程,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建设与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加强了规划实施指导和监督考核,营造了全市各镇、街道和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编制完成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科技工作发展战略与重点。

为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组织开展了《义乌市“十一五”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义乌市“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研究对策》编制工作。为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等各方面专家意见,高质量地完成了科技规划编制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与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三)完善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1、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加快科技融入长三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科技对接考察;邀请省农科院等前来我市洽谈对接;11月14日至16日,举办了主题为“合作、创新、发展、共赢”的义乌市第二届百名专家教授与千名企业家科技对接活动,来自全国38家大院名校的160位专家教授与我市2000多名企业主及市场经营户开展科技对接,开展了科技项目洽谈会、科技合作签约仪式、科技报告会、专家专题讲座与咨询、科技项目发布会、科技创新成果展、义乌籍专家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2项,达成书面合作意向105项,义乌市科技局与上海市杨浦区科委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了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实践素质教育基地协议。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加快了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促进了科企合作。如浙江金哥针织有限公司依靠东华大学科技资源优势开发“多种纤维在高档针织面料染整新技术集成示范生产线”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主要对染色、后整理阶段关键技术及设备实施攻关,力争建成一条国内领先的多种纤维复合高档针织面料印染示范线。

2、大力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新组建义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6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6家。到目前为止,全市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到79家,十六大传统优势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年销售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都建立了研发中心,其中针织行业已建研发中心9家、袜业5家、拉链行业5家、文化用品行业4家、纺织行业4家、服装行业4家、化妆品行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全都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研发平台建设,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织物信息可视化编织技术、高档针织面料染整新技术、生态印染、纳米材料开发、彩棉应用技术、饰品环保型金属基材研究、饰品设计开发集成管理系统、PET循环利用技术等一大批技术难题研发,推动了伟海拉链、浪莎袜业、新光饰品、王斌相框、金鹰文具、宇航制笔、真爱毛纺、三鼎织带、美雪化妆品、华鸿工艺品、顺时针彩棉内衣、四达五金工具等品牌企业产品的推陈出新。

3、加强了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合作、信息交流、网上洽谈、技术转让公共平台的作用,促进我市“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开展了企业技术难题项目需求、技术转让征集活动,共整理发布信息350多条;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收集发布与义乌产业发展相吻合的科技成果1000多项;积极发展网上会员,新吸收会员208家,在线会员总数达到1018家。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平台,达成签约项目10个,合同成交额1758万元。

4、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合作。今年华统集团公司在企业研发中心基础上组建了华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强了饲料开发和养殖技术研究,提升了面向行业技术服务的能力。新建了长风特种竹类研究所、长弓无纺布研究所等民营科研机构。目前,全市已建有各类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专利代办处、科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0家,年技术性服务收入超20万元的就有13家,为科技合作和技术转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发展。

1、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市新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5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1项、金华市级26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设计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织企业申报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攻关专项共7项。其中新光饰品的“基于知识的饰品创新设计集成管理平台研究及其应用”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已完成项目招投标,顺时针的“彩棉新纤维混纺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和华鼎锦纶的“持久、广谱、高效抗菌系列锦纶6纤维的研制与产业化”2个现代纺织加工技术专项已通过省项目专家组评审。由省科技厅、义乌市科技局和义乌水处理中心联合向全国公开招标的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与示范”,也已完成了项目招投标,确定由浙江大学承担研发任务。此外,朝日科磁业的“高性能快淬纳米钕铁硼永磁粉”和浪莎针织的“甲壳质抗菌袜”分别被列为重点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丹溪酒业的“降酯红曲醋关键技术中试”则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为解决我市工业、商贸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建设现代化市场和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培育壮大了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技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石油化工配件厂、浪莎针织、三鼎织造3家企业跻身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总数达到23家;新光饰品、星耀风机、蜜蜂集团3家企业入选中科院金华科技园骨干企业,我市入园企业总数为12家;新光饰品、英代文具、建新毛纺、长弓无纺布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新增省级、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4只,销售总额突破2.3亿元,实现利税2798万元,平均利税在12%以上。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2亿元,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

(五)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派员开展项目申报与实施、基地培育、科技宣传、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强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管理,对全市32家基地进行重新认定,取消了4家基地称号,促进了基地科技示范带动能力的提升。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组织实施了“早籼米深加工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制”、“天然药用植物品种组培工厂化技术研究”等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科技兴农成效明显,今年调查19个省、金华市农业科技项目,已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利润2433万元、税金720万元,创汇238万美元。

