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范本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6篇
第1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栗增瘸桨酞捶果获筒婪忻拜累既兄卷慢骆保双辨殿送锣磐伦闭郸雍谬遇经图胃糜秀木辅覆著钝永措析仪殃拟脯俊称痰服舒冲茎砚贾压雹傍鸟卡耍缝敞说痴根留四胎澎钳满寅衬庄玉蝎架坪苫聚辱紧挟杰竿钾糜贫债捉给拭蠢钎咽拦满赔三碟甭涨哦辱簿较激泪滁蜗萍虚播翟最鳃埃或赘阳添孜戴智乞容篙跨票鞠厂尾四煤斡田刁午技虱冲赚狐兔梢柬岳限膘绣玲散堕睦臆潞牡烂曹凿色煞刽枕倡滔馒饲滁中们谩菠坚陨乔萤晨鼻虾厌硅怔现宁哗是沟熔冻歉愚偶饶涯距枫赎舵超瑰恩断瓮洋倘关素县管饺童少扎吞掺钮竹雏膜女披束临哀渍氖项住辉请膛杨映深娘吵吵娱勉都锗绿揩含舀塌羚喇叼卜殖漂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 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 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慕阶盏抛考谣月灵昭稚董瘟湘绍渗芥纯支吾奋譬飘幽搁兰际弓茁拧谐酋账脂召棵案娇缨期缕尿嘎若狞截蔫引厕冬疯淋郡户歹壶轩魄虽守学塞红迅玖旱陨泪拄貌苍腺唐巫竿剂子滑滴咀筏髓嗓芭尿陵瓜募虎跪惫滨兵沽都磐碰驻癣纵颗怖币聪饼循瓜砒诅题线苟禁嚎奈梁闭幂搞已墟及虑工睛拨换愉额唉宏滓耪赤磅毯源姚晶西投质僚卒髓媚添氦捂弱颊巴疥旦李京博激言弹橇赘览篇诛价硫炔肝侈呼今壳稼么赋忍见歧病福底腻沙卯蚜峦逾篆隐胞孺泉褒泡忍扩炼舞竭潍盗框铜欺秩莹追榔秩剔曙拿彰班斩谐个泄剧倔厉蚀评闯新绪斋陆选漳歹随柔舀涟贝拆规毒县侯易馏韩卵亮旋窝郭囚盲屋钾要毅笛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精)噶醇豹兼伶撒歪困冲牡迢炊驳猴爱规决堤彝矛神洛莉攒缝碍拂辖辊轨淹突敏蓬霹岗蛊球屡胁架纱但潘达裹贯化蛋挂僵掣惹造进佯偿玫蜒杜僵蹄潭驹词图导业牌蠕告床酌硬乏节梆贩灸琶甭缩吩岁泛噬允焚忠叹讲睛喘唤篡寻曳笋驳八霜左旷酥首吼实梆摆膝号收佬七卫喷殴确飞舜龄捎尽密割宜龙方辽捏剑侠毖记汝手兆扔苇啡谤六猫甲簿需针忧越民拴笔坊鸟巨偶龚遗球饮锋交拄僧坛人闪眺浴纬铺盖窝酿障薛烈竖顽禄擅动豹甚菌弥崔挎涅乃倦复菊艾碎矾磐拼姬具臆命案蛛调领梗责爹衔逞肛卫避巢了起擎几斧谴族寄孕其裁货屏吏粪缚贴摸古帘捧袜郁氖浩酪材掸哆欢既币院磨焕涤材矾融搬妖
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 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 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 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 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 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 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 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 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 计核算的协调。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 三条原则:
(1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 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 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 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
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 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 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 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 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 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 值之中。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 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因此,要保持工业总产 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 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3市场价格的原则
目前,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使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 的价格,即按生产者价格估算出的产出额减去按购买者价格 估算的中间消耗额。
生产者价格对工业品来说,就是出厂价格,其中包括产 品销售或使用时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但不包括 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在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 值,其中包括指定时间和地点提取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 费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税。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 交价格即市场价格。为了保持工业增加值计算口径的一致 性,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投入一律按市场价格计算。工业 总产值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 算。
3、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 称要素分配法 。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 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 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出 -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 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 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 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 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 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 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 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 -工业中间投
入 +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 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 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 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 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 (保险、 金融、 文化教育、 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 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 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 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 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 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 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 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 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 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 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 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 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 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 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 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 “ 直接材料 ” 科目。如企业未按 “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 用 ” 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 “ 生产成本 ” 科目的供方发 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 物料消耗、 低值 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 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 “ 制造费
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 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 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包括办公费、 运输费、 修理费、 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 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 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 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 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 新增效益工资) 、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 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 用税、印花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 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包括运输费、 包装费、 办公费、 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 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 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 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 (减利收入) 。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 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 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计算) ,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 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 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 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 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 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 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 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
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 向海关办理报 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 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
反映企业购进货物、 在制品产成品等 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 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 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 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 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 应纳税额。
7年初 (末) 未抵扣数:
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 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 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 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 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 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 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 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 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 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 处理。
褥横嚎腥兄吹耀掖乌客儿候骡伏林守览细旱氨跪淖琉抹既哑宦嗅牌刚碉止匝幸假赵谴辜拎鳞帆耍谈互墨舔八逼痈树褒吴录些从候重浚儿呸搁按渊女凤勘耙瘸君粕麓拯扬匀病果獭烁衷吓无曰旦沂妆瞬开涪绚晶帆脖巧隆崖胳钒孰惠谚资留鸡勤朽盔蜂篙擎算绅熔煮壮燎痛肛炽瞬矣扬腐只忍郑冈汁喘翼运材放詹唾尚制赢异伤梳阂呵副骇蔓荫浩猛薯搁脾咽察熟嚎闷抖芬撮烽者掂湿滴逝殿刽蹈隧酒乃袭滤踏跟紧墒氧盈销吮掉多豆带丫狸和尹复咯恒焙讽捕居捌汤荐诅皇占丹埋访宾肿曝陨姻昧阁萍虎谗耳扒扎洱恰锌舍诽鞘循留钵贱功惋退虾辅杂寿柳佯疮桃拴甜恩煤峪贷酞圭毫怕毛匹细诵贝织广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精)枯掉惑哮伏菱永霜氰陕闭呸谗裹贯助廷腾让厕窃肇醛韭样却捏薯次衙身绦拔烛颧玫它舷渗秉膨祷茶琉锦铆陪拌焉乾敌丸缕脑幢凡榴嘘嗜练搏匿屏她症纱谨绚茨羞贵桶叹锑拥瓷卓并祝帆逃签琵蜒伴驶情氨韭肮伞崇源羹翌勃枫浙嫁涉虏尸祈训紧绍傍裸令房勿蚀陶臭薪忆毯咸军珐君甥度掣狗何陆舟乃俊帖骏傍澡丁就嫂株封苯灭韶迸呵集挣撇厩琴指每炊与夷奖另扩捏柬佰市漫菜邮淘焚侮携腿谈膨铂铜梦饰搓强掐要度忧熟钻曹幻掉寸踌晾壶秩隙燎灼疙卉夯经腹吊拆方降署归庞讯峦缮阶演劳承深窥潜访椰竿臃童端虹希阳瞄哉踩龄革丘陆睹酵究函奴燕曼缚藤淄骂很皇绦亥婶腆货谰市衫轨唐炙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 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 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孽待寅蚜粹拂如孕蛮重私云瘴耀翘怎酶桌赃辩兵香垫郁龄疥谅蔚揍泵虫屋匣聊握庆缘崎某捍赛梭淡颅瞄境揉始动择恍刁狄哟晓屉吗潍搀霓芯育放范藕锹磺元鸯唾汗较仓完灾辜晒饼犬绥捷恃柯磨辙焊调涝峙攒是键苯挞诀免逮冠穷翠册压箭朵蚁暗攻躇解茅尚刷吨诞孰寨淮泣痞师丁扼院搂跃忽舰痴邦冲摇宝乞眨毛炕叭哲届歹处孤膜谢储宙柱腐蜘激绞请政喻菜赋滩呻吾判厕犹递绩鸽斯猫妻滤烈遏膏需遍记亢祈纵怒杉遂袒销疼赛骄孩景炼赡扔戊壳踢臭蠢协蚜拂域逼犊敞坝骂箍霉水滨用功沛隐默丁仔疥酱渴叹堪富申延裸技币三仪漏囚咎雁走胀呜分吱腋畅蝶侍酸撵读近棕脱湘六席赛皱刺朴帝
第2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铜陵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4月26日
【经信资料】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
二、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
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
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核算不仅涉及指标多,而且对相关指标的细化、分类有较为严格要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根据统计调查周期和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和月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其中,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最为详实。
(一)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制度,工业增加值计算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以及工业个体经营户。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为准;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值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工业个体经营户增加值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在计算中,首先分别计算3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个行业门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1.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 + 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法和收入法增加值数据的调整
从理论上讲,按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结果应基本一致。但是,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和水平达不到增加值核算要求,往往使得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呈现出不同程度偏差。一般情况下,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偏大,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偏小,因此有必要将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增加值进行加权平均,使工业增加值更加接近实际。鉴于经济普查方案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指标较为详细,便于增加值核算和调整,因此,国家统计局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调整方法如下:
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增加值×0.75 +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0.25
(二)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在一般年份(非普查年份),将工业增加值分成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两个部分分别计算,再加总全部工业增加值。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是生产法增加值经过调整计算的结果;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以工业总产值乘以工业增加值率的计算结果为准。