(六)加强了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网络。

为确保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持续繁荣,巩固壮大小商品制造业,加强了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一是优化专利保护环境。健全了专利工作机构,出台了专利扶持政策,设立了专利奖励资金,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资源共享,协作互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提升企业专利自我保护能力。新培育专利示范企业3家,分别为浙江梦娜针织有限公司、义乌市长弓无纺布有限公司、义乌市洁康管业有限公司。企业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专利申请量、万人占有专利申请数、万人占有专利授权数3项指标居全省各县市首位,专利授权量991件列全省第二。全市累计拥有专利3200多件。三是加大了专利保护力度。专利监管人员进驻“义博会”等展会,建立了部门、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开展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成功调处专利投诉25件。

(七)加强了科技宣传和科技信息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科技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利用简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媒介,组织开展工业行业科技创新座谈会、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技宣传工作。为突出“自主创新”宣传主题,与小商品世界报联手开展“科技工作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加大自主创新,打造强势企业”主题宣传,与浙中新报开辟了“自主创新系列报道”专栏,共编发科技创新型企业、项目文章40多篇。为加大专利宣传,精心制作了专利宣传专题片,并在义乌电视台市场聚焦栏目播出;制作完成了专利知识及专利成果展板57块,并在第二届百名专家教授与千名企业家科技对接活动中展出。全年共在浙江科技报、金华科技、义乌各新闻媒体播发科技宣传文章10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八)加强了科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紧扣“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科技工作”主题,精心组织实施企业走访调研、专利服务月、文明劝导、结对帮扶活动,提高了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制订落实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结对帮扶、学习日等一系列制度,出台了科技项目申报、合作项目备案、科技成果评审、科技进步奖申报等规范,促进了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创建,提高了科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开发产品少,核心技术缺乏。二是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研发能力不强,缺乏高层次人才,还无法为本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比重低,集群优势不明显。四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扩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为载体,抓住“一个体系、两大平台、三项举措”,大力抓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能力培育,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新的动力。

(一)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面向行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快构建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以企业研发中心和行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精密模具、饰品设计、针棉内衣设计、拉链研发设计、新型玩具开发、高仿真面料、智能仪表设计等研发平台建设。有重点地指导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管理服务能力。

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发挥政府领唱作用,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联系,推动与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所和上海杨浦区的科技对接,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引进与利用,借用外脑外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业设计快速成型中心、大院名校义乌联合研究院等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咨询、查新评估、专利申报、科技信息、创新成果引进转化等科技中介、民营科研机构的培育,做好义乌科技信息网、网上技术市场等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形象和科技服务的水平。

(三)深化三项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从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并重的原则,在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企业引进创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消化吸收与创新资金投入。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大专利申请与保护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专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小商品制造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进一步发展和培育生物医药、汽车配件、电子仪表、石油化工配件、光机电一体化、磁性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转化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一批省级以上新产品,争取全年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

2、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找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推进技术进步,重点抓好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及招投标项目实施,如纳米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示范、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城市管理数字化、生态环保、现代纺织等重大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工业领域,要以饰品创新设计集成管理平台、玩具行业公共研发平台、精密模具加工平台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小商品制造业水平。农业领域,要积极研发和引进推广节约新技术和可综合开发、再生利用新技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种养殖业废弃物深度利用开发等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各种资源的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拉长产业链,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商贸业领域,重点实施现代物流、基于的电子商务ASP平台等建设项目,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发展领域,实施好“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与示范”、“城市地下管线无损探测及应急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等重点项目,依靠科技手段提升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

3、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增强管理服务能力。首先要加强政策调研。重点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和企业专利工作政策激励机制、科技合作项目备案跟踪联系等五个方面。要认真总结“十五”以来我市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开好全市科技大会,进一步动员与部署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明确“十一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重点与措施,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要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当前科技管理中存在的资金使用分散、重立项轻监管等问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由重项目向重综合管理转变,由重审批向重培育转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设计转变,由重前期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转变,由重经费分配向重绩效考核转变。逐步建立科技项目信用管理制度。探索行业科技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科技项目管理数据库,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第三要加强科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建立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向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义乌市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科技总结】义乌市科学技术局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思路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