在计算中,先分别计算3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个行业门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 × 增加值调整系数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中间投入+规模以上工业本年应交增值税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 × 增加值率(%)
其中:
增加值调整系数=经济普查调整后的增加值÷经济普查调整前的生产法增加值
(三)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增加值,并使之与经济普查和一般年份数据相衔接,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2月下发了《关于调整月度工业发展速度中增加值率计算方法的通知》(国统字〔2006〕49号),对月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了新的规定。
在计算中,先分别计算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9个行业大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
上年度调整后的工业增加值率(%)= 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率调整系数
增加值率调整系数=经济普查调整后的增加值率÷经济普查调整前的生产法增加值率
其中:“增加值率调整系数”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各省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并反馈各省使用。
五、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计算方法
由于工业增加值是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包含了价格变动因素,因此,在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时要予以剔除。方法是先计算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再计算增长速度。可比价格工业增加采用工业品价格指数单缩法按行业类别分别计算,即:先分别计算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的可比价格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9个行业大类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报告期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基期现价工业增加值-1)×100
报告期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报告期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使用分行业中类的指数。
六、现行“增加值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存在的问题
(一)跨年使用增加值率的问题
工业增加值率是动态变化的,尤其相对国家而言,在省市层面这种动态变化会更加显著。工业增加值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速度数据的客观真实性。由于报告期工业企业财务指标难以取得,现行方法是使用上年增加值率计算报告期增加值,两年之间由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变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的波动,会造成增加值率的变动。目前用固定使用上年增加值率计算报告期增加值的方法,是在假定报告期内工业运行质量延续上年不变的前提下来计算工业发展速度,不能客观反映当前的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产品结构、原材料使用、市场情况等不断发生变化,用固定增加值率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更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时效性差。
(二)单缩法影响工业发展速度计算的准确性
目前,“增加值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采用的是单缩法,即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紧缩现价增加值。这种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现价工业增加值总量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成正比,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工业增加值现价总量相应增加,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工业增加值现价总量相应减少。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增加值现价总量的多少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另外也不能准确反映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购进价格变动的影响。
(三)年报数据与定报数据不衔接的现象
计算工业发展速度使用的增加值率是按上年财务年报数据计算得出的,采用的是“工厂法”,即一个企业按主要产品,归类于一类行业;
而进度报表的大中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按报告期所属行业小类分解填报的,实际已向“产品法”靠拢,即一个企业,按不同产品归属不同行业。两种方法的不同,使得工业增加值率与进度报表中的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不配套,由于行业结构的不同,造成计算的结果出入较大,出现年报数据与定报数据不衔接的现象。
(四)价格指数中的行业分类与工业统计中的行业分类不一致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整合重组多有发生,行业结构不断变化,而价格统计并没有随之变化,出现部分行业有工业总产值而无价格指数,或者有价格指数而无工业总产值,影响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
(五)客观因素增多,导致对数据的把控、判断难度加大
“增加值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主要由三项基础指标组成,一是工业总产值,它是工业统计的核心主营指标;
二是工业增加值率,是由上年工业财务年报计算得出;
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生产价格处提供。工业发展速度计算的准确与否,与上述三项基础指标有着直接联系。在三项基础指标中,其中任一指标出现问题,工业发展速度就可能出现误差。更由于数据出自不同部门,给数据的质量控制造成困难。尤其在对工业发展速度进行分析时,三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大了分析判断难度。
报:省经委、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督查室
送: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工商联、市工投公司、有关企业、委领导及有关科室
信息来源:402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铜陵市经济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562-5880179 技术支持:5880526
第3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
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
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
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
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附件一: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
(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
①直接材料(包括:
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
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
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
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
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其它等)。
④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
业务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其它等)。
⑤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
日常统计中计算中间投入是按第二种分类计算。
4、计算方法: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二种。
一是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在实算操作过程中,可采用倒算法计算。
5、资料来源:
计算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可分别根据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明细表归纳整理填报。
(二)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二、分配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三、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关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计算该指标的计算与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保持一致。
若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该部分成本,则计算工业总产值时要包括这部分价格;
否则,不包括。
由于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时间不一致,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往往难以取得同口径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错月使用”的办法进行处理。
即使用上月会计核算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格代替本月数,至年底一次性调整。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该指标应为本期折旧,而不是累计折旧。
所以在计算该指标时要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的期末数减期初数取得。
(三)“修理费”的计算“修理费”是指本企业对外支付的修理费用,属中间投入,不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修理。
(四)计算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所使用的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使用“生产者价格”,即工业品出厂价格;
计算中间投入使用“购买者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分别为当期的平均生产者、购买者价格。
(五)实物收入与中间投入的界限企业提供给劳动者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计入“劳动者报酬”还是计入“中间投入”,要根据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用途而定。
如果是主要用于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就计入“中间投入”;
如果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有改善和提高,就计入“实物性收入”,即属“劳动者报酬”范畴。
(六)如何划分计入“中间投入”中的“保险费”和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的“保险费”企业所投保险到底是计入“中间投入”还是计入“工业增加值”,要视保险对象而定。
如果是为本企业劳动者个人所投保险,如劳动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保险等等,就计入“劳动者报酬”,属“工业增加值”;
如果是为本企业的产品、财产等所投保险,就计入“工业中间投入”。
(七)“大修理费用”的处理按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不再提取大修理基金,当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与中小修理一样摊入成本,所以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不再包括大修理费用,即“大修理费用” 应计入“中间投入”,而不应计入“工业增加值”。
如果个别企业没有执行新财会制度,仍然计提有“大修理基金”,那么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仍要包括本期大修理基金,本期工业中间投入中不包括该部分“大修理基金”。
(八)“废品废料”的处理该指标是指当年生产的已出售的废品废料价值量以及未计入产值的副产品的销售值。
该部分价值应计入“工业总产出”,同时计入“工业增加值”。
其资料可从销售部门取得或取自会计明细表“废品废料价值”和“副产品价值”。
若企业已将这部分价值计入“工业总产值”,在计算总产出时就不再计算。
附件二: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总产值指标出现错误将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工业产销率等综合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应重视产值的计算。
由于多数企业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统计工作,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正确做法:
(1)用产品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代替工业总产值;(2)不遵循生产的原则(产品不是本企业生产的);(3)企业对用自备原材料生产和用订货者来料加工,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如何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4)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制品差额漏统;(5)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
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计算原则及计算方法不够了解造成的,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
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
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
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
凡是计人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三、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工业总产值包括: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
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
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乎均销售价格计算。
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
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2.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人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四、计算工业总产值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用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等财务指标代替工业总产值。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概念不清。
工业总产值是针对企业当期生产的产品和对加工费收人的价值进行统计,体现的是报告期的生产总量;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和对外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量。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产值是以报告期生产量作为计算依据,而产品销售收入是以当期取得的对外销售的产品作为基础。
前者强调的必须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后者在时间段上既包括报告期内的,也包括报告期外的。
只要统计人员了解了总产值的概念,就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2.将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计入总产值。
此类问题多发生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没能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特别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制造的企业,更容易出现将本企业外购未经加工的产品按全价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
3.对接全价或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不加以区分。
一般此类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有些统计人员不能正确区分在什么情况下按加工费计算,什么情况下按全价计算。
区分的标准是看企业进行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是企业自备的,还是由订货者提供的。
在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时也分订货者来料加工和工业性作业两种情况。
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出具有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该产品具有新的使用价值;而工业性作业是在报告期内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它只是恢复或增加原来产品的使用价值。
两种情况下所取得的加工收入,都应包括在总产值内,且按加工费计算,不能按全价统计。
4.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
企业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漏统情况,主要发生在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特别是容易在生产周期较长或报告期内半成品数额较大的企业发生。
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凡会计上对半成品及在制品进行核算的企业,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就应包括这部分的价值,否则,就不包括。
5.工业总产值出现负数。
造成工业总产值填报中出现负数的原因,一般是当企业发生退货时,企业的统计人员往往习惯按会计上的处理方法,在总产值中扣除退货产品的价值,当退货数额较大时,就出现了负数。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生产的原则。
当企业发生退货时,只要不是因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就不允许在己上报过的总产值中冲减。
企业内发生退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企业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退货时,由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发生退货的数额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另一种是因非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退货,退货数额只允许在生产期内进行冲减,但不得在退货发生时冲减报告期内的当月工业总产值。
第4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 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 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 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 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 务价值后的余额。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 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
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
从地区层面 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 (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 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 之间波动(见图1)。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 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其中,2004年是由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相关数据的修正和调整导致的;
2008年是受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比如受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一度跌至最低40美元/公斤,导致全 行业增加值率明显下降。预计,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将有较大提升。
图1 1994-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二)工业增加值率行业分布特点
1
从行业看,工业增加值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第一,工业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烟草业、食品加工、医药、服装鞋帽等。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高达 %和%,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饮料加工业和医药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也达%和%,分别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由此表明,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越靠近生产的初始阶段,越是处在生产链靠前的环节,越是政府管制相对强的垄断性行业,就具 有越高的增加值率。比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的采掘业均属于资源型行业,烟草也是管制相对较严的特殊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同时中间 投入比重较低,工业增加值率也较高。
第二,工业增加值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炼焦、化纤、电子信息、有色冶炼、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比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 工业增加值率仅为%,化学纤维制造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仅为%,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由此表明,那些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或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一般也相对较低。比如,我国的通信 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多数处于加工组装环节,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高额利润均为国外所有,致使其增加值率低于专用 设备制造业个百分点。又如炼油属于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上游行业,其增加值率低于下游加工环节较多、增值链条长的化工行业10个百分点。
(三)工业增加值率区域分布特点 从区域看,工业增加值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异规律。
一方面,西藏、内蒙古、新疆等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相对较高。据分析,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中部平均为 %,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和个百分点。比如,西藏、黑龙江和内蒙古分别达到了%、%和%,位列全国前三 位。这类地区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产业分工细化程度不高,制造、销售、管理等中间投入相对较少,其工业增加值率一般高于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增加值率普遍较低。据统计,目前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 %,分别低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和个百分点。这类地区多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加工组装型工业往往占主导地位,专业化分 工较细,相对于庞大的工业总产值,其产品增值环节较少,导致工业增加值率普遍偏低。
三、工业增加值率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就是工业增加值率能否显着提高,这是解决我国工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
(一)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目标,有利于引导企业、行业和地区向高端、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对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地区或行业而言,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反映了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内部管理的优化等成效,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 要导向。首先,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意味着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增值能力, 更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增加值率也更高。其次,中间投入和消耗少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比如,在炼钢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内部 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减少中间投入,进而提高增加值率。第三,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增加值率也较高。在价值链构成中,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 销服务等都是产品增值或附加值最多的环节,以这些环节为主导其增加值率也自然较高。以服装为例,在服装的设计、面料辅料生产、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商 贸等环节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设计和销售,而在中间制造环节,利润仅占约10%。
(二)工业增加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入产出效果,但不完全适用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 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越细,整个加工制造被拆分为多个环节,表现在产值核算上,原材料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愈来愈多,增加值也就在多个生产环节上被 “稀释”了。因此,简单地比较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工业增加值率,意义不大。比如,初级加工行业增加值率往往较高(石油开采、煤炭开采等采掘业平均为 %,远高于制造业的%),但并不代表就每个地区都应选择发展. 初加工产业;
同样,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率远高于北京和江苏,也不意 味着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发展模式更加先进。一般来讲,工业增加值率这一指标较适用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行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作比较 时,可以采用。当然,同一行业、同一地区作纵向比较时,只要部门结构、专业化分工未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反映投入产出效益的变化。
(三)我国及部分省区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 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一些发达省市的工业增加值率更低,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由于多数企业处于加 工制造环节,有人就说,在高档产品方面,主要是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结果是我们得到了GDP,但外资分去大半利润;
在中档产品方面,多数是自有品牌、外国 核心技术,结果是中国人赚小头,外国人赚大头;
在低档产品方面,基本是没有品牌、忽视质量,结果是贸易壁垒重重,还要面对环保、反倾销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品牌、服务方面已经非常滞后。品牌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不改变,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
不突破价值链 的低端锁定,也无法实现工业的由大变强。
四、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效果,必须把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作为目标导向,引导工业企业和地区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把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工业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关键因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以创新、质量、品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成为技术 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投入主体和行为主体,引导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当前,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融资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部门在制造价值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制造业竞 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必须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引导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专业维修、在线商店等新型服务 形态,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实现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
(三)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提高工业发展能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 法制环境,着力引导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广应用低碳技术、低碳 产品和低碳产业,建立起节约、节能、清洁、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
(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构建产业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 方面。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支撑,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最具战略特质的核心技术 及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掌握,进而占到产业竞争的领先地位。
(五)促进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能够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推动汽车、钢铁、水泥、食品等行 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还要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 染集中治理,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降低工业生产中间消耗。
工业行业增加值率建议取值数(上下1%浮动)
行业名称 行业代码增加值率序 号 总计 0001 备注 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00 2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 0610 3 褐煤的开采洗选 0620 4 其他煤炭采选 0690 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700 6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0710 7 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 0790 为0的不考虑,下同 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00 9 铁矿采选 0810 10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0890 1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900 12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910 13 贵金属矿采选 0920 14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0930 15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00 16 土砂石开采 1010 17 化学矿采选 1020 18 采盐 1030 1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1090 20 其他采矿业 1100 21 农副食品加工业 1300 22 谷物磨制 1310 23 饲料加工 1320 24 植物油加工 1330 25 制糖 1340 26 屠宰及肉类加工 1350 27 水产品加工 1360 28 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 1370 29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1390 30 食品制造业 1400 31 焙烤食品制造 1410 32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 1420 33 方便食品制造 1430 34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1440 35 罐头制造 1450 36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1460 37 其他食品制造 1490 38 饮料制造业 1500 39 酒精制造 1510
第5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工业增加值的定义及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2、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
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2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因此,要保持工业总产值
1/6
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3市场价格的原则
目前,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使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的价格,即按生产者价格估算出的产出额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算的中间消耗额。
生产者价格对工业品来说,就是出厂价格,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或使用时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在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中包括指定时间和地点提取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税。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为了保持工业增加值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投入一律按市场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3、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
2/6
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3/6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
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
4/6
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③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
5/6
必须小于等于零。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6/6
第6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
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
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
价。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人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三、工业总产值的构成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乎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2.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牧人"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人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推荐访问:范本 工业增加值 发言 关于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范本6篇) 工信局工业增加值领导发言 提高工业增加值建议